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语21
汉朝历代都有那些危险的职业?
刘邦时的异形王;
吕后时的赵王;
孝文帝时的宠臣;
孝景帝时的功臣;
孝武帝时的丞相。
——————————————————————————————————————————《闲庭记趣》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少帝即位后,总要经历至少一次夺权行为。
太皇太后去世后,权利移交下去,但继承遗产最多的,并非刘彻,而是王太后。
按照过往的传统,太后自然重用娘家人,于是同母弟弟田蚡、田胜等人开始掌权,尤其是田蚡,一跃而成丞相。
刘彻很不满意,虽然他对母亲、舅舅还算言听计从。
田蚡掌权后,得意非常,窦婴则日薄西山,落寞非常。
所谓同病相怜,窦婴和灌夫关系非常好,常在一起来往。灌夫也非等闲之辈,以勇猛著称,他的发家史要从灌婴开始。
灌婴是吕后之乱时的功臣,官拜太尉。周勃走后,他留了下来,陈平之后继任丞相之位,还曾经率领七万大军抵御匈奴,最后死在了丞相任上,功德美满。
灌婴手下有不少家臣,其中一位叫张孟,很受灌婴赏识,被举荐为了两千石的官员。
既然是自己人,灌婴自然给些特殊待遇,于是一开心,你也姓灌算了。
上层身份的人赐姓,是很荣耀的一件事。比如后唐太祖李克用,沙陀族人,作战勇敢,被皇帝家赐予国姓李,于是李克用以王公自居,也继承了唐的国号。
姓的更替,其实也代表你正式的加入了对方核心阵营。
张孟改名灌孟之后,儿子自然跟着,就是灌夫了。
七国之乱时,淮阴侯灌何作为太尉周亚夫麾下的将军,灌孟是家臣,自然是校尉,灌夫率领一千多家仆随父亲作战。
灌孟年迈不被重用,于是率军攻打吴军坚固的营垒,期望建立奇功,得到赏识。收益大,风险也不小,死在了哪里。
军法也是讲人情的,父子一同作战,若是一方去世,另一人则可以离开,古代版的拯救大兵。
灌夫的反应也和电影情节一样,拒绝回去,要为父亲报仇,找到了军中交好的朋友十几人,带着家仆十余人,要杀向吴军军营,割了吴王刘濞的头告慰父亲。
说说而已,没想到你当真了。
出了军营门口,很多人都不愿意往前了,人家严正以待,送死去不成?
最后只有两个朋友随他出征,关键还是家仆靠得住,想来也没办法。灌夫就带着十几人冲锋陷阵去了。
灌夫等人杀了吴军数十人,终究没能冲杀进去。身边队友一个个死去,灌夫自知没希望达成目标,于是展现出灵活的一面——跑。
当然,战争是残酷的,最后只有灌夫一个人身负重伤跑了回来。幸好军中备有名贵的药物,这才将灌夫救了回来。
此战之后,灌夫声威大震,汉军军中莫不称道,成为战神一类的人物,极大地鼓舞了汉军士气。
既然是战神,那就要有战神的觉悟。
灌夫多次向上级表示,自己已经最熟悉吴军营寨,请求再次攻击。
上级不答应,还惊动了稳坐军中帐的周亚夫,明令禁止灌夫鲁莽行事,不得擅自出战。
当然,上级自然有上级的考虑。你灌夫一人死不足惜,可你是汉军的精舍偶像啊,你要是死了,不是张敌人志气吗?
就这样,灌夫活到了最后,从中郎将一跃而成代国国相,比老爹更有出息。
刘彻年少,对灌夫极为看重,即位初年就让灌夫担任淮阳太守,随后直接入宫担任太仆,掌管皇帝车马。
灌夫这人很莽撞,无事生非。在宫里面喝酒,一言不合,将太皇太后长乐宫内的卫尉窦甫打了一顿。
当时连刘彻都被太皇太后压得不行,何况你灌夫呢?灌夫大致属于那种易冲动,该出手时就出手,打完再去想的人。
刘彻先下手为强,让灌夫去燕国担任国相。先给他个处分,这样太皇太后就不好再处分灌夫,大致是这个想法。
灌夫也就打仗行,在燕国犯了罪被免职,于是又回到长安了。
灌夫性格和樊哙类似,为人也差不多。旁人都看魏其侯失势了,不愿意打理他,灌夫偏不,当年窦婴当大将军的时候,那是多么的意气风发,你们这帮不长眼的家伙,怎么知道。
灌夫够意思,窦婴很感动,于是两人相交莫逆。不过,窦婴朋友不多了,灌夫算是一个,可是灌夫朋友很多,丞相田蚡就是一个。
灌夫去见田蚡,聊起魏其侯。
田蚡很感慨地说,想要和灌夫一起去拜见魏其侯,可是灌夫你还是服丧期间,不好去了。
灌夫则表示,丞相愿意屈尊和我一起见魏其侯,我怎么敢拿服丧来推辞呢,我现在就去告诉魏其侯。
灌夫找到魏其侯,表示丞相要来,你先准备着吧。
形势不同了,魏其侯自然很开心,于是安排好酒宴,又叫一批朋友,说丞相要来我家,大家一块热闹一下吧。
魏其侯等人一直等到中午,也不见丞相来,以为是灌夫会错了意。
灌夫自然不开心,找到午睡的田蚡,执意将他请了过来。
酒宴就这样在不算很开心的氛围下进行,期间灌夫不住的暗讽田蚡,当年丞相也在魏其侯府中,如今故地重游,感慨如何云云。
魏其侯自然打圆场,田蚡也不在意。
不过此宴,灌夫和田蚡的友谊走到了尽头。
有一句话叫怀璧其罪。
好的东西,人人都想拥有,你有权有势时可以拥有,可是你失势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想要夺回。
田蚡看中了魏其侯的一些田地,可能是风水宝位,至于拿到后是盖房子还是修坟墓,那就不得而知了。
《僵尸先生》中,故事的起源就是争夺一块蜻蜓点**。
九叔:老太爷生前是不是跟风水先生有过节呢?
任老爷:这块墓地原本是风水先生的,先父知道是块好地,于是用钱买了下来。
九叔:只是利诱,有没有强逼呢?
任老爷尴尬一笑。
九叔:我看一定是强逼了,不然他怎么会害你呢。他还算有良心,让你十八年后起棺迁葬,害你一代,不害你十八代。
以风水先生的无权无势,尚且不甘心被人欺压,何况是本就风光过的大将军、魏其侯、前丞相窦婴呢!
至于田蚡为何要窦婴的地,因为宝贵的东西就这么几样,还都在权贵的手里面,不从他们身上要,从那里要呢?田蚡为了扩建房屋,连官府的地都敢占,何况一个失势的魏其侯呢?
何况,田蚡并没有说白要啊,我买不行吗,我拿其他的跟你换不行吗?
田蚡派遣籍福去魏其侯府中,提出了要买地的想法,其实也合情合理,我想要,你开个价吗?
窦婴生气了,自古以来,祖宗积攒家业,卖地卖东西都是不肖子孙做的事。他家那块地,自然是好地方,要是在自己手上卖了,还有什么脸面呢?
窦婴说:我固然没了权势,丞相固然尊贵,可怎么能夺我的地呢?
灌夫听后,更是破口大骂。
籍福为难了,回去之后委婉的说:魏其侯年迈了,还能活多久,丞相不如耐心的等几年。
田蚡在朝中混了这么多年,自然不是好相与的,很快知道真相,气得不行。
田蚡说:窦婴的儿子杀人犯罪,是我帮他摆平的。以前我在窦婴门下时,他说什么我从没拒绝过,如今我当政了,要你块地,你都不答应。再说,这是我和窦婴的事,灌夫算什么,他凭什么骂我。
就此,田蚡将枪口对准了灌夫。
灌夫脾气暴躁,对上层人还动辄耍酒疯,何况在老家了。他家里面的人也是骄横惯了,做起事来肆无忌惮,罪状那是一抓一大把。
田蚡当即为刘彻唱了灌夫老家人的歌谣,表示如此死有余辜的人,陛下要好好惩治一番。
刘彻说:这本是丞相要做的事,你自己按律法行事就可以了。
田蚡紧锣密鼓的想要铲除灌夫,而灌夫也不是好惹的,他的交际圈子广,为人又讲义气,很快也收集了田蚡的不少罪证。
灌夫的杀手锏在于,田蚡和淮南王刘安有协议,收着他的贿赂。
陛下无子,你身为丞相竟敢收受诸侯王贿赂,还有秘密协定,别管你是虚与委蛇还是真心,只要这事捅出去,不死你也掉层皮。
双方各有把柄,自然都投鼠忌器,不过主动权还是在田蚡这方。
门客们从大局出发,息事宁人,双方罢战,不过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好巧不巧,田蚡又要迎娶燕王刘定国的女儿了。刘氏宗族的翁主,自然不是小妾,很可能是正妻。
弟弟和刘氏翁主结亲,做姐姐的自然开心。
王太后下令,列侯和大臣们,有一个算一算,都要去田蚡婚礼上热闹一下。毕竟婚礼越隆重,主办方越有面子嘛。
这一热闹,就出乱子了。
魏其侯也属于列侯行列,他不想一个人去,太无聊,都没人搭理他,叫上灌夫去的话,有人聊聊天也是好的。
灌夫不去。
他和田蚡都势不两立了,说来也倒霉,原本他和田蚡关系不错,魏其侯和田蚡才是主要矛盾,结果忽然之间自己就成了主角,这落差太大,他心里不平衡。
灌夫表示,我多次得罪他,不愿意去了。
窦婴则说,我这不陪你去嘛,没什么事的。
两人到了婚礼上,交了礼物,为丞相祝酒。
窦婴起身祝酒,只有老朋友顾念情分站了起来,其他人一动不动。
灌夫生气了,他也敬酒,丞相表示,喝多了不行,只能喝半杯。
灌夫不敢跟田蚡硬来,于是看向了本家子弟灌贤,见他正在跟宫中卫尉程不识交谈,骂道:你小子平日里说程不识将军的坏话,今天却巴结人家,连长辈敬酒都不理。
灌贤极为尴尬,程不识也是。
田蚡说,程不识将军和李广李将军都是宫廷卫尉,你平日里敬重李广,为何对程不识将军这么不敬?
灌夫借着酒意说:杀头都不在乎,还在乎什么程将军、李将军。
宾客们见事闹大,纷纷以如厕为借口离开,但求不波及。
窦婴也离开,还拉着灌夫一起走。
灌夫不走。
等田蚡派人将灌夫拘押之后,灌夫想走也走不了了。
从田蚡的角度上,我好好的办场婚礼,自然希望平平安安的,本就不想你灌夫来,你来了我也算了,你还偏偏闹事,将宴会搞成这幅样子,传出去人家笑话的是我,我多没面子。
为了面子问题,籍福让灌夫请罪,甚至按着灌夫的脖子请罪。灌夫死不低头,做了回强项令。
事到如今,田蚡也怒了,我也不用你道歉了,直接让人禀告皇太后,让姐姐为自己出头,非要治灌夫的罪不可。
既然做了,就要做绝。
田蚡以“大不敬”的罪名,将灌夫拘押,安排自己人守住灌夫,同时安排人去灌夫老家一网打尽,不让灌夫有还手的机会。
这件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去人家婚礼上捣乱。
事发后,窦婴极其内疚,认为自己害了灌夫,极力为他周旋。
夫人劝窦婴说:灌夫此事闹这么大,你又没有权势,不怕牵连自己吗?
窦婴说:他为我如此,怎可以背弃人家啊,大不了我这个侯爵不当了。
灌夫是讲义气的人,窦婴也是,人以类聚。窦婴上书刘彻,讲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并且亲自入宫,向刘彻求情,希望能够救灌夫。
刘彻倒是想帮窦婴,不好自己出面,于是将此事带到朝堂上,让大臣们议论。
窦婴和田蚡公开对骂,那是自然的,大臣们也模棱两可。
刘彻问御史大夫韩安国,让他说说意见。
韩安国自然不肯惹祸上身,可他是田蚡的人,于是很油滑的说:灌夫父亲为国而死,灌夫又是勇士,这没错;可灌夫家族在当地横行,民怨很大,也不错。还望陛下圣裁。
老油条。刘彻又问都尉汲黯、内史郑当时。
汲黯认为窦婴是对的,灌夫罪不至死。
内史郑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不敢说,说的话也是模棱两可。
其他人见状,都不开口。
刘彻怒了,骂郑当时说:你平日里经常跟朕说起魏其侯和丞相的优缺点,如今当庭辩论,却畏畏缩缩,留你何用?
于是内史被贬为了詹事。
刘彻去见王太后,说了下廷论的情况,其实还是希望能留下灌夫一命的。
王太后生气了,儿子大了,极有主见,她也无奈,只好绝食。
圣朝以孝治天下,刘彻也没辙了。
王太后说:我活着,我弟弟都这样被人欺负,我死了,我弟弟还有命在吗?
刘彻无奈,将此事交给狱吏处置。
狱吏一调查,竟然发现窦婴还有作伪证,于是弹劾窦婴,将窦婴拘押在都司空特别监狱中。
此举大出窦婴意料,他原本以为,了不起就是把自己的爵位撤掉,没想到竟然有引火烧身的迹象。
于是乎,惶恐无措的窦婴终于祭出了自己的大招——遗诏。
孝景帝死前,对窦婴寄以厚望,给了他一封诏书,上有“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的话。
如果刘彻即位,一旦诸侯国叛乱,窦婴就是周亚夫,统领大军为国平叛;一旦王太后成为吕后,窦婴就是周勃,临机决断,千万不能让刘家江山毁了。
孝景帝对王太后很是顾忌,主要是太子年幼,生怕重蹈覆辙,再出现一个吕后。
窦婴身在狱中,于是传信给家中,让家人把遗诏拿出来给刘彻,据说是通过长公主刘嫖传达的,毕竟那时候皇后阿娇还在。
先帝的顾命大臣,握有这样的圣旨,那就相当于握有免死金牌。
什么是“事有不便”,那是很宽泛的概念,至于“便宜论上”,那相当于给了很大的行动自主权,更主要的是,还是合法的自主权。
有遗诏在身,外加魏其侯是领兵之人,又有威望,就算他行废立之事,也未尝不可。
此事太可怕了。
刘彻见了遗诏大惊,没想到父亲留了这么一手,连忙让人去宫中查看副本。
那时候圣旨是两份的,一份给大臣,一份留在宫中作为副本,为的就是怕人伪造。
如果大臣哪里有,宫中没有,那就是伪造;如果宫中有,大臣没有,那说明你丢了,说不定还要以大不敬论处。
然而刘彻得到回禀,说宫中没找到副本。
此事到目前,已经成为死局。
如果遗诏是窦婴伪造的,他伪造遗诏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他想造反,那很容易理解,只要他拿出来,将军们自然不可能说去宫中核对有没有副本。只要兵权在手,控制朝堂,那么宫内有没有副本,大臣们也不会关心了,大家都只论实际。
可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窦婴拿出了遗诏,他的目的是为了获救,那就证明遗诏是真的。窦婴自然知道遗诏出来,宫中自然会核对副本,他有信心宫内一定有副本,自己也能因此得救。
然而宫内没有副本,只有三个原因:
其一:刘彻不希望有。
如果有副本,那窦婴自然无罪,而且地位扶摇直上,相当于一把尚方宝剑悬在了刘彻头上。刘彻没有儿子,窦婴就能根据先帝遗诏另立先帝的儿子,甚至以无子为名,废了刘彻,这太可怕了。
所以,刘彻想让窦婴死,能威胁到自己位置的,都不该留下来。
其二:王太后不希望有。
窦婴无罪,那么王太后、田蚡坐卧不宁。很明显,窦婴要是掌权了,两人都有性命之忧,这种可能性也最大。
电视剧中,王太后先刘彻一步,拿走宫中的副本,就此毁去。刘彻得知后,很无奈的问廷尉,伪造圣旨何罪?廷尉说,诛三族。刘彻叹息一声,太狠了。
刘彻找到窦婴说,你这一步将朕逼到了绝路,如果要救你,我就要将王太后毁了副本的事说出来,可我能说嘛。你认栽吧,我会给你窦家留个后的。
其三:孝景帝不希望有。
这要归结于帝王权术,孝景帝既希望窦婴能够保存遗诏,关键时能够以此挽救刘氏天下,可是又不想窦婴挟此自重,反而威胁到刘彻。
于是孝景帝单独给了窦婴一份,并没有留存。孝景帝的意思,你拿着这份东西,有危险的时候就靠它了,朕要你拿他救刘氏天下的,不是用来救你自己的。
闷在鼓里的窦婴,没想到孝景帝竟然玩这一手,傻乎乎的将遗诏拿了出来想要保命,这才发现是假的。孝景帝其实并没有给自己合法权,从一开始就没有。
如果王太后是吕后,自己奉旨诛杀,成功了,那么遗诏的真假无所谓了,就算发现是假的,自己也可以上车补票。若是失败了,那么一切都是自己乱来,王太后派人查找宫内档案,发现并没有副本,想当然的就以为是自己伪造,不会波及到孝景帝。
为人君者,自然是处处为自己打算,设身处地的以他人角度思考,也不过是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
伴君如伴虎,孝景帝如果这么做,窦婴至死都猜不出原因,他绝对是最有手腕的君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