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192

第192章 一呼百应

异语7

狐狸是怎么叫的?

大楚兴,陈胜王。

————————————————————————————————————————————《闲庭记趣》

陈胜、吴广的900戍卒,都是要当兵的,那起码身体素质都过得去,只是没有武器,也没上阵杀过敌人,如果遇见正规的秦军,那是不堪一击,可是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古代由于生产力有限,官民比例也是有一定限制的,不能超过民众的负担极限。

汉朝的时候,官民比例是1:7948,这个官员是从县令算起的,下面还会有师爷、县丞、捕头、衙役等人,其实也是靠百姓供奉的。

唐代的时候降为1:3927,降低了一半,也说明那时候生产力提高了将近一倍,农民的承受极限增加了。

明朝是1:2299,清代则成为了1:911,再到1949年1:294,再到如今的1:30。

生产力的提高,官员的比例提高,管理的层面也扩大了。古代将村庄的管理权下放给村长、族长,县令则依靠有威望的乡间小吏来收租税,其实也是政府的人员不足,而越到底层需要的公务员数量也越多,所以只好将管理局限在县一级。

而今村官、乡镇公务员增加,也是政府将管理权集中的体现。

秦国那时候官民比例以1:8000算,在楚国安置的官员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军队在四处征战,留守在楚国的军队数量也是有限的,大多数还是依靠当地自治来维持的。

有了盗匪,族长自发组织族人抵抗,剿灭后甚至可以不上报。而县令则睁只眼闭只眼,不会管的那么严格,只要控制好城池,下面人定期将赋税交上来就好。

所以陈胜、吴广的军队,虽然是乌合之众,但是胜在人多,大泽乡估计都没有公务人员,只有一些乡间小吏,从其量多几个卫士,不过那时候又没有枪,平日里也就对百姓有威慑力。

攻下了大泽乡后,陈胜、吴广首先是找吃的,找武器,而后做宣传,告诉大家,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军队又打回来了,楚国要复国了。

乡间百姓消息闭塞,对时事新闻不太了解,不过对以上的两个人名还是蛮熟悉的,一听说楚国复国,都很激动。乡间的大户愿意出粮食、出兵器来支持陈胜,甚至愿意率领门客们加入起义军,乡野间不得志的士人们也纷纷带上剑来陈胜这里找工作。

陈胜一鼓作气,又攻下了县城。县城里面的守卫估计也不多,而且平日里只是守城门。就算县令是秦国人,可是下面办事的可还是楚国人,所以不乏里应外合的存在。

这时候就考验一个人的眼光了。

攻下县城之后,已经有了立足之地,有人住在了县衙就安稳了下来,觉得这样也不错,守住就好了。

可是陈胜不这么想,他知道小县城其实是弹丸之地,只要秦军反应过来,那么自己绝对扛不住。如今的关键是要以快打快,争取在秦军赶过来前有足够的实力对抗。

陈胜于率众在一个月内连续攻下了五座县城,每到一处就收拢想当兵的,收拢兵车,赶制武器,扩大影响力。

随着起义军声势的扩张,陈胜的名字一下子传扬开来,成为人尽皆知的起义领袖。那时候做事,大家都是听名声的,听说谁不错然后去投奔,你连名气都没有,大家凭什么投奔你。

陈胜开了第一枪,一下子成为秦朝的头号要犯,也成为了楚国最具有号召力的人。名声给陈胜的财富,要大于他本人的能力。

陈胜起兵的时候,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说起来很威风,其实简陋的要死,士兵们拿根壮实的树枝就当武器了,可是一个月时间,立刻改头换面。

此时的陈胜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一千多人,士卒数万之众,而这大多都来自于楚国贵族们的投奔。其实贵族们也不知道陈胜是什么人物,而且也知道扶苏、项燕等人是死了,可是奈何百姓们好这口,反正都是为了抗秦,于是聚集在陈胜麾下,犹如七十八寨寨主聚义一样,捧一个名声最响的当大哥,其实各自有各自的势力,也是各自为战。

陈胜于是率众攻打陈县。

秦国灭楚后,将其国都改为陈县,将楚国划为秦国的一个大郡,将陈县改为该郡的首府,算是秦国在楚国统治力量的核心。

然而郡守也无奈,一下子狼烟四起,这才不到两个月的功夫,叛军声势闹的那么大,向上求援,援兵赶过来也需要时间啊。

郡守于是逃之夭夭,留下副手郡丞死撑。秦军守备也没见过这么大阵势,这都十年没闹过事了,原本以为相安无事的,也是怕得要死。

陈胜里应外合,攻下陈县,杀了郡丞,然后定此为国都。

陈胜入城的时候,当地最有威望的三老在城门口为他敬酒,表示将军吊天伐罪,是我们楚人的大英雄,乡亲们都支持你,派我们来送粮食送酒,麻烦你喝了这碗酒后,要善待乡亲们啊。

民国时候,军阀混战,城池你争我夺,几易其手。这时候,城中有威望的人则会聚集起来,号召百姓们募捐,而后将金钱给争夺的双方送过去,表示谁来了都行,但是请不要在县城里面打,更不要入了县城之后,杀戮无辜。

《白鹿原》中,一支军队前来收粮食,白嘉轩立刻站出来,表示自己是村长,愿意配合征粮,只求你不闹事。白嘉轩拿着铜锣出去敲,让各家各户准备好粮食,同时让亲信去通知各户,让女眷们躲在家里不出来,不要生事。

关键是这边征完了,那边还来征,都需要粮食。只要你这里种着粮食,那么就有人会来收。白鹿原的几个小辈气不过,于是一把火将粮食全烧了,表示饿死也不便宜你们这帮吸血鬼。

军队收不到粮食,于是枪毙了几个可能放火的人后,就转战下一处,反正有的是人种地,只要枪在手,还怕对方不交粮食。

兴,百姓苦。

是兴旺的时候,百姓是最底层的,很多人都在往上一阶层攀爬,也是在从百姓身上压榨油水。

亡,百姓苦。

覆亡的时候,乱军横行,百姓们只好结群自保,命如草芥。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苦不堪言,觉得还不如以前呢。

陈县的百姓,大致属于富贵阶层,也有很多中产阶级,民生富庶。若是陈胜来了,士兵过来乱杀乱抢,那么什么都没了。所以,三老率人慰问,给足了面子,然后表示不够我们再凑,千万不要抢啊。

陈胜很给面子,约束了军队,进了城之后,就开始有自己的打算了。

陈胜的打算是称王,毕竟担了这么大风险,忽然说要让别人当王,谁也不愿意,他们哪有自己名声响,功劳大,凭什么跟我抢啊。

此时的陈胜,功绩不属于复国的田单。田单从燕国人手中夺回了临淄,很多人都说,将军你太了不起了,功劳也大,不如称齐王吧。田单拒绝了,派人去请齐湣王的儿子继位,甘愿担任相国辅佐,后面颇受猜忌。

陈胜则想,大丈夫敢作敢为,之前名声不够,这才用扶苏、项燕等人的名声作样子,天下间知道他们二人已死的怕不少,反正现在什么都有了,干脆自己干。

于是陈胜号称楚王,国号张楚,以陈县为都城,开始割据。

前朝贵族们不愿意了,这帮人在楚国都是名门之后,你否定了楚王,也就否定了他们以前的地位。于是,一大帮子心怀不满的楚国贵族率领自己的部队离开了陈胜的大旗,开始另起炉灶。

这时候,项梁也揭竿而起,他是项燕的儿子,名门之后,而且交际面很广,在贵族圈子里很吃得开,渐渐得到其他贵族们的拥护,声势越来越大。

而陈胜,谋求的就是富贵,如今得到了,他也开始享受其中的乐趣,毕竟得到的转眼即逝,自己也没有秦王那样富有四海的雄心,能够在天下间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已经很满足了。

陈胜以前的朋友听说他发达了,前来投奔,期望能够得到个一官半职。

此时的陈胜很骄傲,尤其是在熟人面前,我能有今日的成就,你羡慕吧,富贵了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如今有了同乡在面前,自己显摆一下,也算是还乡了。

老乡在陈县里好吃好喝地,行为也比较莽撞,仗着和陈胜以前的关系好,说话也随意。

陈胜渐渐有了厌烦,说客们劝说陈胜,如此下去,你的威望必然受损。

陈胜深以为然,于是立刻命人将老乡杀死,以儆效尤。

此事传出去后,陈胜的名声受损,无论杀不杀,其实都受损的。

吴广率军攻打荥(ying)阳,哪里是秦军积蓄粮草的地方,可以补充军需。可是此时的秦军已经反应过来了,人马调动也已经完成,开始据守。

坦白说,此时的陈胜看似声势很大,其实有战斗力的并不多,跟秦国正规军比起来,差距也是很大的。

陈胜听闻吴广受阻,忧心如焚。此时,有一个门客献计,大致战略就是避实就虚,派兵攻打函谷关,趁着秦军空虚,攻进咸阳,咸阳一破,那么大局就定了。

出计谋的人是周文,曾经是春申君的门客,精通战法。

陈胜大喜,于是命周文为将军,率军出征。其实陈胜能给周文的也不多,也就是一个名分,一些兵,其他的就要靠周文自己的能力说服贵族们参与了。

周文很有能力,起码口才很好,一路攻击函谷关,一边招兵,雪球越滚越大,最后兵车上千乘,士卒数十万人,虽然战斗力不强,可是声势着实不小。

秦二世知道后大惊,如今咸阳确实没有什么守卫。秦始皇四处开疆拓土,以秦国之兵,奄有四海,关键是有了地盘你还要守啊,军队要么在百越哪里,要么在北方收长城,各地又频繁出现暴动,守军不够啊。

秦始皇灭六国,六国几乎都是各自为战,这才一一被吞并。而秦国统治六国,刑罚比较多,各地怨声载道,反倒都有了异心,以至于起兵的时候云集景从,让秦国难以抵挡。

秦国的后起名将章邯表示,如今在骊山的刑徒很多,不如赦免了他们罪过,让他们组成军队作战。

有趣的是,章邯的职务是少府,是九卿之一,管理皇室财富,比如太医、乐府、太监等,附属的机构多达五十个,算是九卿中下属最多的,并非军官。

秦二世采纳章邯的建议,并委任他为将军,率军作战。

章邯于是赦免了骊山刑徒,多达数十万众,对他们进行了编练,而后率军出征,算是以杂牌对杂牌。

刑徒们的战斗力则不可小觑,因为犯罪的人,一般争勇斗狠,下得去手。刑徒们也划分圈子,每个圈子里都有打出来的老大,威望也很高。

不过,这些人和正规军作战,那是很倒霉的,因为作战凭借的不是个人斗狠,而是以战阵的形式作战,各人英勇并不能改变结局。

可是如今形势不一样了,周文的军队如十八路诸侯一样,是号召起来的,凝聚力比较松散,战斗力也一般,毕竟诸国的正规军都被消灭了,所以来的人都属于摸索阶段,不会打仗。

章邯的大军也是,并不能和秦国正规军相比,可是换上装备之后,配以一定数量的军官,只要指挥得当,还是很有优势的。

两军对垒,具体怎么打我也不知道,反正周文一溃千里,先退到汉中,再退到渑(mian)池,怀念了下先人后,兵败自刎。

章邯大军经过初步的磨合之后,凭借着这次战功,成功的将军队正规化,自己也得以领兵作战。

秦国的应对策路是,先收拢军队,而后再各个击破,而不是哪里有匪患就出征那里,是很英明的决策。

不过这种策略,也就决定了各地的郡县没有足够的兵力镇压当地叛乱。

分封制的好处在于,各地的诸侯王可以短时间内组建自己的军事力量,建立当地的统治机构,他们会先吸纳很多当地有势力的贵族,这样降低叛军的号召力,有了叛乱也会及时反映。

郡县制是不错,但是郡县的统治基础其实是士兵。郡县没有权利招募太多士兵,只是有一些官差负责管理。一般情况下,这种管理不会出事,之前两个秦吏就能管理900个戍卒,可是一旦戍卒们有变化,那么秦吏没有压制的能力,必然引发统治的崩溃。

就算是秦始皇还活着,他也会遇见这种叛乱,这是形势所至。

陈胜派麾下将领将领四面出击,武臣攻下了邯郸后,自立为赵王,韩广在燕地自称燕王,独独周市,攻占了魏地后让魏昂后裔宁陵君魏咎担任魏王,自己当魏相。

大家聚义在陈胜门下,你能当楚王,他们自然也有样学样。而且如今大家都平级了,虽然承认陈胜是故主,面子上叫你一声大哥,其实已经不把陈胜当回事了。

更惨的吴广,陈胜称王后,封他为假王,也就是张楚国的二号人物。

吴广率军攻打荥阳,久攻不下,懊恼不已。部下田臧大为懊恼,认为吴广傲慢不说,也不会打仗,不足与谋,于是以陈胜的名义杀了吴广,自领大军。

当然,这里有没有陈胜的参与,我也不清楚。不过事发后,陈胜为田臧补办了手续,命他为令尹,称上将军,统帅大军。

得势的时候一拥而上,然后开始你争我夺,最后兵败如山倒。

章邯击杀田臧,而后大军攻打陈县。

到了如此地步,陈胜自然率人拼死抵抗。不过,越是到危机关头,想要离开这条船的人越多。陈胜的车夫庄贾被章邯的线人买通,于是下了狠手。

陈胜一死,秦国的大患一清,自然松口气。此时的天下分崩离析,各地纷纷割据,已经成为了一团乱麻,又要花好一段时间去收拾残局。

陈胜于七月份起兵,到十二月份被杀,半年时间就把天下搞成这幅样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秦始皇时期的政策,早已经将这个社会搞的千疮百孔。他也做过很多措施,比如将天下的兵器都收集起来,铸成五个金人,可是千疮百孔的管理架构,以至于拿着木棍都推翻一地的统治,可见秦始皇耗费兵力之甚。

如果不攻打百越,而是利用这段时间休养生息,那么秦国不会出现兵员缺乏的情况,军队能够迅速的平定起义军,也不至于要将刑徒组织起来了。

如果刑法不那么严苛,戍卒逾期不到的话,可以相对宽松点,不处死,用增加服役期限等方式来代替,使得戍卒不感到绝望,也不至于铤而走险。

也有种说法,要是秦始皇多活十年,秦法深入人心,他自己又勤于政务,有了祸端可以尽快消匿,也不至于闹成这样。

其实,秦始皇终究只是常人,历代不乏那些前期英明神武,后期太浪翻车的君主。真的碰到这种局面,秦始皇本人也是第一次见,能否妥当收拾也是一个问题。

严格来说,秦国覆亡是个概率事件。

在陈胜之前,也有一个人领着一帮子戍卒去服役,然后失期了。那人无可奈何,最后和大家喝了散伙酒,就此开始东奔西藏,最后反而成就大业。

事事难说的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