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语4
曹操与刘备煮酒青梅。
曹操:使君知天下英雄否?
刘备:备实不知。
曹操:纵未谋面,听过其名也可以。
刘备:有一人,威震西方,才智卓绝,上寻天文,下治百姓,马可·奥勒留可为英雄否?
曹操:……
注:罗马皇帝哲学家,著有《沉思录》,公元161年即位,公元166年遣使汉朝,前世公元180年去世。
————————————————————————————————————————————————
晏婴的时代英杰辈出,孔子也是同时代的人物,两人有过交集,而孔子看不起晏婴。
孔子带着弟子到了齐国,齐景公很欣赏孔子,但是孔子只拜见君王,不拜见晏婴。
齐景公很纳闷的问道,“先生来到齐国,怎么不去见见齐国的名士晏婴。”
孔子说,“侍奉三个君王,都能得到荣华富贵,他人有三心,我因此不见他。”
人有二心便很让人猜忌了,何况三心,好比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一样,齐景公听后沉默了,他信任晏婴,外国来的人也都交口称赞晏婴,他从没有想过这样看待晏婴。
齐景公将孔子所言告诉晏婴。
晏婴说,“我侍奉的只是齐国,只有一心,只希望齐国富强而已。如此看来,孔子也不过如此。”
孔子最有前途的弟子子贡觉得老师的做法不妥,毕竟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孔子坚持的说,“齐灵公不修边幅,晏婴就喜好整洁;齐庄公喜欢武力,晏婴就引导他不滥用武力;齐景公骄奢淫逸,晏婴就生活俭朴。晏婴确实是君子,但这个人没有自己的原则。他侍奉三个国君,一直得到重用,但是齐国百姓贫困,国力也不强大。齐国的人都说晏婴是管仲,在我看来,他比管仲差远了!”
我曾以为有了晏婴这样的臣子一定能称霸,但是如今看起来,晏婴比起管仲、百里奚、孙叔敖差的太远了。晏婴劝诫齐景公的故事不少于一百五十个,但是齐国没有得到治理,晏婴虽然治理一方,但是要说是治世之才,那可真是差之远矣。
也难怪孔子看不起他,他品行虽好,也有能力,但是却没让齐国富强。孔子一定在想,我比他强的多。
晏婴听说了之后,找上门见孔子说,“你说我有三心,我所以来见你说个明白。我晏婴之所以为官,是因为我的同族依靠我祭祀祖先的就有数百家,齐国那些士子,靠我才能吃饭的有数百家。我是为他们才出来当官的。”
孔子说,“有利于民,劝诫君王却不自夸,你晏婴算得上君子。”
言外之意,你算的君子,但是却算不上管仲一样的能臣。
晏婴不喜欢孔子,孔子也不喜欢晏婴。
孔子遵循克己复礼,晏婴却觉得那一套早就不合时宜了!
晏婴劝诫君王,孔子却觉得他没有治世之才。
当初孔子来齐国,齐景公问孔子治世的学问。
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说,“先生说的真好,要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那成什么样子。”
晏子对齐景公说,“孔子说克己复礼,制定那套礼仪的人和遵循的人都烂的只剩骨头了,早就不合时宜了。父母死了要守孝三年,过犹不及,君王你自己做得到吗?”
齐景公叫来孔子,对他说,“我已经老了!”
孔子心领神会,带着弟子离开了齐国。
而在我看来,齐国一统天下的机会错过了,姜子牙的齐国不被田氏取代的机会也错过了。虽姜太公在上,但天不佑齐啊!
齐景公选择了晏婴,晏婴已经垂垂老矣,齐国也慢慢的走下坡路了。
齐景公二十年(公元前528年),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侍奉齐景公,都是立有战功的将军,但是居功自傲。
晏婴二桃杀三士,用计让三人自杀,三人死后,晋、楚趁乱来袭,齐国领军大将被晏婴所杀,齐军多次败仗,连燕国都进犯齐国黄HN岸的领土,于是晏子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ju)。
晏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但是文才武功,君王完全可以信赖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
田穰苴要领军,便对齐景公说自己人微言轻,需要派一个国君的宠臣来做监军,这样士兵才会信服自己。
齐景公见他如此,很高兴,派过去的人顺便还可以监视田穰苴的举动,何乐而不为,便派了自己的亲信大臣庄贾去。
庄贾没多想,欣然领命。田穰苴跟他约定了明日午时前在军营见,一起誓师出征,庄贾满口答应。
第二天,田穰苴早早在军营立起了木表和漏壶,等候庄贾,午时过后庄贾还没到,便不再等他,召集将士训话,颁布法令,一切都做好了,庄贾才匆忙赶来。
庄贾道歉,因为自己要出征,所以跟朋友喝酒喝多了,请将军见谅。
田穰苴面无表情的叫来执法官(自己人),对执法官说,“延期不到,按军法如何处置?”
执法官说,“当斩。”
庄贾顿时一个头两个大,连忙求饶,知道自己凶多吉少,还连忙派手下亲信去向齐景公求救。
齐景公听后大惊,连忙派自己的使臣带着自己的口谕,驾着自己的马车去军营搭救庄贾。使臣驾着马车闯进军营,原本想宣布君王的命令,结果抬头一看,庄贾的脑袋已经挂上旗杆示众了。
使臣大怒,原本还想说几句,却发现田穰苴面色不善的看着自己。
田穰苴问执法官,“擅闯军营何罪?”
使者脸都白了,一边拉出齐景公,一边求饶说自己不知军法,还望将军宽大处理。
齐国的士兵都在那里静静的看着,看着国君的使者在这个早上刚来的将军身前瑟瑟发抖,再抬头看看旗杆上的人头,没有人说话。
田穰苴说,“国君的使臣不能杀。”
使臣松了口气。
田穰苴说,“那就把驾车的人杀了,把马车烧了,以示惩戒。”
全军悚然,他们这一刻终于明白了,眼前的这个人胆大包天,自己若想活命,只能听从他的命令。
齐景公听后也无可奈何,国家风雨飘摇,也只能如此了。
田穰苴誓师,告诉将士此行要去讨伐燕国,因为燕国乘人之危,侵犯齐国的疆土,杀害齐国的百姓。
此时的齐军上下一心,对田穰苴的军令没有敢不遵从的。而田穰苴亲自下军营慰问士兵,跟士兵同甘共苦,吃一样的饭,喝一样的水。整训三天之后,率军北上。
晋军听说了之后,率军回国。燕军听说晋军走了,连忙率军渡河回国。齐军趁势追击,收服了所有的国土。
田穰苴一战成名,而之前四大家族混战的获胜者鲍氏、高氏嫉妒他的功劳,齐景公也不满意他,最后罢免了田穰苴。飞鸟尽,良弓藏,田穰苴悲愤不已,不久便病死了。
田氏子孙因此痛恨高氏、鲍氏和****,等取代了姜氏成为了齐国国君之后,都采用田穰苴的战法,诸侯便纷纷朝拜齐国。田氏子孙齐威王让人总结田穰苴的战法,最后写就了《司马法》。
司马迁说汉武帝的时候,大家都称赞《司马法》。
我曾经翻阅过《司马法》,在中国的历代兵书中,算是最少的,开篇便是以仁为本,其中有一句“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听后颇为受用。我一向讨厌不厌其烦的广施仁义,动不动便想着不战而屈人之兵,我少时读史书,从来没见过不打仗而拥有天下的,不杀人而天下大治的。
以战止战,虽战可也,说的真好。
孙武大致出生于公元前545年,此时十八岁了,我想,孙武写出孙子兵法,田穰苴对他的影响也是无比的大吧!
田穰苴,司马迁单独为他列了一个传记,而伯乐晏婴却跟管仲挤在一起,想来也算名垂青史,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