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命运
3490200000049

第49章 经历“三反”(2)

他又一路小跑折返到银行,这一个往返差不多有四公里路。银行同志的回答是:“钞票重新清点了一遍,未发现其中夹有支票,其他地方也未找到。”

两下里都没有找到,看来没有指望了!曾源唉声叹气,情绪异常低落。那位老同志又说了:“你再好好想想,你来银行前,除了你住的房间里,你还去过什么地方?还在什么地方打开过提包?会不会失落到别的什么地方了。”

一句话点出一条路。老同志刚才的问话又给曾源带来一线希望:他想起来了,吃晚饭前他交实物时,多次打开过提包,会不会在掏取名贵药材时带到外面而自己又未发觉?唔,完全有可能。他对老同志说我再回去问问韩会计。”说完便又匆匆离去。银行的同志报以同情和友善的目光。

曾源二次回到师后勤部找到韩会计宿舍说明情况。韩会计二话没说,喊上贺保管来到办公室,一齐动手,四处寻找,都未找见,又不顾劳累,不嫌麻烦,将曾源所交之物一件一件重新清点一遍,还是一无所获。曾源焦急万分,又想到银行的同志都在那边等候自己,自己应当马上回去给人家一个交待,再把一应手续办掉,剩下的事,听天由命,该咋办就咋办。

韩会计和贺保管看到曾源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贺保管从库房里推出一辆自行车(估计也是一件交来的“赃物”),让曾源骑上去省些力,走路也快些。自行车在当代人眼里最普通不过了,可在那个年代有自行车和会骑自行车的人凤毛麟角。曾源那时还不会骑自行车,无福受用,仍靠“十一”号开路。

深更半夜,从东公馆到银行,又从银行到东公馆再回到银行,往返五趟,行程二十多公里,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又兼心情一直处于紧张、沮丧之中,返回银行时早已汗流決背,浑身像散了架似的。他一屁股瘫在椅子上,长叹一声:“完了,没有指望了!”银行的同志面面相觑,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耐心似乎到了极限。忽然有位同志提议地上那么多作废的纸包皮,咱们大家一齐动手翻翻,会不会混在那些废纸里面。

时交子夜,电灯光格外明亮。交接过程被拆包取出现金或支票的废纸皮像落叶般零乱地落撒在地上,五颜六色,扑朔迷离。曾源和银行的几位同志俯下身,一片纸一片纸地翻找。蓦然间,一位年约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喊叫:“找到了,找到了,阿拉找到了!”她抖动着手中的支票,惊喜地快要跳起来。她长得很美,一口吴侬软语,听起来像夜莺般悦耳动听,灯光下,映衬出少女特有的妩媚。

支票的失而复得使曾源欣喜若狂,热泪盈眶。他深深地向小姑娘鞠了一个躬,连声道谢谢谢您,谢谢大家!”

小姑娘抿着嘴儿,报之妩媚、友好地一笑。

柳暗花明,好事多磨,满堂欢笑,这个夜没有白熬。

曾源一身轻松回到住地,同伴们早已酣睡。他躺在床上,也许是由于刚刚经历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虚惊和戏剧性的结局,使他太兴奋了,辗转难眠。不知为什么,那个可爱的小姑娘的身影不时会浮现在他的面前:那迷人的笑靥,那动听的声音,挥之不去,欲近不远。他的心里萌生了从来未有过的异样情感。

曾源生平第一次为一个女孩子动心。这个难忘的夜晚,他失眠了。差不多从这个时候起,他的“性”趣有丁一个大的转折:由垂青于俊男转向靓女。这也许就是性的觉醒,性的感悟。

曾源的心情特好。第二天晨起,吃完早饭,他找伙伴们商量:“咱们是不是稍微晚走点,咱们到市里转转看,顺便买点零碎东西,你们看行不行?”驭手说:“你们去看看也好,这两年市里变化很大,我经常来,没啥要办的事,我就不去了。咱们下午两点起身,反正现在天长得很,走晚点倒也凉快。”两位警卫战士:“我们带着武器,行动不方便,就不去了吧。”于是曾源只好独来独往了。

曾源从东公馆出来,前往八坊闹市。他一路走,一路看,确实变化不小:短短1年多时间,经过生产自救,民主改革,“镇反”,“土改”,社会治安好转,市场重现繁荣;店铺林立,摊点沿街生意兴隆,显见昔日茶马互市和西部旱码头的风采。

党的民族、宗教、统战政策卓有成效,民族团结大为增强:从南关到城里,团结报社、团结电影院、团结学校、团结医院以及团结厂、店等以团结命名的诸业随处可见,比之一年前曾源记忆中的市镇面貌,焕然一新。最使他感叹不已的有两件大事:一是完成电站的续建工程,临夏市破天荒第一次有了电;二是从八坊引大夏河水人城,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内居民用水困难。毋庸置疑,没有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团结,要办成这样两件造福于民的大事是根本不可能的。

曾源从城外到城内匆匆浏览了一圈,进新华书店买了两本书,又到贸易公司买了一些日用品,最后到前河沿吃了几样风味小吃。吃完饭,他抄近路到师宣传队看望好友汪继丰,他原想着向他问问在军区文艺班学习的情况,顺便向他摆摆昨晚在银行发生的故事。没有料到去了师宣传队一打听,才知道汪继丰学习完留在了军区文工团再没回来。曾源怅然若失,兴致索然,遂闷闷不乐返回住地,下午坐上马车启程回团。

曾源回到团里,向有关领导做了汇报,将一应收据转交相关业务部门。新任务是回到三反办公室,参与甄别定案工作。首长指示:工作要做细,时间要抓紧,务必在7月底以前完成工作。这使曾源多了一些想法:7月底以前结束“三反”,这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为什么催得这么急?莫非团里又有什么大的行动?

他注意到近来诸多迹象异乎寻常:

几位军、师首长突然来团视察,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团党委扩大会议连续召开,昨晚还在挑灯夜战,会议内容滴水不漏。

司令部的参谋们行色紧张,一副临战状态。

政治处各股纷纷清理、封存文件。

后勤处给全团人员配发了皮大衣、油布、单人毛毡及生粮袋、干粮带等战时用品。领发炒面,晒馒头干都在抓紧进行。

曾源猜想:如此紧急而全面的战备活动,不像是境内剿匪的短期行为。这一回没准要人朝作战了,不然为什么还要配发带菜碟的铝制饭盒(手提式)和风镜等特殊军用品这些都是用来装备志愿军的呀!曾源是一个爱学习,关心时局的青年,他近来特别关注朝鲜战场的时局。

最近一个时期,军内外报刊连续报道美国不愿放弃侵略野心,妄图迫使我方接受其无理要求,骤然增兵添将,对我施加新的压力,梦想获得谈判桌上得不到的利益。我方决不会屈服其无理要求,决心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曾源心想:看来入朝参战极有可能。不过军事行动属于绝对机密,自己不宜过多地瞎猜妄断,唯一的选择是抓紧完成领导上交下来的任务,同时做好人朝作战的思想准备。

7月下旬,谜底终于揭晓:本团不是去人朝作战,而是要进军甘南草地,去剿灭流窜于甘、青、川、康边境的土匪。

与临夏专区南山(太子山)比邻的甘南及其周边地区,传统上称作“安多藏区”,包括甘、青、川、藏四省(区)边界相连的十多个县,面积约四十余万平方公里,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多在三千米左右,境内有包括江、河源头和白龙江、洮河、大夏河在内的诸多河流和沼泽地,又有无数雪山和原始森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基本上是藏族,大约一百五十余万人,分散在六百多个部落。限于自然条件的严峻,少有农耕,多数家庭以放牧为生,世世代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这里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加上语言不通,使许多境外人望而却步。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此地时,面对严酷的雪山草地,付出过不小的代价。

当时,以反共救国军一零三路司令马X、一零二路司令马XX和敏XX、边XX、刘XX为首的各股土匪,都是受盘据台湾的国民党当局直接指挥,多次空投接济,由蒋、马集团潜伏于大陆的旧军官,“土改”、“镇反”中的逃亡分子、惯匪等和空投特务为骨干,以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目标的反革命武装集团。他们流窜于甘、青、川、康边的雪山、草地、村庄、河网地带,利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以小恩小惠、许愿、蒙骗等手段,拉拢一些寺院管家和部落头人,大肆造谣惑众,挑拨离间,藉以营造所谓“陆上台湾”反攻大陆第二基地”,妄图长期与我对抗,实现其复辟的美梦。

7月上旬,西南军区部队在贺龙司令员指挥下,出动两万余人,分东、西、北三路向盘跟在川西北阿坝一带的国民党部队残余势力发起黑水战役,历时两个多月,歼敌三千六百余人,缴获各种枪文四千有余,匪首傅XX被逼自杀。

甘、青、川、康边剿匪重点轻移到甘南。三十二团成为西北军区投人甘南战场的一支主力部队,以五支土匪中最强大的一支零三路为主要作战目标。

8月中旬的一天,全团出动,向甘南草地进军。正是初秋季节,艳阳高照,金风送爽,看不完的田园风光,阅不尽的太子山晴岚。行进中,部队士气高昂,情绪活跃。这一方面出自指战员们对剿匪肃特,除暴安良,保卫人民政权的使命感和“重走长征路”的光荣感;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在营房里过着相对单调、枯躁的生活,突然一下子改换了生存空间和活动方式,被一种天阔地广,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所吸引,激发起一种新鲜感和豪迈亢奋情绪。战士们一个个精神焕发,队列里歌声嘹亮,此起彼伏。

这次长途行军,就单兵装备来说,不同于往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负荷加重。按当时的规矩:营团干部每人配有专骑,一应装备都在马背上,连级干部有驮骡或挑夫代劳,行李不用自己背;连以下官兵则完全靠自力更生。军营里的老话“首长骑马压骡子,战士干粮袋压脖子”、“是兵不是兵,身背三十斤”。如今按常规确实是大大地超载了:“每个人身上除了武器、弹药、挂包、水壶、饭盒子、干粮袋、生粮袋外,背包里增加了毛毡、油布、备用鞋;背包外还搭着一个沉甸甸的皮大衣(全是草地上御寒、防潮备用),合起来不下二十公斤。有位首长在动员会上讲我们这次草地进军,供给条件,供给环境非常困难,没有补给点,一应作战用品、生活用品都靠自己带进去,连住的‘炕’也得靠自己背了进去……”身后的背包简直就像是由石头、砖瓦垒的,越走越是沉重。好在是第一天行军’人们精旺气足,又有新鲜感,尚无吃不消的困顿。

按照惯例,政治处人员在行军、打仗中,主要是做战地勤务工作’包括:宣传鼓动,立功创模,收容伤员和掉队人员,处理死亡善后工作,采写战地通讯和编印《剿匪进军》油印小报等。

曾源的背包里比同伴们多了一些分量一他还带着一本高中数学《范氏大代数》,厚墩墩的,差不多将近一公斤重。其缘由出自两个方面:一是他喜欢数学,平时在机关时,公务之余或遇刮风下雨’他便留在宿舍里,翻看几页,做几道习题,领略其中的兴味,磨砺脑筋,自得其乐;二是某种乡情使然,这本书是他的恩师曲健在他参军离家之际赠送给他的,沉淀着学生时代的几多情结,带着它备作草地寂寥中填补情感真空。当然还可以垫枕头。

因为是第一天行军,部队士气高,劲头足,战勤组无事可干,大家都显得很轻松。一路行军,一路听老同志“摆龙门阵”。俱乐部主任老施:“1948年秋天,有一天我随部队在陕西某地行军,大概就是这个季节,部队没黑没明同敌人兜圈子,实在疲劳不堪。有天下午,好不容易得到一个短暂休息机会,在一片林子里刚一坐下来不久,我就迷迷糊糊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翻身时,无意中摸到胸口处有一种冰凉的感觉,我睁眼一看,乖乖,一条比大拇指还粗的蛇格老子盘卧在我的身上取暖哩,龟儿子睡得好安逸哟,可把我吓傻了,动也不敢动,又不晓得咋个收拾?多亏睡在我身旁的三班长救驾有功一一他是个老广,对付蛇蛮有一套,他眼疾手快,猛一下子张开右手虎口,死死地掐住蛇的七寸要害,提起来抖了抖,使劲往地上一摔,一脚踏住蛇头,转手抓住蛇尾,抡了几抡,用力甩出去老远,我算才脱了险,真可怕嘞!”

尤文股长讲的是当年本股人士兰州战役历险的一段故事。他说那会儿出《战地小报》,周股长负责战地采写编排,我负责刻印发行。说实在的咱们的老股长脑子灵,笔底下麻利,任你炮声震天动地,他仍然沉着冷静,垫在膝盖上写稿子,不大工夫就出来一篇。有一天我俩正在编印小报,猛然‘轰’地一声,一发炮弹飞过来把我俩所在的猫儿洞震了个稀巴烂,一时间浓烟滚滚,什么也看不见。我被震出了猫儿洞,气浪把我的帽子卷到了半空中,我倒是完好无缺,却不见周股长出来,我思谋周股长这一下革命到底了!没想到过了不大一会儿,土堆里钻出股长的脑袋,他摇晃着身子爬出土堆,抹了抹灌在脖子里的沙尘,揉了揉眼睛,擦了擦嘴,吐去口里的泥沙,匍匐着向前移动,我想他大概是缺胳膊少腿了,忙问:‘周股长,要紧不?’他摇摇头向我挥手:‘你快过来找咱们的油印机,马上转移。’他像没事人似的那么从容。”

高昂的士气,豪壮的行军行列,老同志们丰富多采的军旅生涯,使曾源灵感顿生,即兴吟打油诗一首:“车辚辚,马萧萧,沉沉的背包压弯腰’人民战士英雄汉,何惧山高路遥遥。”博得了同伴的掌声。牛股长说:“好哇,咱们的《剿匪进军》今晚就出第一期,我这个总编批准了,小曾的这一首诗就上报!”

上午1时多,侦察参谋带领的搜索排和前卫营已翻越太子山;本队和后卫部队进抵太子山下的土门关,在这里埋锅造午饭。

土门关位居河州二十四关之首,大夏河从东面的太子山和西面的大力加山之间从南到北穿流而下,形成一道天然的峡谷;傍河修筑的简易公路从北向南而上,过土门关,经甘南草地,可通达川北和康藏地区。太子山地处丝绸古道、唐蕃古道和甘川古道的交会处,位居要冲,历史上依此分界,作为划分“关内和关外”、“内地与草地”、“农区与牧区”、“中原与藏区”的分水岭。

出了土门关,前行十余公里,走出大峡谷,已是太阳西沉,风添凉意,当日行程已达二十五公里左右,前面不远,就是预定的宿营地一一清水驿。

清水驿是个汉、回、藏杂居之地,寺院与清真寺并存,路边上有几间杂货铺,几处车马店,供行旅打尖、投宿。部队按建制分片设营。团指挥部架起四顶帐篷:两顶供团首长住宿;一顶归电台机要人员工作和住宿;另一顶供参谋、干事们办公。大部队一律就地露宿。

时间尚早,大约是下午4时多,除了各单位的坎事员们张罗着做晚饭外,大多数官兵纷纷来到大夏河畔,捞起清澈的流水洗脸、洗脚,放眼展望这里的秀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