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255

第255章 性命攸关

刘彻住在了汤泉宫,虎符自然随身携带。

太子没有虎符,只能学老爹,拿着自己的符节,皇后的符节,前去北军大营,找到了北军统领——任安。

任安成为政治斗争的砝码,他的偏向,直接决定了战局的走势。

在此介绍一下任安这个人。

任安,河南荥阳人,家里面很穷,但很有志气。小地方是没有前途的,于是他搭车到了长安,并且想尽办法留了下来,当了西漂。

任安精明强干,通过自身的奋斗,当了小吏。朝廷里各种势力错综复杂,任安无权无势,不敢得罪。想了半天,武功是个小地方,没什么有权势的人,好做事,于是花钱谋求了亭长的差事。

在武功,他显示出政治才华,对下面的事一清二楚,于是百姓们都服他。后来出了事,他被罢免了。

当时卫青很显贵,虽然号称不养门客,可还是有人投靠的。任安投靠卫青,在哪里认识了朋友田仁。

虽然是门客,可是待遇也不同。有钱有势来投的,不过是求个前程,所以不必安排什么活。两个人都穷的叮当响,又要白吃白住,家监于是安排他们养马。

晚上睡觉时,田仁说,家监不识人啊,让我们养马。

任安说,卫青不识人,何况他家的家监了。

后来卫青去拜见平阳公主,他两人跟着去了。卫青有权有势,自然是上座,下面人就不同了。

公主府的管事,把他两人安排跟府内的骑奴在一起吃饭。

两人极为生气,拔刀将坐席割开,俺们这样的人才,怎么可以跟骑奴一起吃饭呢?

卫青当初也不过是骑奴。只是两人都是有政治抱负的人,做门客是求上进罢了,被人小觑自然生气。

公主府的管家见人家动刀子,怒气冲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没敢说什么。

后来宫里面有要招一批郎官,卫青也有一定的名额,于是让下面去安排,将那些有钱有势的门客召集起来,报给有关部门,经过面试,合格的就可以录取了。

有候选人名额的门客们,于是准备制服、剑,好好打扮一番,准备面试,入宫当了郎官,运气好得到刘彻赏识,运气不好,也可以混资历,而后到地方做官。

正好少府的赵禹前来拜见卫青,这人是掌管宫内事务的,乐师、郎官、园囿、宦官等等,都归他管辖,跟卫青关系也不错。

卫青于是让候选人先见见赵禹,算是提前打个招呼。

赵禹也没事,就面试几个问题,结果一问,发现十个人中,不过一两个能回答出来,还很勉强,心中就不高兴了,不愿意要这批人。

赵禹委婉的对卫青说,我听说人以类聚,将军家里出的都是将军,灌夫不就是开国将军灌婴家奴后人嘛。将军门下必定能出将军,只是不是眼前这类人罢了,是不是还养在深闺人未识啊。

卫青听后,知道人家对候选人不满意,于是大手一挥,让人把门客百余人都召集来,你自己看,看中哪个算哪个。

大将军的面子,赵禹怎么都要给的,他是一定要从门客手下挑几个合适的。大将军也给了下属一个机会。

赵禹从中挑出来任安、田仁,说这两个是人才,其他的不堪用。

然而,事情到这里发生反转——卫青不高兴了。

前文夸过卫青很多,都是《史记》说法,如今《史记》也黑了卫青一点——嫌贫爱富。

卫青见两人穿的破破烂烂,却被选中,自己准备的人,一个个精神抖擞,衣着得体,却被说一无所取,认为是赵禹不给自己面子,不高兴——意不平。

可卫青是谨慎人,不好和赵禹生气,便把气都撒在了任安、田仁身上。

都说,关羽傲慢待上层人,对士兵极好;张飞对有本事的士大夫极高(庞统、严颜),对士兵极差——鞭打。

卫青大致性格,有些张飞。

卫青就问两人,赵大人看得起你们,挑你们为郎官,我也为你们高兴。你们出去后,代表的不光是你们自己,还是我大将军府的人,你们穿的破破烂烂,丢的是将军府的人,去找赵大人报道的时候,记得换上见人的衣服。

两人就说,家贫,买不起好衣服穿。

卫青大怒,你们是在指责我没给你们好衣服穿吗?

其实也不怪卫青,门客走卫青的门路,往往是送礼的,花销自费,不用卫青操心。

如今任安、田仁说没衣服穿,卫青难免多心,以为两人指责自己不善待门客。你们自己穷,又不是我的错,我好心给你们机会,当郎官,你们不感激,说话还阴阳怪气,能不生气吗?

卫青生气,不想举荐,任安、田仁心中也受了委屈。

可是赵禹已经将两人报给刘彻了,说自己在将军府发现两个人才,都不错。

刘彻极为感兴趣,要亲自见见两人。卫青极不情愿,无可奈何,将两人送走了。

刘彻见到任安、田仁,面试嘛,你们有什么特长啊。

自己捧自己,是脸皮厚,可是互粉就不一样了。

田仁: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仁不及任安。

任安:夫决嫌疑,定是非,辩治官,使百姓无怨心,安不及仁也。

田仁和任安的用语,和刘邦评价三杰一样,惹得刘彻哈哈大笑。

刘彻一开心,事情好办了。

任安——安护北军。

田仁——守护边田。

两人至此分道扬镳,最后也因为同一件事被杀,可谓同病相怜。

先说任安,他后来官至北军使者护军,京师卫戍长官,也算位高权重。

当然,他这个位置,其实也是政治平衡的结果。

无论如何,他是大将军府出来的人,算是跟太子有旧的人。

可卫青对任安而言,不算一个好老板,两个也有一些不开心。

刘彻选他镇守北军,可谓是用足了心思。

太子亲自到了北军南门外,用符节向任安下指令。

任安出来,领了符节,而后回到营中,下令闭门,太子请回吧。

太子无计可施。

我都是国家储君了,我的舅舅是卫青,我的堂哥是霍去病,我的姨夫是公孙贺,你们应该听我的?

然而不行。

调兵需要虎符,没有虎符就是造反,你就是天王老子,我们也不能跟你造反啊。

任安在此事上自保,采取中立原则。

此时的刘彻,也从苏文口中,得知了太子谋反一事。

《汉武大帝》中此处极为精彩:

刘彻:太子造反,他能有这胆子。

苏文:江充被杀,奴才好不容易才逃回来了。

刘彻:是不是你们挖出了木偶,逼太子太甚了。是不是江充过于咄咄逼人,逼太子杀人的。

于是刘彻派太监去见太子,想明白真相。

太监怕死,没见太子就回来了。苏文告诉他,应该怎么回复。

太监:太子已经登基。

刘彻:这个不孝之子,真要想老子开战了。快备衣服,朕要亲自看看,她有多大能耐。

在刘彻心中,江充无足轻重,可事情发展到这步,已经是政治斗争了。

他如果示弱,他就是下一个赵武灵王。

刘彻的威风,不能被砍了。他作为一个不想死的政治家,遇到事情,首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的权利,而后才有资格谈事后。

这一刻,刘彻已经将太子当敌人对待了,而且可能是他所经历过的,最危险的敌人。

这个敌人,如今占据了长安,占据了大义的名分,更主要的是,前途无量。

刘彻老了,他有丝毫败相,那么身边的人就会纷纷逃离。他不会被杀,只会饿死。

刘彻绝不能被砍了威风,于是他要出面,让所有人知道,他还活着,而且会一直活下去。

其次,他调用虎符,一面令刘屈氂继续平叛,一面稳定地方,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太子一党灭了。

既然祸患已经发生了,那么就好好解决问题吧。

此时的刘彻,应该庆幸。公孙贺已经死了,如果公孙贺还活着,那长安一旦陷落,自己纵然有虎符,恐怕也不管用了。

那么事情有没有和谈的可能性呢?

刘彻将刘据招来,刘据表示认罪,重归旧好。

答案是不可能了。

随着刘彻的强势加入,刘据组织的民军损伤惨重,刘屈氂步步紧逼。

形势已经很明显了,太子败退在即。

随后,刘彻命令属下放风筝,将自己还活着的消息告诉百姓。百姓们彻底放弃抵抗,谁赢他们帮谁。

这时候的太子,做了最英明的决定——跑。

假如他留下来,就意味着要为整个事件承担责任。刘彻为了稳定大局,必须要惩罚他,很有可能罢免他的职位。

从历史上看,没有君主会将皇位传给造反失败的太子。

太子李承乾政变失败后,李世民废了他的太子之位,发配地方看管,难得的保住了命,没几年就去世了,算是比较好的结局了。康熙太子胤礽当了四十年太子,终究还是被康熙废了,圈进宗人府,后来后悔了,又想启用,可终究觉得不成器,还是罢免了。

太子刘据留下来,或可保全性命,但绝对保不住地位。

何况,刘彻可是亲自杀了女儿的人,难保他不对太子下狠手。

可逃跑就不一样了,首先不用死。

其次,政治家首先要活下来,而后才有无限可能。

靖康之耻,宋徽宗、宋钦宗之所以愿意做奴隶,不仅是不愿意死,还想着能够有一天重返富贵。

后来岳飞北伐时,金兀术就说,如果岳飞真打过来,咱们就放宋钦宗称帝,他毕竟是正统,何况赵构没有儿子,宋朝自己就划分南北朝掐起来了,都不用我们动手。

赵构极为忌惮,想了半天,终究放弃北伐。

明朝时,于谦不信邪,最终朝廷将北狩的明英宗接了回来。

明英宗弟弟和赵构的情况很类似,他有儿子,儿子又早死了。于是明英宗在大臣的支持下,搞了夺门之变,从弟弟手中夺回王位,还望匡扶社稷的于谦杀了。

欧洲更为普遍,失去王位后,到其他国家一躲,慢慢还是有机会回国当皇帝的。

英国的克伦威尔打败了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将其送上断头台,担任执政多年,而后去世。

克伦威尔的儿子,子承父业,又没有父亲的本事,被人推翻下台。

国不可一日无君,英国大臣向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发出邀请,当然前提是,你不能秋后算账。

查理二世郑重承诺,回国当了国王,而后算账,将克伦威尔挖出来,斩首,将头挂在了教堂上,挂了六十一年,后来装修时才取下来安葬。

政治家,真正重要的是政治影响力。

楚灵王就是好例子,他就是晏子使楚中的楚王,对人很不恭敬,也很自大。

后来他帅军打仗,他弟弟弃疾另立新君,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杀了,又传令:回来的,官复原职;追随楚灵王的,诛灭三族。

下属纷纷逃散,只有两个亲随跟着楚灵王。

楚灵王对随从说,我的儿子那么好,他们为什么要杀我儿子?

随从说,因为你杀了太多别的儿子。

最后随从趁他睡觉,跑掉了。楚灵王饿死了。

楚灵王虽然死了,可死讯还宣传出去。国都的百姓都很担心,生怕楚灵王回来,新楚王也很不安宁。

弃疾派人宣传,说楚灵王回来了,要杀了楚王等人报仇。

国人惶恐非常,生怕受牵连,楚王等人自缢而亡。

弃疾于是当上了楚王,谥号楚平王。

再说公子扶苏吧。

当初他死的时候,胡亥继位,也没有闹出大的波澜,百姓们也不在乎这位哥们的生死。

可是胡亥无道,百姓苦不堪言,那就有说法了。

陈胜、吴广都闹出这么大的声势,若是扶苏、项燕等人还活着,恐怕就翻天了。

太子跑后,皇后卫子夫自缢而亡,用死亡来承担起了政变的所有责任。

刘彻活着,没人斗得过他,可他终究是要死的。

等刘彻死后,谁又资格继承皇位呢?

就算有人继承皇位,可是谁又能跟在位二十多年,百姓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太子相比呢?

到时候,刘据振臂一呼,同情他的势力云集响应,那么得到天下,还是有可能的。

所以刘据跑了。

刘据跑到了城门,负责把守城门的丞相司直将他放走了。

这位丞相司直,就是任安的好朋友——田仁。

他是田齐的后人,后来当了郎中,又当了丞相长史。

他上书说,郡县的太守很不称职,尤其以三河郡最为明显。

三河郡,就是河南、河内、河东三郡。三

郡的郡守,宫里面都有靠山,大多是丞相的亲属,相互勾结。他愿意出头,为国整治这里。

河南、河内郡太守,都是御史大夫杜家的父兄子弟,河东太守是万石公石家的子孙,显赫非常。

然而面对田仁,两家都表示,我们不是想为自己亲人求情,只希望不要牵连到我们。

后台认怂,田仁将三郡郡守全都杀了,以正国法。

当然,这并不是田仁厉害,他不过是狐假虎威。他身后的刘彻,才是两家最忌讳的,刘彻铁了心想整治他们,杜家、石家才不干预的。

不过田仁为了国家,甘愿做得罪人的事,很得刘彻赏识,更进一步,当上了丞相司直,辅弼朝廷,纠正国法,算是检察院。

丞相刘屈氂派他看守城门,他却放跑了太子,如此吃里扒外,气的刘屈氂要砍了他。

然而刘屈氂没有,不是他不敢,而是这个人不该由自己杀。

御史大夫在刘彻面前,当庭责问丞相,为何放跑太子。

刘屈氂说,不是我放的,是我手下司直放的。他觉得,太子和陛下有父子之情,就算父子不和,将儿子流放就好,不忍心囚禁太子。

刘彻无心听解释,将司直直接下狱,论罪处死。

刘彻是君王,君王就要赏罚分明。

什么是赏罚分明?

听自己话,那就要赏,擅作主张,坏了朕的事,朕就要罚。

所以他杀了田仁,因为赏罚不明,只会让下面人揣摩着做事,而不是按自己指令行事,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同样被杀的,还有任安。

刘彻对任安也没有好感,因为任安不发兵帮太子,也不发兵帮自己,是想坐观成败。

也有被任安惩罚过得小吏,密保说,任安送走太子时曾说,幸亏我与太子没什么交情——幸与我其鲜好者。

刘彻说任安是老吏,人老奸猾之意。

而后,刘彻说,任安多次犯罪当死,我都赦免了,认为他活着比死了好,如今看来,是错了,他死了要比活着好。

于是任安下狱,终究死去。

任安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在政治斗争中脚踏两只船,就连夏侯婴都不行。

夏侯婴同谋杀光了孝惠帝的子孙,辅助孝文帝即位,才保住富贵。

任安如果有的选,还不如站在某一边。

我会站在太子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