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语14
王世充困守洛阳,得知夏王窦建德在虎牢关被李世民俘虏,岿然一叹,说出一句,“生子当如李世民。”
李世民的部将听后觉得王世充太过无礼,向李世民请命攻城。
李世民笑笑,对部下说,“不劳诸君,王世充自有归降之意。”
部下问何以得知。
李世民说,“昔日曹操与孙权作战,久战不下,于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是知道自己赢不了,于是撤军。王世充如此说我,也是知道撑不下去了,如今洛阳被围,打又打不过,王世充除了归降尚有何路。只是老贼犹豫未定,待我修书一封,定然让他拱手而降。”
李世民于是派人送书信一封给王世充。王世充打开一看,信中说,“足下困守孤城,外无援军,内乏粮草。孙子兵法云,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此足下之谓也。我大唐威加海内,夏国一战而定,此天命所归,为足下计,莫若趁此降唐,仍不失封侯之位。若迁延时日,一旦部下献城开门,悔之晚矣,世民顿首再拜。”
王世充见信后有字,翻开一看,上书:“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王世充大笑,以火焚信。
使者归来,诉说王世充无礼,竟然焚烧书信。
李世民大笑,“王世充此举亦是效仿曹操,是反侧子自安之意,必来降。”
不数日,王世充果然遣使请降,部下称颂李世民英明不已。
王世充归降后,被李世民单独接见。
王:我知道你是谁,但我不说。
李:我也知道你是谁,我也不说。
王:能不杀我吗,不然只留你在这个世上,该多寂寞。
李:我不杀你,可是你会被独孤家的人所杀,我也无可奈何。你我终究改变不了什么。
王:是吗?那假如我把《三国演义》公诸于世,也不会改变什么,或者李建成很有兴趣呢?
李世民杀机大露,旋又收回,语重心长的说,明公又是何必呢,有何良策不妨说出来,我定当尽力而为。
王:我有一替身,受我大恩,形貌举止皆像我,天策上将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如此甚好,足下何不更名换姓,在我身侧,也好时时请教。
王:甚好,甚好,我有一小女已入武府,将来还望陛下善待她。
李:武则天,你?
王:陛下,天命不可违啊。
李:哈哈,足下真是足智多谋。
王:在此乱世,岂能不多思多想。陛下得天独厚,也要容我分一杯羹啊。
李世民与王世充相视而笑,王世充于是易名随侍在侧。————————————————————————————————————《故事新编》
其实这个章目有些取巧,如同股票一样,你怎么知道它是否到了最高点,又怎么知道短暂的下跌是不是为爬上更高的点做准备。
德国谚语:上帝让谁灭亡,就先让他膨胀。
宋国可谓是人杰地灵,墨家墨子,道家庄子,名家惠施都是宋国人,孔子虽生在鲁国,可是心中依旧把自己当宋国人,他死前对子贡说,我本是商人啊。
微子启自公元前1114年承继商朝建立宋国,位号公爵,至今已经八百多年了。
宋国的位置大致在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周边是陈、蔡、曹、卫、郑、鲁等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陈国蔡国被楚国兼并了,郑国被韩国吞并,曹国在公元前487年被宋景公所吞并,于是宋国变成了和齐鲁、楚、韩、魏等大国接壤。
跟大国接壤,还想着占人家的地是没指望了,能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就烧高香了。
宋国春秋就是小国,吞并了曹国还是小国,毕竟韩国吞并了郑国依旧是小国,因为别人都比你大得多。既然是小国,那就发展小国的特色吧,那就是做生意。
其实蛮有意思的,天下大国多是位于边陲,秦国晋国防备戎夷,齐国抗衡东北的狄人,而楚国本就是南蛮,识时务归顺的早而已。大国在外面每天跟不讲理的人打交道,自己也有些霸道,如同明朝进士出身的武将,领兵打仗杀人如每日三餐,言官一般不敢惹,因为这帮人不仅饱读诗书,关键时候还豁得出去,手下一帮亡命徒,十分不好惹。
中原地区都是姬姓的近亲,每日里歌舞升平,周天子还管事,大家也都还讲理,打不过找老大哭诉,周天子把他们叫过来当庭辩论,然后打屁股的打屁股,拉一把的拉一把,最后摆一桌和头酒,说一句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事就算完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两伙学生互相拉帮结派的要打架,在天桥地下聚集了数百人,这时候过来一个威望很高的头目,认识双方领导人,简单说几句,然后就不打了,大家一起到和平饭店,长长的桌子上坐满人,头目说几句助兴的话,喝喝酒就算过去了,不打不相识。
姜文在旁白里说,该头目后来被几个想取代他位置的人给捅死了。
这年头做老大不容易,周天子威风这么久,有实力的小弟早就眼馋了。晋文公的时候曾经有样学样,曾经调节过卫国的纠纷,过了把主持公道的瘾,以后历代晋国君主都甘当调停人,小弟们也服,因为还算有个老大,所以叫春秋。
韩赵魏又捅了晋国刀子,于是天天你来我往,帮派势力白天是官,晚上是马匪,发银子的发银子,抢银子的抢银子,贩卖人口的贩卖人口,当跑腿的当跑腿,坐着火车、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突然就被马匪劫了,于是大家说,这真是乱世,只能叫战国了。
有识之士于是说,没有马匪的日子才是好日子,可是马匪是谁呢?
城里的黄老爷,开着妓院贩卖烟土,五代经营,成为鹅城铁打的老爷,不用谁得罪他,想让谁死就让谁死,这是马匪。
城南两大家族,贩卖人口到美国,挣美国人的钱,这是马匪。
劫火车的张牧之,说正赶上军阀混战,我指的落草为寇,牧之被叫成了麻子,可是干的依旧是躲财杀人的勾当,唯一的梦想就是送干儿子去国外留学,还假冒县长骗钱,这也是马匪。
买官的马邦德,来的目的就是拉拢豪绅骗百姓交税,刮得就是穷鬼们的钱,做的是生意,跪着挣钱,也是马匪。
于是城外的假麻子冒名劫杀,干的多了,假麻子也成了真麻子。
到最后,真麻子杀了假麻子,带着一群穷鬼抢了黄家五代家业,穷鬼们也过一把马匪的瘾。
战国就是这样,大家都是马匪,秦国把一国人都变成了马匪,外出劫掠,小国看似委屈,自己也常干黑吃黑的勾当,也有很多人四处求官,骗豪绅刮百姓,只为了求财,是一个暗透了的时代。
暗透了,更能看见星光,于是百家相拥而起,想着要力挽狂澜,还世人一个公道。
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
墨子说,兼爱非攻。
孟子说,仁者无敌。
老子说,礼仪是不管用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常理。
庄子追寻天道,逍遥于江湖。
韩非子说,唯有法能治世。
杨朱则说,天下之治,固非拔毛所能救也。
各派之间相互看不起,有消极也有主动,但大多不受重用,唯有法家深入人心,因为它能富国强兵。
乱世之中,能打仗才是王道啊。
宋襄公的时候,以为纣王暴虐,周文王施行仁义,所以天下归附,于是推行仁义,被楚国教训了一顿,郁郁而终。
宋国君主知道仁义不管用了,自己国土会不断地被蚕食,将来会亡国,但是却并不担心,因为无论谁得了天下,都要给先王们的后人一条出路,就算被灭也终究有复兴的一天,所以杞(qi)人忧天何益,还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吧。
据称商人一词的来源就是商朝人善于从事商业,如同今天的温州人一般,把人均值不断刷高。宋国和郑国、韩国一样交通便利,商业很好,而且河流很多。
要知道城池里面那么多人生活,粮食可以外运,水怎么外运,所以大多数城池都依河而建。
睢(sui)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成了宋国的大城,人民生活还算蛮幸福的,钱多了毕竟生活水准发达。韩国未必打得过朝鲜,但人民生活的水平就天差地壤了,苏联军事也强,老百姓生活却不那么滋润。
公元前329年的时候,子偃赶跑了哥哥,当了宋国国君。据说子偃兄生的面有神光,力能弯折钩铁,很有点天生异像。
小说中,宋师道对跋锋寒说,突厥人少有你这么高大的。
跋锋寒说,我也感觉老天对我不薄,所以立誓要不负此生。
子偃大抵如是,而且一天看见一只小鸟生了一只大鸟,史官占卜说,这是小国要称霸的节奏,宋国必定强盛。
子偃兄大喜,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舍我其谁。要称霸,可不是什么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只能打仗。
子偃兄发兵灭了滕国(山东滕州),进攻薛国,夺取淮北的土地,信心爆棚,即位11年后放弃了周朝给的公爵,称王,要与大国并列。
宋国此举惹恼了魏国、齐国和楚国,子偃兄仗着老天保佑,率军各个击破,从齐国手上夺回了五座城池(有可能以前就是宋国的),在南边竟然打败了楚国,拓地三百里,魏国如今是落了毛的凤凰,也被下了两城。
子偃兄大喜,宋国号称战车五千乘,不可一世。
具体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难不成真是盖世奇才?
战国策里说他此后以箭射天,以鞭打地,这还不算,胆子特别大,把祭祀鬼神的宗庙都烧了,说你们让普通人感到畏惧,但孤王却能让你们感到畏惧。
小说中曾有,武则天写诗命百花齐开,百花仙子不敢违逆,唯有牡丹花不开,于是被武则天焚烧之后发配。
但毕竟是小说家之言,其实古代君王对于生死鬼神都有将信将疑之感,说不信吧,典籍中信誓旦旦的记载那么多事,而且各地也常有异事发生,说信吧,可是称孤道寡这么多年,也没见过,着实好奇。
夫差就曾经感叹过,死后无知就算了,死后有灵,怎么有颜面见伍子胥呢!
《战国策》里还有个秦国宣太后的故事,宣太后有个宠爱的面首叫魏丑夫。面首的含义就是脸长得漂亮,算是贬义词吧。魏丑夫是魏国人,果然名不符实,长的一点也不丑,还被太后看重,连秦王都不管,可谓是前途看涨。
关键是此时的宣太后已经行将就木了,按照公元前305年二十五岁算,她死的时候差不多六十岁,想来魏丑夫心中也是蛮痛苦的。我记得有一副油画,是少女嫁给行将就木的老人,神色很哀,老人披着毯子,去拉少女的手,神父在旁恭敬地站着,总之都是悲剧。
更悲剧的还在后头,宣太后弥留之际说,让魏丑夫下来陪我吧。
少女熬死老人还能继承遗产,做个贵妇人,魏丑夫死了可就什么都没了。魏丑夫都快哭了,找到庸芮(rui)说情。
庸芮不知道是同情还是收了礼,也有可能之前欠过人情,总之是同意了,对太后说,人死后还有没有知觉呢?
太后想着人死如睡觉一样,醒来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没有做梦什么都没有,自己都不知道怎么醒来的,死亡就是这种感觉吧,于是说,没有知觉。
庸芮就说,太后英明,人死无知,又何必用生前所爱陪葬呢,要是死后有知,先王在九泉之下正盛气而揖之,太后赔礼尚且不足,何况还带着魏丑夫呢?
太后是聪明人,也就不再勉强了。
至于到汉文帝,跟贾谊谈神论鬼,其实说的是心里话,对一般人怎么会说出自己的疑惑呢。
《三国演义》里曹操对鬼神的看法应该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反应,曹操一向胆子大,打仗的时候钱不够,就派人偷坟掘墓,当初董卓也派吕布干过,绿林赤眉更别提了,据说连吕后的尸身都不放过。
后来曹操修建大殿,有一株梨树正适合做梁柱,工匠们说是神树,曹操大笑,挖了这么多人坟也没见那个来报复,拔剑一剑砍过去,梨树流血,吓得曹操骑马而回,梦见梨树之神前来报仇,自此头疼又起。
忽然见到昔日杀的伏皇后等人来报复,拔剑挥砍,猛将夏侯惇见殿外云中漂浮着那么多冤魂,竟然吓病了。
曹操对属下说,孤从军三十余年,从未见如此怪事。
曹操已经从无神论成为了彻底的有神论,甚至归结为自己获罪于天,祷告也没用了。
历来宗教之所以让人信服,是因为神迹。耶稣的弟子们说耶稣死后又复活了,以此来说明耶稣的厉害。欧洲人信基督,认为有神灵,就会把身边奇怪的事,巧合的事归结到神的头上。
《冒牌天神》里,金凯瑞当了一段时间的天神,帮助别人满足愿望,更主要的是自己,却发现带来很多灾难,体会到天神的无奈,知道为何天神不出面帮助世人满足愿望。
这种解释其实是宗教希望的,一方面宗教凭借神迹吸引教众,但是又不是万能的,所以最好的解释是,展示是为了让你们相信,而不帮你们是怕把世界搞乱了。
汉明帝做梦梦见一个金人落在了宫殿,而后向西飞去,大臣说西边有个佛陀,可能说的就是他。汉明帝大喜,以为祥瑞,派人去迎,并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
人的梦千奇百怪,解释也五花八门,真要这么说也没办法。
中国本土宗教五花八门,五斗米教,全真教,神仙也是五花八门。我记得小时候流言说要地震,半夜街道中站了很多人,邻居大婶喊我妈带我和弟弟出来避灾。我姨打电话给我妈,说人家说要拜什么白菜神仙,我妈也就真的拜了几拜。
我印象不深,大致是非典的时候吧,人心惶惶,板蓝根都断了货,戴口罩的风气蔓延到了小县城,生虫子的中草药都有人抢,那也是混乱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将信将疑的。
所以听人说什么愚夫愚妇,总是有些反感,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拜城隍求红绳,祈福祈平安而已。
我记得小说中,民国时四川还有个神仙军,江湖术士刘从云所创,其人会奇门法术,夏天使水结冰,很让百姓信服。主角到了四川,还和刘从云斗法,念得科学教的“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桂林,妈咪妈咪哄,急急如律令”,用过冷水结冰,压过了刘从云一头。
刘从云说,你可是东华道兄下凡,你我八百年没见了,如今相逢真是可喜可贺。
主角说,我就是东华帝君,你是那位仙友?
刘从云无奈说,我是真武大帝坐下白鹤。
主角恍然,原来你就是那个小白鹤啊,我跟真武大帝打麻将的时候见过,这么多年你法力倒退了不少哦。
刘从云说,下凡多年,法力消耗太多,让仙君见笑了。
旁边的四川军阀听着一愣一愣的,还真有一个要拜主角为师。
走近科学里有一集,名字是庙堂里的灯光,就是村里有座庙晚上会发光。主人公与朋友后来发现是有一个工地晚上灯光照过去而已,村里人说,你知道就行了别说出去,这些天庙里香火多了不少呢。
以讹传讹的事情多了,也有人记下来,《聊斋志异》当故事看就好了,还有《阅微草堂笔记》也不过是听同僚扯扯四方见闻,神狐鬼怪的说说道理而已。
好吧,说这么多,其实是对子偃兄的史料不多,而且可信度极低,连《搜神记》都有这位仁兄,是反派人物。
对于无法理解的事,我的办法是干脆带过,我有没亲眼见过,一本正经的胡编也费精力,可是又要成为一章,就当是凑字数吧。
战国策说子偃兄剖开驼背的人的后背,看见有人早上过河就砍断他的脚,虽然比不上先祖纣王,但是时人号称他为桀宋,也就离死不远了。
政治上,子偃兄得罪了邻国,后面还倒向了齐国和楚国,还帮齐宣王跟韩、魏打过仗,说不定赵武灵王的事还插了一脚,总之哪里似乎都有他的身影,但是翻阅那段时候的历史,又看不到他的光辉事迹,搞的我也没了兴趣。
子偃兄当政,一说四十三年,史记说是四十七年,总之是国家发生了动乱。齐湣(min)王趁机联合楚国和魏国,杀了子偃兄,瓜分了宋国。
公元前286年,宋国灭亡,子偃兄作为末代君主,谥号是宋康王。康这个谥号,大致是慈惠爱民,不知道怎么得来的。
宋国也没了,郑国也没了,还有曹国、陈国、蔡国、虢国、虞国等等,他们当初占有的是最丰盈的土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承平日久,终究不是国家的福分,不过存在这么长时间了,也够本了。
亡国臣民此后以国为姓生存了下来,也算是百家姓的起源了。后世王朝的兴起,国号通常都是沿袭着西周春秋时期的国土划分。
我曾经以为,历史上凡是重复的国号,国家一般都会灭亡,比如陈友谅国号是汉,张士诚国号周,至于什么李存勖(xu)、李煜的两唐、刘旻的汉、石敬瑭的晋、朱温的梁,凡是已有的全都灭了。
隋唐宋元明清,哪个都不一样嘛。后来才知道,一地兴盛的时候,认为自己发迹的地方有王气,于是以前朝命名,比如孙权的东吴,曹操的许昌是魏地,于是封魏王,司马懿家在山西,要压过魏一头,被封为晋公,司马炎国号是晋,意思是你们家东西本是我们家的。
郭威以开封为周地,国号为周,赵匡胤取而代之后,觉得自己发迹与宋州(宋国国都,河南商丘),于是国号为宋,改宋州名为应天府,后来赵构便是在此登基的。
韩赵魏是以姓为国,后面又以国为姓,再后面就谁也弄不清了,唐朝姓李,宋朝姓赵,不过,还是建议国号选个别人没用过的。
崇祯选年号,嗯,乾圣,担不起,怕折寿,兴福,嗯,太俗,咸嘉,不好听,崇祯,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就这个了。
事事难说的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