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语5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说,斯大林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当他出现在会议室里的时候,会议室里的人都会忍不住站起来。又一次自己告诫自己,他过来时一定不能站起来,可是当他进入会议室里时,还是条件反射的站起来。
有人回:要是罗斯福也站起来,那就神作了。
————————————————————————————————————————————二战
2017年12月19日,星期二,上海,晴,3~8℃,北风3~4级,空气良(51)
公元前356年,秦惠文王出生,那时候商鞅正在扮演酷吏的角色,秦国处在痛苦的转型期,也是魏国最强盛的时候。
公元前338年,43岁的父亲积劳成疾去世,19岁的自己上位,此时魏国已然衰落,无力阻止秦国,父辈们留给自己一个好的基业。
秦惠文王于是诛商鞅,夺回秦国大权,任用张仪、樗(chu)里疾、甘茂、魏章、司马错等人,向南取得巴蜀,向东夺取城池,国土增加了一倍,最终在秦楚国运之争中,击败楚国,可谓功劳赫赫。
可是受命于天,人的寿命却不能有自己做主,也或是世家传承有隐疾吧,四十岁正当年富力强,却已经疾病缠身,公元前311年,45岁的秦惠文王已到了弥留之际。
回顾自己的一生,他没多少后悔,诛杀商鞅是迫不得已。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武王分封的诸侯国,大多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异性权臣是国之大患,鲍叔牙的子孙都跟齐桓公的子孙闹翻了,不死不休,就算商鞅不想反,可是他的儿子呢,孙子呢。商鞅权威太重,秦人畏之如虎,诸侯避之不及,如果自己再重用下去,商家必定昌盛,将来取赢家而代之的就是商家了,如果弃之不用,商鞅难免心怀怨恨,毕竟他功劳太大了,只能杀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做一国之君,考虑的岂能只是眼下,所以商鞅一定要杀。
对故人无忧,对将来之事,秦惠文王也没有忧虑,秦国如虎狼,有樗里疾、甘茂、魏章在可使国家无存亡之祸,而且太子赢荡英明神武,英果类我,如今也18岁了,加冠成人,必当成就秦国大业。
唯独有一个人难以处理,那就是相国张仪。
秦惠文王对张仪的感情很复杂,他最初并不看得起张仪,如同他对于苏秦的态度一样,可是张仪太厉害了,群臣束手无策,只有他胸有成竹,趋身赴险,如履平地,自己自愧不如。
如今能够挣到今天的局面,张仪居功至伟,居功至伟啊,怕留下来又是一个商鞅。
如今秦国政坛三足鼎立之势已成,秦王是一足,秦人是一足,客卿是一足。秦人有主场优势,秦国之内能杀君王的就只有卿大夫的秦人了,那就重用客卿。
那些客卿有能力但是没根基,只能如藤蔓一样绕着自己这颗大树生长,可以放心的给他们权利,他们也会诚心做事,君臣猜忌的少了,事情就好做的多了。
但要当心藤蔓落地生根长成参天大树,那客卿就不能长久的用,一朝天子一朝客卿,反正千里马常有。所以自己死后,张仪定不能在秦国久留。
秦惠文王心中早就定下了策略,把甘茂作为张仪接班人培养。甘茂是安徽颍(ying)上人,楚国境内,该算是楚国人吧,不过人家是姬姓的分支。
楚国扩张,着实灭了不少姬姓国家,甘茂可能也是亡国贵族,说爱国是谈不上了,所以秦惠文王派他辅助魏章进攻楚国,甘茂很好的完成任务,算是文武双全。
秦惠文王于是安排他做太子老师,成为太子即位后的班底,朝夕相处,甘茂也和太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太子赢荡的名字如今看来很不雅观,当时则不然。
秦王先祖据说是颛顼(zhuān xū),曾经也阔过。
据说先祖伯翳(yi)帮助大禹治水,当时猛兽繁多,伯翳帮大禹烈山焚泽,驱逐猛兽,功勋颇大,被舜赐姓为赢,并且负责管理马匹。
后来没落了,赢姓死的死散的散,赢家也没人祭祀了。
据说等到造父的时候给周穆王驾车混了个脸熟,被封到了赵国是晋国赵氏的先祖,又重新爬坡,等到先祖非子时候,重操旧业,帮周孝王养马发家,把秦地封给他。
什么都讲究个认祖归宗,周孝王就问他你祖上如何如何。
造父于是一辈辈排下来,周孝王就让他恢复赢姓,祭祀自己先祖,这才确定下来。
韦小宝被康熙封为鹿鼎公后,封妻荫子,老婆们封了诰命夫人不说,连祖上都跟着沾光,康熙还要给他上三代封点官衔,算是一人得道,全家光荣。
韦小宝跟的老妈的姓,问起老爸是谁的时候,老妈说那时候年轻找自己的人多了去了,文人墨客商人官员,连蒙古的喇嘛都有,那里知道他爹是谁,跟女人带着五个男友去医院作亲子鉴定,拿着鉴定书说我就知道是我老公的殊途同归。
于是大老婆就随便写了几个韦什么什么报上去了。
刘邦当皇帝的时候,追溯先祖,可是老爹在乡里种田,人称刘老爹,连个正式名字都没有,儿子也伯仲叔季小的叫起来,自己的名字也是攻下沛县发迹后取得,那里知道。一帮子儒家翻书,最后找到了晋国公族士家士会,找到族谱后一辈辈排起来,中间加点春秋笔法,在族谱上动点手脚,挑儿子多好下手的,那就行了。
据闻申时行是私生子,考中状元后去申家认祖归宗,申家立刻敲锣打鼓的欢迎,那还顾得上考虑是真的假的。状元尚且如此,何况是天子,士家自然喜从天降,也没人敢多嘴,真的假的天知道。
什么都讲究身份,包括童话也是,公子和公主遍地跑,就连被认为贫寒出身的灰姑娘其实也是贵族,大家最喜欢的也是没落贵族努力再兴国家,有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朱元璋当皇帝时,据说也传闻要认朱熹为先祖,不过终究没有这样做,我认为朱元璋这件事做的非常漂亮。如他所说,我本淮右布衣,都说英雄不问出处,凡事靠自己,挣下这份基业,给子孙富贵,他们认我就行了,只听闻人自称是朱元璋后人,有主谱为证,没听人说是朱五四后人的。人们认三皇五帝为先祖,有听说三皇五帝认谁当祖先的吗?
姜子牙为齐太公,为先祖榜首,也没人偏要说姜子牙老爹该排在前面。古代重视出身,情非得已,故而刘备只得先说中山靖王之后,不然凭什么跟人平起平坐,总说世风日下,以前就很好吗?
赢字源远流长,而而荡字,有广大平坦之意,荡平域内,代表了秦惠文王对儿子的期许。
可是谁能料到后世会出“淫荡”这个词呢。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鲜事物众多,不断的发明创造新词来迎合,屌丝、宝宝、少女心,而字的含义也不断延伸。
嬲(niao)字本是扰乱的意思,如今已被玩坏,同样的还有娚(nan),莪(e)本是一种植物,还有昆字,本义什么都不重要了,其实古今一样,都喜欢拿性取笑。
刘长卿有疝(shan)气,当时治疗方法是用布将**兜起来。一帮子文人墨客在去青楼酒肆吃喝,顺便请些交际花在旁讨论诗词,估计还是什么成语接龙之类,自然怎么有趣怎么来。朋友就说刘长卿“山气日夕佳”,那陶渊明开涮,刘长卿回了句陶渊明的“众鸟欣有托”,一语双关,全场大笑。
淫字意思是沉迷,侵淫多年,或是指雨下不止,淫雨霏霏,也有放纵的含义,骄奢淫逸,慢慢的有了**荡妇的称谓,也无可奈何。
付延杰从字面上讲没有任何问题,谁能想到后面会和广告谐音。张士诚发迹,让人取了名字,感觉还蛮好,不成想取名字的不怀好心,用《孟子》里一句“士诚小人也”,本义是我真是妄作小人,断章取义的用来骂人,想来圣贤书也没读进脑子里。
自称吴树山,就有一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姓苍的不愿当老师,感觉犹如古代避讳一样。
锄禾日当午、仙剑奇侠传、清明上河图、复方草珊瑚,想得多了反而感觉不能直视,其实也是大家无聊想出来的。取笑人家的名字,自以为无伤大雅,可是轮到某一天自己终日被取笑,又该如何,只能想着早日摆脱吧。
书归正传,有了商鞅前车之鉴,张仪很识趣,主动到魏国去为秦国看住魏国,而且第二年就病死了。
秦武王规范了秦国的制度,设置了丞相位下辖百官,把太子党的班底提拔上来,任用甘茂为左丞相兼任大将军,樗里疾为右丞相,开始施展抱负,修桥铺路,疏通河道,更改田地的律法,在边疆修筑要塞,干得热火朝天。
他本人也非无能之辈,身材高大,力能扛鼎,以此为傲,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官,跟高俅踢球当太尉一样,运气来了怎么都挡不住。
秦武公好武,自然凡事喜欢直来直去,一力降十会,任尔几路来,我都一路去。
蜀地生乱,秦公子蜀侯辉和他的辅相陈壮谋反,相中这里是块宝地,于是想割地称王。我推想这个陈庄应该是巴国或是蜀国的大家族子弟,不过史书没有多写,因为秦王很快发兵平定蜀地。内部安定了就向外攻城拔地。当初张仪就说,秦国必先打韩国,原先魏国堵着路,魏国节节败退,如今不妨碍事了,韩国的宜阳城就碍眼了。
樗里疾觉得劳师无功,秦国虽强,也没强到不管不顾的境地,如今赵国灭掉心腹之患中山国,开始强大起来,要是和魏国一同出手,楚国再参合进来,秦国还是只能够退回函谷关。
宜阳城之前说过,是韩国的大城坚城,经营多年,攻城之法不得已而为之,主要是迁延日久,长则经年,一般也要三四个月,并不容易。
秦武公自然不爽,甘茂则表示攻打韩国是国策,也是目前最好的出路。秦武公于是打算派遣甘茂进攻韩国宜阳。
私底下,秦武公问甘茂此去胜算如何,甘茂实话实说,三成。
秦武公纳闷,胜算这么低你怎么还敢说打。
甘茂说,攻打宜阳我准备多年,军事上是没有问题的。我领兵在外,朝中必定有人说我坏话,大王你可能顶住,也可能顶不住,我算算多半是顶不住,所以只有三成。
秦武公听后一脸你想多了的表情,咱们什么关系,你放心去就好,有人进谗言我不会听的。
甘茂可没有那么天真,举了例子,曾参是孝子,名声也好。有人对曾母说曾子杀人了,曾母不信,可是连续三个人这么说,曾母就吓得逃走了。众口铄(shuo)金,积毁销骨,不是我信不过你,而是敌人太强大。
两人为了这事扯皮很久,秦武公赌咒发誓,在息壤订立盟约,好歹说服了甘茂。甘茂这才带军出征。
周天子虽说谁也管不了,但是还蛮关心天下大势的,问周累此战胜败如何。
周累说秦国必胜,如今甘茂和樗里疾不合,秦王听信甘茂的话,发兵攻打宜阳。胜了,甘茂得到秦王重用,如商鞅之于秦孝公,张仪至于秦惠文王,败了,那就一败涂地。此所谓退无可退,甘茂定然孤注一掷,此战定胜。
周天子问周累,那寡人能否浑水摸鱼从中取利呢?
周累想了下说,楚国是大国,自战败后楚怀王日夜以雪恨为念,我倒是可以拉拢下楚国上柱国景翠。
周天子答应了之后,周累找到景翠,对他说,如今秦王初立,威信未立,力排众议攻打韩国,是为了建功立威,所以必取宜阳,如若此时楚国发兵,秦兵战败,秦王受辱,定然怨恨楚国,两军对垒,将军官位已经到了极致,战胜了也不过拿些金银封地,战败了却要受辱。
为君之计,最好等秦军攻下宜阳之后进军,那时候秦国久战兵疲,封赏未尽,军无战心。为长远计,秦王定然派人贿赂将军,而韩国败后急于求援,也会用重金来结好将军,是不战而利可全。
景翠深以为然,劝说楚王早作准备,伺机发兵。楚怀王深以为然,立即召见韩国的求救使臣,声名楚国定然发兵救韩。
韩宣王大喜,坚定了抗击秦国的意志,所谓倾国一战,上下同心。
甘茂攻打宜阳,宜阳守军十万之多,还有三四十万的百姓,而且韩国劲弓强弩,兵哥锐利,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攻下的,打了五个月,秦军伤亡很多,士气低落。
秦武王时时关心战事,久攻不下,忧心如焚,听闻楚国在动员,急忙问计,樗里疾、公孙衍(犀首)等人都说还是撤兵吧。
秦武王无奈,只好写信给甘茂,让他回来商量如何处理撤兵等善后事宜。
甘茂心中烦闷,有了撤兵的念头,跟亲信左成商议回去怎么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左成好在不是杨修,对他说,丞相此番进军,在秦得罪了右丞相樗里疾,又去威胁魏国,不让魏国援助韩国,此得罪魏国,作战这么久而无功,秦韩伤亡惨重,如果不胜,丞相能回哪里去呢?
甘茂下定决心,回去后质问秦武王,难不成忘了息壤之盟吗?
秦武王咬咬牙,说,一刻不敢忘,先生回军中去吧,一切孤王担着。
送走甘茂后,秦武王忧虑不已,冯章说可以把汉中郡割让给楚国,让楚国按兵不动。
秦武王想了想,同意了。
冯章去楚国,找到楚怀王说,秦国想要给楚国汉中地来结好。
楚怀王自然呵呵冷笑,殷鉴不远,冷冷地说,不会又是在骗寡人吧!
冯章只好赌咒发誓,以人格作保证。楚怀王想了想,点头同意。
料理好楚国的事情后,秦武王尽量安抚樗里疾,樗里疾也不傻,知道秦武王铁了心要做,能做的都做了,能说的都说了,也只能如此。倒不是说他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只是觉得没胜算罢了,要是赢了,秦国强大,输了,甘茂走人,自己上位,怎么都不亏。
甘茂回去之后,派兵攻打宜阳,擂鼓进军,连攻三次,连城墙都没攻上就退了下来,总之不想打。有将领劝甘茂说,如今伤亡惨重,人心思归,士气不振,攻城徒劳无益。
甘茂大怒,说,明日攻城不下,大家就以宜阳为坟墓,死在这里好了。
生气归生气,士气问题还得解决啊。军心怠惰,有的人想回去,也有人想要立功,或是赎回自己亲人,或是为亲人赎罪,大老远来一趟,攻不下城,就没什么功劳,这些人自然不愿意。
甘茂召集军中敢战的人,对他们鼓励一番,同时拿出自己的钱封给之前作战有功的将士,对全军将士封官许愿,提高赏金的额度,有没有说什么攻城之后三天不封刀,任由军士劫掠就不知道了,史书上很少写这个,不过我认为可能有,甚至不止三天,十天都有可能,因为甘茂已经穷途末路了。
明日攻城,擂鼓进军,秦军士气大振,一举攻下宜阳,甘茂这才松口气,赶紧去向秦王报喜。
秦武王得知后,喜不自禁,一展愁容。
楚怀王得知消息,叫来冯章,如今宜阳攻下了,汉中郡可以给我了吧。
冯章回秦国对秦武王说,大王假做刚刚知道,告诉楚王说我冯章自作主张,已被驱逐,自己从来就没有许诺割地就好。
秦武王照做了,楚怀王哈哈一笑,寡人固知秦王骗我,以此为借口,派景翠兴师攻打秦军。秦王惊恐,秦国攻下宜阳后,修整城墙,急于治理攻下的土地,于是派人谈判,割让了煮枣(什么名字),而韩国也拿了金银玉器给景翠。景翠得意非常,对周累十分感激,拍完胸脯说有事喊我名字就率军回国了。
楚国使臣得理不让人,常常拿此事责难秦武王,秦武王严格说是武人性格,性格豪爽,面皮也薄,常常被问的哑口无言,之前出尔反尔是形势所迫,只好问计与甘茂。
甘茂一笑,这好办,以后楚国使臣来了,若是好辩论的君王就不要理他,若是性子柔弱的,君王就多多接见,对他们的要求不过分的尽量满足。这样以后,楚王派来的使者就不会刁难君王了。
对甘茂而言,这些都是小事,如今自己当权,威胁最大的就是樗里疾和公孙衍了。樗里疾是秦王叔叔,秦王提防着他,而公孙衍是魏国人,之前在秦国担任大良造,后来又在魏国当官,如今回来了,很得秦武王宠信。
甘茂当初是太子党核心成员,秦武王身边的人跟他多有相识,一天听人通风报信,说秦武王对公孙衍说,将来必定让他做丞相,顿如晴天霹雳。
思前想后,甘茂灵机一动,去恭贺秦武王说,恭喜君王将得良相。
秦武王一脸懵逼,寡人托国于先生,用先生为丞相,你我君臣相得,丞相之位没有比先生更适合的了,先生何出此言?
甘茂说,据王不是要拜公孙衍为丞相吗?
秦武王有些尴尬,他是拉拢公孙衍,不让甘茂独大,小心思被点破了有些不自然,强撑着辩解说,先生听谁说的,寡人不记得说过啊!
甘茂含笑说,这是公孙衍对臣说的啊。
秦武王大怒,公孙衍竟然把跟自己的密语说出来了,如同写情书给女孩,却被女孩交给老师,自然愤恨不已,当着甘茂的面,说公孙衍造谣,发令驱逐公孙衍出境。
甘茂哈哈一笑,秦武王这样的君王还真好掌控,自古以来,君子与小人相处,总是君子吃亏,因为小人面厚,君子面薄。如李云龙对楚云飞,睁着眼睛说瞎话,看亮剑中只见他占便宜,没见吃过亏。
君子为何要吃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