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194

第194章 千钧一发

千钧一发

项羽,名籍。公元前232年出生,楚国覆灭的时候才8岁,父亲早亡,跟着叔叔项梁逃到了吴中。

项梁在当地很有威望,也很看好自己的侄子,于是教他读书,自然少不了传授武艺。

项羽读完书,表示能认字就好,练了武艺,表示也不过是一人敌,又有何用?

项梁很高兴,逞强斗狠的不过是勇士罢了,为将者则要审时度势,自己用心,将士用命,这才能克敌制胜。侄子年纪轻轻,就有做统帅的觉悟,项梁自然支持,教他学习兵法。

项羽学了会兵法后,觉得枯燥,于是又放弃了。

然而,项羽武艺超群,百人不敌也,也称得上是战神,待人恭敬有礼,对士卒仁爱,不好学又能到的如此境界,归结起来多是天赋了。

所谓光阴似箭,一转眼项羽成了16岁的少年。祖辈都是将军,遗传因子的作用,项羽身高八尺,换算为1.86米,力能扛鼎。

以司母戊鼎为例,高1.33米,重832.84公斤,是目前发现最重的青铜器。一辆轿车大致为1.5顿,是该鼎的一倍。

所谓一力降十会,项羽力大无穷,用的了重兵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自然所向披靡。

《大唐双龙传》里曾对江湖打斗和沙场作战有过评述。江湖对垒,可以用许多惑敌之类的招数,打个十几回合,主要还是辗转腾挪的空间大。沙场之上,乱军之中,处处刀来剑往,就算是武艺精湛的人,有时也只能避重就轻的选择是挨刀子还是挨箭,故而征战之人,多有伤痕。

寇仲、徐子陵到最后算是高手了,在战场冲杀中屡次受伤,靠着回血功能快的特质才一而再再而三的撑下去。寇仲武艺大成,依旧被三四百马贼追得四处逃命,就算是武侠世界里,个人武艺也绝不能对垒三百以上的正规军。

刺刀拼杀之类的对垒,真正打起来也都是三四下就完了,输的躺下去,赢得端着刺刀再找下一个。

日军拼刺刀的时候,喜欢两三个人背靠背,这样不用担心后方,只需要注意前面的敌人就好。国军对垒,遇见这样的刺猬队形,只好围成一圈,然后试探的进攻。日军个子矮小,但营养好,甚至也结实,而国军一般军队一天两顿饭,还是一顿稀饭、一顿干饭的配合,比起来力气也没有人家大。

这种差距照成的影响是,两个日军可以对垒五个国军。

项羽武艺虽然不精通,但力气大,在战场之上又是三招两式解决战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实在沙场之上攻打,也是有惑敌的,而且很实用。

看过一个小故事:

说是匪徒劫持了人质,躲在了屋里,狙击手无法定位。然后来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刑警,听说了情况后,拿好枪,踹开门后直接扔了个手榴弹过去,而后进屋两枪解决战斗,再将手榴弹拾起来,身藏功与名。

刑警只是利用了正常人的心理,看见手榴弹之后自然是害怕,所以扔一个出去惑敌。匪徒一看直接扔手榴弹了,脑袋嗡的一声,反应就会迟钝。趁着这个时候,你过去瞄准,只要枪法不太差,一般都能制胜。

武艺也是分数量级的,速度和力量特别重要。项羽凭借着力量优势,又有战斗经验,这是天赋优势。

弃学的儿子对父亲说,比尔盖茨也弃学了。

父亲说,不是每个弃学的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的。

据说,比尔盖茨十一岁的时候能够背诵《圣经*马太福音》几万字的内容,这种能力并非人人都有的。

巧合的是,十六岁的项羽也看到了秦始皇出巡的队伍,如此风光,项羽不由的说,彼可取而代之。

此时的项羽,识文断字,武艺高强,又会万人敌的兵法,自身又是名门之后,心高气傲。他认为自己有能力也做上那个位置,自然是一种自负。

相比刘邦,刘邦四十多了,职位又低,混的也不如意,看到人家那么风光,只能羡慕,也是人之常情。

项羽四处游历,凭着这能打又仗义,在会稽哪里很有名望。

其实江湖上敬重什么人?

第一类,能出钱的大户,柴大官人、宋江。

第二类,有名望的人,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

第三类,能打的,武松、鲁智深、林冲。

算起来,项羽三者都能沾边,可见在江湖中的地位不低,结交了一大帮子和自己一样的人,当时把这些人称为豪杰。

豪杰与豪强其实是挂钩的,那时候盐铁等都是私营的,有权势的家族还能开矿铸钱,自然家资巨万,富可敌国,独霸一方。官府在当时的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强,很多地方上都会和豪强达成合作,这样互惠共利。

豪强们有了家业,就会招募江湖上有名望的人来看管,毕竟那时候是认拳头的年代。如果有人杀了人,就会逃入某个豪强家避难,豪强们为了收拢人心也不拒绝,是一股很大的势力。

项羽结交的朋友有,龙且、英布、季布、钟离昧等等,这些人估计也和项羽结拜过。等到项梁举兵,项羽的朋友们各自带着家里的车、护院、马前来投奔,凑成了八千江东子弟,成为项梁军的骨干力量。

项梁带着本部人马杀向彭城,拥立楚王熊心,集结众诸侯,两次击败章邯的刑徒军。

与此同时,项羽、刘邦合力攻打三由郡,斩杀李斯的儿子李由。此战也导致李斯在政治斗争中失利被杀,可谓影响深远。

项羽于是和大自己二十四岁的刘邦结拜,约为兄弟。

项梁大喜,觉得秦军果然不堪一击,楚国复国有望。

宋义曾任楚国令尹一职,如今在项梁麾下,劝诫项梁说,将骄则士卒怠惰,如今秦国的援军一天天的增多,我们应早作考虑。

项梁不以为意,派宋义去出使齐国,想要达成齐楚联盟。宋义去的路上遇见齐国的使臣,对他说,我劝你走慢点,项梁必败,去的早了还要连累你。

章邯得到秦二世送来的援兵之后,军队得到休整,再次前来与项梁作战。

项梁就如项燕一样,先胜而后败,也和父亲项燕一样死在军中。

项梁一死,楚国势力大衰,项羽、刘邦攻不下陈留,于是只好分散撤退,以防被包了饺子。

楚王召回宋义,任命他为上将军,统帅楚军作战。

此时,秦朝终于腾出手来,制定了一个大的围歼计划,打算一举将所有反叛主力军击破,而后再次横扫天下。

秦军主力有两路:

第一路,章邯带领的二十五万刑徒军,过黄河,攻击赵国。

第二路,上将军王离帅十五万驻守长城的骑兵南下,攻击赵国。

上将军王离,王翦子孙,王贲之子,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任蒙恬的副将。扶苏自杀,蒙恬被囚,王离于是担任长城主将,位列秦将第一人。

简单说一下赵国的情况吧。

公元前209年,陈胜的部下张耳、陈余请命攻打赵国邯郸,得到允许。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为校尉,率领3000人出征。武臣攻下了十座城,自立为王。

当此国家动荡之时,不被重用的说客们再次登上了久违的舞台。

而后谋士蒯(kuai)彻主动愿意为武臣做说客,去游说四方城池归降。

蒯彻对范阳县令徐公说,你在位以来,杀人父亲、砍人脚、黥(qing)人面,百姓怨声载道,之所以不敢报复,是惧怕秦法罢了。如今天下动荡,民心思变,一旦起事,怕你有不测之灾啊。

徐公只好问,如之奈何。

毕竟此时反贼势大,攻下县城之后,秦朝县令多被屠戮,哪里还管什么你是不是好官了,所以任谁都有这种担忧。

蒯彻:如今有一个绝好的机会,就看你愿不愿意做了。做了,不仅可保性命,还能长保富贵。

徐公自然愿闻指教。

蒯彻:我对赵王说,不如招降秦国县令,厚待归顺的县令,然后让县令四处宣扬你的恩德,这样其他地方自然拱手请降,可以不战而定。赵王认为我说的对,于是我特来找到你,只要你归顺,赵王一定厚待足下,用来招揽人心。

徐公听后大受启发,立刻表示愿意请降。

武臣于是派遣一百辆车子、二百骑兵去接徐公。此事立刻传至燕赵,各地的县令纷纷归降,不战而下的城市有三十座。武臣此后便不愿意听陈胜的调遣了。

公元前208年,部下李良攻打太原不顺,据说回来之后又受到武臣姐姐的嘲讽,大怒,于是杀了武臣姐姐,又攻入邯郸杀了武臣。

一般情况下,李良应该取而代之自立了,可是偏偏李良威望不够,下面人不服。李良率军攻打张耳、陈余,又没打过,只好投奔章邯了。

张耳、陈余于是找到赵王后裔赵歇,推举他为赵王,张耳任相国,陈余为将军,以信都为国都,攻下邯郸。

得知章邯要攻打新都后,赵歇命二人发兵抵抗。结果二人兵败,章邯重兵围困巨鹿(河北邢台),王离攻克邯郸,两人在赵国这里布下了一个大局。

所谓大局,就是围点打援。凭借着有利地形,围敌之所必救,然后攻打对方的援军,扩大战果。等到没有援军敢来了,然后慢慢的收拾城里面的敌人,是非常稳妥的战法。

赵王无奈,广发英雄帖,邀请各方援军来救,表示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项梁死后,项羽继承了八千江东子弟兵为核心的领导权,成为楚国势力中最强大的一只,但并非是唯一的一股军事力量,刘邦此时也发展成了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项梁在的时候,大家奉楚王为王,听得却是项梁的命令。如今项梁一死,群龙无首,楚王从名义上转为了实质上的控制。

齐国使臣来到楚国,当着满朝群臣的面将宋义对项梁的评价说了出来,并且用事实验证了他的言论。

楚王听后表示,宋义未卜先知,可见其为知兵之人,于是派宋义领军救援赵王,名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宋义的官名为卿子冠军,从字面上解释一下:卿是官位,子或为爵位,冠军是指军中职务。综合起来,就是出将入相的官位,跟太师闻仲类似。

宋义领军指河南安阳后,命令军队驻扎。

原因很简单,楚军援兵5万,章邯君二十五万,王离大军十五万,人家摆明了车马要围点打援,你还要上去,不是送死吗?

当时魏、燕、齐、韩等国的援军也都到了,加起来有十五万,可是都是各自为战,当此时机互相猜忌,光是争夺盟主之位都能争半天,何况是出兵救援了。

宋义在安阳驻军四十六天,也不仅仅是修整,更多的是联络各方援军,制定共同的攻守策略。

项羽不耐烦了。

项羽作战天赋在于,他能够很快判断清局势,就算是在劣势,也能找到对方的弱点,迅速出击,从而反败为胜。

其实,我个人的看法,项羽统兵的特点,可以追溯到吴起入楚。吴起打仗喜欢用精兵,挑选出身材高大、力气强的士兵,而后用军法严苛的训练他们,进不可挡、退不可追。

但说退不可追吧。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缅甸的远征军在撤退途中溃散,三两队为一股,各自为战的往回撤。日军的斥候人数少,一个日军追着二十多个远征军,于是只好紧紧的跟在后面,能咬一口就咬一口。

龙文章于是叫了四五个心腹,拿着武器在退路上伏击日军。溃军之前一直没有进行过反击,所以日军也轻忽了,七八个日军在伏击圈被轻易打死。这一战,让将近五百人的溃军加入了龙文章的队伍。从此,日军斥候跟踪这队溃军的时候,学会了小心。

就算是溃军也有强弱之分,分别在于日军的斥候敢不敢惹。

人的品性不同,刘邦遇见下雨失期,他会带着众人逃散,而陈胜则会登高一呼。

假如刘邦是远征军的溃军,那么他决然会是跑得最快的,甚至将老婆孩子丢下,也要自己跑,这是他自己的求生本能。

吴起教导军队,就会告诉他们,你们就算是溃军,也要是敢于打伏击,敢于趁对方不备杀回去的溃军,而不是一味的顾头不顾尾,拿自己战友挡子弹的溃军。

所以吴起的军队,就算是撤退,对方也不敢轻易追击。

吴起的军队号称武卒,将从军作为毕生的职业,所以作战技巧很丰富。而且由于人数少,所以吃的也好,装备也精良,作战损失的人数也少,灵活又机动。正常人一天步行的距离是50公里,武卒的长途奔袭能力可能是100公里,而且伏击的时候,会自己调好合适的位置,注意不发出声响,作战的时候也不会心慌,可以很冷静的做事。

而吴起对自己的绝对有绝对的控制力,他本人对士卒极为关怀,他自己和士卒吃一样的东西,一样步行,士卒生病了,就要亲**问,低下身来为他吸吮脓血,感情极为真挚。

上有所好,下面的将军、校尉对自己的士卒也都十分爱惜,形成了一种传统。士卒间相互友爱,互帮互助。

《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在普通连队时,连队里大家关系一般,只有几个亲密的朋友。可是当他进入特种部队之后,发现部队里的人相互都挺融洽的,他需要用钱了,队员们把自己的薪资拿出来帮他忙,很多人表示根本不用还。

其实这源于特种部队招聘的原则。

队长看中许三多,在于他执着的为给演习中牺牲的队友报仇。特种考核的时候,队长毫不留情的让抛弃队友独自逃生的成才离开特种部队,尽管成才的分数最高。

队长说,我无法放心的把后背交给他,在作战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队友,会坑害整支部队。

队长想要自己的队员相互亲爱,于是他挑选的时候,首先注重的是队员的作战素质,而后再在最后的考核中查看队员的为人,一个为人可以但作战素质不好的军人,无法成为特种队员,一个只考虑自己但作战素质好的军人,也无法成为特种队员。

可以想象,作战的时候,需要执行一项必死的殿后任务。许三多为了队友,会坚决的服从命令,而成才则会拒绝,甚至服从之后悄悄背弃,从而使得整支部队被敌人跟上,付出更大的牺牲,这才是队长真正的考虑。

吴起身体力行,他照顾士兵,按照亲爱的原则挑选士兵。一个士兵即便勇敢,但要是不听命令,他也会斩杀,因为士兵不服从军令才是他最担心的事。

吴起到了楚国之后,改革楚国军制。对当时的楚国而言,吴起称得上是楚军现代化的奠基人,所以他的作战思想、方法深深的影响了一大批楚军将领,而项羽就是其中之一。

项羽去慰问军中生病的士卒,亲自喂他喝汤药,甚至会流下眼泪,所以很得士兵的拥护,算得上一呼百应,威望很高。

军队里,官职固然重要,但是威望尤为重要。官职是你命令对方做事,对方可以阳奉阴违,反正气得你没办法,而威望高得,说出话来有人愿意听,愿意去做,就算没有官职也照样能行驶职权。

《亮剑》中李云龙犯了错误,由团长成了营长。但是从政委到士兵,还是只认他这个团长。有个新来的士兵喊李云龙营长,被人教训了一顿。政委批评士兵说,你没来的时候他已经是团长了,独立团只有一个团长,明白吗?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何朝廷对于领兵的将领极端不信任,因为将领呆的时间一长,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小圈子,称为山头主义。

袁世凯小站练兵,军官问士兵,你们吃谁的粮,当谁的兵?

士兵:袁宫保的。

大臣们给慈溪上书,说北洋新军只知道有袁宫保,而不知有大清国。

后来清廷让袁世凯回家养伤,结果武昌新军起义,北洋军不听调派。清廷无奈让袁世凯复职,袁世凯趁机开条件,最后才勉强调任。

唐朝藩镇正是将领挟持军队,要挟中央的典范。

为了把控军队,历来都是不断地对相关人员进行调动,淮海战役赵刚就调到其他部队了,李云龙不愿意放他走,赵刚说,你这样,人家以为你搞山头呢?李云龙这才无奈的同意。

陈诚一系号称土木系,并非是土木专业的。陈诚先是十一师的师长,而后是十八军的军长,十一是土,十八是木,故而称为土木系。土木系逐渐扩大,但是十八军、十一师无论换谁,陈诚都是绝对的威望领导,十一师的人有了事,也会打电话给老首长陈诚。

山头、派系,是民国军阀混战的主要原因。故而现代化的国家,主要的就是军队国家化。不管你在这个军队多少年,你都要服从上级调动,允许你在原部队有影响力,但不许你干预原部队的升职调任。军队永远服从于政治。

美国上将麦克阿瑟和总统杜鲁门不和,杜鲁门罢免麦克阿瑟的职务,惹起了议会激烈的讨论,但最后麦克阿瑟还是离开了。因为军队要服从政府的调令。

其实想来,岳飞也是。朝廷让他撤军,所以他撤军了。朝廷将他罢免,他也没想着用军队造反,尽管那叫岳家军。

如果岳飞造反,赵高、秦桧未必没有提防。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体现在它对军队有绝对控制力,从不允许国家军队成为私人军队,因为军队是国家生死所系,岂容交给外人。

南宋在站稳半壁江山后,成功的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岳飞中夺取军队控制权,说起来也是国家政权稳固的象征。

然而在乱世,在此时的楚国,军队不是国家说了算的。

项羽和范增相互商议,如果就此认了宋义领军,那么随着他掌权时间长,军心渐附,那么一切就无可挽回了。

于是,范增提出了一个冒险的决策,一个可以扬名立万的决策。

而项羽,从来不怕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