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94

第94章 名相治国

异语2

陈近南派韦小宝入宫,九死一生,韦小宝不愿意。

陈近南对他说,外面的都是笨人,而小宝你是聪明人,对你我说实话。清廷抢走我们金钱和女人,所以我们要反清。你入宫虽然危险大,但成功后就有无数的金钱和女人,你愿不愿意。

韦小宝于是心甘情愿入宫。

陈近南拉拢为宫中送猪肉的屠夫钱老本,让他做卧底,钱老本不愿意。

陈近南对他说,满人欺压我们汉人,所以我们要反清。可是天下间爱慕金钱的人太多了,常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书生造反,三年不成。我们要成就大业,是不可以跟书生为伍的,当年樊哙是卖狗肉的,却封侯拜将,为人敬仰,就是因为能站出身来跟着刘邦反对秦国暴政。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难道一辈子做屠夫,不想封侯吗?

钱老本心动,于是加入天地会,借着去皇宫送猪肉刺探情报,甚至把重要的俘虏送到皇宫关押。

陈近南拉拢风际中,见他功夫不错,邀请他入天地会,风际中拒绝,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想要发达。

陈近南对他说,现如今是读书人的天下,学武的武功再高也不过是个护院保镖罢了。可曾听过,想当官,上梁山,杀人放火受招安,只要我们闹出声势来,清廷定然诏安我们,那时候当个官容易多了。

风际中被说动,想这一身武艺不可辜负,于是加入天地会,是青木堂第一高手。

陈近南拉拢茅十八,茅十八大喜,早就听闻公明哥哥美名,恨无缘得见,纳头就拜,从此鞍前马后,陈近南死后为他报仇,皇帝想劝降都被十八哥骂了一顿,对陈近南矢志不渝。

陈近南拉拢同是反清势力的云南木王府,沐王府不愿意。

陈近南对木小王爷说,如今清廷势大,如果我们还内斗,那就没有成功的一天,你父亲的仇也没法报。不如我们立下约定,谁能杀了吴三桂,我们就听谁的。

木小王爷点头同意。

陈近南揉揉额头,千头万缕的事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马上还要回台湾一趟,向郑家表忠心,从郑家手里拿到拨款经费,自己该说什么话给郑经听好呢,什么国姓爷对我恩重如山说的自己都有点厌了,话说三遍淡如水,郑经也没什么反应,他二儿子郑克爽和我不和,郑经的老婆又喜欢他,自己偏偏把女儿嫁给了郑经的大儿子,这该如何是好。

大概这就是天地会总舵主所要面对的局面。

————————————————————————————————————————新鹿鼎记传奇。

2017年12月16日,星期六,1~8℃,多云转晴,西北风4~5级

申不害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按照顺序,应该是郑国子产,魏国李悝(kui),楚国吴起,秦国商鞅,而后就是韩国申不害了。

法家有势、术、法三派。子产铸造刑定,是法家“法”派的代表人物,李悝继承子产,吴起继承李悝,都是“法”派。商鞅跟申不害同时期的人物,死亡只差一年,不过商鞅上台早,算是前辈,前辈在魏国潜修多年,成为“法”派的集大成者,罚不畏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qing)劓(yi)其傅。

《英雄》里最后一段,秦始皇在杀与不杀无名中犹豫的时候,殿外的大臣和士兵齐声喊道,大王杀不杀,秦法是大王所定,居心叵测,大胆行刺,杀无赦,这是大王制定的秦法,大王要得天下,一定要令行禁止,给世人里一个榜样,最后几乎是威逼着秦始皇说,杀!

这不仅是士兵和大臣,也是所有秦国民众经商鞅洗礼后的意思,什么都要依法办事,不然要条文干什么。

但也要看到,秦楚魏皆是大国,“法”派如鱼得水,而小国寡民的郑国却被韩国灭了。韩国吞并郑国,依旧是小国,倾国之兵二十万已然是极限,国力堪堪是大国的一半,国土面积更是小,耕地面积也少。

秦国可以实行耕战,因为陇西平原河流,人均耕地面积多,人也多,楚国更不用说,荒地到处是,吴起第一件事就是鼓励开垦,魏国相抵耕地面积少,所以强调精耕细作,亩产高,人口多。

而韩国,真正的收入来源是商业贸易,卖兵器和办市场,一向以来走的路线也是规范市场经济,完善国家政令,一有战事就站在魏国一边。经济发达的地区,养得起闲人,做生意比种地强,种地比当兵强,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经商赚来的钱买粮食比种地划算多了,韩国也并不缺粮,所以如商鞅一样颁布法令,商人加税不行,而本来就不愿意种地,怎么还能逼迫,所以种地的人多赏少罚。

经济发达,就要给商人一定地位,穿绫罗,出入高级场所之类,自由贸易市场,限制多了,管的宽了人家就不愿意来了,所以韩国律法没有秦国严苛,相对宽松。

宽松的地方想要管住人心,那就不仅仅依靠法令了,所以申不害理论结合实践,提出了符合韩国国情的法家特色主义道路——“术”派。

君主和国相通过考核官员政绩,决定谁上谁下。要知道国内有很多贵族,子孙都想要当官而空缺就这么多,彼此间你争我夺,得势的就掌握了朝政。现如今韩昭侯和申不害要提拔自己亲信,反对贵族垄断,硬来的话会引起整个贵族势力的反弹,在春秋战国杀个君主又不是什么大事,哪国都有,所以只能温水煮青蛙。

所谓温水,就是指出,谁都可以当官,贵族有优先权,只是能者居上。这当然没问题,连周文王都需要姜子牙辅助,贤人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自然没问题。

所谓“煮”,就是不断的加温,逐步有序的提高就业门槛,先是要求专科学历,后是三本,紧接着二本。不仅不学无术的贵族子弟刷了下来,学而无术的照样滚蛋,想闹也不容易,贵族的精英都在做官,被拉拢过去了,单凭自己,着实没胜算。

坦白说,剩下的这批贵族是拖后腿的,有志向的贵族也不愿带他们玩。东晋的时候,上层人物王导、王羲之之类好清谈,功名富贵时务都太俗,聊点羽化登仙多好,于是有点地位的都爱这么来。

有一个人我忘了,好像是王蒙,去访友见人家在处理政务,有些不爽的说,朋友来了,你应该放下这些俗务跟他一起清谈,不然太失礼了。

朋友回了一句:某在此理政,诸君方有空闲清谈。

贵族圈子也差不多,混吃等死的就算家世再好看不起的人也多了去了,毕竟锦衣玉食的并非都没有志气,匡威扶难安天下的也不少,诸葛亮卧在隆中,刘备来访不是访友就是午睡,看起来是废了,其实志向高远,跟东吴骂街的时候还说我博望、新野两把火,管仲、乐毅也得佩服。

反正自己有官做,那帮子家伙治国无能扰民有术,还当什么官,这大抵是韩国贵族的想法,贵族也有攀比啊,看我比你强吧,君主面前应答如流,活该你落选。

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处理一批,申不害通过制衡之术,做了事又少得罪人,国内无人造反,国家安宁,自己心腹渐渐多了,权威日重,所以以亡国之民的身份掌权十五年之久。

国内是和谐了,但国外不好搞定,一不小心就被吞并了,所以外交才是生存的秘方,这就全靠自身领悟了。

新加坡国土面积713平方公里,五百六十万人口,上海就有6340平方公里,人口两千四百万。新加坡要生存,发展出了***理论和吴作栋重要思想。

***指出,“毒虾”理论是新加坡发展的战略思想。新加坡请以色列指导建军,现存陆军5万人,海军9000人,空军1.3万人,预备役25万,装备精良,让身边的马来西亚、印尼不敢妄动。

吴作栋指出,要认真学习“毒虾”理论,并创造性的提出“鱼群”思想。要切实贯彻落实“鱼群”思想,维护和加强与马来西亚、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5国联防,不断推动东盟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合作,并创造条件把东盟合作的领域扩大到地区安全方面,在联合国相关事物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吴作栋认为,美国是新加坡的传统合作伙伴,双方有着切实利益和传统友谊。新加坡欢迎美国积极主动参与到亚洲事务中来,并愿意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新加坡的路也是韩国的路线,强军、合作和抱大腿。

强军很好说,韩国盛产兵戈弓箭,走精兵路线,没人愿意当兵,那就给点福利,高点工资,就算本国没有也可以招揽外地的,再不断地修坚城,反正钱多,多找些包工头,长年累月的修,用最好的材料,蓄粮草,反正钱多,只要抬高粮价,四方商人定然纷纷运粮草过来,就地收购就好,明赏罚,是自己内部的事,任用有才能的官吏,提拔自己的亲信,再来点密探……

申不害做的很好。

合作的话,经纪上韩魏赵本是一家,用的同一种货币——布币,同文同种,车同轨、书同文,便于合作,所以一向共进退,而韩、魏靠的进,所以韩国大多数都选择站在魏国一边,传统盟友。

抱大腿的话,先看韩国的周边形势:申不害公元前355年当国相,魏惠文王靠着祖宗留下的基业和庞涓,成为第一大国,于是韩国追随魏国,甚至一同攻打赵国。

靠着高明的手腕,申不害砍瓜切菜的料理了韩国诸多事物,在诸侯国中也是游刃有余。

史称申不害相韩,十五年国治兵强,终申子之身,无侵韩者。

当然,申不害能够做到做点,是因为他学的黄老之术,而后又参考各国变法情况,有了感悟,才能提出符合国情的“术”派。

黄老之学,讲究无为而治,老子也常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讲究的是逆来顺受,不争不抢不挑事也不怕事。如同用刀划水,水会分开,但刀走了水又愈合。

一千零一夜里有个魔鬼,号称没有办不到的事,能够搬山填海,也能够变出来金银财宝,撒豆成兵也懂,然后公主拿出了自己的一根卷发,说你把它弄直了。

魔鬼无论是搓是拧还是拉,力气再大,卷发依旧会卷,只好认输走人。

所以道家推崇水,认为是至德,顺势而为,之后该怎样还怎样,本性不变。自然有人会推崇到风骨中去,清朝势大就投而降之,然后一点一点,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满人不会说满语不会写满文,兵戈也不利了,然后宣称我们还是赢了,柔弱可以胜刚强。

其实我认为水和人是不同的,人死了之后归于虚无,而水始终存在,利刃划过也损不了一滴水,但是人头砍了,他的想法、抱负都随之而去,或许会传承一些,但终究不一样。

如同飞机里鸭子和鹰一样嚣张,然后被扔出飞机,鹰对鸭子哈哈笑道,傻了吧,爷会飞。没有这种资本,而去做同样的事,下场凄惨的颇多。方孝孺不是镇守边疆的大将,不是国外的使臣,没有让朱棣顾及太多的本钱,区区一句诛我十族又何妨,然后被诛杀十族。

而周瑜请刘备赴宴,关羽随同。诸葛亮知道后大惊失色,不觉说出一句“如之奈何”,见到关羽后才松口气。而周瑜面露杀气,正要掷杯为号,陡然看见旁边眯着眼的二哥,问清楚是谁后霎时间后背发凉,恭恭敬敬的送走了刘备。

鲁肃问周瑜为何不杀刘备,周瑜后怕的说,关羽在旁,我若杀刘备,他必先杀我。

刘备没有威慑力,而关羽有,所以单刀赴会看起来有惊无险,还是人家有那个本钱,不是谁带把刀都过得去的。

而且水也不是一味的逆,天气热的时候蒸发成气态,天气冷了就为冰。水如果是顺,那气态和固态就是逆了,气态好比逍遥于海外,周朝灭商,伯夷叔齐就上山了,商人不愿归顺的就跑到了朝鲜那边。传闻还有一直商朝后裔漂洋过海到了美洲,反正爷不伺候,到山的那边海的那边,遇冷凝结,积雨成河,照样逍遥。

而固态就是硬抗了,温度越低水面上冰层越厚,冰层下面依旧是水,而且越深水温越高。

如同郭靖的襄阳城,护卫着江南的柔弱百姓免遭战火,你要硬来就看是你的刀利还是我的冰硬。刀劈不开冰,于是蒙古人换成了锯,锲而不舍,终于成功,捞走了水中的鱼。

还是那句话,冰被劈开了,无损于分毫,天和日暖又化而为水,而人不一样。

《神雕侠侣》里,小龙女跟一灯大师说,这些雪花落下来,多么白,多么好看。过几天太阳出来,每一片雪花都变得无影无踪。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许许多多雪花,只不过已不是今年这些雪花罢了。

我记得看修仙小说里有一段,主角在梦中成为了一个大儒,站在一棵树前,看着落叶缤纷,忽然找到一片叶子,说那片叶子飘落的轨迹就是自己的一生。

我理解不深,心中认为是故意用玄而又玄的语气骗钱,但是却颇为触动。望着树上的树叶,每一年都对落下,每一年也都会长满,对我而言没有区别,如我对别人而言,也没有区别。我所做的工作,没人关心是谁做的,只要有人做就好。

我刚工作的时候从公司的院落中捡起一片叶子,然后用夹子挂在了工作台上每天都可以看到的位置,第二天它就枯黄发硬,脉络显现出来,至如今那片叶子三年多了,每次看到都有感叹。

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圣诞卡,老皮箱旧弄堂,塞满了明信片的纸盒里有着一片玫瑰花瓣,这些都让我怅怀。

消亡总是引起人诸多思绪,此树婆(po)娑(suo),生意尽矣。我读庄子总是有这样的感觉,所以虽有涉猎却未多深,顶多说几句里面的名言警句,想一下里面的深意,如此而已。

我想我说的这些申不害应该不至于不知道,所以韩国混的如鱼得水,然后就有了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申不害向韩昭侯伸手要官,据说是给他堂兄的。

韩昭侯反问,相国教我治国的道理,如今我接受你的请托就是违背了你的教导,不接受又显得不近人情,相国让我如何是好。

申不害于是收回请求,顺便捧韩昭侯几句。

有的说申不害是考验韩昭侯,我倒是觉得是在做戏。申不害是相国,位高权重,功劳又大,很君王亦师亦友,关系很铁,他去为亲人求官都被拒绝,那么其他人就得掂量掂量了。

我的关系有他铁,功劳有他大吗,若是仗着血缘去请,韩昭侯同意了,那么相国一定不满意,事情一定闹大,若是韩昭侯不同意,我干嘛还要自讨没趣。

这类请托都是官员为了家中子弟或是朋友子女求的,明知不能成功自然不愿意挨骂,何况申不害的事情传遍了之后,自己也有理由拒绝,这类求官的事自然少。

而韩昭侯早就被下面邀功请赏的人搞烦了,借着机会摆摆态度,让那些人知道进退,免得到时候情面上抹不开,何况还能的一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而申不害,家中也有不少亲戚,拖家带口过来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苟富贵勿相忘啊,也着实有点烦,干脆演一出戏,然后回来发发脾气,吓吓那些人,虽然名声受点损,但是还是划算的,换做是我能想到的话我也这样做。

我见小说里一句话,深以为然,说是在外面再横的官员也常被子女亲戚弄得没脾气。

高太尉得到宋徽宗宠信,又会做人,可惜有一个惹事的义子,到处让自己背锅,要不是皇帝保他,被御史参上一本就完了。

而狄仁杰也是,为官清正,死后百姓为他修庙,但是儿子不肖,百姓一怒,就又把庙给砸了。

清正廉洁的官员家里也有一堆穷亲戚要养活,当初你上进赶考路费是大家一起凑得,如今你发达了也该给我们点补偿了。官员俸禄低,所以大多数都对冰敬,碳敬的银子不怎么抵触,犹如今天的高温补贴、差旅补贴一样,你能说不该要!

曾国藩说自己进京赶考凑路费,去同宗亲族家拜访,一家大多给个百钱,然而去宗族祠堂拜拜,有一家给的少还要拜祠堂,曾国藩怒了,日记里说义正言辞的训斥了一番。

后来在京里当了官,自己弟弟就靠着自己的关系,帮人调停打官司赚钱,后来打仗了就跟着自己打仗。小弟曾国荃(quan)破了南京,杀了很多人,也捞了一大笔,盖豪宅,很是惹人眼红,于是有人就把这笔账算在曾国藩头上,狠狠参了一本。

曾国藩教训弟弟,弟弟嫌他啰嗦不听,他气的没办法。如同李自成进京,大将刘宗敏在城中大肆守刮银钱,有人告到李自成那里,李自成让刘宗敏收敛点,刘宗敏也是创业合伙人,股东之一,回了一句,天下都是你的,你当好皇上就行了,其他的不要管。

刘宗敏抢了陈圆圆,吴三桂大怒,原本想去北京拜码头的,直接回了山海关放清兵入关。

所以申不害此举很明智,很明智,可以学学。

有说申不害公元前341年死的,毕竟史书上说当政十五年,也有说功成身退,公元前337年死的,不一而足,我认为是341年死的。

公元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齐国出兵,魏国马陵之战惨败,庞涓身死,同年商鞅攻打魏国,魏国惨败,割地求和。

我单纯的认为,申不害不死,魏国不会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