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67

第67章 宁死与敌手

异语6

纪晓岚办大寿,有一新科进士宋玉树前往阅微草堂贺寿。纪晓岚问他住处,宋玉树自言在樱桃街小住一程。纪晓岚突然道:“我想到一个对联的下联,叫'宋玉树小住樱桃街'。”

宋玉树迷惑不解:“请恩师赐教上联。“

纪晓岚大笑:“上联就是'潘金莲大闹葡萄架'(详见金瓶梅)。”

————————整蛊专家

2016年11月20日SH16~20°,阵雨,东北风微风,空气优(35)

宜:祭祀、扫舍、破土、安葬、除服、成服、启攒

忌:祭祀、嫁娶、入宅、修造、动土

晋景公病了,巫师说他吃不到明年的小麦了,晋景公于是从秦国召名医,秦桓公便派遣医缓过去治病。晋景公梦中知道自己病不能治愈了。医缓来后,说自己无能为力,晋景公笑笑,此人诚不我欺,给了他重金让他回去。晋景公熬了过去,到了第二年收获了麦子,做好了饭,病入膏肓的晋景公有了些力气,高兴自己竟然打破了巫师的诅咒,结果饭前突然肚子疼,如厕的时候掉进去死了。

几天前有个宦官梦见自己背着晋景公上天了,于是大家让他把晋景公背了出来,又让他给晋景公殉葬。不一定是黑色幽默,说不定宦官还会感慨,那时候等级森严,宦官也许跟晋景公关系很好,乐得殉葬也说不定。

晋厉公,晋景公之子,公元前580年即位,杀戮无辜曰厉,可是谁生来想当坏坏人。晋厉公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睦邻友好,加强和秦国的传统友谊,派人跟秦国订立攻守同盟。

秦桓公拉晋厉公一同去刷野(打狄国),晋厉公开心的同意了,结果秦桓公暗地里告知狄国晋厉公要来打你了,表示自己站在狄国这里,不如咱们一起打晋国。

但两面三刀没做到滴水不漏,狄国不想掺和进去,于是灵机一动,悄悄派人到晋国,对晋厉公说秦国挑破离间,破坏晋国和狄国的传统友谊,自己坚决站在晋国一方。

晋厉公极为尴尬,应付了狄国人之后怒不可揭,当即表示跟秦国势不两立,并派魏锜之子魏相去秦国断绝外交关系,历数了之前秦晋的往事,晋国历代君主感激秦君,但秦君却屡次以怨报德,结交楚国侵略晋国,故而晋国打算跟秦国摊牌。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晋厉公如此也着实被秦桓公恶心到了。为了恶心秦桓公一把,晋厉公?并联合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国讨伐秦国。联军到达泾河后,在麻隧(今SX泾阳西南)与秦军交战,大败秦军,俘虏秦军大将成差。

晋厉公成出了口恶气,也尝到了号令群雄的滋味。他毕竟是晋国君主,要关心晋国在中原的地位。此时楚庄王已死,他的儿子楚共王即位。

公元前577年,郑国攻打许国,许国被教训了一顿,气不过,他是楚国小弟,自然找大哥要找回场子。第二年楚国兴兵砸场子,郑国于是发挥传统,投降,甘当小弟,不过好笑的是郑国投降另有目的,如今许国和郑国都是楚国的小弟,再打你看你找谁替你出头。

我说郑国和宋国是小国的悲哀,有比他们更悲哀的,就是比他们更小的国家。

公元前576年,许国痛定思痛,许灵公把许国都城从许昌迁至叶(今HNY县成了楚国的国中之国,完全成为楚国附庸。许国连朝秦暮楚的资格都没有,如果那样死的更惨,只能紧紧抱紧楚国的大腿。

到这里,我突然明白楚国为何之前不管许国了,他让别人欺负许国,这样许国越是会向自己靠拢,才不怕他反水。

不过郑国反水,晋厉公自然不高兴,等楚国撤兵后便打算出兵郑国,做做样子,反正郑国很快又会倒向自己。

于是公元前575年六月的时候,晋厉公一面亲自领兵去讨伐郑国,楚共王不甘示弱,两军在HNZL县对峙。

士燮不愿意打,但是他的想法就属于奇思妙想了。

士燮说,打仗是需要花钱的,哪能谁背叛就出兵讨伐呢!何况郑国反复多变,你打过去他就投降,你一走他就反叛,着实不值得费功夫。况且不是内忧就是外患,如今齐国、秦国、狄国都老实了,若是楚国也老实了,没有了外患,晋国就要有内忧了!有了楚国这个假想敌,晋国才不会放松警惕,其实我想着要是对所有国家都背叛晋国,那时候晋国才能强大。

其实细细读起来还有道理,只有国家富强才有资格去争霸,孙子兵法教大家就是算账,有利就干,无利不起早,很实在。

晋厉公不愿意,堂堂晋国怎么能认怂呢!于是晋厉公派遣郤犨、栾黡(yan,栾书之子)到齐国和鲁国拉输出。

楚共王拉着蛮荒的夷国去救郑国,听到晋军拉援军,心想若是拖到齐国和鲁国军队来了就不好了,于是六月二十九日清晨就到晋军营前布阵。

不宣而战,晋军上下都有些惶恐。

士燮的儿子士匄(gai,又一个高干子弟)就说,大家都是两肩膀扛一个脑袋,谁怕谁。

士燮想起了老爸士会对自己的教导,出头的椽子先烂,见儿子士匄口无遮拦,大家都不说话,风向都没摸清就敢信口雌黄,这要是战败了追究起来,你跑的了吗?

何况老子是求和一方的,这不是打老子脸吗?

子不教父之过,士燮操起一支戈追着他撵,一边跑一边骂,你小子懂什么,回家玩去。

栾书见士燮如此,心领神会,试探的说,楚国如此不是怕咱们请到齐国和鲁国的援兵吗,这不过是楚国孤注一掷罢了!咱们暂且避其锋锐,见我们不出战,楚军担忧齐国和鲁国,三天之后楚军必退,到时候咱们跟在后面,肯定有斩获。

此时的晋国大致是分成两派的,赵武、士燮、栾书等一派,郤家一派,对人不对事。

于是郤至主战,原因很多,楚军内部不和,蛮夷连布阵都不会,郑国首鼠两端,总而言之,来都来了,不打一仗实在说不过去。

晋厉公点了点头,于是晋军整军备战,晋厉公亲自上阵,栾书和士燮带着家族亲兵护卫在侧。楚共王不甘示弱,也是亲自上阵,战争是贵族的游戏,他们不至于乐在其中,但懂得承担自己的责任。

晋厉公的战车陷进了泥淖中,栾书慌忙保驾让晋厉公乘坐自己的战车。也顾不得许多了,晋厉公的司机栾针对自己的父亲大吼,让自己的父亲退下,大战中各司其职,不可以擅离职守。

栾针下车将晋厉公的战车推出泥淖继续作战。

郤至身穿红色的服装,很是耀眼,在战场上跟楚军作战,只要遇见楚共王,立刻下了马车,脱去头盔快步走过,以示尊敬。他如此亮眼,楚共王自然看得见,欣赏他是为君子,于是派人去问他是不是受伤了!

郤至正容脱去头盔接待楚王使者,两国交兵,不敢多礼,向使者拜了三拜之后表示我还要打仗,先走了。

当初韩厥赶上齐倾公的马车也是立刻下车捧着酒杯和玉去拜见。

春秋的时候,天下是周天子的,各国的君王都有自己的爵位,臣子们即便是战中依旧对君王保持尊重,这或许是当时的传统吧!

实在不能理解!

韩厥这次依旧撵着郑成公(这个名字很好)追,韩厥的司机说马山就要赶上了,韩厥叹口气,我怎么能两次羞辱别国的君王呢,于是停了下来。

郤至也在追,不过适可而止,司机劝他派兵拦截的时候,郤至摇头,伤害国君要受刑的,也停了下来。

不过郑成公还是被人追,唐苟在车上,对司机说你好好保护国君,我来拦住敌人,于是战死。

哪里都会有甘愿牺牲的人。

楚军要看要败了,养由基开始箭无虚发,而叔山冉更是猛,他力气大,直接将人当武器,抓到一个晋军士兵,用尽力气扔向一个战车,把战车都打坏了。

晋军俘虏了出宫公子茷(fa),见楚军又如此生猛,这才罢战。

打仗时趣事也不少。

栾针见到了子重的旗帜,对晋厉公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当初我出使楚国,子重有过交谈,跟他说我们晋军谈笑用兵,如今虽然在打仗,不过礼节不能废,让我过去敬他一杯酒,彰显晋军谈笑用兵的气度。

晋厉公竟然同意了,于是两军罢战。

子重见栾针前来,大大方方的喝了酒,而后栾针回阵,双方继续擂鼓作战,直打到天黑,可惜没有挑灯夜战。

其实按照战前的传统,总是有人要做梦的。晋文公战前做梦,梦见楚成王压在自己身上;韩厥战前做梦,父亲告诫他不要站在战车左右。

如今战前,魏锜做梦梦见射中了月亮,然后又掉进了泥潭中,于是招人解梦。占卜的人说,姬姓是太阳,异姓王侯是月亮,你明天肯定能射楚王一箭,不过退入泥潭,恐怕性命不保。

第二日作战,魏锜果然一箭,正中楚共王右眼。

楚共王大怒,派人召来了父亲在位的时候力挽狂澜的养由基,给了他两支箭让他为自己报仇。养由基一箭射中魏锜的脖子,射死魏锜,带着另一支箭回去复命。

有意思的是,战前,潘党和养由基射箭取乐,在远处一箭射穿了七层铠甲,两个人很得意,向楚共王邀功,明天就靠我们两个就行了。

楚共王大骂,妈拉个巴子(大辱国,当时楚国流行的骂人口头禅),明天哪里有固定的靶子给你们射箭。

战后楚王伤了一只眼,楚军败而不乱,子反不甘心,亲自到军营慰问士卒,整兵备战。

楚军如此彪悍,晋厉公也没想到,战争着实危险,他心中忧虑,苗贲黄体察上意,于是命令整军备战,同时偷偷放走了楚军俘虏。

楚军俘虏拜见楚共王,说了见闻,楚共王大惊,于是召来子反商议,结果听说子反喝醉了来不了,楚共王叹口气,此天败楚也!

楚共王带兵连夜撤退。

养由基大怒,把子反绑在车上,等子反酒醒,知道因自己酒醉误事,楚军正班师。

子反大哭,想起昨夜谷阳竖劝自己饮酒,骂道,“谷阳竖害我。”

我想,苗贲黄原先是楚国人,谷阳竖或许被他收买了吧!

子反和子重都是楚庄王的弟弟,是楚共王的叔叔。

楚共王虽然痛恨子反,倒也不想子反自杀,他不想见子反,于是让人去拜访子反。

来人安慰子反,“大王说过去的时候令尹子玉因为先王不在军中,打了败仗,自杀谢罪,尚在情理之中。现在我亲自率军打仗,子反只为副将,如有失误,全因寡人之过失也。”

子反本不知楚王想法,辗转反侧,听了舒心不少,对使者拜了两次说,此战确实该我承担责任,纵使君主赐死,我也无怨无悔。

楚共王打算放子反一马,有人却不愿意。说来,子反厉兵秣马要跟晋国打仗,担任楚军副帅,也算爱国,只是多喝了一杯酒,于是上下都把气撒到他身上,说是背锅侠也不为过。

令尹子重跟子反不对付,于是派人说,当初子玉兵败自杀,如今你也兵败了,有何脸面回去呢!

子反听后惭愧不已,人家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不死,还有什么脸面,于是自杀。楚共王大惊,派使者去拦,使者还没到就听说子反自杀了,于是徒唤奈何。

更可怕的是,楚共王不能说子重什么,因为战败就要有人承担责任,国内的人不归罪于子反,便归罪于自己。楚军上下都觉得是子反喝酒误事,子重替他们说话,自己还能怎样!

自古以来,死在自己人手上的人不计其数,子反一定想,还不如死在战场上,还能追认个名声,真个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