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223

第223章 太后家事

窦太后,一说名猗房,是普通农户的女儿,因为长相周正被送进宫来,成为一名宫女。

都说后宫三千佳丽,其实也包括宫女在内,并非全为嫔妃。既然是宫女,也分很多种,有伺候皇帝的,那就是近水楼台了,也有伺候妃嫔的,也能混个脸熟,倒霉点的只能做杂物,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

窦太后的运气不错,她以良家子的身份侍奉吕后。宫里面招纳人,首看品貌,所谓近朱者赤,宫女们都是老实人,自然不会教皇帝、妃嫔做坏事,也不会偷东西、斗殴,自然是最省事的。

窦太后服侍在吕后身边,吕后对自己人很照顾的。嫁到匈奴人汉朝公主,吕后都是挑选身边漂亮识大体的女人送过去,陪嫁跟嫁女儿一样丰盈。

当然富贵人家对奴仆们好,也是有原因的。

有一则故事:

军阀儿子打了家中厨师,被军阀吊起来打。

军阀骂骂咧咧的说,老子别管在外面多蛮横,可是在家中,对做饭的、倒水的都客客气气的,为嘛。人都是有报复之心的,万一他们要是被收买了,给你下点烂药,你还哪有性命在。

窦漪房在宫中生活的很滋润,她是太后身边人,地位要比一般的宫女高,何况吕后又是女强人,可以在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吕后调教好了身边的宫女后,就得给人家找个好婆家。汉孝惠帝娶了吕后的外孙女张嫣,吕后自然不会大水冲了龙王庙,而是将适龄宫女们赐给诸侯王,给人家个未来。

吕后是成批发放出去的,只是结个善缘,她并不太清楚哪个能飞黄腾达,总之玩的是概率。

可是宫女们不一样,人生苦短,既然要找个婆家,那就找个好一点的。那个诸侯王富有,那个诸侯王年轻,那个诸侯王帅,那个诸侯王好说话。

那时候的宫女常在吕后身边,见她处理政务,接见群臣诸侯王,都是见过世面的,也是最了解当时形势的人。

窦漪房选中了赵王,认为那是潜力股,更主要的是离家近些,她念旧。当然,在宫中混迹多年,窦漪房自然知道,既然你想得到的,就要付出,于是将多年积攒的钱送一部分给管事的宦官。

据说那时候宫女的俸禄很丰厚,一个人可以养活十四个人。

什么概念?

公公婆婆、父亲母亲、丈夫,外加两儿一女,只需要宫女一个人的工资就能养活的很好,还能招两个佣人。

工资高的原因,大抵是因为在宫中。高消费的地方,工资也高。

宫女们也是女人,也很注意形象,免不了打扮自己。宫里面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平日里用的胭脂水粉也都是名牌,你用大宝的根本不好跟人打招呼。

有些宫女家中有钱的,可以从家中拿来土特产,筹来钱,在宫里面结交朋友,一面将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期望得到皇帝的青睐。

而窦漪房是穷人家的女儿,免不了省吃俭用,所以还是有积蓄的。

可惜此事没操作好,说是管事的宦官忘了,其实赵王哪里是热门,可能行情比较好,自然有关系的上。不过宦官还是有良心的,收了人钱,那就安排个离赵国近点的地方吧——代国。

代国当初是赵国的一部分,不过属于塞外了都。就好比你在上海上学,分配地方工作,你说我是河北的就分配到大城市北京吧,宦官们说好啊,后来入京名额太少,于是分配到了蒙古呼伦贝尔,说那里离北京也近,而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个旅游渡假区。

窦漪房哭昏过去了,不想去,可是命令下来了,你不能赖在宫里啊。好在陪窦漪房去的还有四个姐妹,大家想扶相持,总有垫背的不是,于是窦漪房无奈上路。

世道难说得很啊,轮回转世,坏事变好事。

之后赵国连续两任赵王身死,还都是红颜祸水的缘故,窦漪房听后估计要酬谢神恩了。

代王刘桓是高祖的儿子,而且很孝顺,其实也不算差。何况代国虽说偏远点,靠近匈奴,可是窦漪房是宫女,见惯了宫内的繁华,也不用出宫搏杀,总得来说也没什么不好的。

既来之,则安之。

窦漪房的机遇来了,刘桓很喜欢她。她也争气,先是生了一个女儿,而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宫里面,男人指望不了,女人更指望不了,能指望的只有自己的儿女。

窦漪房就此站稳了脚跟。

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争斗,怎么能幸免呢?

有理由相信,窦漪房在吕后这个好老师身边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听说过皇宫里面很多争斗的事。代王宫就是小规模的皇宫,论起争斗水准,比皇宫还差一截。

代王王后和她的四个儿子就这样死在了宫中,有可能是意外,只是有可能。

出于未知的缘故,代王没有立新王后。从王后能给代王生四个儿子可以看出,代王还是很喜欢王后的。

儿子刘启成为代王长子后,窦漪房和母亲薄太后建立了良好友谊,成为薄太后心目中的最佳儿媳。

等代王继承皇位后,立刘启为太子,然而孝文帝并不想立皇后。

薄太后出面了,告诉孝文帝,我是你母亲,你当了皇帝,我就是太后,窦妃是太子的母亲,怎么能不封为皇后呢?

窦漪房很聪明,薄太后很强势,孝文帝很孝顺,于是窦漪房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薄太后好人做到底,当时窦皇后的父母已过世,于是薄太后下诏让有关部门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并为他们设置了二百户的苑囿。

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跟别人家做仆役,一次算卦,人家说你马上就要封侯了。

窦广国跟随主人家到了长安,听说皇后姓窦,还是老乡津观人。窦广国愣了,想起当年姐姐不是进宫了吗,这不就是姐姐嘛。

窦广国于是写信给有司,说了自己身世,希望能见见姐姐。

有关部门自然不敢怠慢,先是将窦广国看管起来,询问一些细节。毕竟,这种一步登天的事,鱼目混珠的人还是很多的。骗子的惯用伎俩,猜猜我是谁啦。

窦广国说的一五一十,有关部门也调查了,首先这人之前确实姓窦;其次这人真是观津人,比如核对方言了,你那个村子里的,问一些当地的事了。

既然审核完了,那就上报吧,就报到了孝文帝哪里。

窦皇后听后激动不已,可是孝文帝冷静得多,让窦皇后问一些细节,就姐弟两人知道的事,谨防有人鱼目混珠。

人问,你对你姐姐有什么印象没有?

窦广国说,我姐姐入宫前,特意给我洗了头,还做了饭给我吃,然后才离开的。

窦皇后听后痛哭不已,一般姐姐对弟弟都非常好,自从入宫以来,音讯两无,父母又离世了,自然对弟弟更加怜爱。窦皇后富贵了,想着家穷,弟弟还在跟人做仆役,吃了不少苦,可能连媳妇都没有,自然更加内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窦皇后姐弟重逢,感动了很多人,此事就此成为定局。窦广国和窦氏族人纷纷入住长安,皇后的亲弟弟、太子的舅舅,自然飞黄腾达,巴结的人很多。

周勃、灌婴等人怕窦广国恃宠而骄,于是请求派老师教教窦广国的礼仪。孝文帝自然应允,窦皇后这么会做人,也会暗中告诫弟弟不要你初来乍到,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

窦广国做得不错,没有成为狂妄之人,待人接物很有礼貌。

窦家也一跃成为长安的望族,待遇让开国功臣们都眼红。眼红也没办法,谁让人家窦家有个好女儿呢。

其实封建社会里,真正飞黄腾达的路,除了举荐、自荐、科举,最有前途的要属于嫁女儿了。

三年一次科举,全国招收一百个进士,三十岁当进士都是年轻有为。当进士之后,是七品县令,三年考核后,成绩好的晋升六品通判,然后又是考核,一级级的往上熬。

四十七岁当内阁大学士,都是张居正这种杰出人才。熬到七十二才入阁的,比比皆是,还算是官员中的佼佼者。

当了大官,然后你就是当地的望族了。若是当了首辅,那你们家就是当地的第一大家族,可是着实太难了。

然而送女儿入宫则不然,一旦投资成功,那么整个家族都风光不已。而且这个保质期比较长,女人的寿命一般比男的长,女的从皇后到太后,再到太皇太后,辈分越来越高,家族的势力也越来越大。

大到什么地步?

东汉的时候,主政的不是太监就是外戚,你说我靠自己才华和家族势力,基本上靠边站的。袁绍、袁术是袁家嫡系公子,四世三公,曹操是能臣,依旧是在何进下面当官。何进是大将军,大将军一死,国家就乱套了,没人能掌控局面。

何进靠的就是在宫内当皇后的妹妹。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不过这也要看,不乏外孙当了皇帝,却找不到娘家人的。

明孝宗朱祐樘当了皇帝之后,自己的生母纪妃早早被人害死,想要回老家广西找找亲属,也只找到了骗子,无奈只好放弃。

窦皇后至如今,算是步入正轨了。吕后之所以能够掌权,是因为吕家人多势众,能够依靠他们掌控权力,窦皇后将来当了太后,也可以靠自己的娘家人做事。

不过人有旦夕祸福,窦漪房身为皇后,却双目失明。皇后要母仪天下,从来没说失明的人担任,孝文帝没有废除窦皇后,其实已经很讲面子了。从历史上看,只有两位失明的皇后。

第二位是明英宗的钱皇后,明英宗北狩之后,钱皇后思念丈夫,哭瞎了眼睛。明英宗复位后,很是感动,钱皇后的低位也得以保住。

窦皇后至此失宠,慎夫人成为孝文帝的宠妃。

然后就是袁盎出面,将慎夫人的席子向后拉了,并且告诫孝文帝,不要忘了戚夫人的事。

孝文帝后怕不已,窦皇后本来就在吕后身边多年,自己要么废了太子,再废了窦皇后,专心扶持慎夫人,要么就要当心自己死后窦皇后的报复。

窦皇后在此时,得到了薄太后的维护,孝文帝自然废不了,于是让慎夫人小心点,千万不要和窦皇后争。

自从失明之后,窦皇后处事更小心了,看不到人外在表现,她只能用心去领悟,反而看清了更多的事。

孝文帝死后,窦皇后当上了太后,弟弟窦广国去世,于是封侄子窦彭祖为侯。

两年后,薄太皇太后去世,窦太后成为朝廷第一人。

此时她的女儿长公主刘嫖为馆陶公主,长子刘启为皇帝,次子刘武为梁王,窦家人在自己的帮助下,有才能的开始进入朝廷,参与政务。

窦婴是窦太后的族人,窦家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好宾客,颇有孟尝君的遗风。他入朝担任太后詹事。

詹事是太后、皇后、太子宫中的属官,俸禄两千石,负责管理宫中的杂物。

应该说太后是很信任窦婴的,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所以她也最恨窦婴。

何故呢?

刘启即位三年时,梁王刘武入朝拜见哥哥,顺便见见窦太后。

窦太后很开心啊,一家子人好不容易聚聚,叫上长公主一家子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说说家事,能参与都是自家人。

席间,刘启喝酒喝高兴了,对弟弟刘武说,咱们是亲兄弟,一家人,等我死后,就把皇位传给你。

窦太后高兴,刘武更高兴,能当皇帝怎么能不开心呢?

其实对窦太后而言,孙子再亲也没有儿子亲。她一共一女两子,可是孙子孙女可就多了,刘启一共十四个儿子,刘武五子五女。

老太太连孙子、孙女的样貌都没怎么见过,自然疼儿子胜过孙子。对她而言,皇位就是自家的,大儿子做完让小儿子做,肥水不流外人田,都是自家人,所以没意见。

可是刘启不同,没孩子的时候,跟姐姐、弟弟关系亲的不行,以为世上就只有他们是亲人,这没错。可是结婚后,有了妻子孩子,妻子多了可能也没什么,可是孩子可就是心头肉了。

刘启和刘武的兄弟关系,可以说很好,不过这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是逐渐递减的。你关心的人越多,你对其中一个人的感越淡。疏不间亲,不仅是外人之说,就是亲戚之间也是如是。

由于是家宴,刘启说完后,也没有外人来劝阻,这事差点就此定下来,然后窦婴出现了。

窦婴端着酒对刘启说:天下是高祖打下来的,自古以来都是父传子,陛下怎么可能违背主制呢!

刘启听后怃然自失。

刘武听后怨恨不已。

窦太后听后大怒:你是我太后宫中的詹事,还是窦家的人,竟然吃里扒外,真是岂有其理。

窦太后将窦婴开除之后,一声令下,将窦婴从窦家族谱中除名。

窦婴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本身是窦家人,为了国家甘愿放弃大好前途,只为了国家。他和晁错同样伟大,甚至要高过晁错。

这样的人反对晁错,可以想见晁错的政策多么的不得人心。窦婴为得是国家,只要国家好,他做什么都行。

后来七国之乱,梁王刘武成为吴楚的主要进攻过目标。最开始吴楚是最强盛的时候,梁王刘武承担了全部压力,危在旦夕。不过他撑下来了,而且从开始撑到了最后胜利。

战后论功,功劳最大的是周亚夫、窦婴,但是苦劳最大的绝对是刘武。

比起战前,刘武更有资格继任皇位了。

如今七国之乱平定了,国家又有刘武掌控,窦太后的心思就全在两个儿子身上了。

刘启立了长子刘荣为太子,后来又将太子废了。

刘武一看有戏,申请入京,得到允许。

窦太后又办了家宴,自然将不稳定因素窦婴等人排除在外,对刘启说,商朝的时候亲兄弟,周朝的时候亲父子,其实都是一样的。

刘启不愿意,又不好直说,于是想让窦婴出面劝说。

窦婴不干,当年那档子事给他的教训很深刻,着实不敢了。不过事到如今,肯定要有人出面的。

身为楚相的袁盎出面了,他和窦婴本都是一脉相承的,算起来袁盎和窦太后也是熟人。

电视里有非常有意思的一幕:

袁盎问窦太后:皇帝的儿子们年幼,传位给梁王,那么梁王传位给谁呢?

窦太后:到时候皇帝的儿子也大了,梁王再传位给皇帝的儿子不就好了。

窦太后太想当然了,其实在她看来,都是自己人,谁当都可以。皇帝分封儿子当诸侯王,也是这么想的,就算有的造反,还造反成功了,可是终究都是我儿子嘛,皇位也没有外传。

袁盎:要是梁王的儿子不愿意怎么办?春秋时宋国就是这么做的,结果乱了五代,兄弟相残。如果今天开了此例,那么汉家天下永无宁日。

窦太后自然知道刘启不愿意,终于不再坚持。

刘武大怒,派人去刺杀袁盎。

刘武是功臣,袁盎也是功臣,他们曾经并肩作战。可是袁盎是一心为国,刘武始终是为了自己,目标一致的时候还能在一起,反目的时候就你死我活了。

不过袁盎怎么也斗不过刘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