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语11
汉武帝晚年,因为征讨匈奴而民怨沸腾,知道私底下别人都说自己是亡秦之续,生怕天下丢在自己的手上,听闻东方朔精通占卜,命东方朔占卜未来,看代汉者何人?
东方朔算了一卦,写了两个字:司马。
汉武帝再问,东方朔说,天机不可泄露。
汉武帝忽然想起卫青,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姐姐卫子夫是皇后,外甥是戾太子,富贵已极,他还娶了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汉武帝倍为忧虑,想到自己一死,卫青怕是要掌权,此人外表忠厚、城府颇深,又是沙场将领,部下故旧极多,太子未必斗得过他。于是汉武帝有意的闲置卫青,提拔霍去病,对卫子夫也不如以前恩宠了。
卫青死后,又发生了巫蛊案,戾太子反叛。汉武帝大怒,杀戾太子,废卫子夫,连带自己的女儿,卫青家的子弟,多有诛戮。
此事过后,汉武帝松口气,找东方朔再补一卦。
东方朔算完后,依旧写下“司马”二字,并且劝天命不可违,不可枉杀无辜。
汉武帝无奈放弃,忽然传闻李陵投降匈奴,大为恼怒。
司马迁上前说,李陵投降一事真假难辨,还望陛下三思。
汉武帝烦闷不已,命人将司马迁论罪。
廷尉请示,不知如何惩处。
汉武帝:他有儿子吗?
廷尉:只听说有个女儿。
汉武帝:那就宫刑吧。
————————————————————————————————————————《故事新编》
项羽派人将刘邦的家眷送了过来,汉军山呼万岁。
而后项羽率领楚军回彭城,刘邦率领汉军回咸阳,按剧情应该这么发展的。
张良对刘邦说,我们一定要继续进攻项羽。
刘邦言听计从,汉军和彭越、韩信约定了会军日期,然后汉军一路追赶楚军。
楚军自然停下来,关键时候,彭越和韩信一起放了刘邦鸽子。
汉军被击败,只好安营扎寨,深壁高垒。
刘邦郁闷的问张良,彭越、韩信为何不听调遣呢?
张良说,如今汉王要得天下了,攻下项羽后,地盘都是汉王的,彭越和韩信得不到封地,自然不会来。
如之奈何?
张良说,把陈县以东至大海的地方封给韩信,告诉他那片区域是他的,把睢阳以北到毂(gu)城的地方封给彭越,告诉他,那片封地是他的。如此韩信则会进攻陈县,彭越则会进攻睢阳,这样天下就可得了。
刘邦于是命使臣去找彭越、韩信,将项羽的地盘划给他们一块,告诉他们,我们以此为目标,大家各攻打一块。
其实联军作战,因为相互不信任,所以都是先划分势力范围,而后再决定归属的。
二战进攻德国,英美和苏联以柏林为相互的势力范围,苏联攻下柏林之后,军队就不能西进了,因为那是英美的势力范围。
什么时候苏联可以攻打柏林以西呢?
英美在哪里遇到顽抗,攻不下来了,于是则会请求苏联帮忙攻下来。当然了,攻下来,地盘是你的,还要我死人,我当然要开条件了,起码要多少好处。
苏联进攻关东军,是以蒙古独立为条件的,攻下来后将东北值钱的全都拉走了,因为他们要还给中国。
刘邦想让彭越、韩信进军,人家已经是诸侯王了,要为自己的手下考虑,这时候你就要用利益集结他们,为他们划定势力范围,相当于决定他们的进军方向。
假如彭越出兵慢了,睢阳被刘邦攻下了,刘邦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将睢阳据为己有,因为谁叫你这么慢,是你违约在先,不是我不义,想要睢阳可以,得拿东西来换。
势力划分好后,彭越、韩信立即发兵。两人其实不过趁机抬抬价钱,虽然你是老板,但是员工总有要求涨薪水的权利吧。
三路大军齐发,最后在垓下会师。
而此时,楚国大司马周殷背叛项羽。周殷当时负责主持南方军政,九江王英布逃跑后,他负责管理九江。
英布率军回来,对周殷晓以大义,告诉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跟项羽走到底只会是死路一条。
周殷很识时务,于是同英布一同发兵,围困项羽。
四面响起了楚歌声,楚兵们心理防线崩溃了,原来楚国早就被刘邦占领了,我们连归路都没有了。
刘邦率领的诸侯军成分复杂,多是楚国一脉的,跟项羽的楚军多有认识。于是楚军纷纷离开营地,投奔自己的好友,期望能够从头再来。
项羽兵困垓下,看着虞姬惆怅不已。
最后项羽选择突围,这时候已经顾不了虞姬了。虞姬自刎后,项羽将虞姬的头带在身上。
随项羽突围的有八百人马,一路向南,天亮后,只剩下一百多人。
项羽向当地百姓问路,百姓向左指,于是项羽一军走到了沼泽之中,被刘邦的追军赶上。
电视中,有人问农夫,为何指错路?
农夫说,项羽残忍好杀,他一天不死,天下永无宁日。
忽然想起一句评语:
有的人做的里外是人,你就做的里外不是人。你有逆流而上的勇气,也有漏船载酒的运气,做人却做的如此晦气,何不赚个爽快。
一路赶杀,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个人了。
项羽说,我起兵至今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所攻无所不破,从而拥有天下。如今被困于此,是老天让我死,不是我打仗不行啊。
我很认同这句话,他赢了每一场战斗,却输了战争。
项羽对手下说,事已至此,大丈夫何不赚个爽快,我带你们痛痛快快的赢他三场。
二十八人被分为了四路,项羽自己领兵一路,擒杀了汉军一员将领,一声怒喝,将一名汉将吓得跑了十里。
军队汇合之后,项羽又斩杀一名都尉,士兵百余人,从骑不过死了两人。
从人对项羽佩服不已,大王真神人也。
项羽到了乌江,辗转243公里,他是骑马的,如今过了可能才两天。
亭长划船过来接项羽,让他过江,说江东虽小,民众数十万,足以称王了。
项羽说,昔日江东八千子弟随我渡江,今天只有我一个回去。就算百姓们可怜我,让我称王,我又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
还记得项羽说的,富贵了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那灰头土脸,有何以见江东父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也有很多人说,卷土重来未可知,当然,从历史的发展来说,确实如此,只是,他杀人太多了。
项羽最好的归宿,不过是做一个将领,统兵作战。不过他心高气傲,不肯臣服于谁,只愿意做快意的事,于是到了如今。
项羽最后让亭长将自己的乌骓马带回去,说此马随我征战多年,我如今势穷力孤,不忍杀它,你带走吧。
据说这匹马是忽然跑过来的野马,无人能够降服。项羽降服此马后,作为坐骑,随他征战,立下了不少功勋。
吕布得到赤兔马后说,有了此马我履险如夷,跋山涉水,无所不可。最后赤兔马又在关羽手上大放异彩,可能乱世都会出名马的。
就此引申一句:宝剑赠烈士,名马配英雄。
项羽回身步战,杀了很多人。一个人,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支柱,也许命真的不同吧,没有人为那些死去的人哀悼,他们成为垫脚石,只为了衬托别人的高大。
《英雄》里,蒙毅自知必死,拿起了一杆长枪,杀得秦军将士堆成了山,而后自己踏在了上面。
一个人到底为何而生?
我想总不会是为杀人而生。
当然,你不杀别人,别人就来杀你,你为了逃命,不得已杀人,我可以理解。可是你已经有了死志,而后只是想着拉更多的人陪葬,若是家国情怀也就罢了,对自己的同胞下了狠手,又有何益。
项羽最后跑到了一处,追兵赶了过来。
项羽看了看来人,对他说,你好面熟啊。
那人说,我叫马童,曾在霸王帐下。
项羽说,我听说刘邦悬赏,得我人头者,赏千金,封万户侯,既如此,那我就把这份功劳送个你吧。
项羽说完自尽而死。
我想,是他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了。
马童不过是一个降将,哪有资格拿项羽的人头,被汉将翳拿下。
项羽身上都是宝啊,骑兵们一拥而上,你争我夺,因争斗而死的有几十人。
士兵们得到躯体,只能献给上司,让他们拿去请功,而后分赏给自己一份。
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肢体。五人到一块把肢体拼合,正好都对。
刘邦也不食言,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羽死后,楚地纷纷归降,唯有鲁县忠于项羽。
刘邦感慨,疾风知劲草啊,很是欣赏这一地百姓,于是命人将项羽的头颅送到鲁县。鲁县父老这才归顺刘邦。
楚王曾经封项羽为鲁公,鲁地百姓又为项羽守节到了最后,于是刘邦以鲁公的礼节下葬项羽,葬在了毂城,极尽哀荣。
而后就是项羽的亲族了,由于项羽之前没有动刘邦的家眷,刘邦也投桃报李,何况项伯对他有大恩。
项氏宗族各旁枝,汉王都不加杀戮,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都属于项氏,汉王赐姓刘。
当初鸿门宴时,刘邦曾经和项伯约为婚约,这个事情不知道有没有履行,不过也不重要了。
项伯,按照大家族的生存策略,终于活到了战后,分享到了一杯羹。
死者长已矣,活着的还是要继续斗下去。
刘邦回去之后,按功行赏,但是这种事你要知道,是最乱的。天下一共那么大,爵位一共那么多,怎么会是三两天能定下来的呢。
眼看就要分成果了,将领们聚在一起,有的在争功,有的在推测,反正各有各的团伙。
刘邦于是好奇的问张良,将领们在一起聊什么呢?
张良说,他们在商议造反啊。
刘邦大奇之,项羽死后,天下安定,怎么还会有人造反呢?
张良说,大王的爵位迟迟没有分下来,他们心中不安,想着天下一共这么多地,都不够分的,功劳小的,或是跟大王关系远的,怕没有自己的爵位,于是想着造反。
如之奈何?
张良说,这么多功臣中,大王最恨谁?
刘邦说,当然是雍齿啊,这家伙当初背叛我,投奔魏国周市。我考虑到他起兵早,功劳又大,所以才没有杀他。
张良说,那么大王封雍齿为侯就好了。
刘邦称妙,于是立即封雍齿兄为什邡(fang)侯,食邑2500户。
诸将听后,纷纷放下心来,连雍齿都能封侯,何况我们呢。
一场大祸消匿于无形。
雍齿兄因祸得福,原本最提心吊胆,不成想反而收成不错,非常满意,公元前192年,汉惠帝三年去世,寿终正寝。
不仅让我想起《亮剑》里,李云龙、丁伟、孔捷被封为少将后,三人不满的场景。
丁伟说,谁谁谁跟我一年提的干,结果是中将,偏偏我是少将。
《血色浪漫》里,钟跃民老爸是师长干部,后来由于地方干部缺乏,于是被转为了行政人员。结果授衔的时候,钟老爹成了上校,那个气啊,关了门骂了三天。
据说还有嫌衔位低,吵着要自杀的。
可以想象,当时刘邦所处的漩涡之大,抵触之强。
其实最怕的是下面人闹事,闹事之后,你说提升待遇,那么没闹事的心中委屈,你说处置,那么闹事的人心中不服。
所以,遇到这种事,还是说服为主。
刘邦先封雍齿,相当于奠定了基调,而后将领情绪稳定了,在一点点的来,这一招相当高明。
当然,最后该封的都封好了,有些人就算有异心,可是也掀不起浪花了,于是也只好不闹了,最怕的是公开跳反。
项羽分封之后,各地纷纷跳反,所以项羽失去天下。
刘邦回到了咸阳,跟大家议论,我是称汉王呢,还是叫什么?
群臣说,大王起自微末,奄有天下,足可以比德尧舜禹,自然应当称呼皇帝了。
在这里,刘邦和群臣晚起了三让三次的把戏,最后刘邦才欣然就任,立国号为汉,自称皇帝。
但是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人要料理——韩信。
蒯(kuai)通后来又劝说韩信,对他说,安心做奴仆的人就会失去拥有天下的机会,安于微薄的俸禄,就不会得到卿相的高位。如今时机稍纵即逝,还望三思,切不可失去。
韩信说,先生容我再想一下。
蒯通明白,这是委婉的拒绝,于是他去做了巫师。
当你劝人做坏事,人家不听你时,你就要知道,他们不仅不听,心中可能还鄙夷你,继续跟下去也不会得到尊重,还迟早受连累,于是遁隐而走是最好的抉择。
韩信想,我功劳可比肩姜子牙、伊尹了,能够拥有齐国,已经很满足了,何必冒险再去争夺天下呢。
毕竟,战乱时候能够出现一位大家都认可的核心人物,那是很难的。韩信虽然名气大、功劳高,但是资历浅,英布、彭越等人未必会听他的,真打起来,刘邦等人四面围攻,韩信未必能够赢。
韩信率军去垓下,围杀项羽之后,刘邦故伎重施,夺取了韩信的兵权。之前提过,曹参最早随刘邦起兵,之后追随韩信作战,在赵国的时候就帮刘邦夺过一次韩信的兵权。
其实陈平拿着四万斤黄金,所对付的不仅仅是项羽,还有英布、彭越、韩信,收买了不少人,也掌握了不少内部消息。
张良、陈平为刘邦出谋划策,而韩信,自己身边卧底那么多,而且够资格为自己谋划的人都走了,还怎么玩。
认真分析一下,韩信作战是谋定战。
所谓谋定战,打之前就已经能够算好了,能够赢,然后再去打,而不是边打边找感觉。韩信面对敌人的时候,能够反复的思虑,将作战计划定的完美无缺,而后再去施行,所以能赢。
面对突发事件,韩信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对自己没有太多提防的人,也没有相应的方案应变。
刘邦夺走了韩信的兵权,大为快意,最担心的人终于料理了。不过,韩信功劳甚大,天下刚平靖,不好做得太过,于是将楚国封给了韩信,建都下邳(pi),表示我让你衣锦还乡。
韩信同意了这种交换,毕竟刘邦先夺你兵权在跟你商量事情,着实有点下作,不同意就是不识时务,你说你怎么办?
大丈夫当如是也,终于到这一天了,刘邦感慨地想。
就以最后一个故事,作为楚汉篇的结尾:
楚汉相持的时候,郦食其为刘邦出谋划策。
郦食其:昔日商汤伐夏桀,将夏启的后人封在了杞(qi)国;武王伐纣,将商汤的后人封在了宋国。秦始皇失德,攻伐诸侯后,灭其社稷,使得诸侯王无立锥之地。汉王若是能够封赏六国的后人,六国的君臣、百姓定然感激大王,如此汉王可以坐北朝南称霸,便是项羽也只能将自己的衣襟撩起来,朝拜汉王。
郦食其说起六国臣服的时候,说“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听起来着实让人如沐春风,不愧为舌辩之士。
刘邦听后大喜,命人刻印绶,打算让郦食其巡行各地分封六国的后人。
张良外出归来,刘邦很得意的说了这件事。
张良拿起一双筷子,在席间向刘邦问道:
其一:商汤周武分封亡国后代,是能够控制它们,必要时致其于死地。如今汉王能够控制项羽,致其于死地吗?
刘邦摇头。
其二:周武王克殷商后,得到了纣王的人头。汉王得到项羽的人头了吗?
摇头。
其三:周武王克殷后,为比干修墓,从牢中释放箕(ji)子,意在褒扬贤人,为天下人立榜样。汉王到这么做的时候了吗?
摇头。
其四:周武王用商朝的积蓄散钱发粮,汉王用谁的积蓄呢?
摇头。
其五:周武王将兵车改为乘坐的马车,倒置兵器以示不用。项羽在前,汉王能倒置兵器不用吗?
摇头。
其六:周武王马放南山,牛放桃林,天下升平。汉王能这么做吗?
摇头。
其七:分封六国后人后,谋臣将士各归其主,谁还为汉王争夺天下呢?
摇头。
其八:项羽势大,六国必然屈膝向楚,怎么会向汉王称臣呢?
刘邦顿时破口大骂,郦食其个腐儒,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立即下令销毁已经刻好的印绶。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得其时,不行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