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命运
3490200000047

第47章 理论殿堂(2)

就在南关什宇城门楼事件被平息后的第三天,省政府大张旗鼓镇压反革命,将在押定案的二十余名反革命罪犯,其中包括原任南安县县长’镇压“甘南民变”和南安县“九一八学潮”的急先锋田某等血债累累的反革命分子一个个绑赴红山崖刑场执行枪决,并在省报上作了报道,以昭示于世。惩治腐恶,人心大快!为迎接国庆节到来廓清阴霾,有效地整肃了政治环境。

1月1日这天,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省城军民一片欢腾。

隆重而热烈的庆祝大会结束,便开始了规模盛大的游行。

红旗招展,队列如潮。曾源所在的理论训练班和他们的友邻新闻、文艺、俄语、英语等五家的游行路线是从中央广场沿中华路向东,经广武门、东稍门折转向西前往南关什字。

一路之上,游行队伍披着金色的阳光,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呼口号,豪迈地走过。道路两侧夹道欢呼的群众和驻足观看的行人,挥动着彩色三角旗,呐喊、助威,蔚为壮观。

神州大地普天同庆,高原古城在共和国的怀抱里满怀信心走向更光辉灿烂的未来。

上午11时左右,游行队伍来到南关什字,这一带当天停止车辆通行。理论、新闻等五个训练班的游行队伍,按指挥部事先划定的位置,排成东、南、西五个方队席地而坐。这样的安排并非是让部队在此休息,而是要教唱《歌唱祖国》。这首歌是专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而作,国庆前夕刚刚谱就。军委总政号令全军指战员一定要在国庆这天学会这首歌。为此,军区政治部特意从文工团和文艺训练班派精兵强将分头向游行队伍临场教唱。

教歌开始了,只见从文艺班队列里走出一位中等身材的青年军人,着装整齐,面目姣好、英俊潇洒。坐在队列前排的曾源一眼看出教歌者竟是他的好友汪继丰,真没料到。

汪继丰背向“万里金汤”,面向皋兰山,站立在队列中间。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新歌的名称、歌词内容、段落结构和学唱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逐段教唱。曾源心想:这家伙到底是观过台,见过世面的,一点不慌张,要叫我上去,肯定要昏头转向。

嘹亮的歌声在飞扬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声多么亲切而豪迈,旋律流畅,节奏明快,开头四句就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

是我们可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汪继丰一面教唱,一面挥动着手臂打着拍子,他全神贯注’十分投人,把亢奋的激情融入这豪迈的歌声——我们勤劳,我们勇敢,

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

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

曾源眼含热泪,热血沸腾,一幅幅催人泪下的画面在他的脑子里闪过:

抗战初期鲁强国一家在日寇的铁蹄下离乡背井,流亡他乡……

忠厚长者郭师傅被日本鬼子的飞机投弹炸死……

一一官逼民反所激发的“甘南民变”、鸦片流毒毁掉了一个又一个家庭!吴家两姐妹由此而承受的凄惨婚姻……——老大哥章希贤就是在省城求学时,无钱为坎,肩挑木桶,黄河汲水变卖挣得一日果腹之粮,终因无钱而綴学,尽管他是入学考试的第一名。

千百万像自己家庭那样的啼饥号寒者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诸多惨景依旧历历在目!

“苦难”、“解放”、“站起来了”,唱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唱出了“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这一颠扑不灭的真理!训练班当前正在学习的“中国革命问题”中的许多观点和结论在这首新歌中得到了生动、形象的印证。

回顾临夏近两年来多次群众斗争的胜利,省城里近在眼前的“万里金汤”城楼上暴乱的被平定,朝鲜战场上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被赶回“三八线”,无不以铁的事实证明:推翻“三座大山”压迫,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是顶天立地,不可战胜的。

歌声仍在继续

东方太阳,正在升起,

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

我们的领袖毛泽东,

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

我们的前途万丈光芒。

啊!这歌声是多么豪迈,多么自信,多么坚强有力!仿佛看到亿万中华儿女在共和国的阳光下,昂首阔步走向未来。

《歌唱祖国》牵动着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报国之心和保国之志,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唱歌结束,曾源急忙走上前去,向汪继丰祝贺:“继丰,今天你教唱的太棒了!你没见同志们一个个比上课还要专心。”

汪继丰笑着说:“你别给我戴高帽子,这是歌曲本身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嘛!”

曾源:“明天你们休息不休息?”

汪继丰:“轮班休息,明天正好有我。”

曾源那咱俩明天一道去看章希贤。”

汪继丰:“咱俩想到一块儿了,”他有意让曾源喜出望外,“还有个人这次也能见到。”

“谁?”

“鲁强国。”

“你是说绿豆芽?他,他不是在西安上学吗,怎么?”

“事出有因,你听我说一上个月我叔去了一趟南安县,听人说,鲁家娃子今年报考两个大学全被录取了:一个是西安的西北大学,另一个是本省的甘院。”

“行哩,一个丫头许两家,这家伙最后嫁给了谁家?”

“选中西大,”汪继丰做进一步的说明,“这么着他办注册手续有些瓜葛,这次趁国庆放假到甘院办理有关手续,他先和老大哥联系上了,咋天下午他俩来看我,都还不知道你也在省城呢。”

“好得很!这叫有缘千里来相会。”

两人约定今天下午分头与鲁、章联络,明天上午1时一道去吃高三酱肉。

高三酱肉是因其掌柜姓高行三而命名。高三酱肉在当时的省城美食中独领风骚。如果说双城门那边的风味小吃是“下里巴人”,那高三酱肉当属“阳春白雪”,要高一个档次哩。

酒好不怕巷子深。高三酱肉位于省政府东侧的一条小巷里,慕名而来的食客一年四季络绎不绝。当时的部队上实行“供给制”,尽管各单位的伙食办得相当不错,仍然挡不住它的诱惑,人们把品尝高三酱肉看做是一种占有,一种满足,一种难得的享受。去光顾它,要去得早、动作快,迟了、慢了就赶不上趟,人家早就关门打烊,挂出“今日售罄,明日请早”的牌子。

四个同窗好友一一两个当兵的曾源和汪继丰约请两个大学生鲁强国与章希贤来到高三酱肉铺聚餐。

这里是一座北方大户人家的庭院,颇有几分家宅味。跨门而入,迎面是一堵中间镌刻着福、禄、寿“三星”的影壁粉墙,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过了影壁墙便是一个宽敞、整洁的四合院,院中花木葱笼,环境幽雅。东面一排房子里的大厨房不时飘出诱人的肉香;西面和北面各有左右两厢房;南面靠近影壁两侧各有两间小房,估计是储藏菜和堆放杂物的地方。

就餐的席位有多处:东西厢房火炕上临窗各设两席,廊檐下两席,葡萄架下两席,任客人选择。

高三酱肉是一家百年老店,选材严格,工艺精良,融酥、软、香、糯于一体,不腻不潮,口感极佳。据说其炖肉的卤汁是祖传秘方,从不外传,老板靠此独家经营,火爆的生意,赚得颇为殷实的家业,除供养三个大学生外,还常向地方慈善事业捐助。

早饭已过,午饭未到,曾源四人来得不迟不早,打了个“时间差”,顾客较为稀少,选择余地大,遂选定北屋左厢房。

屋子收拾得明窗净几,墙上挂有名人字画,古朴典雅,清爽宜人。一张矮脚炕桌置于炕中央,窗户洞开着,不时随风飘进来丝丝凉意和花园里淡淡的清香。

四人脱鞋上炕,围桌而座,一中年侍者笑脸相迎,近前招呼,汪继丰点菜:“来四盘酱肉,四碗稀饭,一盘烧饼。”曾源补充道:“再加一瓶‘西凤’。”

侍者应声而去,不大工夫,侍者端来一个大盘,所要酒肉,一应俱全,另加四碟泡菜,一小鉢油泼辣子,主副齐备’咸淡相应。

四人举杯共祝今日之相聚,旋即品尝佳肴,果然色、香、味俱佳;稀饭熬得恰到好处;烧饼是刚出炉的,松脆可口。老大哥章希贤称赞道名吃就是名吃,果然名不虚传!”

曾源打趣道:“何劳老夫子圈点,这叫‘宁吃仙桃一口,不吃酸梨子半斤’,不然怎能称得上是名吃呢?”他不停地往嘴里送肉。

汪继丰撇嘴一笑:“享受名吃要细嚼细咽,慢慢品尝,谁像你狼吞虎咽,打饥荒似的。”

曾源抬手唱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在下放规矩点就是了。”兴许是为了摆脱窘态,他把矛头转向鲁强国:“绿豆芽,我听人说你们山东的‘鲁菜’很有名,这么好吃的酱肉你们那边有吗?”

鲁强国不甘示弱:“你这个喇叭花,少见多怪’俺们家乡的鲁菜,好吃头多得很哩,旁的不说,煎饼卷烤鸭你怕是见都没见过,那才叫美味佳肴哩,不过这家的酱肉味道确实不错。”

多年的同窗好友,难得的省城相聚。虽说是时隔只有两年,然而这两年却是不平凡的:无论是社会变迁,还是个人经历都是充实而又丰富多彩的。酒逢知己,兴致极佳,四个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品尝美酒佳肴,共话当年,畅叙别情,憧憬未来,无话不谈。有时免不了会逗嘴抬杠,说上一点“花边新闻”,桃色幽默,气氛甚是亲切,欢愉。

汪继丰不无揶揄地打趣鲁强国:“你这个山东汉子,住在长安城里,撇下人家吴影影守空房,人家可是对你一往情深,你可别在那边看花了眼,变了心,到头来落个痴心女子负心汉,我们可不饶你。”

“你,你一一”鲁强国急了,红潮上脸:一提到他的爱妻,心里头立时甜密与酸楚并来。汪继丰的玩笑话仿佛使他蒙受了极大的委屈,立马反击道你别胡说八道,你懂个啥?告诉你,俺不会那么做,她也不会那样想,俺们盟过(誓)!”素来说话直率、干脆利落的“小山东”到这儿女情长的事上竟变得如此心急口讷起来。忽然,他想到了偷换话题,转移目标以解脱窘态:“本人郑重通告朋友们,咱们的老大哥考上西北师院后,接着又办了终身大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双喜临门啦!听说嫂夫人很能干又贤惠,是个难得的贤内助。”

章希贤撇嘴露笑,直言无讳我可没有小鲁那般艳福,小两口那么恩恩爱爱,缠缠绵绵的,我们是农家夫妻,讲究实在。说实在的,我那一口子虽然不识字,但她的确是勤快、实在、厚道,长得么也不难看。咱不求花容月貌,唯求贤妻良母足矣!”他对自己的婚姻心满意足的同时,不乏感慨:“多亏是新社会,提倡新事新办,我这个婚结得便宜、省事’要搁在早先,只怕是可望而不可即。”

曾源和汪继丰双双举杯向章希贤敬酒:“老大哥,咱们今天借花献佛,补上我俩应有的祝贺,请干杯,祝老大哥与嫂夫人白头偕老,幸福美满!”

章希贤连饮四杯,摸了摸下巴,连声道谢,又以“老大哥”的口吻关切地问道二位贤弟一表人才,聪明过人,择偶之事易如反掌,我预祝二位早日找到意中人。”

汪继丰如实相告这事情不现实,部队上有规定,目前只允许营以上干部可以解决个人婚姻问题,我们这帮小字辈还没资格哩。”

曾源把他在连队时学下的俏皮话端了出来:“当兵的命贴在腿肚子上,人走家搬,一人吃饱,全家过好,那方面的事好比是秃子头上的头发,它也不长,我也不想。”鲁强国:“部队上政治环境好,进步快,前途无量。”

章希贤:“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上有国家关怀,下有老百姓拥戴’你俩年轻有为,将来必然大有出息!”

曾源:“您和强国凭本事考上了大学,将来都是建设新中国的专门人才,那才叫前途无量哩!”他略显自卑地说:“要说有作为,汪继丰比我强多了,人家音乐天分高,如今拉手风琴已经成了大把式。”接着又说了昨天他在南关什字给游行队伍教唱《歌唱祖国》的情景。

鲁强国小汪从小就显出他出众的音乐才华,这咱们都知道9记得解放那年咱们分别时他唱的那首《友谊地久天长》,又动人,又好听。真是听君一曲绕梁三日,将来肯定成就不凡。”

汪继丰你们再别给我瞎捧乱吹,人家曾源的笔杆子够厉害哩,一年多来在我们军、师办的报纸上发表了十多篇,今年春天还在《群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可以说已经小有名气。”

曾源:“你也不要把我抬得那么高,我那两下子比咱们的老大哥差远了,我提意请老大哥对咱们今日相会赋诗一首作为纪念。”

“好,欢迎老大哥即席赋诗。”

章希贤早已感慨良多,脑子里已经在酝酿了,俄顷,一首七言绝句脱口而出:

为品名吃上“高山三广,美酒佳肴助我欢;玉壶经年冰心在,何叹春风不渡关。

老大哥的肺腑之语情真意切,豁达、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然而人生道路总是曲折的,今日一别,伴随着共和国的兴衰荣枯,各人的命运都将受到严峻考验。

冬天大踏步地走来了,高原古城到处落叶飘舞,浓霜铺地,气候一天比一天寒冷。

师宣传科孙科长已升任军宣传处副处长,近日受军政治部的委托,带了一名后勤干部来省城看望在军区各训练班学习的本军各单位的学员。他俩分别深人各班组嘘寒问暖,征求意见,鼓励大家安下心来,善始善终完成学习任务,争取学出优良成绩,回报各级首长的关怀。孙处长依旧像当年那样平易近人,循循善诱,有如良师、兄长,给予年轻的战友们以深切的关怀,使同志们备受鼓舞。

孙处长请示军区政治部同意,直接向军区后勤造册领取本年度冬装就地发给在兰学习的学员,避免领去又捎来,平添麻烦。

训练班给各班配发了火炉和煤炭,允许早晚生火取暖。

冬天塑造了寒冷,训练班的学习热情却是如日中天,方兴未艾。~经过两个多月来的刻苦钻研和环境熏染,原先被一些人视作“酸果”、“枯燥”、“畏途”的理论学习,倒使不少学员学出了兴趣,学出了热情,学出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信仰与崇拜。这不仅仅是由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主要的是来自理论本身的穿透力及严密逻辑的说服力,来自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所带来的客观论证和自我感悟。

曾源的学习在班上已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他脑子灵,悟性高,又爱深钻细研,课堂笔记已写满两大本。此外,他还分专题摘录“精句荟萃”,写心得笔记,力求加深理解,融会贯通。他越学兴趣越浓,渐入佳境,乐在其中。他是讨论会上的“活跃”分子,他有见解,也有辩才,善于提出问题,亮明观点与别人争论,常常将班里的讨论引向深人,得到了很多同志的好评。唯独副班长左德恒另有看法:认为曾源“爱标新立异”、“出风头”、“不尊重老同志”。实际是泄私愤:有两次辩论左德恒都败在曾源手下,心里不平衡。

被称做“课堂讨论”(俄文读音为“希敏纳尔”)的全训练班范围的大众讨论,是展示训练班理论水平和学习气氛的重要形式,也是学员们施展才华和发现人才的“竞技场”。“课堂讨论”的中心发言人都是经过各班民主推荐、班部综合筛选后确定的。讨论中允许与会者提问、争辩、各抒己见,以期收到“大讨论”的最佳效果。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曾源受到左德恒的冷遇,对梁益民的友谊却比以往加深了,这倒不是得失相济,有意换位,而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救命之恩。

有天下午课余时间,曾源打完一场篮球,返回单位途中,突发急性肠胃炎,巨痛难忍,蹲在地上呻吟,多亏梁益民看到,二话没说,背起曾源一路小跑将他送到军区三爱堂医院急诊室,经值班医生针灸治疔’病情立即缓解。一个小时后,梁益民又搀扶着他回到单位。这也算得上是一次患难之交,曾源对梁益民敬重有加,两人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加深了。

恩恩怨怨都还只是开了个头。岁月流转,后来左、梁、曾三人又同在一个单位工作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政治气候和某种人事格局的变化而结怨遗恨。是非曲直,一言难尽,容后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