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陋室疯语
34564100000079

第79章 《知子莫若父》

《知子莫若父》

作者:王泽仁

大富豪范蠡,世人尊其为商圣,因其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称霸后,归隐经商,三散千金,富甲天下,最后定居于陶县(今山东定陶),自号陶朱公。

范蠡居定陶时,中子(次子)在楚国杀人犯法,论罪当死,关押在狱。范蠡虽知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作为父亲,心有不忍,俗话说: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于是安排少子(小儿子)携带千金前往楚国探视,并寻机救援。长子(大儿子)知道后,非常的羞愧,对父亲说道:“我作为家中的长子,二弟有难,我理应替父解忧,现在父亲反而让小弟前往楚国,是我太无能了!”说罢就要自杀。其母亲赶紧劝解道:“夫君,老三即使前往,老二也未必能够得救,现如今老大却要白白的死去,您这是何苦呢?”

陶朱公无奈,只得改换长子前往楚国,临行前,特别叮嘱道:“你一到了楚国,就去找我的故友庄生,将千金都给他,一切听他的安排,不得擅自行事,切记!”老大满口应承,但私底下还是又多带了几百两黄金。

到了楚国,长子立马找到庄生家,前往拜谒,见其家四周荒草密布,荆棘丛生;家中甚是清寒,一贫如洗。长子心中犹疑,寻思:“庄生如此清贫,又有什么能耐救我二弟呢?”但父亲的叮嘱犹在耳边,遂将千金送交给庄生。

庄生吩咐道:“你赶紧立马离开楚国,不要逗留,一旦你弟弟放出来了,更不要问他是怎么出来的。切记!”老大走出庄生家门后,由于初次见面,印象不佳,对其不是特别的信任,所以就没有遵照他的嘱托,反而私留楚国,用自己私带的数百两金子,拿去打点贿赂楚国的权贵们。

庄生虽一介寒士,身居陋巷,但为人廉洁正直,德行播于楚国,自楚王而下,皆以师礼尊之。他权且收下范蠡的千金之馈,并非真的想据为己有,而是受友之托,以为信物,待事成之后,便退还千金。于是对自己的老婆说道:“这是陶朱公的金子,你千万别花了,过段时间,我要退还回去。”可范蠡的长子并不明白庄生的意思,且始终认为他没什么能耐可以救弟弟出狱。

庄生进宫,面见楚王,说道:“臣夜观星象,于楚国不利。”楚王大惊,赶忙问道:“先生可有应对之策?”庄生回道:“唯有施德,方可消灾。”楚王深信不疑,于是斋戒沐浴,封存国库,准备大赦天下。

楚国权贵们闻之,纷纷转告给范蠡长子,都言:“按照楚国的惯例,楚王只要一封存国库,就说明要大赦天下了。阁下的弟弟有救啦!”范蠡长子一听,大喜过望!二弟终于可以救出来了,自己不辱父命,肩上顿如卸却千斤重担一般,长舒一口气。忽又想到庄生也没帮什么忙,却白白的给了他千两金子,甚觉不值。遂再次拜见庄生,庄生大惊,问道:“你怎么还在楚国?”长子回道:“我本来就没走,弟弟没有救出来,我怎么忍心离开呢。现在我听说楚王要大赦了,我二弟马上就可以放出来了,遂特来向先生辞行。”

庄生是何等聪明之人,当下即明白范蠡长子此行的意图了。立马将千两金子原封不动的退还给了他。长子心喜而去!庄生为此小儿辈羞辱,实乃平生第一遭,顿感颜面扫地,心中甚是郁闷。遂又进宫面见楚王,道:“前些天,微臣向大王言星象,大王欲大赦天下以施德于百姓。可臣这些天出门时,听到百姓们皆议论纷纷,都说陶朱公的儿子杀人关在监狱,他的家人用重金贿赂大王的左右近臣,请求大王开恩释放,所以大王以大赦天下为由,名义上是为了楚国百姓,实则是为了陶朱公的儿子啊!”

楚王听后,暴跳如雷,大怒道:“岂有此理!寡人虽然德行不高,难道竟然荒唐到为了一个商人之子而施惠天下吗?”于是立马下令诛杀范蠡次子,第二天遂颁布大赦令。

范蠡长子载着弟弟的尸首回家,一路上痛哭流涕,悔恨不已。到家时,全家及乡亲们都伤心落泪,唯有陶朱公看似若无其事,笑道:“我早知会是这种结果了!老大并非不爱其弟,只是他太惜财了。他出生时贫寒,跟着我们一起操劳,艰难创业,知道财富来之不易,故特别难以舍财。小儿子却不一样,出生时,我们家已经非常富裕了,他算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平日里一副阔公子做派,豪车名马,纵情游猎,他哪知道钱财积累不易呀,从小挥霍,从不吝惜。当初我之所以让小儿子去楚国,就是因为他舍得钱财啊。而老大心疼家财,反而害了他的弟弟。这是定数,不必难过。”

泽仁曰:“范蠡为人父,中子杀人,于父当救之,此人之常情。然其明知二子之性,何不以父之威,晓以利害,喻以成败,古之人以孝为本,长子必从焉,如此中子可救也。然则范蠡违心附长子,终至中子而亡,何哉?吾试言之:陶朱公名动诸侯,富甲天下,其曾居宰衡之位,令名远播,岂能以一己之私而弃天下国法于不顾、以一子之罪而损家门声誉于千载乎?古之人,生死事小,名节事大。故其意欲以一子之亡而示后人,莫居贵乱法、为富不仁,此二者乃家败之源也。范蠡之思谋远虑,常人岂能及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