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曾经赐给近臣们肉。
结果肉送到了,分肉的人迟迟不来。
那时候跟现在一样,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大家都急着回家吃饭,都有情绪。
东方朔不愿意等,于是拔出剑来,割下了自己的一块,用袖子一裹,就带回去了。
当初陈平也曾分过肉,分的很公正,得到大家称赞。可见,能够分肉的,一定是比较有威望的人。
分肉的人来后,发现少了一块,问明情由后,很是生气,就告诉了刘彻,说东方朔无理。
第二天东方朔上班,刘彻就问他此事。
东方朔说,拿剑割肉,这是勇猛,当初樊哙就是如此;只拿自己的一块,这是道义,当初孟子就是如此,拿回家跟老婆一起吃,这是恩爱。
刘彻大笑,没有责罚东方朔。
东方朔虽是放荡不羁的高手,可终究有帝王忍受不了的事。
东方朔喝多了,在宫内小便被抓住了,刘彻就十分不喜,将东方朔免为庶人,当然,仍旧待诏宫门。
从这点上看,东方朔是成就不了大事的。
自古以来,所谓的真名士,风流行,流传下来的着实不少。王羲之卧东床,很自在,书法上也很有建树,可这样的人不能在朝堂上有所成就,也是显而易见的,充其量只能做个谋臣。
为何?
朝堂上有所成就,就定然是一方领袖,有很多手下要管。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你自己都这么放肆,下面人也学着,整个皇宫里的人都不讲规矩,遍地黄白之物,百姓们见了,别说有敬畏之心了,不心存鄙视就好了。
所以,上位者都是很谨慎的。
曹操跟人在宴会上喝酒,喝开心了,会把脸埋在盘子里,起来的时候,胡须沾满了汤汁,也不以为意,很率性吧。
可这样的人,上朝的时候就要规规矩矩,不能说穿着拖鞋、裤衩就来到了,虽然本质一样,可那么做,在旁人看来就是欺君,就是下一个董卓。
很明显,皇帝在你心中没分量,所以你才满不在乎。
看看刘彻身边的人。
卫青、公孙弘、主父偃、汲黯,哪一个做事的人是做事随意的人,几乎都是如履薄冰。
李白才名很大,可在宫里面不懂规矩,仗着人家有求于己,就让人给你脱鞋子。
这样的人,要是处理政事,忽然听说有酒局,还不立刻溜走玩去了,怎么像是做事的人呢。
历来风流才子不少,自命风流的更多,可是能够在仕途中有所成就,就少了。
所以直言敢谏的人很多,因为这很容易,只要你说一些话就好,不用做事,说的话还不一定对,却照样能受到追捧。
东方朔,其实是一个弄臣。无功于社稷,只是陪皇帝解闷,顺带着有份工作,挣点产业罢了——这点和很多人一样,不过,终究没有劝皇帝做坏事——已经很不错了。
当初王太后跟长公主的婚事,其实是有两桩的。
阿娇嫁给刘彻,同时长公主的二儿子陈蟜娶了刘彻姐姐隆虑公主。
陈蟜本人好色,在为母亲服丧期间,“行禽兽之行”,然后畏罪自杀。
隆虑公主和刘彻一样,一直没有子女,可能跟陈蟜感情不好把,后来才有了一个儿子——昭平君,自然爱若珍宝。
当然,汉朝公主出了名的喜欢养俊俏郎君,还是公开的,这位昭平君很大的可能,是皇后阿娇失宠后,公主和面首生的。
昭平君地位尊贵,渐渐地就表现出了品行不端的迹象,如果那时候也有什么恶少之类的,昭平君应该还是头目。
当头目,就要照顾小弟,行事一向肆无忌惮,多有不法。
隆虑公主为儿子操碎了心,悄悄为他扛了很多雷,还想方设法,让儿子娶了刘彻的女儿夷安公主。
这位夷安公主,我没查到她母亲,肯定不是卫子夫,在宫里面的地位不高。
隆虑公主的上上之选,自然是拉拢卫子夫,娶她的女儿喽。可卫子夫明显知道这位昭平君的本性,不愿意把女儿往火海里推,应该是礼貌的谢绝了。
昭平君是刘彻的外甥、女婿,地位更进一步。
隆虑公主人生走到了尽头,以后没法照顾儿子了,于是思前想后,为儿子做了最后一件事。
隆虑公主捐赠给朝廷金千斤,钱千万。
当初有人无偿捐助,公孙弘劝刘彻谢绝了,可这次刘彻同意了,因为隆虑公主是有条件的。
隆虑公主对刘彻说,我儿子不成器,你也知道,可我只有这一个儿子,将来他犯了死罪,还望你饶他一命。
以昭平君的地位,隆虑公主尚且认定他将来会犯死罪,可以想见这是怎么一个角色了。
果然,他罪当死。
君子一言,尚且价值千金,何况君王呢?
要是一般的罪行,刘彻估计也就睁只眼算了,当初窦婴的儿子还杀了人,田蚡帮他搞定,何况是皇亲呢。
这位的罪过,大致是:
人民渣子,罪不可恕,不死不足以平民愤。
纵然是封建王朝,可是国法依旧难容。
大臣们犯难了,毕竟陛下有言在先,可罪过实在严重,只好让陛下自己决断。
大臣们的心理预期是,这件事多半不了了之,只希望皇帝能好好教训一下对方,以后不要再做坏事就好。
果然,刘彻听说了此事,很无奈的说了句:当年姐姐将他托付给我,让我免他一死,我若杀了他,怎么有脸见姐姐呢?
大臣们想,反正天下是你们家的,你这么想,我们还能怎么说?
《大宋提刑官》中,宋慈入朝时,雄心壮志,要还世间太平,为此做了很多事。
他掌握了很多勋贵的罪证,要把这些家伙一网打尽,上报给了对自己一向照顾有加的君王。他一封封的读,君王在龙椅上一封封的听。
最后,君王说,你辛苦了,朕累了,你先回去吧。
宋慈回去,没多久就看见宫中起火,赶忙回来。
君王说,宫内失火,你的罪证也一并被烧了。
宋慈哑然。
大臣们跪倒在地,个个痛哭流涕。
君王说,宋慈辛苦了,朕要封你的官。
大臣们交口称赞,说陛下圣明,宋慈确实是位好官啊。
宋慈回去之后,将官印一挂,朝服一脱,飘然而去。
你走了,那大宋苍生怎么办,再有冤案怎么办?
宋慈说,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何况我一个小小宋慈。我真的累了。
就算是封建社会,其实公道还是在人心的。你虽然是皇帝,可知法犯法的多了,不亡国就不错了,还指望能当千古称颂的明君吗?
刘彻应当是明君。
刘彻接着说,可若不杀昭平君,国家法度崩坏,朕怎么有脸去见列祖列宗呢?
于是刘彻下令,将昭平君处死。
大臣们自然歌功颂德,百姓们听了,都感叹说,真是明君啊,为民除害。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舆论对这种勋贵子弟犯法都是很同仇敌忾的。
你对国家没贡献,就因为生得好,所以骄奢淫逸,坏事做尽,更容易引发人们心里的不平衡,这一不平衡,自然希望能出口恶气。
什么叫出恶气呢?
《亲爱的》上映后,网上一片议论声,说人贩子就该枪毙。
这就叫出恶气。
人们认为,除死之外无大事,于是很容易激动,小偷小摸,枪毙了就没了,很容易量刑过重,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体会过那种无奈。
《警察故事》中,父子来香港投奔亲友,却找不到人,饿的不行。父亲于是进入便利店,为儿子偷面包,出门后被车辆撞死。
一个警察踢了父亲尸体一脚。
成龙也是警察,劝同事说,小偷也是人,不要侮辱人家。
以前看的时候没多深的体会,只觉得成龙蛮有人情味的,可如今再看看,感慨良多。
警察自己有工作,不屑于偷面包,所以对小偷很仇恨,认为偷盗人家的东西,着实下作,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嘛。
可假如警察没了工作呢?
大萧条,有人对劫匪说,我失业一个月了,真的没钱。
劫匪说,懒鬼,我失业当天就出来抢劫了。
人总是要活下去的,要有工作,要买东西吃,不然的话,要么饿死,要么偷抢。努尔哈赤就是抢,而且抢的理直气壮。
每逢饥荒的时候,人民就造反,为何造反呢?
没吃了的,朝廷想着你们饿死就没事了,可他们不想饿死啊?
范仲淹在杭州时,也发生了灾荒。
范仲淹没有搞募捐,而是政府出面,鼓励各户人家去办宴会。
杭州多寺庙,百姓信佛的也多。
范仲淹于是找到各个寺庙主持,告诉他们,灾荒年代工钱低,你们可以趁机多盖塔楼。
长官的面子,主持还是给的,于是杭州一片竞豪奢,很是奢靡。
有的大臣就弹劾范仲淹,说他不赈灾,却在哪里风花雪夜。
范仲淹说,杭州哪里不断地盖房子、建庙宇,难民们都去务工去了,哪里还需要赈灾呢?
所以范仲淹能够变法,因为他胸有韬略,能够抓到问题的本质——百姓们只是想要一个营生。
英国羊吃人,于是农民们丢了营生,可为什么没造反?
因为有大量的工厂,有招工需求,还不需要学历。
工资很低,连儿童都要去工作,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勉强能够养活自己,可对很多人,那就够了。
《辛德勒的名单》中,犹太人将辛德勒的工厂,看作救命稻草,他们愿意在里面工作十二个小时而没有一分钱的薪水,愿意让儿子、女儿一起做工,用小巧的手给子弹上漆,愿意吃黑面包,只是想活下来。
多年后,英国有一位慈善商人,对别人说,两百年前,我的祖先用童工的血汗,积攒下来财富,如今我要用这些财富,去保护儿童。
美施威尔是个德国企业,它的企业文化中有一项:
我们坚决不和以任何形式雇佣童工的企业合作,即便他们说,童工能够减轻家庭负担,对童工本人有好处。
我想,我们所的迫不得已,他们也都经历过。人的一生,总不能一直迫不得已下去吧。
再说难民,其实难民是个概率事件,并不是每年都有的。
这种偶然性,就决定了很多事,他们无法成为城市的工人,因为一有可能,他们还是会回到家里种田的。
那么怎么解决这些人了,往常的做法是,政府出面,号召大家捐款捐粮食,官府说,不能全靠政府,士绅说,我拿钱赈灾,事后你升官,给我个匾就算了事了,天下有这种便宜事嘛。
于是官员和士绅往往闹得不愉快。
士绅表示,我开个粥场已经算是行善了,何况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缺粮了粮食价格就会涨,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家屯粮这么多年,就这一年粮食价格涨了,你还让我平价卖粮食,那我们当初为什么还要屯粮啊,屯粮不需要成本的啊,粮食不会坏的啊。
官员的做法,跟晁错削藩一样,肯定很多人抱怨。
所以,好的官员,要聪明点,要学会利用人的私心做事。
所以主父偃说了推恩令,让诸侯王将封地分给自己的儿子们,于是封国越来越小,也就威胁不了政府了。
范仲淹呢,告诉大家,趁着如今人力不值钱,管顿饭就有人来,赶紧造房子啊。
你想,平常时候,你翻修房子,需要花多少钱,如今只要一半不到,这时候还不下手,更待何时。
就如同,双十一双十二大减价一样,交易额暴涨,算是极大地促进了消费。
消费了,那么市场工作机会就多了,人人有工作,吃得起饭、住得起房,那么所谓的,为了争个馒头打死人,三斤小麦一个姑娘的事情,也就少了,才是王道。
政府的职责,就是保证人人都有份工作,当你做不到时,自然问题就层出不穷,罪恶也就多了。
生活在盛世中的人,把一些罪过看的很大,动不动枪毙,其实是自身的经历太过少了。
下雨天,道路中积满了水。
行人拿着伞,走在路边,忽然一辆车开过来,溅人一身水,扬长而去。
里面的人,或许没有意料到,也或许是想以之为乐事。
行人大为不爽,可是这种罪过,就算是记住车牌,打110,也不会有实际的进展,只能骂,恨不得你前面就出车祸。
可是,谁也不能为了一件小事,就判处一个人的死刑,否则那就是暴君国度,愿意待的人估计也没几个。
好的执法者,应该尊重法律,而不应该意气用事。
据说,张作霖在东北时,其小舅子用弹弓打路灯,打坏了很多灯。于是当地部门将此事告知张作霖。
张作霖大怒,将小舅子枪毙。
别说一般人做不到执法如山,就算做到了,过犹不及,真的对吗,所以那是乱世。
对刘彻而言,他所能做的,就是维护住法律的底线,那就足够了。
作为一个帝王,之前还亲口许诺了,可最终依旧将昭平君赐死,说明了这个人是做大事的人,也给了臣子们希望。
刘彻杀了昭平君,闷闷不乐,很是伤感。
左右也陪他落泪,说君王难过,我们看见了也伤心啊。
唯独东方朔为刘彻祝寿,让刘彻大为气恼,拂袖而起。
晚上,刘彻还是愤愤不平,就招东方朔,问他恭喜自己什么?
东方朔说,陛下一生正气,气多伤身,酒能解忧,自己所以才敬酒,希望刘彻身体好
刘彻开心了些,于是任命东方朔为中郎,赐给他百匹布。
不过,东方朔依旧我行我素。
他喜欢美女,得到了赏赐就去娶老婆,差不多一年后就离婚再娶,很是随性。
有人对东方朔说,当年春秋战国时,很多人跟你一样,但是人家都辅佐君王,当了大官,齐国有晏子,赵国有蔺相如,秦国有范雎,魏国有吴起,你为什么不跟他们一样,建功立业,非要效法小丑呢?
东方朔说,那时候国家众多,听从臣子劝诫的,国家就会兴盛,刚愎自负的,国家就会衰弱。所以各国的君主,无不招贤纳士,谋士也各尽其才,这里不行,就换个地方。可如今,天下统一,能给我功名的,只有陛下,我如果得罪了陛下,那么四海之内,谁又能收留我呢?陛下对我是衣食父母,可我对陛下可有可无,只能卖弄一些把戏得到看重,衣食无忧就好,怎么还敢奢望建功立业呢。
其实东方朔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早期的他,未必不想建功立业,很早就在刘彻身边了。
于是东方朔看见,窦婴死了,田蚡死了,主父偃死了,淮南王刘安死了,还连累呢一大片人。
那些人都是人杰啊,东方朔想,如果自己进入这个赛场,怕是活不到最后。
于是,东方朔学会了隐藏自己,大隐隐于朝。
死前,东方朔给刘彻上了封奏疏,希望刘彻远离小人,言辞恳切。
刘彻看后,很讶异,说东方朔一个弄臣,往日里不过说笑话逗逗朕,怎么突然劝诫起我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东方朔回顾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也许只是想在最后,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其实并不关心结果。
当一个人努力,并不期待结果时,那么多半是他最想做的事,是做给自己看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