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二战之军功系统
34845200000061

第61章 重回人间的马家村(2)

两个老人带着几块银元,像英雄一般回到了摩天岭深处的一个窝棚里。他们先是把几块银元和零碎银子摆出来,说那些当兵的如何童叟无欺。接着再说沿途所见所闻,特别是说到那片已经建好的房子,怕是要住上千人的地方。

“那些当兵的,没为难你们?”有人不放心地问道。

“为难?没有啊,他们的脾气才好呢。”另一个一直不说话的老农突然插了一句。

最后,主汇报的老农讲到了当兵的那里有布匹、粮食和盐巴,而且要对外售卖。众人一听,这可是一个不得了的好消息,因为它意味着在特别困难的时候,是可以救命的。

“对了,他们除了皮子,还收什么呢?”又有人问道。

“这个,我们没问。要不,过两天我们再带点东西过去?”汇报的老农说道。

马启和想了想,直接说道:“明天休息一天,后天你们两带路,我也去。我们把这些年捡到的那些干菌以及干果带一些过去,看他们收不收。”

在东北的山林里,只要能与外界进行正常的物资交易,其实也是饿不死的,整个夏天,林子里都是各种菌子,而整个秋天,林子里则挂满了各种干果,至于冬天,则可以下套子套野兽,此外,夏秋之季还可以采集药材。

但是,当村民遭到日本人通缉后,生存就会发生困难。毕竟,人不能只吃山货,它需要换回其他物品,想要在打猎中获得更大的收获,火/药或者子弹就成了少不了贵重物品了。

这些年马家村的生计得以维持,多靠了马启和等人,一方面躲避着日本人的通缉,一方面以更高的价格购回村民们需要的物资。

你还不要嫌弃价格太高,因为敢卖你的人,也是冒着被日军和满洲国军查获“通敌”的风险的。

三天后,马启和带着此前去过基地的两个老农总计五人,并背了约三百斤干货,再次来到了红星战队摩天岭基地。

沿途所见,查如此前老农所说。而且,因为马启和当过东北军排长,不但见多识广,而且脑瓜子也比普通村民更为好用。所以马启和所见,远比老农所见更多。

马启和首先发现的,这些新进摩天岭的军事力量,似乎要把摩天岭建成稳固的军事基地,因为他看到了在视线尽头的一些用钢筋水泥建起来的攻防工事。其次,他发现这支部队的人数,似乎远超过千人,至少有三五千人甚至更多,当然,这个数字不是马启和看到的,而是他根据房屋的大小与多少计算出来的。

此前的两个老农觉得能住千人,是因为他不知道军队的宿营规则,那可不是一人或两人一间房子,而是一个班12人左右一个房子。

“这么多人的部队,会是哪个势力的呢?”马启和虽然带着村民隐居山林,但他对外界的情形并不陌生。1931年后,整个东北大地,各类抗日的或打着抗日旗号的队伍,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而当马启和看到值勤的士兵时,则显得更为惊骇。因为,这些士兵手上的枪,全部是崭新的三八大盖(李远白还没给基地执勤的人换装),天啊,他们手上的装备,比满洲国军的装备还要好。

这些人,会不会是关东军的某支部队呢?走在路上的马启和,看着士兵背在肩上的三八大盖,心头有些疑惑。

不过,看着有些士兵那高大的身影,马启和又否决了自己的怀疑。

来到物资交易站,马启发的经历与此前两个老农所说的完全一样,对方给的价格绝对非常公道,而且交易站的那些物资,也确实是要卖的,马启和还问了价格,貌似比摩天岭附近镇上的价格还要便宜个一成。

“长官,你们这支队伍从哪来的啊,我们在摩天岭住了一辈子,可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兵强马壮的队伍呢?”交易完成,马启和示意随同自己来的助手问一问。

“这是我们的军事机密,无可奉告!”本来态度很好的士兵,突然严肃起来。

“哎,长官,我们不是要打听军事机密。是因为我们本为摩天岭之居民,对大军比较好奇罢了。”马启和马上缓和了一句。

“你们是摩天岭的原住民?”士兵听到马启和的解释,突然想起长官曾经的交待。

“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摩天岭下的马家村,三年前,我们村子得罪了日本人,不得不逃到摩天岭深处。”马启和想了想,决定赌一把。

马启和要赌什么,他要赌的是这支队伍是打日本人的。因为马启和对此进行了一番逻辑推理,并觉得自己的推理是正确的。

这个推理就是:此时东北是日本人的天下,如果这支部队与日本人关系颇为友好,就没必要跑到摩天岭来搞基地;而如果这个基地真是日本人搞的秘密军事基地的话,此前两天的老农就不可能顺利进出,而自己等人也不可能顺利到达此处。

排除了与日本人关系友好的势力,又排除了这些人本就是日本人的可能。那余下的该是什么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哦,原来是这样。我们长官,正在到处找本地原住民呢。你们稍等,等会儿我们长官可能有事要问你们。”那个士兵说道。

“原住民”三个字,对于马启和来说是一个新词,但他大意还是清楚,大约说的是此前、原来就住在这儿的人吧。

马启和等人,便依交易站士兵的话,在两张条凳上坐了下来,有长官问话,马启和并不排斥,因为他也有些话想要问这儿的长官呢。

马启和并未等多久,长官就来问话了。

这个长官,就是李远白本人。

前世的李远白,走南闯北,华国的各地方言大多能说能听,但最顺手的其实是普通话,虽然老家是香山的,但李远白却是在首都长大的,从小就受的是“根红苗正”的教育。李远白如果不是逆反,在官场上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县处级干部吧。

所以,李远白听到马启和一口东北话,内心里是觉得非常亲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