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176

第176章 韩非身死

异语11

不吸引人的科学家们

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家长们教育孩子都是说–将来作科学家,对于我们这些数学所的孩子来说,科学家的头衔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只是无论如何无法和身边这些家伙们挂钩。

陈景润,杨乐,张广厚红遍中国的时候,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他们和现实中的人联系起来。

有一天看萨爹整理照片,其中有一张十几个人在十三陵水库的合影,上面一帮二十多岁的瘦弱青年,个个土气得可以,还要作出一副自命不凡的样子来。

我说那个头发长长的是你吧?萨爹说是。那旁边那个低头看鞋的呢?

杨乐。

哦!杨乐阿!就是那个科学家杨乐?!

你奇怪什么?你不是天天见杨叔叔么?

可那是杨叔叔,不是数学家阿。

那是一个人啊!

……

哎呀,爸,你居然有和杨乐的合影阿,把你们俩剪下来,我拿去给同学看,保证让他们服我。

什么阿,这么多人,怎么能剪两个呢

那些人……这个傻乐的是谁啊?

那就是陈景润阿。

阿?哎呀,可惜,你们俩中间怎么隔了个老头?没有他就好了。

那是华老,华罗庚华老啊。

……

那一晚上折腾得我睡不着觉,第二天看院里的叔叔阿姨个个方面大耳,都是神仙人物。如果我好好学习,是不是离科学家并不远呢?

三天以后,好像这种感觉又忘光了……

因为他们实在太平凡了,无法和报纸上那些光辉的形象联系起来。

直到今天做学问萨始终是半瓶子醋,他们有很大责任。。。

——————————————————————————————————————萨苏《科学家的故事》

韩非是势、术、法的集大成者,以势压人,官大一级压死人,用术管理人,再用法来约束人,这样才能君王的地位。

为何要用法呢?

韩非说,上古的时候,男人狩猎,女人采集,人少而食物多,用不着争斗,而今一家五个儿子,五个儿子又有五个儿子,祖父还活着,一家就有二十五个男丁,土地少而人口多,所以要用法来约束。

一个人不学无术,为害乡里,父母劝诫他不听,邻里指责他不闻,师长教诲他不理,可是当官吏用刑罚的时候,这个人害怕了,于是悔过自新。

世上人多了,什么性格的都有,不能一味的强调以德服人,要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对策,这样才能让百姓们听话,不会危害社会。

法先王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处在的时代跟以前不一样。

以前人们没有住处,只能睡在树上,有人发明了房子,于是人们奉他为王,称呼为有巢氏;后来人们因为吃的东西不干净,很多人生病,有人发明了火,于是让他管理天下,称呼为燧人氏。洪水泛滥,大禹治理水患,人们因此推举他为天子。

当今的时代,人们有房子,吃的是熟食,没有水患的忧虑,所以即便是先王复生,人们也不会认他们为王。

那么人们认什么人为王呢?

方今百姓生于战火之中,死于其中的十之二三,如果有人能够终结了战争,让百姓安居乐业,那么人们就会奉他为天子。

而天子要做什么呢?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纵横家们游说天下,只为了谋取私利,商人们趋利,总做些囤积居奇的事,牟取暴利,干扰社会正常的运转,逃避兵役的人,通过依附于贵族,来免于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这些人不从事生产,对社会没有贡献,只能是社会的蠹(du)虫,天子应该将这些人统统处理掉,没有他们,社会会清平许多。

当然以我们如今的观念,每年生产的物资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之后,那么接下来就是分配了。

所谓分配,绝不可能是彻底的公平分配,大米等资源可能足够,而其他的资源则是有限的,比如限量款的普拉达,耐克球鞋,因为人的喜好的不同,总不能全都一人一双买同样的鞋吧,还有景德镇陶瓷,再厉害也不可能每人一个陶瓷杯子吧,那就不用再生产其他东西了。

于是为了解决这种分配不均的现象,人们发明了金钱的概念。

古人用贝壳作货币,同样的还有兽牙、兽皮,用交换的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其实就是一种分配社会资源的方式。

社会需要的必需品是有限的,土地也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不必所有人都去做必需品产品的生产者,也可以做一些牙签、车子、丝绸等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物品,也可以为人做工,造房子、做家具、看孩子等工作,以此获得相应物资。

在此以一个家庭为例:

外国公司投资上海的一栋大楼,请来上海的一家设计院进行楼宇图纸设计,设计费用是三千万。

设计院拿到三千万,于是找来项目经理和设计师,其中就包括一对夫妻。

夫妻二人是双职工,在上海工作,月薪都是一万,每个月房贷一万元,还有一个孩子需要照顾。

夫妻于是找来一个月嫂,包吃包住,一个月5000元工资照顾孩子,而后将消费剩下的1000元存下来。

月嫂拿到工资,然后寄回家里4000元给丈夫和儿子。

丈夫存起来3000元,而后每个月给儿子打1000元的生活费。

儿子拿着钱,开始在学校里消费。店铺、食堂、外卖、超市、京东、天猫等从消费中盈利,从而再支持自己的家庭和消费。

在整个链条中,你的收益是多少,就代表了你能够拥有多少物资,是社会的一种分配。

在社会的消费链条中,假设每个家庭每年都有一定金额的储蓄。夫妻看似存的钱少,可是他们得到了房子,这个算是他们的劳动成果,而月嫂家庭存的钱算是她的劳动成果。他们随时可以将手中的钱换成等价的物资,这是他们储蓄的作用。

然而社会上的物资,并不会大量过剩,每年都会将大部分消化完。而且社会资源是富集的,犹如赌场一样,最后财富落在少数人手中。

相当于每年发行的货币最后大部分都捏在了手里,而没有投资出去,那么社会上交易少了,那么市场就会萧条、失衡。

外国公司不再投资上海,那么设计院项目少了,必然裁员。裁员之后,夫妻无法还房贷,只好要求父母帮忙,同时月嫂也被推辞,月嫂回家之后,儿子的生活费只能依靠过往的积蓄,而没有了进项,那么只好尽可能的减少开支,用来应对难关。

所以,当财富聚集在富人手中之后,他们如果不用来投资,那么市场交易少了,就会萧条。

这个时候,政府会鼓励消费,就是让百姓拿出过往的积蓄来度过难关,不过这种消费是不可持续的,最后依旧会流落在少数人手上。

所以政府那出绝招,增发货币,自己充当投资人,然后设计院的工作又多了,夫妻又找到工作了,再请了月嫂,社会又恢复了活力。

按照社会发展的理论,社会的财富是在积累的,国家内,房子越来越多,公路、高铁、飞机、轨道、电脑、手机等等,都算是国家财富,随着财富的增多,而货币数量没有增加,那就意味着币值增加,原本5000元一部手机,现如今只要3000元。

那就意味着民众手中的钱值钱了,那么花起来会更加谨慎。所以政府定期按照社会财富的增加,增发相应的货币。

要知道,这种增发是政府的调控,调控着社会的工作的方向,其实也就是社会劳力的偏向。比如政府投资进了航空航天,那么此类工作岗位增加,也就意味着你在航天局工作也好,为航天局做基础建设也好,拿的都是增发的部分,而后以此获得物资。

然而,政府如果超量发行货币,那么储蓄人手里的财富就贬值了,购买力下降,相当于政府在无形的掠夺你的钱为自己做事。

严格说来,对政府而言,民众其实本身也是自己的财富,而金钱则是政府管控社会的工具,并且以此让民众都有自己的工作,分配社会生产的财富。

在计划经济时代,粮票、布票和钱同步出现,国家按照需求,规划一个家庭几口人需要多少粮食,穿几件衣服,然后安排企业生产这么多东西。

相当于国家用有限的物资维持百姓的需求,而后将富裕的物资出口,换来外汇,用外汇来换国外的机器、技术。当时中苏合作,苏联的技术图纸是按照一克黄金一克图纸的等价比来算的,我们那时很难出口工业产品,也只能通过一些猪肉、苹果等农副产品来换,尽可能多的资源能够换来尽可能多的机器,也是为了尽快完成现代化百姓所付出的代价。

之前曾有新闻,法国出口中国一架飞机,中国需要出口三亿双袜子才能赚回来。法国生产一架飞机所需的材料和人力,对比中国生产三亿双袜子需要的工人、材料,绝对是赔本买卖。

中国出口的东西,价格一般比当地的要低,甚至要比国内的价格低很多,都是为了能够换回国外的石油、机械和技术,或者黄金。

而卖的价格低,为了保证盈利,中国只能压低生产成本,所以那个时代污染很多,很多重污染企业转移到了农村,因为人工、土地相对廉价,不需要环保,能够减少很多成本。

中国一直宣传的农业补助工业,也体现在这方面,包括农副产品的价格始终偏低,以前还要收农业税,都是为了能够使得中国在实际范围的交易中,能够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在当今时代,我们能够挣到如今的地步和积蓄,更多的是好几代的辛苦,通过辛劳的努力换来了财富。几代人的积累到了我们手上,如果只知道去国外换回奢侈品,想起来着实有些惋惜。

韩非子的理论其实更偏向于计划经济,百姓的作用在于生产社会财富,要么是粮食,要么是陶瓷,要么是房子,要么是城墙,而政府的作用在于,能让每个百姓都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给他们相应的工作。

社会只有两类人是重要的,生产者和士兵,其他的人,除了政府有职责管理社会外,都是社会的害虫,没有贡献。

嬴政看了之后,再分析下如今的秦国,回顾一下自己处理的政务,觉得韩非说的鞭辟入里,对整个社会管理架构都阐述了一遍,算是十分超前的观念。

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嬴政还以为是商鞅那时候的人,所以感慨不能和这样的人生活在同一时代,着实遗憾啊。

李斯听说了之后,对嬴政说,不必遗憾,我知道此人是谁。

嬴政于是问李斯此人在哪?

李斯说,此人是我同门,都曾在荀子门下,姓韩名非,是韩国公子,如今正在韩国。

嬴政大感兴趣,派人去韩国去请韩非,表示想和先生聊聊。

韩非约出生于公元前280年,说是李斯的学长,比嬴政大二十多岁,此时年近五十了。《寻秦记》里将他描述成一个结巴,说话期期艾艾,想起来也蛮有意思的,按照当今的说法应该是技术宅了。

韩非名声很大,可是并非韩国国相,拿到嬴政的邀请函之后,很是高兴,其实他那套大多是建立在他对商鞅变法的理解上的,算是一脉相承,自然对秦国感兴趣。

韩非还写过一篇《说难》,大致内容是劝说君王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你说的未必是他想听的,而且随时会有杀身之祸。龙有逆鳞,当你和龙相处时,可以摸着龙的头,龙很享受的样子,可是你一旦触碰到了龙的逆鳞,它立刻就会将你吃了。

韩非到了秦国,还是嬴政请来的先生,一时间成为秦国很轰动的新闻人物,各方面人士拜访的络绎不绝,天知道他会不会是将来的秦国左丞相,反正见一见混个脸熟总不错的。

李斯也见到了韩非,两个人相聊甚欢,毕竟彼此都是同门,而且研究方向都是刑名学,故而聊的还是很投机的。

然后韩非见到了嬴政,嬴政以师礼待之,请教问题,如果韩非不结巴的话,见面过程还是很愉快的。

不过,没看见偶像,偶像是带有光环的,见了之后,发现和自己一样,会产生亲近感,也会减少迷恋。

嬴政见之前说,能够见到韩非,不枉此生了。见之后,高兴是高兴,可是已经不再是此生中重要的事情了。

台湾作家林清玄,以其文章中的清秀而得以扬名,可是本人则有些火云邪神的味道。一次在外讲课,林清玄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写:你没来之前,我特别崇拜你,可是见到你本人后,我十分后悔。

林清玄自然不会生气,引以为笑谈。

下面是萨苏的文章:

【有一天,萨爹所在的数学所分桔子,每人一箱,平房宿舍所里的人多,钟先生就带几个学生拉着板车给大伙儿送来,天儿热,钟先生过了个光膀子,只剩一件跨栏背心,他喜欢游泳,全身晒得又黑又红。

他好像有事和萨爹讲,所以把学生和板车打发走,他帮着把桔子搬进萨爹家,抓了一个桔子,用嘴撕着扯掉桔子皮的时候,就有一个目光炯炯的MM凑上来了,问:大爷,您知道钟家庆钟老师在哪儿么?

萨爹听见了,刚要介绍,又打住了。

他虽然迂,但是并不傻,看看钟先生,晒的象个黑炭头,跨栏背心大裤衩子,嘴里叼着一个桔子,这……这什么形象啊。

幸好萨爹没说什么,钟先生马上就接茬了:唔,他不住这院儿啊。

那女生说:大爷,刚才碰上他的学生,说他在这儿呢,您能帮我看看他在不在这院么?求您了,我想找机会见见钟教授,我从武汉来的。

阿……钟先生好像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他回头看见萨爹,忽然眼睛一亮,象看见救星一样,冲萨爹一指,说,哦,我是蹬三轮的,不认识什么钟家庆,你问他吧,他住在这儿,可能知道。

说完,钟先生掉头就跑。

把萨爹给搁在那儿了:唔唔,你找钟老师阿,今天没见到他。你找他什么事啊?

我是从武汉来的,我要考他的研究生。您认识钟教授么?

唔唔,认识,你认识他么?

当然啦,您看我这个包(打开包,萨爹看到厚厚一本剪报,都是钟先生参加会议,授奖颁奖的报道和照片,钟先生西服革履,神采奕奕。)

萨爹就只会唔唔了。

那目光炯炯的MM还问呢:你们科学院的研究员都住在哪儿啊,我来这儿好几天了,怎么一个教授都没看见呢?

这时候,她后面有一个搬桔子的,就是吕以辇(nian)研究员,也是跨栏背心的形象……

后来,萨爹和钟先生一说,钟先生就跳起来了,不行不行,我那天那个形象,怎么见这个学生阿!萨爹说要是人家考上了,你能不要?

不知道发愁的钟先生那些日子就很苦恼,直到发榜,看见那MM的分数没有够上来,才松了口气。MM去了兰州,后来多次给钟先生来信,讨教问题,兼以一叙崇拜之情,钟先生非常热情认真的回复,对她极尽帮助指点,但始终不肯和这学生见面,直到钟先生去世。】

你所崇拜的人,也会有种种不足,终非那么光彩夺目。羡慕令狐冲的人,只见他潇洒,却不见他烂醉之后满身酒气的样子,狼狈不堪、双目通红、脚步虚浮,多日不曾洗澡,说不定有虱子。

也许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韩非此来的目的并不单纯。

之前姚贾受重用,韩非先生本就看不起说客,于是说了几句坏话。姚贾大怒,为自己挽回声誉后,开始想办法给韩非先生找点事做。

韩非的言论是公开性质的,他的学术是那么尖锐,自然不讨奔走的说客们、仗义的侠客们、商贾的喜欢,若是之前吕不韦在,估计韩先生连门都进不去,树敌太多。

更主要的是,一山不容二主啊。

李斯说过,我来秦国就是求功名来的,如今秦国的左丞相位触手可及,忽然来了一个对手,自己算是嬴政的秘书,而对手是嬴政的偶像,这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啊。

面对韩非这样的对手,李斯思前想后,果断出手。庞涓和孙膑的旧事再次发生,看来师兄弟的最好归属并非是并肩作战。

韩非在韩国一事上,坚决的劝说秦王,韩国留下来比灭了好,韩国是秦国忠实的盟友,等等。此事触碰到了嬴政的逆鳞,他的母亲都被他撵走过,何况韩非呢。

韩非被当作了韩国的间谍,被嬴政下狱。其实嬴政也可能知道韩非是被冤枉的,而韩非可能根本不冤枉,毕竟韩国是他的祖国,暗中通风报信之类的,很有可能,只是挖坑的人着实太多了。

韩非最终在狱中自杀。

变法做事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得到君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