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语9
楚怀王:张仪是个大骗子,言而无信。
屈原:楚怀王是个大傻子,偏听偏信。
张仪:@屈原,你有没有想过楚怀王为什么信我不信你?
屈原: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世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他不信我。
张仪:错了。是因为你做什么都说为了他好,空口白牙,而我总是说,只要你做了这件事就能得到,所以他信我不信你。
屈原:难道我所作所为不是为了他好吗?
张仪:你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毫不掩饰的夸耀自己。你出生富贵,少年得志,文采又好,自然把天下事看的很简单,看不起的人也多,不屑于揣摩别人的心思,等着被人巴结你。而我,年轻时一贫如洗,只能凭着揣摩人的喜好来混碗饭吃,我知道那些事值得去做,为了做事我可以牺牲很多。
屈原:牺牲?睁着眼睛说瞎话,言而无信,这不是你本性嘛,难不成还为难了你!
张仪哈哈一笑:谁不想一言九鼎,言出法随,难不成我就那么坦荡荡的坑人,而没有丝毫内疚。不是的。常说兵不厌诈,因为战场上杀人的勾当,你愿意当君子,你手下就得当靶子。你爱惜自己的名誉,胜过爱惜士兵,自以为了不起,其实未必。我是谋士,出谋划策,几句话就能少死人,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我宁愿牺牲自己的名誉。
屈原:说的倒是冠冕堂皇。
张仪:是啊,你死后得享清名,文章传于天下,是忠臣,而我张仪则成为小人。国家清平的时候,赞扬的是你这类一尘不染的隐士,国危民难时,只有我才能让国家安定。
屈原:人无信不立,况国乎?
张仪:周朝分封天下,立国七十一,而今大国仅剩七个,小国十几个。国之存亡在于兵戈权谋,而非纯以信取之。
楚怀王:我多希望张仪你是我的人,这样得益的就是寡人了,可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感
用兵不用诈,犹如有弓而无箭。——寇仲《大唐双龙传》
战国纷纷,不用谋略的不过是猛张飞,无数败仗,而用计的张飞才一帆风顺。
张仪在秦,苏秦在六国,达成的就是六国不灭秦,而秦与六国相持的策略,他们互通消息,相互配合,故而都能在关键时候立功,自然得到君主赏识。
张仪在秦国先被任命为客卿,很受赏识。之前提过,在秦国军功为最,故而张仪一心想要得到军功,公元前328年,秦惠文王派遣公子华和张仪攻占魏国的蒲阳。
攻下了之后,张仪劝说秦惠文王将蒲阳归还魏国,还要派公子繇(yao)去魏国做人质。
秦惠文王点头应允,如今东方六国敌视秦国,需要用连横破了对方的合纵,目前能拉拢的也就是魏国了,当即同意。
张仪本是魏国人,找到魏惠文王说,“秦国有意和魏国搞好双边关系,如今只要投桃报李,和秦国达成默契,那秦魏之间没有战事,对魏国是好事。”
魏惠文王也很无奈,魏国不是没有俊杰啊,只是都跑到了国外,自庞涓死后,跟秦国作战,每一次主将都会被擒,士兵死伤无算,着实不想跟秦国打了。
合纵也好,连横也好,只要不打仗就好,魏惠王年纪也大了,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只想平平稳稳,于是将上郡(魏文侯所设,今绥sui德县)十五个县和少梁(今陕西韩城南)给了秦国,两国罢兵。
秦惠文王大喜,以往要用战争才能得到的城池,如今张仪一张嘴就轻易的来,来得太容易了,胜过了寡人的十万雄兵,如此功劳都可以封侯了。
秦惠文王之前一直反感各国求官的人,连自己国家都不爱,还能指望他为国为民做好事,这思想在他心中萦绕不去。可如今事实胜于雄辩,一个谋士真的能做到这一步,尝到了甜味的秦王自此对张仪另眼相看,任命他为秦国国相,百官之首,参与国政。
六年后,秦惠文王为了亲近魏国,于是便忍痛割爱,把张仪送到了魏国。魏惠王不敢怠慢,任命张仪为魏国相国,也算是衣锦还乡。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去世了,在位51年,比爷爷魏文侯还多一年,可魏国却江河日下。
他曾问孟子,查邻国之政,莫犹如寡人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曰,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魏惠王不是昏君,他只是做的还不够多罢了!
魏襄王继位后,对秦国很是敌视,不听张仪的劝告而亲近六国,幻想着在此联军攻秦,秦国自然发兵教训,打败魏军。
可能败得多了,魏襄王也不在意,玩了票大的,魏国、韩国、赵国、燕国、齐国全上不说,连匈奴人都凑了热闹,可还是被秦国名将樗里疾打败,韩国申差部队惨败,被斩首八万人。
此战之后,魏襄王锐气减消,退出了合纵,跟秦国联合。而张仪凭着此功,再次回到秦国担任国相。
公元前316年,南方的巴国和蜀国打仗。
巴国是姬姓国家,子爵,国都为江州(今重庆市江北区)。
蜀国位于CD,不是中原王朝册封的国家,开国国君是鱼凫氏,几经更替,共十三位君王在位,存在七百二十九年。
李白《蜀道难》曾云:?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是说蜀国开国国君有的说是蚕丛,有的说是鱼凫,时间太长没人说得清它的来历,由于蜀道难,故而大多数时间与中原不通消息,后来秦惠文王送了蜀国国君一些美女,蜀国派一些勇士前去带回,回去路上碰见一条大蛇在山洞里,勇士上去去抓大蛇的尾巴。
那时候山神的化身都是蛇,故而山神大怒,发生了崩塌事故,却不经意间开出一条路,而后修成了栈道。
也有传闻是,秦惠文王想攻打蜀国,但是苦于蜀国没路,于是说我们秦国有一头神牛,排出来的都是黄金,如今送给蜀国国君,算是一点心意。蜀国国君大喜,中原就是有钱,于是命人开栈道来迎接神牛,栈道修好后秦军也顺着过去吞并了蜀国。
这招智伯已经玩过一次了,时间这么久,也不知道谁真谁假,姑且当笑话听吧!
巴国和蜀国是世仇,相持不下,于是都向秦国求援。
此时秦国产生了东进和南下的争执,争执的双方分别是国相张仪,和将军司马错。
不要觉得司马错不值一提,恰恰相反,司马错是司马迁的八世祖,司马家后来一直担任朝廷历来行政命令留存管理一职,父子相承,可谓是家学渊源。
张仪觉得韩国是小国,可以继续打压,保持对东方国家的压力。
司马错识见非凡,指出东方强国太多,韩国虽然是小国,可是国力不弱,阻力太大,反不如南下,巴国、蜀国一碰就碎,而且那边的土壤肥沃,本小利大,而且秦国国土面积可以扩张将近一倍,顺带还能压着楚国喘不过气来。
司马错从军事的角度上,指出巴蜀位于长江上游,到时候顺流而下,可以方便攻打楚国。
秦惠文王觉得司马错的建议有长远利益,于是派遣张仪、司马错领兵救援巴国,张仪玩了个假途灭虢(guo),全部一锅端了,而后设置了巴郡、蜀郡和汉中郡,共三十一县。
要知道备哥哥的蜀国也就这么大,蜀郡的刘璋、汉中的张鲁可都是三国时的一方诸侯,一下子占据这么多地,秦国立刻开始移民开垦。巴蜀土壤肥沃,产粮远胜于秦国陕甘宁,而且地势独特,偏安一隅,易守难攻,远离中原的军事斗争,故而十分安宁,此后历代战乱都很少波及此处,故而刘邦以之成帝业,而唐明皇落难便匆匆逃向巴蜀,都是为此。
而张仪也把全部精力用来坑楚国了,当初他受辱于此,心中不忿,如今得势自然要找回场子。
当时楚国的国君是楚怀王,他手下就是屈原,此外还有许多能臣。他父亲楚威王在位的时候,楚国走向强盛,压得旁边的越国喘不过气来。
公元前329年,楚怀王熊槐即位,是年三十岁左右,雄心壮志,即位之初就提拔屈原,开始学习秦国一样变法,国势日盛。
变法六年后,楚国派兵送魏国公子高回国,让大司马昭阳率军,在襄陵大破魏国,夺得八座城池。
楚怀王大喜,也就昔日楚庄王在时这么风光,寡人可比先贤,自然得意不已。
魏国那时候已经是破鼓万人捶了,自然认怂,表示愿意认楚国当老大,而且不怀好意的推举楚怀王为合纵长,让他牵头攻打秦国。
楚怀王也狂了一把,可惜兵败,明白这帮家伙不怀好心,于是拉拢齐国,齐楚联军,声势大盛。秦国攻下魏国曲沃之后,齐楚联军又夺了回来,让秦惠文王很是头痛。
楚国地大物博,国力强盛,当初晋国巅峰时唯有楚国可与之一战,虽然连战败北,可是人家败而不馁(nei),可见国力强大。如今秦国变法虽然强大,欺负个魏国毫无压力,可魏国毕竟不如晋国势力大,比起来自己跟楚国也就半斤八两吧,或许稍微强点,但是绝对不是齐楚联军的对手。
秦惠文王发愁,军事上打得过绝不多说话,可是打不过就只能玩阴的,玩阴的只能找张仪了。
秦惠文王对张仪说,“齐楚联盟,我压力很大,你想想办法。”
张仪一拍胸脯,“交给我吧!”
张仪于是来到了楚国,面见楚怀王,坦白直接的说,秦王看好你,放下齐国吧,跟秦王的话,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全给你,秦楚之间互通婚姻,如何?
当时楚怀王同父异母的妹妹芈月在秦国,是秦惠文王的妾侍,很得宠爱,楚怀王想着亲上加亲确实不错,于是从了。
楚国是强国,人才济济,齐国人陈轸(zhen)就算一位。
当初楚国攻打魏国大胜,齐宣王担心楚国强大起来,心中忧虑,于是派遣陈轸为使臣慰问楚国司马昭阳。
陈轸先恭维了一番昭阳的功绩,而后话锋一转,问道,“楚国法令,疆场上杀敌,能得到什么官爵?”
昭阳说,“最高能官拜上柱国,封爵执珪(gui)。”
上柱国是国之柱石的意思,如同军委主席一样,位于令尹和相国之下,而执珪则是爵位的最高等,祭祀的时候能够手持玉器,是地位高的象征。
陈轸于是说,“什么官比这个还高呢?”
昭阳想了想,“只有令尹了!”
当时担任楚国令尹的是昭鱼,听名字就知道跟昭阳关系很近,很可能是亲哥哥。
陈轸于是说,“如今你已经位极人臣,难道楚王还能在国内设置两个令尹吗?楚国有一群门客争一壶酒,言明谁画的蛇快酒归谁,一人画的最快,取得了酒,得意之余又给蛇画了脚,结果被人抢走了酒说,蛇没有脚,你画的怎么会是蛇!如今你名满天下,却不急流勇退,战场之上刀剑无眼,胜败难料,小心画蛇添足啊!”
昭阳想想,自己也不能跟昭鱼争令尹的位置,于是率军回国。
经此一役后,陈轸名声大噪,辞别齐宣王前往秦国,想要得到秦惠文王重用,做一番功业。不巧张仪也在秦国,两人才智不相上下,为得秦国相位,自然明争暗斗。
张仪背后有师兄撑腰,消息广,屡次为秦惠文王出谋划策,很得重用。一次跟秦王聊天谈起陈轸的时候,张仪趁机发难。
说别人坏话也是很讲技巧的一件事,张仪夸赞了陈轸的能力,让秦王深以为然,而后话锋一转,可惜如此人才,却总觉得秦国不好,如今楚国强大,楚怀王招贤纳士,陈轸想着去楚国得到重用。
纳尼!
秦惠文王听后自然不爽,你有能力又如何,你说楚怀王不错,想要去楚国,摆明了就是跟我过不去。
秦惠文王当即派人找来陈轸,质问道,“听说你想去楚国?”
陈轸点头称是,一脸淡定,还说,“如今路人都知道我要去楚国,君王怎么才知道。”
秦惠文王原以为他会辩解,不想承认的这么干脆,心中有疑惑,想着不会是在秦国受了什么委屈吧,可别再来一个苏秦,寡人受不了啊,于是和颜悦色的问,“先生为何如此,秦国薄待了先生吗?”
陈轸笑道,“伍子胥忠于吴国,君王都想得到伍子胥那样的臣子。我陈轸若不忠于秦国,楚王也不会要我,我去楚国何益?而我如此忠于秦国,尚且被怀疑,那还不如去楚国,楚国知道我忠于秦国,也会愿意重用我。”
秦惠文王听后哈哈一笑,“是我错怪先生了。”
秦惠文王知道陈轸和张仪不和,但张仪有大功于国,相比之下陈轸的功劳就小得多,等到张仪说服魏国投奔秦国之后,秦惠文王正式任命张仪为相国,陈轸不想受辱,于是投奔楚国。
当时秦楚为天下大国,有才之士,莫不朝秦暮楚,以期得到重用。陈轸到了楚国后,楚怀王很看重他,常向他征求计谋。
如今张仪来楚国献计,楚怀王早听过他和陈轸的过节,于是问陈轸此计如何?
陈轸一笑,“张仪这个人我知道,言而无信,唯利是图。听了他的话,不仅和齐国交恶,而且秦国的地也不会得到的。”
可是六百里地的诱惑实在太大,楚怀王如同初在职场混迹的年轻人,觉得大家都得说话算话吧,你张仪好歹是秦国相国,大国以诚信为本,还是被空头支票吸引,合同都没签项目就上马了。
楚怀王派使臣去齐国断交,毕竟是传统友邦,话不能说绝,只是说近来不舒服,续约的事迟些再谈吧!齐国也客客气气的,说好巧,我近来也不舒服。
楚怀王想尽量不得罪人就把是给办了,而后兴高采烈的派人去秦国找张仪要地盘。张仪便托病在家,不见楚国的使臣,仆人说的话还阴阳怪气,使臣只好无功而返。
楚怀王听后一琢磨,人家不想给钱肯定是咱活没做好呗,想想跟齐国断交的事干的确实有点糊弄,一咬牙,拍了个楚国的勇士到了齐楚边境。勇士在边境破口大骂,问候了齐国上下八代,有道是交绝不出恶声,你做到这份上,齐国再不回应还怎么混。
于是齐国表示跟楚国势不两立,边境进入战备状态,劝楚国悬崖勒马,勿谓言之不预也!
事情做的漂亮了,楚怀王再派使臣去秦国找张仪。使臣学了个乖,张仪不是躲我吗,那我就在秦王宫门口等你,你总得来见秦王吧!功夫不负苦心人,使臣日夜守候,终于等到了张仪。
使臣上去对张仪说,“先生要求的事我们大王已经办妥了,该给我们六百里封地。”
“什么六百里?”张仪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看着使臣。
使臣自然不干,抓住张仪的袖子提醒道,“不是说只要和齐国断交,秦国就给楚国商於之地吗?”
“啊,是说过。”
“商於之地六百里嘛!”
张仪一挥手说,“哎呀,你记错了,明明是商於之地六里嘛!不信你问问我的随从,咱们当时说的是不是六里地。”
随从在旁点头,“是六里地。”
使臣勃然大怒,转身离开,愚蠢的凡人们,准备接受怒火吧!
楚怀王听说后,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当即决定兴兵讨伐秦国,让它知道耍自己的下场。
张仪算无遗策,早知道楚怀王不肯善罢甘休,自以为占了很大理的楚怀王肯定要出兵讨回面子,所以秦国早早就准备好了,满编满员的在秦楚边境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