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语2
蜀汉伐魏,军在五丈原,久不得进。
诸葛遣使约战,司马懿问丞相起居,而后叹曰:“食少事烦,安能久乎?”又问军中士气,司马懿又叹:“事少食烦,安能久乎?”
不久,诸葛病死,蜀军军中无粮,于是撤兵。
——————————————————————————————————————————
打败了秦国的援军,晋灵公的位置稳固了,赵宣子也是。
赵宣子首要是为国举贤,他推举韩献子为司马(掌军中司法)。结果上面战役中,赵宣子派亲信乘坐自己的战车军中奔行,韩献子执法杀了那个亲信。顿时一片哗然,大家都说韩献子马上就要倒霉了,人家刚提拔你,你就这么不留情面,不是作吗?
赵宣子听后把韩献子叫了过来,恭敬的施礼说,“我推荐你的时候,唯恐你不胜其任,如今不用担心了。”
不仅如此,还昭告众大夫说,你们替我高兴吧,我推举了韩献子,至如今才知道选对人了。
不过,之前做的毕竟太绝了,排除异己,把反对地自己的人都赶出了国,他们毕竟在晋国多年,熟知晋国虚实。士会在秦国,狐射姑在狄国,赵盾很忧虑他们会带兵杀来。
荀林父劝他让狐射姑回来,毕竟他父亲狐偃有功于国,狐射姑善于处理外交政务。
赵盾不说话。
郤缺见状打圆场,狐射姑犯的罪过太大,还是让士会回来吧,是会忍辱负重且有羞耻之心,足以担当大任,他也没犯什么罪。
晋国灭了魏国,将魏地封给了寿余,故意抓了寿余的家人,让他跑到秦国诈降,表示愿意将魏地献给秦国。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秦康公自然同意。
魏寿余在秦国宫廷故意踩了士会的脚,士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心领神会。
魏寿余说,希望秦国派个人跟自己一起到魏地。
秦康公看来看去,士会挺合适的(士会)。
士会连忙推辞,理由非常搞笑:晋国人(他自己)虎狼也,不讲信义,要是把我扣在晋国,我会被赵盾杀了,我的妻子也会被大王所杀,虽万死,不从也。
欲擒故纵用得很好,秦康公很激动,表示国家不会亏待你,你是寡人派过去的,要是晋国人扣留你,我对黄河起誓,一定送你的妻子回去。
士会于是与魏寿余回国。
庞统去曹营献连环计,曹操大喜,礼遇有加。庞统得意的出门,却听一声冷笑“黄盖诈降,你又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这等计策,也只瞒得曹操,须瞒不得我”。庞统大惊,回视是徐庶,这才松了口气。
诸葛亮为公瑾吊孝,东吴之人颇为感怀,得意而去,到得江边却被人猛地拉住“你气死周瑜,如今又来吊孝,欺我江东无人欤”。诸葛亮大惊,待见到是庞统,这才转惊为喜。
如今士会耍了个手段,带着秦康公的许诺离开。
绕朝送给士会一个马鞭,对他说,“莫欺我秦国无人,只是君王不听我的罢了!”
士会渡过黄河,魏地的人欢呼雀跃,秦康公叹息一声,我以诚待君,无奈君欺我以方,不过人无信不立,还是将士会的妻子愿意回晋国的都送了回去。
士会留在秦国的子孙自此改姓为刘。后来刘邦建立汉朝,《汉书》追溯士会为刘氏先祖。士会,是晋献公大夫士蔿(wei)之孙,成伯缺之子,回国后官至中军将、太傅。
一切都在赵盾的掌控,除了晋灵公。
晋灵公幼年享有尊荣,母亲又彪悍,无人敢得罪,养成了骄纵的脾气。他喜欢在高台上用弹弓去打人,辛德勒的名单里有一幕,集中营的德国上校早起扛一把枪在二楼,看谁不干活就给他一枪——他们无法理解被人的痛苦。
一次厨师做熊掌没蒸熟,晋灵公就杀了他,嘱咐宫女装起来送出宫。赵盾和士会入宫知道了之后,忧心忡忡,生怕又是一个纣王,便商量着要去劝诫。
士会对赵盾说,“你位高权重,如果你的话君王都不听,以后就没人敢劝诫君王了,还是让我来吧!”
赵盾同意了。士会于是跟在晋灵公左右,也不说话,跟了良久,晋灵公不耐烦了,他自然知道是什么事,之所以让宫女装起来就是怕他们在自己耳边烦,于是说,“我知错了!”
晋灵公公元前624年出生,已经18岁了,大约正是叛逆期的时候,他只想着这样好玩,不知道被人用弹弓打中,用刀砍伤的痛苦,国家大事又有人帮他料理,从来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有没有雄心壮志且不说,起码任性妄为。
晋灵公认错,但不改!
赵盾也急了,于是数次劝诫。晋灵公自然很厌烦,于是派了陪自己玩的大力士鉏(chu)麑(ni)干掉赵盾。
鉏麑凌晨去赵盾府上,却见卧室的门打开——若是我肯定大惊,怀疑有埋伏。古人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为官者往往起的很早,赵盾已经穿好正装打算去上朝,起得早了些,在哪里坐着小睡一会儿。
鉏麑感动了,他陪伴少年君主玩耍,也可能顺从他心意做过一些坏事,但他毕竟还是有自己的良知的,知道晋国其实是赵盾这样的人在支撑,若是杀了他,自己岂不是成为晋国的罪人。
可是王命在身,于是鉏麑长叹一声,唯有一死,触槐而死。
赵盾于是身边多了个身手了得的右提弥。
鉏麑的举动并没有感动晋灵公,他埋怨他做事不牢靠,还是得靠自己。于是九月秋高气爽的时候,晋灵公邀请赵盾一起喝酒,顺便掷杯为号,左右乱刀砍死。
宴会刚开始,赵盾的右提弥看出来了,快步上堂说,“臣子侍奉君王饮宴,不可以超过三杯,这是规矩。”
赵盾心中一惊,连忙告罪与右提弥出宫。晋灵公等他们离开后悄悄吩咐放自己养的猛犬去咬赵盾,不曾想右提弥勇猛非常,搏杀了猛犬。
赵盾骂道,“不用人却用恶犬,狗就算再凶猛又有什么用。”
想起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晋灵公,赵盾一定恨的想抽自己,他对这个自己要辅佐的君主真是心寒了。
右提弥让赵盾先走,自己留下来抵挡追兵,寡不敌众被杀。关键时候,晋灵公的一个侍卫倒转枪口,护卫着赵盾离开了。
赵盾很感激,卫士说,“当年我在翳桑饿了三天,恰好碰见你,你把食物给我吃,得知我有老母在家,又赠给我一袋饭和肉,如今我敢不报恩。”
卫士没留下姓名就走了,他算得上最早的游侠。游侠也作为一个新的势力登上春秋,他们居无定所,游历四方,遇见明君就施展拳脚,或是行刺杀人,或是领兵打仗,孙武、庞涓、孙膑、荆轲都是这类士为知己者死的代表。
赵盾逃走了。
晋灵公惹了晋国势力最强大的家族。
当赵衰跟随重耳回到晋国之后,娶了一位赵姬(本姓姬,嫁于赵氏,故史称赵姬)。赵姬得知赵衰在翟国还留有赵盾母子后,便力主赵衰将赵盾母子接回晋国。
叔隗回到赵家,赵姬又强烈要求赵衰立叔隗为内子,自己以妾身侍之,道德之高尚,不计较个人得失,令人钦佩。所谓“子以母为贵”,赵衰与“贤妾”赵姬商议赵氏将来由谁来继承嬴姓的祭祀,赵姬又要求赵衰立叔隗的儿子赵盾为赵氏宗子,因为赵盾贤能,知书达理,又是嫡长子。
赵衰、赵盾父子俩真是有福之人,赵衰接受了赵姬的要求,立赵盾为赵氏嗣卿。赵姬亲自告诫她的三个儿子赵同、赵括、赵婴齐要务必以庶子的身份侍奉哥哥赵盾,他们也确实如此做的。
如今族长被赶走,赵氏立刻大怒,领过兵的堂弟赵穿更是一点就着,当月二十六日就帅兵攻入桃园杀了晋灵公,迎接哥哥赵盾回国主持大局。
赵盾回国,官复原职,却并不高兴,因为史官写“赵盾弑其君”。
就这么个暴虐的小混蛋,死不足惜,何况我当时在国外逃难,又不是我杀的,你这么写,真是岂有此理。
赵盾于是与史官扯皮。
事关说,“你是正卿,逃亡没有逃出国境,回来秉政又不杀弑君的人,不是你弑君又是谁(非子而谁)?”
史官的言外之意是:你藏在国内操纵局势,让你堂弟杀了君主,你敢说不是吗?
赵盾叹道,“我由于留恋故土而没有离开国境,反遭此骂名。”
孔子替他抱屈说,董狐确实是好的史官,但赵盾忠于职守,是个贤臣,要是跑出过镜多好,就不用遭此骂名了。
当然,就我的理解,赵盾知道晋灵公会被干掉,但是故意不出面,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掩耳盗铃些,上不愧托孤之情,自己心里也过得去就好了。
其实看到晋灵公你就可以想见为什么君子之泽三世而斩了。纵然有乐善好施、能服于人的祖宗,但无奈后人着实混蛋,将祖上积的德败光了。设身处地,换谁坐在赵盾的位置上都不好受,你都是我扶起来的,如今想着过河拆桥,也就是冲你爸,你爷爷的面子,懒得搭理你,还敢上房拆瓦,打不死你兔崽子。
子孙教育很重要,三代教育一个贵族什么的不重要,晋灵公也是贵族,教育成这个样子值得汗颜了。晋灵公光想着杀赵盾,也不考虑后果,当君王十几年,自己也十八岁了一点权谋也没有,被一个赵穿就击杀了,着实不值得同情。
同情暴君,谁同情晋国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