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80

第80章 君子报仇

异语2

魏文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

魏武侯:以我之真气,夺天地之造化

张角:……

魏惠王:天命?

司马懿:……

李悝: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荀攸:……

乐羊:贼将早降,可免一死

姜维:……

翟璜:我看好你!

徐庶:……

庞涓:我军将败,我已无颜苟活于世

公孙瓒:加一

吴起:谁能挡我

吕布: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吴起:谁敢杀我

魏延:哼,也不看看我是何人

吴起:不可能!

张角:黄天也死了。

————————————————————————————————《魏国杀》

眼见局势不好,魏惠王很果断,跟赵国捐弃前嫌,订立盟约,两国修好。

而孙膑、田忌归国后,也受到齐威王的礼遇,但是接下来就不好混了,因为齐国将相不和,田忌立了大功,而且是齐国宗室,邹忌若不打压,田忌必定出将入相,来抢自己的位置。

邹忌也是齐国名相,长得高,身高八尺。周代,一尺合今23.1厘米,也就是一米八的大高个,长得也很帅,揽镜自照,颇为欣赏,于是便问自己妻子,我与城北徐公谁帅?

妻子说,当然是你帅了(君美甚)!

城北徐公是当时的偶像人物,长得很潇洒,知名度很高。百度条目里的照片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面白无须,而邹忌是一个胡子到腰腹间的汉子,高下立判。

邹忌听后飘飘然,问自己的侍妾,问自己的宾客,都说你更帅,信以为真。一天真的见到城北徐公,立刻惊呆了,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心有所悟,跟齐威王聊天的时候,谈起这件事。

邹忌说,“我的妻子爱我,侍妾怕我,宾客有求于我,所以都说我比城北徐公帅,其实我比他差远了。”

齐威王哈哈一笑,“确实如此。”

邹忌说,“如今,宫廷之内莫不偏爱君王,朝廷之臣,莫不害怕君王,齐国境内之人,莫不有求于君王。由此观之,君王怎么能听见人说自己的过错。”

齐威王静言思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诏:有当面说出我的过错的,受上赏;上书说我过错的,受中赏;在朝野间说我的过错,寡人听到后,会给你一份下赏。

齐国之内听说后,人人直言敢谏。齐威王虽然有些烦,但还是虚心听取,慢慢的能说的都说完了,大家也安静了。

这件事干的太漂亮了,四方诸侯听后,都觉得齐威王这么虚心,定是贤君,纷纷来朝,于是齐国水涨船高。齐威王大喜,认定邹忌是难得的贤臣,齐景公有晏婴,而我有邹忌,对他深信不疑。

政治斗争是存在的,不可能说你是贤臣就没有争斗。

邹忌和田忌不对付,连带着齐威王都不太待见田忌,他只是太信任邹忌而已,认为他能带给自己霸业,也确实,齐国在邹忌的领导下蒸蒸日上,更坚定了齐威王的信心。

齐威王以为自己和齐桓公一样,可以垂拱而治,于是纵情声色,于是局势反弹,鲁国率先开火,随后魏国、韩国跟上,卫国补刀,连赵国都跟进了,一时间风雨飘摇。

齐威王于是听从妻子劝诫,重用即墨大夫,烹杀带自己玩乐的大臣,大夫牟(mou)辛所推非人,一并被杀,于是齐国又开始爬坡。期间听闻秦国因为商鞅主政,国势日盛,还亲自去秦国考察一番。

期间孙膑一直在隐忍,闲下来的时候著书立说,研究兵法。孙膑的兵法一言以概之,那就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公元前341年,魏国和韩国闹掰了,韩国毕竟是一个独立国家,以前认魏国当老大,是指望老大罩着自己,其实内心还是不爽的,尤其是大哥经常指手画脚,每逢战时还要自己出人出力,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

韩昭侯很有大志,见魏国变法强大,于是礼聘申不害主持变法,国势日强,于是要单飞,和魏国起了冲突。

魏惠王认定韩昭侯是背叛了自己,命庞涓带魏军压境,还拉拢了赵国,要给小弟一个大教训。

韩昭侯自知不敌,于是想起了天边的齐国,魏国和赵国同盟对付的就是齐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求援。

齐威王见机不可失,当即决定用兵,而人选自然是田忌和孙膑。

田忌于是又带领大军,还带着齐威王的小儿子,孟尝君的父亲,公子田婴去锻炼锻炼,同去的还有国家的明日之星,军中骄子田盼。

齐国全军压上,故伎重演,直奔大梁。

赵国巴不得齐国和魏国两败俱伤,乐的坐山观虎斗,没有出兵打算。

孙膑玩的很绝,韩国你想怎么打怎么打,我不在乎,我就是要趁你不备占点便宜。

庞涓早就料好了这一招,打韩国的并非魏国精锐,真正的精锐早就埋伏好了,就要给齐国一份大礼。

魏惠王对庞涓信心十足,把太子派到庞涓军中也锻炼锻炼。太子自然不参战,只是稳坐中军,一切还是庞涓指挥。

齐军果然只在魏国门口蹭蹭,得了便宜,见魏军来了就班师回朝。问题是设了个这么大的圈套,等了你这么久,你想走就走的了吗?

齐国大军于是白天加快行程,晚上安营扎寨,埋锅造饭,而后毁桥堵路,尽量迟滞魏军追击。

庞涓带着魏国精兵跟随在后,一路上搭桥修路,经过齐军营地的时候,特意去看齐军垒的灶台,以此判断齐军的人马。

到了一处营寨一看,做的饭够十万人吃的了,心中有数,追了一天,发现这时的灶台只够五万人吃了,在前面只够三万人吃的,心中大喜。

其实当时中原诸国因为打仗多,故而士卒强悍,而齐国偏居一隅,安逸得久了,军队管理比较松散,直白点就是没什么战斗力。

魏国精锐自然看不起齐国兵,认为一个魏国兵起码能打五个齐国兵,上次吃亏还是十年前中了埋伏,所以一点都不怕齐军。

魏军上下要打,庞涓八分认定孙膑撤军,也有二分疑虑是孙膑的计谋。要知道“君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愠(yun)而后战。怒而可以复喜,而亡者不可复存”,为将者,三军将士性命所系,自然要思虑周全,不可轻举妄动。

庞涓想慎重,那可不可以不出兵呢?

自然不行,从君王至士兵,人人摩拳擦掌这么久,人人渴望扳回一局,庞涓是主帅,如今齐军仓皇而退,做得这么逼真,要是任由齐军平安而退,到时候追究起来,肯定是庞涓贻误战机,大家怀疑,是不是还顾念着旧情,想放你老同学一马。

庞涓身为魏国大将,威风是威风,可是难处也只有自己知。当初吴起,功劳大,能力强,国君佩服,尚且被人逼走,何况自己呢!

汉武帝的时候,觉得和亲太过屈辱,于是采用大行令王恢的计谋,在马邑设伏,想要一举灭掉匈奴单于。结果单于看出不对,撤军。王恢率军在前,见匈奴没有进报包围圈,于是不敢妄动,

汉武帝大怒,因为废除和亲,决定打仗,是他定的策略,于是调兵遣将,三十万人在马邑设伏,多么大的动静,结果却成了一场笑话,跟匈奴撕破脸了不说,还让他们从容而去,真是岂有其理。

王恢辩解说,自己兵少,打不过匈奴,与其兵败,不如不动。

汉武帝说,全天下的人都在笑话朕,就是因为你,你还有脸跟朕说什么不如不动!

王恢被下狱,只好自杀。他军事因素考虑的周详,可是不明白政治也是一把杀人的刀。

庞涓知道自己不能不打,而且此战必定要打的漂亮,于是抛开顾虑,八成的可能能赢,可以赌了。

胜负乃兵家常事,只因为大家都在对赌,关键看谁的运气好了。

庞涓决定了之后,自然不肯放过齐军,于是带领前锋追击,追到了马陵道,两边峻岭,地势险要,前哨说前面树木横在路上,车马难行。

庞涓便是前军,当即带着军马过去修整道路,认定了是齐军撤退时特意留下障碍挡住道路,阻碍魏军追击。

只要此路一通,自己就能赶上齐军,而后大军跟上,定能大败齐军。

士兵们挪移障碍物时,忽然说,“将军,这树上有字。”

庞涓大惊,上前点亮火把,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

霎时间埋伏在马陵两旁的齐军万箭齐发,魏军死伤无数,自相践踏。

庞涓看着身边的亲兵一个个倒下,这些都是追随自己多年的精锐,不死于沙场,却死于埋伏,自己着实愧对他们。纵然活着,也无面目再见魏国父老,长叹一声,上天不眷顾我,不是我不如孙膑啊,于是说,“遂使竖子成名”,而后自刎。

孙膑之前用减灶的方法迷惑庞涓,用撤军来吸引庞涓,最终在此伏杀庞涓,而后齐军重整旗鼓,大破魏军,连魏军太子申都被俘虏,可想而知魏军败得如何惨了。

坦白说,庞涓就算不如孙膑,也相差不远,之所以败得这么惨,主要还是庞涓身在局中,有不得的苦衷,要考虑自己的政治前途。而孙膑作为军师,要考虑的少的很多,故而每每以奇兵出击,攻其所必救,而后以逸待劳,牵着敌人鼻子走。

论实力的话,齐军差魏军很多,论统兵,庞涓征战多年,绝对胜过孙膑,孙膑胜在计谋出众。

用兵不用诈,犹如有弓而无箭。孙膑计谋百出,用的还是自己以上驷对下驷的准则,取得了胜利。

也无怪乎庞涓不服气,真的沙场对垒,自己必胜,自己是输在了政治上而已。

孙膑大仇得报,却并不开心,本是同门师兄弟,一个双脚残废,一个自刎,为什么会到这种境地呢!

经历了这些事,孙膑大彻大悟,放下执念,隐居山林,走之前还有事情要对田忌交代。

孙膑对田忌说,“此去一别,再无相见之日,将军多多保重啊!”

田忌也有些伤感,孙膑是他的好朋友,功成不居,让自己很感动,于是说,“先生去意已绝,我不好相留。只是邹忌与我不和,屡屡中伤与我,先生可以教我如何应对吗?”

孙膑一笑,他与田忌相处多日,自己兵法他也见识过,可是始终不能理解其深意,比起来庞涓真是奇才,于是说,“邹忌与你不和,昔日你我联手,尚且斗不过他,何况我也要走了。与其受制于人,不如先发制人。如今统领大军,派兵掌管临淄附近交通咽喉,而后带着精锐直抵临淄,邹忌定然出逃,那时候齐国就是你说了算了。”

孙膑此后归隐,著有《孙膑兵法》,内容多有残缺,我觉得他一生的战法,全概括在了田忌赛马上,有心人还是多领会一下吧!

田忌思前想后,长叹一声,自己终究没有这份胆量,于是乖乖回国,交出了兵权。

其实我蛮敬佩田忌的,孙膑学习兵法,自身残疾,而且有常年在外,对齐国说实在的,没多少感情,故而劝田忌拥兵夺权,立于不败之地。而田忌生于斯长于斯,跟齐威王又是本家,何况兵戈一起,也许齐国就此沉沦,百姓也会跟着受苦。

故而明知道回国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是回来了。我不是斗不过你,而是为了这个国家好,我只希望你们别做的太过分。

我敬佩他。

忽然想起《大唐双龙传》里的李世民,率军征战洛阳。出发前来看望徐子陵,跟徐子陵说,父亲李渊亲口许诺说会立自己为太子,结果还是给了自己大哥,而且对自己多方提防,一直不准自己带兵攻打洛阳。如今情势危急,窦建德攻占黎阳,唐军大败,这才让自己统兵出征。

徐子陵说,既如此,可否有想过攻下洛阳后自立。

李世民说,想得要命,但是知道自己决不会这么做。

就当这是小说里的李世民吧,我也很敬佩这样的李世民。他知道自己的价值就是会打仗,打完仗后,就会兔死狗烹,任人宰割,可是反抗,会两败俱伤,便宜外人,百姓只会更苦,于是认命。

不是他们软弱,而是他们懂得体谅别人的痛苦,甘于做出牺牲。我们为王侯将相歌功颂德,其实他们把许多别人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所以很伟大,撕去了伪装,才发现是阴谋家。而那些真正为国为民的人,则埋没在了历史间。

有时候我很为他们不值,凭什么?

君子可欺之以方,为国之人,大约如是,所以我敬重田忌,只是轮到我去选,我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得成小说里的李世民,希望可以吧!

田忌回国后,邹忌命公孙阅带重金找人问卜,自称田忌门客,田将军想要做大事,卜一下吉凶。

算卦的被抓后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齐威王犹豫未决,田忌却先行一步,跑到了楚国。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矣,忍而不能舍也,其实我早知道是这个结局的。

邹忌还是不满意,因为田忌到了楚国很受楚王礼遇,毕竟是统兵的猛将,说不定又是一个吴起,自然极力拉拢。邹忌害怕楚国搅局,田忌复起,于是门客杜赫到了楚国,对楚威王说,邹忌害怕楚国送田忌回齐国,故而敌对楚国,不如给田忌一些封地来留住他,以示对田忌的恩宠。这样田忌感谢君王,邹忌也感谢君王,自然亲近楚国。

楚王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给了田忌一块封地。等到齐宣王继位后,将田忌召回国,官复原职,也算给了交代。

邹忌也算能臣,但是我对他没好感。

经此一战,魏国精兵死伤无数,魏惠王放下架子,谈判赎回了太子申和庞涓尸体,也赎回了被俘的将士。人死为大,何况庞涓为魏国立了这么多功勋,魏惠王自己是君王,知道庞涓的难处,于是厚葬。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投桃报李,也承认魏的王号。

魏惠王早就自称王爵,因为这个齐威王还跟魏国打过一架。齐威王想的还是管仲那套尊王攘夷,结果发现早不是那回事,出兵攻魏其他诸侯都不跟着,这才知道人心所向,于是随大流了。

周天子是王,你也是王,难道平起平坐啊?

那怎么办,只好不去朝拜了呗!于是诸国把周天子一脚蹬了,此后秦国、韩国、燕国、赵国纷纷称王,还时不时的发兵攻打周朝,这才有点乱世的味道。

公元前333年,齐威王与魏惠王在郊外会猎。魏惠王与齐威王比宝,齐威王说,我手下田盼是个猛将,小伙子很有前途,是我齐国的宝贝,魏惠王脸一沉,不欢而散。

齐国在与魏国争霸中,依靠孙膑取得完胜,从此成为大国,站稳了脚跟。而魏国却屋漏偏逢连夜雨,争霸失败不说,旁边的秦国也正式崛起,前来夺取西河之地,虎视眈眈。

魏国想称霸,结果魏武侯的时候,吴起跑到了楚国,带兵杀回;魏惠王的时候,齐魏争霸,结果孙膑跑到了齐国,魏国惨败。

说来好笑,魏国败给秦国,也是因为一个人跑到魏国求官,结果不受重用,也是跑到了秦国,带着秦国军队杀了过来。

顺便一提,这三人原本都是魏国的臣子,都是形势所迫,逃走的。要是魏国换一个明主,战国可能提前统一了。

哎,时光一去永不会,往事只能回味。

都是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