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212

第212章 疏不间亲

随着反叛的人越多,值得信赖的人也就越少。

公元前199年,长安未央宫修建好,刘邦从栎阳迁都至长安。

未央宫恢弘大气,修的壮观至极。刘邦见了之后,面露不渝之色,对萧何说,朕起兵诛灭暴秦,为得是拯救苍生,如今天下初定,你却修这么豪奢的宫殿,让朕怎么住的下去。

做了事反而受指责,一般人总会委屈不平。

萧何则不然,他说,陛下以四海为家,如果宫殿修的不庄重,那么不足以显示威严,如何君临天下呢。

刘邦听后回嗔作喜,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本性暴露出来,谁不想过的舒服点呢。

公元前196年,刘邦率军平定陈豨(xi),听闻萧何帮吕后干掉了朋友韩信,立刻封赏萧何五千户,并且派了五百名士兵,一名都尉做萧何的护卫。

剑履上殿、称名不趋的萧何,方今圣眷恩宠无匹,李斯也不过如此,旁人是羡慕也羡慕不来的。

然而盈满则亏,还是有聪明人的,秦国前东陵侯召平就是一位。秦国灭亡后,召平生活困顿,不得已种瓜养家,他善于种瓜,味道甜美,时人称呼为东陵瓜,算是驰名品牌。

召平找到萧何,对他说,陛下在外风吹雨淋,冒着矢石之险,丞相你在长安养尊处优,却给你增加护卫,怕是陛下怀疑你了。

萧何听后感叹,他为了保全自己害了韩信,可怜自己一向忠厚诚恳,却连朋友都出卖,难怪刘邦不信我啊!

召平说,为今之计,莫若推辞不受,而后相国将家产全部捐出去,供陛下打仗之用,那么陛下就放心了。

萧何很识时务,依计而行,钱财乃身外之物,自己一旦有难,那就是诛族之罪,孰轻孰重还是心中有数的。

公元前195年,刘邦率军平定英布,多次派人询问萧何在做什么。

萧何知道,刘邦现在谁也不信任了,于是又将家产捐出去,希望能稳定刘邦。

门客对萧何说,丞相离灭门之祸不远了。

萧何大惊,我都这么谨慎了,为什么还这么说我。

门客说,陛下为何担心丞相呢,不就是担心丞相在汉中、长安威望过高,怕你起兵反抗吗?如今你已经位列丞相,还在民间邀买人心,难不成想造反吗?

爱护百姓也是错,难不成欺男霸女啊?

门客说,丞相正要自污,欺男霸女的事你要是不愿做,可以强买强卖啊。

萧何于是强买了许多房产,惹得民怨沸腾。

刘邦率军回来之后,不少人拦路告状,说萧何蛮横不检点,占我豪屋夺我田。

刘邦听后惊诧不已,没想到萧何这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也会玩这手,于是回到宫中后,召见萧何,责问他为何强买强卖?

萧何惶恐不已,说不知情,可能是下面人打着自己旗号做的,自己管教无方,还望陛下治我的罪。

刘邦让他自己回去善后,将房屋退还回去。

萧何趁机说,上林苑附近有许多荒地,希望陛下允许百姓们在哪里种地。

上林苑算是皇家财产,是刘邦的私家花园,平日里打打猎什么的。

刘邦大怒,他在跟英布打仗的时候中了箭,受伤的人脾气暴躁,当即破口大骂,你占便宜我还没跟你算账,如今竟然打起朕的主意了。

刘邦下令,将萧何下狱,让廷尉治罪。

刘邦为何那么激动呢?

因为萧何强买强卖后,名声受损,如今他让我把上林苑拿出来让百姓们种地,百姓们自然感激萧何,那朕不就成了不爱惜子民的反面典型了嘛!

萧何,一直以来如履薄冰,刘邦的老乡、恩人,国士无双,为刘邦推荐了韩信,又帮刘邦杀了韩信,是汉朝的第一功臣,丞相,家族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几十人,可是一言不合就被下狱。

萧何在监狱呆了几天反省,刘邦也拿捏不定怎么处置他。

卫尉侍奉在刘邦身旁,问他为何将丞相下狱呢?

刘邦说,李斯将所有的功劳都推给秦始皇,把所有的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萧何呢,却想把所有的功劳揽在自己上身上,将过错推给我,他不忠啊。

卫尉说,丞相为百姓请命,是他该尽的职责。若是他不忠,陛下平定陈豨、英布之时,以丞相的威望,长安还能是陛下的吗?况且秦始皇暴虐成性,李斯则助纣为虐,哪里值得效仿呢?

刘邦听后下定决心,萧何杀不得,毕竟这么忠心的都杀了,那么以后人人自危,天下还能是自己的吗?

刘邦下令放萧何出狱。

萧何光着脚前来请罪,口称万死。

刘邦:丞相起来吧,你为民请命,那是应做的事。我又不是昏君,之所以将你下狱,是为了你好。这样百姓们都知道你是个好丞相,强买强卖的事不过是受人蒙蔽罢了,自然更加尊敬你。朕是用自己的名声,在为丞相你挽回声誉啊。

萧何自然感激涕零。

对刘邦而言,关你几天,给你点教训,让你知道谁才是国家的主人。

萧何呢,确实被上了一课,知道什么都是虚的,想抓你就抓你,连借口都可以当天找,自己再厉害也抗衡不了皇权。

其实刘邦这么做,不仅仅是一时之气,他也是为了试探下萧何。

大丈夫,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刘邦自知大限将至,他要为太子刘盈铺好路。萧何功劳甚大,自己要看看他的本性,给他点委屈,看看他是否有怨言,如果有怨言那就不能留,如果没有,那儿子可以继续用他了。

李世民传位给李治前,将大将军李绩贬到叠州任都督,对李治说,李绩可以胜任仆射,你对李绩没有恩惠,我先贬他,等你上位之后再提拔他好了。

李治上位当月,便升了李绩的职务,一步步升任为仆射。

据说李绩一听说李世民无端将自己贬往叠州,当即出发,没有丝毫抗命。可见他也是聪明人,知道新皇帝不喜欢用桀骜的老臣,李世民是在试探他,如果自己抱怨的话,说不定会被李世民干掉。

刘邦的伤势越来越严重,医官进奉汤药来治疗。刘邦见了医官就大骂,老子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会不会归位全看老天的,喝药管什么用。

年纪大的人容易固执,受了伤的容易暴躁,此时的刘邦看谁都不顺眼,也不愿意见手下的大臣们了。

三年前,刘父还在的时候,刘邦还会每五天见他一次。父子间相处,父亲拿着扫帚,倒退着为儿子扫地。天无二日,人无二主。刘邦贵为天子,就算是父亲也得向儿子行礼。刘邦于是封父亲为太上皇,算是唯一大的过刘邦的人。

未央宫建成之后,刘邦在哪里开宴会,让父亲坐在上座,自己给父亲敬酒。

刘邦说起了祝酒词:往日在家的时候,父亲常说我不如二哥能干,如今父亲看看,我和二哥谁挣得家业多啊。

群臣大呼万岁。

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上多是豪英。

长钩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楼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刘邦躲在宫殿之中,靠着宦官的服侍,不想见任何人。

如此十余天,周勃、灌婴等人不敢来见。樊哙是刘邦的连襟,关系亲密些,于是冲入宫殿之中,带着群臣去见刘邦。

樊哙对刘邦说,陛下,来看你的都是沛县的老伙计,你怎么忍心躲在宫中,只和太监为伍,却不见我们呢,难道忘了赵高的事了吗?

刘邦起身笑笑,他确实厌烦了,厌烦了打仗还是要去攻打英布,厌烦了接见还是要接见群臣。

吕后问刘邦,陛下百年之后,谁可以辅佐太子。

刘邦说,萧何可以。

萧何之后呢?

曹参。

曹参之后?

王陵吧,此人做事有些不知变通,陈平多智,可以辅佐。然陈平没有担当大事的能力,需要周勃配合。周勃虽然看起来愚钝,但是有远虑,将来安定刘氏的一定是他。

刘邦心中有数,自己命不久矣,已经开始安排后事了。

卢绾也反了,刘邦此时已经无法动身打仗,让樊哙率军平叛。

樊哙走后,刘邦病情更重。弥留之际,忽闻密报,说樊哙和吕后商议,一旦自己驾崩,就让樊哙率军诛杀戚夫人和赵王如意。

刘邦大怒,当即召集来陈平、周勃,让他们入军中斩首樊哙,周勃领军出征。

陈平、周勃领命前行,两人都和樊哙有旧,也知道樊哙和吕后的关系,更知道刘邦奄奄一息,商议说,到了之后无论如何都不能杀樊哙,只能将樊哙押解回去,让陛下自行处置。

两人到军中后,成功的将樊哙制住,压入囚车送回长安。

樊哙的囚车还没到长安,刘邦就已经去世了。太子刘盈继承皇位,吕后成为太后,执掌大权,一封诏书就将樊哙释放,官复原职。

陈平大惊,连忙快马加鞭去哀悼刘邦,哭的很哀痛。

哭过之后,陈平找到吕后,详细的说了自己离开后的行为,阐述了自己没有奉命杀樊哙的理由。

吕后静静的听着,而后哀怜的说,你一路辛苦,早早回去休息吧。

吕后一定说的情深意切,彭越向她求情的时候,她也是极为哀怜彭越的不幸,情真意切的说,到了长安之后一定会向陛下求情,让彭越感激不已。

陈平不敢回去,坚持请命要守卫宫中,站好最后一班岗。

吕后说你请回吧,陈平非要坚持,双方就看谁先松口了。

吕后任命陈平担任郎中令,掌管宫廷卫戍,并说,陛下年幼,还望你多多辅佐他。

陈平松口气,答应了之后出去,汗湿衣襟啊。

若是自己就此回家,那就是将性命交给吕后,如果有人进谗言的话,几个狱吏就把自己带走了。只有留在吕后身边,成为她信得过的人,这样才能时时留意,不会被谗言所害。

妹妹吕媭(xu)大为不满,问吕后,陈平奉命杀我夫君,你的妹夫,你为何还留他卫戍宫中。

吕后笑笑,他是聪明人啊,知道站到那边,以后还用得着他。

识时务者为俊杰,聪明人最让人放心的地方,在于他们总是选择对自己的有利的,知道哪方值得依靠。

吕后听陈平没有杀樊哙的时候,已经知道陈平对自己有顾忌,算是可以拉拢的人,所以她决定不杀陈平,让他回去待命。

吕后听到陈平坚持卫戍宫中的时候,已经知道陈平有了决断,是在向自己示好,要加入自己的阵营,于是她决定将陈平收归旗下重用。

吕后的一切权利,都来自刘邦的遗产。

刘邦的死很蹊跷,毕竟他刚下了命令,没多少天就死了。其实刘邦从不愿意见群臣的那天起,群臣们就已经知道刘邦病重,命不久矣。

朝廷内的大臣,宫廷中的宦官侍卫,都知道吕后必掌大权,所以早投靠比晚投靠好,不少人已经改换门庭,愿意为吕后出力了。

刘邦对下属不信任,其实对吕后也不信任,他有自己的情报机构,虽然在宫禁之中,也能得知各地的情报。当他得知吕后、樊哙商量着对付戚夫人和如意的时候,当机立断,派遣周勃、陈平杀樊哙,对内不可能没有布置。

然而他命在旦夕,身边的人已经投靠了吕后。当此时机,吕后临危不乱,就算你不到时辰,我也可以送你上路。

等到一切都做好之后,吕后开始按照自己的原则,有恩必赏,有仇必报了,此时的吕后,大致是四十六岁。

一切的恩怨,要从年轻的时候说起。

吕后嫁给刘邦后,为他生儿育女,对刘邦的私生子刘肥也照顾得很好,尽了一个做妻子的本分。

刘邦是亭长,有公职在身,常常押送犯人、囚徒,一走数月。就算是在家,刘邦好交友喝酒,常常和朋友们出去,将家务事一并给了吕后。

吕后带着儿女在地里耕种,吃苦受累。

一日路过了一位老人,见到吕后的一双儿女,惊叹不已,说你们一家都会富贵的。

吕后听后很高兴。

刘邦犯法,躲在山中,自称赤帝子。吕后常常去山上给丈夫送饭,回来后照顾家中儿女,那是她最苦的时候。

随后天下动荡,丈夫刘邦做了沛公,占据了沛县。吕后也水涨船高,终于不再吃苦受累了。

随着刘邦的地位逐步提高,当了汉王,吕后掌管的家业也越来越大,心中有了期许,觉得多年的苦日子终于有了回报。

然而世事难料,刘邦攻打彭城之后,将家眷也安置其中。可是项羽如此英勇,竟然率军击败刘邦,将刘父、吕后等人一并打包。

刘邦只顾带着长公主和太子刘盈跑了。

吕后在项羽军中做人质,刘父都差点被烹杀,估计下一个就是吕后了,危在旦夕。

不过那还不是最危险的。等到楚汉和谈,吕后被送回汉军之后,才遇到了真正可怕的人——女人。

然而男人有了富贵,自然会招蜂引蝶。

公关前205年,一个19岁的小姑娘俘获了刘邦的心,长袖善舞的她为刘邦生了一个儿子,被刘邦封为戚夫人,并且给儿子起名如意。

如意如意,随我心意,可见刘邦对小儿子的宠幸。此时的刘邦51岁,老来得子,自然恩宠备至。

吕后年老色衰,大为不满,自己含辛茹苦,却让别的女人捡现成的,真是岂有此理。

其实吕后在刘邦军中还是很有威望的,毕竟刘邦的起家班底是沛县的人,吕后又会做人,大家一向是以嫂子称呼吕后的,何况妹夫樊哙还是军中大将。

刘邦从沛公做到汉王,吕后也在精心培植自己的势力,成为刘邦下属心中独一无二的大姐,刘盈也是他们认可的接班人,如今大哥年迈了,沛县的老人们当然指望大姐能够掌权,将来继续善待他们,不让那帮小年轻们抢了自己的富贵。

吕后被抓的日子里,刘邦找了个更年轻的。妻以夫贵,戚夫人虽然年轻,还是个舞女,可是仗着刘邦的宠幸,地位也是扶摇而上。老臣们见了之后,磨磨唧唧的说几句夫人好,其实想的是,我们跟大哥出生入死,你还不知道在哪呢,还想让我们叫你大姐不成。

戚夫人是山东定陶人,知道富贵不仅在刘邦身上,更在儿子身上,于是不住的劝说刘邦立如意为太子。

此时的刘邦,正在为了项羽的事焦头烂额,虽然他也认为刘盈不像自己这么快意恩仇,有点懦弱,可是终究不能引起内讧啊,樊哙等人可是鸿门宴上救过自己的人,他对项羽都敢对着来,何况对自己了。

一来二去,等到刘邦当了天子,如意也长大了,刘邦的心思也活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