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36

第36章 步步谋划

异语2

二战的时候,德国的潜艇横行海域,击沉了很多英美的后勤船。按照通行条例,后勤船不备有大炮,攻击他们的危险比攻击英国海军要小的多。

一次,德国一艘潜艇攻击一艘运输船,该船运输的是军火,一时火光四射,煞为好看。潜艇舰长大喜,让人将潜艇浮出海面,一同观赏这个美景。结果一个坦克被炸上了天空,而后落下砸到了潜艇之上。

该潜艇成为二战唯一一艘被坦克击沉的潜艇。

此外,德国潜艇击沉船只之后最开始是会救落水的人的,后来潜艇上浮的时候受到盟军飞机的攻击,于是德军明令不许潜艇上浮搭救。

————————————————————————————————————————————————

吴国在如今的JS安微,跟楚国大面积接壤,有交接的地方就有纷争,一个村子里的都能大打出手,何况两个国家的人。

公元前518年,吴国边邑卑梁(今AH天长县西北)与楚国边邑钟离(今AHFT县东北)毗连,都种桑育蚕,一吴女与一楚女因争桑树而扭打。双方各自回去叫人,事态越闹越大,楚人杀死吴人,卑梁大夫率兵进攻钟离。楚平王正好在此,听后就带军过去。楚平王走后,吴国就攻占了钟离。

这是我听过的引起战争最真实的故事。

因此也可以看出,伍子胥为什么跑到吴国,对他而言,报仇已经成为了他的全部,父亲哥哥被杀,自己被迫流离失所,太子也多行不义自毙了,但是只要我不死,我就一定要血债血偿。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建议吴王僚率军攻打楚国,当然,吴王僚不想被当枪使,你不过是我的一个棋子,我用的到你所以收留你,现如今竟然敢命令我,忘了你是什么身份了!

好,那就换一个听话的。

当时最有威望的是公子光,他多次领兵跟楚国作战,之前提到的吴国跟楚国边境的战争,带兵的就是公子光。而且最主要的是,公子光就是当初劝吴王僚不要听信伍子胥攻打楚国的,不搞定他,自己始终没有出头之日。

伍子胥没有兵也没权,但是他有眼光,他看出公子光不甘心只做一个大将,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得到王位,便把专诸(刺客)介绍给公子光。

公子光十分高兴,他明白了伍子胥的意思,接纳了专诸,同时也把伍子胥看做了自己人。而此时的伍子胥却隐居起来,不理世事,算起来避嫌的可能最大。

公元前514年,吴王僚趁楚平王驾崩,国内动荡之时,兴兵伐楚。当年秦穆公也喜欢来这一套,以为是占便宜去了,却碰了一鼻子灰。吴王僚派同母弟公子掩余、公子烛庸率军包围楚国的六、潜二邑,派季札出使晋国,观察诸侯动静。

季札是吴王僚的叔叔,原本吴王僚的父亲要把王位给他,他推辞不要,高风亮节,吴王僚很信任他。如今派去领兵的大将和使臣都是信得过的,吴王僚觉得万无一失。

但楚平王虽然不堪,但公正的讲在任期间国内安定,儿子楚昭王(母亲就是楚平王枪太子的秦姬)也很有两把刷子,派兵把吴军的后路断了,吴军不能回国。

公子光想,你的弟弟在国外,最有威望的季札也在国外。

天赐良机啊!

公子光对专诸说,“我所失去的一定要自己夺回来。”

专诸明白公子光的意思,他犹豫了,他说,“我可以去杀吴王,但是我还有老母亲,还有年幼的儿子。”

公子光说,“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这是一句交付后事,同时也是极具威胁的一句话。

专诸知道自己没有后路了,他只有相信公子光,毕竟老母亲和儿子都在公子光的手上,所谓的一心赴死,说到底是我还有家人啊,我得替她们考虑啊!

搞定了专诸,公子光按耐不住,派人邀请吴王僚吃饭。

吴王僚很有警惕心,他已经察觉了公子光的野心,之所以不让他领兵攻打楚国也是怕他有了兵权反身杀回吴国,这顿饭肯定不容易吃,但是为了表示对公子光的信任,在乱局中团结一下人心,他还是答应了!

公子光的兵都埋伏在地下室,而吴王僚的兵站满了从王宫到王府的道路,台阶、大门、房中到处都是。

虽然如此,公子光还是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行刺,不成功便成仁,当初秦穆公也是这么执着。

专诸将匕首藏于烤鱼的腹中,伪装上菜,站在房外要呈给吴王僚。

在此一举了,公子光心想,起身说要如厕,就跑了,这是个很聪明的举动,留在这里的人必死无疑。

这时候的吴王僚一定提高了警惕,他时时刻刻关注着王府中的动静,一有异动,自己就立刻跑回王宫,然后派兵平叛。公子光谋反在先,就算杀了他,也肯定不会有人在说什么,这应该是他赴宴的动机,人算虎虎亦谋人。

专诸将身上的衣服脱光之后,换上吴王僚的卫士给的衣服,跪在地上将鱼送至吴王僚前,身后还有卫士用刀尖指着他的背后,如同劫持人质一样,稍有异动便会捅过去。

专诸突然从鱼腹中取出匕首刺向吴王僚,他本人也很强悍,被人家用短刀穿透了胸之后依旧扑了过去,吴王僚没料到这一招,他或许还在等着公子光的士兵从其他地方杀出来。

吴王僚当场毙命。愤怒的卫士立刻杀了专诸,但是大局已定。

卫士也是人,他们护卫吴王僚,是吴王僚可以给他们功名利禄。如今吴王僚死了,为他报了仇也就仁至义尽了,再动刀动枪,还有什么用!当初一说唐僧死了,八戒就嚷着分行李,明摆着嘛,都上不西天了修不了正果了,还受这份罪干嘛!

国内有威望的,有实力的,只有公子光了!他即位为王,是为吴王阖(he)闾(lv),也是吴国的倒数第二位国君。不知道阖闾知道吴国因自己而灭亡会是做何感想。

依靠着专诸,执著的阖闾赢了,秦穆公也执着,可惜手下将领不如专诸运气好,专诸胸都被利刃穿透了,依旧能支撑,而秦军中了埋伏就被干掉。

专诸的儿子被封为了卿,他的儿子登上了贵族的位置,在春秋时期,等级就是一切,儿子不必跟自己一样,我想专诸是欣慰的。

季札到王僚的墓上,回报了自己完成外交任务的经过,痛哭王僚一番,之后回到朝廷中自己的位置等待新君之命,毕竟社稷为重。吴国公子盖余,烛庸带兵在楚军围困之中,听说公子光杀死王僚自立为王,他们是吴王僚的弟弟,事到如今,拼死作战还有何益?

两位公子带领军队投降了楚国,楚王把他们封在舒地。

受益的只有公子光和伍子胥。

公元前514年,阖闾刚一继任就任命伍子胥担任行人之官并参政议国事。与此同时,伯嚭(pǐ,很有名吧)逃亡到吴国,阖闾任命他为大夫。

简单讲一下伯嚭的家事吧!

伯嚭的爷爷伯州犁是晋国大夫,后来跑到楚国。关于这个人,有一个故事很说明问题:公元前54年,楚康王打吴国(世仇啊),听说吴国有了防备就退了回去打郑国(我曾经估算过,每年至少被打一次,晋国,秦国,楚国也就算了,鲁国、卫国、宋国也来凑热闹)。

楚国大将穿封戌俘虏了郑国守将皇颉(jie),公子围(楚灵王,楚康王的叔叔)同穿封戌争夺起来,请伯州犁评判是非。

伯州犁说:“让我问问这个俘虏吧(听起来很有道理)。”

于是就叫皇颉叫来,伯州犁说,“这是王子围,是我们国君尊贵的弟弟;这个是穿封戌,是方城外的县官。是谁俘虏了你?”

啥都讲究个门当户对,皇颉自然很识相的说;“公子围(起码有点面子)。”

这件事做的太不地道,楚灵王即位之后生怕他对自己来这一套,就杀了他。后来楚平王即位之后,伯州犁的儿子郤宛担任左尹(令尹是国相,听名字很厉害的样子)。楚昭王即位之后,郤宛跟吴国打仗有功,却被费无忌害死。伯嚭因此逃到吴国。

顺便一提,楚庄王的孙子囊瓦后来杀了费无忌全族(罪有应得)。他一手为楚国找来灭国之患(伍子胥),却又为楚国报了仇(伯嚭),这一点相当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