书城工业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
3496000000015

第15章 长江,三峡(3)

筑坝壅水、破坝放水、水淹敌军的战例为数不少。早在1400年前,中国就出现了智伯与韩宣子、魏恒子攻赵襄子的晋阳城时引河水灌城的成功战例。20世纪以来,由于重型轰炸航空兵的出现,摧毁对方内地大坝成为可能。二战中,交战双方都轰炸过对方的水坝,给双方造成惨重损失。朝鲜战争中,美军对朝鲜20多个大型水库进行了大规模轰炸。每次大坝被毁,都有大片即将成熟的农田被淹没而绝收,下游公路铁路交通线被彻底损毁,造成的后果远远超出轰炸机上万架次轰炸的威力,实际杀伤和破坏甚至超过中小型核弹。越南战争后期,美军同样大规模轰炸并摧毁了越南北方的水坝堤岸系统,给北越造成了惨重损失。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先胜后败的困境中,也曾掘开黄河花园口,引大水灌豫东,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追击,但同时使豫东数百万无辜平民受灾。

1991年初,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多国部队,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势,攻打伊拉克。这时,中国政协副主席、物理学教授钱伟长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海湾战争的启示》:“我们绝不能花了几百亿或几千亿人民币来修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坝,给我们的子孙背上包袱,成为外部敌人敲诈勒索的筹码。这里启示我们,在和平还没有保障的国际形势下,三峡工程是千万不应上马的。”英国的水库大坝专家哥尔特斯密斯等曾指出,打击对方的水库设施,是国际军事较量和国内政治较量的一种手段。在军事较量和政治较量中,大坝是被对方打击或被对方威胁的对象。拥有大坝的一方,处于被动;威胁和打击大坝的一方,处于主动。如果把大坝当做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剑就悬在拥有大坝一方的头顶上。

曾有网友分析朴得欢.三峡大坝被炸毁的后果.http://bbs.tiexue.net/post_1973188_1.html.:三峡大坝若全溃时,百余亿立方米库水短时间内下泄,坝址至沙市间沿岸,将经受洪水波直接冲击。溃坝洪峰的最大流量将达到100万~237万立方米每秒,下泄洪水流速将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到达葛洲坝水利枢纽,届时洪峰仍将达到31万立方米每秒,洪水损坏葛洲坝大坝后进入宜昌市区,洪水在宜昌城内的流速仍然有每小时65千米,溃坝4至5小时后,宜昌城的水位将高达海拔64米至71米。葛洲坝水利枢纽将严重受损,宜昌市在铁路线以下地区将受淹,枝城、上下百里洲和荆江分洪区以西洲滩围垸将溃堤受淹。

但是,三峡大坝的溃坝风险被网友夸大了。

首先,一旦处于战争状态,可以预先放空库水来避免风险。三峡大坝的泄水能力很强,在7天之内就可以把水位从正常蓄水位降低到145米。所以不存在蓄满库水等人来炸的情况。

其次,三峡大坝是巨大的,并分成几段,几乎不可能整体摧毁并瞬间倒塌。所以大坝整体瞬间垮塌的假设是不成立的。而部分垮塌的洪水的威胁要小很多。

第三,三峡大坝位于中国中心地带,大坝安保措施也很完善,呈水陆空三层安保体系,处于不易受攻击的位置和保护状态。超大型飞行编队要到达战略纵深如此之深的地方并实施大规模的轰炸,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四,三峡大坝到宜昌出峡口还有二十多千米距离,洪水在这段峡谷中经过河谷的调蓄可以大大削减。

因此,三峡大坝被炸毁的洪水威胁,是可控的,并没有传言讲得那么厉害。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没有公然针对三峡大坝的敌对措施,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的提高,是保卫三峡大坝的根本。

泥沙淤积——会不会是第二个三门峡?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的领袖太想证明新中国的新和不同了。修三门峡大坝是为了根治黄河洪水,让黄河清,象征圣人出;修建三峡大坝是为了根治长江,让神女感叹新中国的特殊。

三门峡大坝从提议到建成,始终伴随着争议,而三门峡大坝建成后遭遇到的泥沙淤积的困境,也证实了当初作为反对方的专家们的预测的正确。那么,长江三峡工程同样面临泥沙问题,会不会成为另外一个三门峡呢?

在三峡设计之初,因为三门峡的教训,泥沙淤积就成为了重点考虑的问题,最后设计的方案也是从这点出发得出的。然而,长江的情况是否和黄河是一样的呢?

黄万里教授曾经说过,在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的造床质是砾卵石,不是细泥沙。而这些砾卵石在三峡修坝后将一颗也排不出去,十年内就可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持续延伸,汛期淹没江津合川一带。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自2003年三峡水库135米蓄水以来,三峡集团公司持续进行泥沙取样和固定断面观测,共测量河道水下地形约1.4万平方千米。结果显示,到2010年10月三峡水库累计入库泥沙约为15.7亿吨,较初步设计值减少约60%。出库泥沙约为4.1亿吨,水库排沙比约为26%,与预测基本一致。水库淤积泥沙约11.6亿吨,年均淤积不到2亿吨,淤积强度较初步设计预测的数值降低约60%。长江三峡集团:三峡水库泥沙淤积情况远好于预期。

三峡工程从1994年动工,2003年6月1日下闸蓄水,2003年6月10日三峡工程蓄水到135米,2007年10月27日三峡工程蓄水到150米,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经过工程实际应用的检验,证明泥沙问题没有反对派担忧得那么严重。主要原因是这些年长江中上游干支流修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这些工程拦蓄了上游来沙,大大减少了进入三峡库区的泥沙量。但支流拦截泥沙并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不过是把问题在空间上作了转移、在时间上作了个推移,有可能把更严重的问题留给子孙。

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在这漫长的梦想、企盼、争论、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里,三峡工程载浮载沉,几起几落。虽然工程最终被通过实施,但一个决策要历时这么久才得以决定,当中的影响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每一个公共政策的决策都是从当时的理论出发而作出的,但实际的效果却不是当时可以准确预计的,实际的好和坏也许是对这个决策的对与错的一个评定。三峡工程的兴建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几年了,从现在的情况看,因为时间不长,三峡工程的兴建不良的地方相对来说还是算少的,希望在将来这个结论仍然不倒。

三峡大坝大事记

◆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着手开展长江的综合治理。1955年开始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与计划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长江葛洲坝工程批准兴建,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建设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完成三峡工程的立法程序并进入实施阶段。

◆1993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顺利实现大江截流,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完成。

◆1998年,三峡工程进入第二阶段的建设。

◆2000年,三峡工程机组安装奏序曲。

◆2002年10月10日,国务院三峡工程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会议在坝区召开,导流明渠截流前验收工作正式启动。

◆2002年10月21日,三峡大坝最关键的泄洪坝段已经全部建成,全线达到海拔185米大坝设计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国务院召开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全体会议,同意枢纽工程验收组关于在2002年11月份实施导流明渠截流的意见。

◆2002年10月26日,全长1.6千米的三峡左岸大坝全线封顶,整段大坝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设计坝顶高程。

◆2002年10月29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11次会议,同意国务院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的意见,决定在11月6日进行导流明渠截流合龙。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在三峡工地成功吊装,标志着三峡首台机组大件安装基本完成,从此进入总装阶段。

◆2002年12月16日,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开始浇筑。三期围堰设计总浇筑量为110万立方米,将与下游土石围堰一起保护右岸大坝、电站厂房及右岸非溢流坝段施工,是实现三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的关键性工程。

◆2003年4月11日,三峡工程临时船闸停止通航运行,长江三峡水域拟实行为期67天的断航,至6月16日恢复通航。与此同时,翻坝转运工作全面启动。

◆2003年4月16日,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全线到顶,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达到140米设计高程。

◆2003年4月22日,三峡工程左岸临时船闸改建冲沙闸工程开工。

◆2003年4月27日,三峡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三峡移民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下移民迁建及库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达到三峡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2003年5月21日,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组正式宣布,三峡二期工程达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试通航要求。同意三峡工程6月1日下闸蓄水,并可以在2003年6月份实施永久船闸试通航。

◆2007年10月27日三峡工程蓄水到150米。

◆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