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语11
东西方神仙开宴会,牛郎和森林之神坐在了一起。
森林之神问牛郎如何当上神仙的,牛郎说了自己的故事,森林之神诧异非常。
牛郎奇怪的问,“难道西方没发生过类似的事吗?”
森林之神苦笑的说,“首先,我们西方神是不穿衣服的,根本无法偷衣服。其次,西方女神哪有那么害羞,你看仙女们洗澡被发现了,还想跑。”
牛郎一愣,“你一个大男人她们还能怎么着你。”
森林之神双眼含泪,耳畔响起了被仙女们看见自己惊奇的笑声,想起曾经被支配的恐惧。
注:详见油画《森林之神和仙女们》。
据闻古代神话中,就有两个女狐狸养了一个情郎。一日妹妹求欢被拒,于是吃了情郎。
有一大学生在西藏工作,忽然失踪,遍寻无果,几日后自己归来,身体无恙只是有些憔悴。据说是被藏地的妹子们看上,抓进帐篷里,而后又放他回来。此人大受刺激,离职走人。有好事者在四处溜达想要被抓,却无果。
————————————————————————————————————《闲庭记趣》
赵雍的妻子燕后不愿意穿胡服,赵雍说,你不穿我就生气了,燕后只好穿胡服。
赵雍让周绍当太子老师,表示我信任你,赐给了他胡服。
赵雍还把边塞的原阳郡由耕种制改为了游牧制,鼓励居民养羊马。
大臣牛赞忍不住说,咱们中原正是因为有了户籍才有了国家,可以征税、征劳役、征兵役,能够不断的修筑城池、修筑道路,若是人口流动起来,或许能为征战提供许多战马和骑兵,但失去的更多。
赵雍解释说,你只知户籍的方便,不知道骑射的厉害。咱们战车甲兵打不过人家,仁义道德这些东西也不能让人家服我们。我们目前犹如农夫,辛苦耕种吃糠咽菜,却要给戎狄人上供,让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还论秤分金银,这日子有啥奔头。反不如快刀骏马去抢他们,那样快意的多。
想法总是好的,现实总是骨感的。因为改革,是大家尝试着去做事,谁也不知道结果如何,一点点的去做,然后根据结果来判断是否可行。
如去年宣布,招收最后一届国防生。所谓国防生,是高考后招收一批附和条件的考生,给予分数上的优惠,让他们上大学,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毕业后成为中尉军官进入军营,提升军队的文化素养。
我认识的国防生,大学每月就发工资,毕业三年后上尉军衔工资每月8000多,平常不怎么花,三年攒钱二十万,比我直接工作的要多的多。
我于是很羡慕他,工作好工资待遇也不错。
他说,军队太无聊,政委来了要我们背老三篇,一天天开会写总结报告,比之如坐牢。
至于提升军队文化水平,他说,国防生打乱分开到基层,大学学到的没有用武之地,训练之余就是天天让写稿,写先进事迹,故事真假你就自己想吧。
有得必有失,国防生的政策不能说一无是处,用意不可谓不好,但收效不明显,于是取笑,也是常理。
整个国家要移风易俗,必定出现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弊端重生,要一点点的改进改良,才能使行政趋于完善。
赵雍改革军制,觉得可以出山了,跟韩、魏夹击秦国,被秦国教训一顿,又被齐国教训一顿,还被秦国攻占了中都和西阳,锐气大失。
赵雍于是更加低调,军队刚刚胡服,配合还不好,还要多训练。碰巧燕国有乱子,齐国大败燕国。
赵燕是邻国,邦交不错,赵国数次对燕国出兵相助,可是如今赵雍不想这么做,还灵机一动,派人去中山国,表示你出兵打燕国吧,我绝不干涉。
中山国以前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心慕汉化,建立城邦,使用青铜器,自从复国之后国力日上,正欲占点便宜,听闻之后心花怒放,攻打燕国,占了很大便宜。
赵雍此举无非是祸水北引,所图的无非是赵国能安稳几年。坦白说,如今中原各国纷纷称王,唯独赵国取消了王号,大家都不把赵雍当一号人物了。越是低调,越是安全。
靠着种种手段,赵雍为赵国迎来了十年的黄金发展。稳定压倒一切,稳定的内外环境才能够积蓄力量。管仲安与国内十年才向外发展,商鞅是,文种也是。
十年之后的赵雍已经35岁了,城府越来越深,脸皮越来越厚,他的军队也越来越强大。
其实战争之前,大家对军队的战斗力都是没有底的,往往号称如何如何,其实也只是号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不行只有打过才能知道。
希特勒德国时期,陆军极其重视机械化发展,直觉告诉他们这种战法将颠覆一战的战壕理论,可是苦于无实验场地,直到西班牙内战,德军派遣军官团去西班牙,按照机械化的作战方式指挥作战,然后心中有数,故而与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对垒,一个月就推到了巴黎。
中日战争的时候,各国都派遣军官来观摩战争,也出售部分军械飞机给中国,通过中日飞机战的战损来得知那种飞机更加优良,飞机如何改进。
仅仅训练总是不够的,赵雍虽然不与大国开战,但是军队不时的与娄烦、林胡等打,改良战法,心中自然对战斗力有了直观的认识,信心也越来越足。
终于,在护送秦惠王回国之后的第二年,赵雍对中山正式用兵,赵军一直攻到中山国的国都附近的宁葭(今河北获鹿北),相当于清朝攻下了明朝的山海关,形势顿时大改。
而且此时秦国公子壮自立为王,秦国内斗。赵雍趁机西渡黄河,攻占了林胡与秦国交境的河套区域(陕北和内蒙古边境),赵军可以越过函谷关攻打咸阳。
此后赵军高歌猛进,原本中山与林胡、娄烦接壤,结果三方土地不断被蚕食,最后中山国国土完全被赵国包围。林胡、娄烦和中山合纵攻打赵国代郡,想要杀出一条血路,可是被赵军击败。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战争的结果也极大地改变了政治格局。
此役过后,赵军攻下了大片领土,设置了雁门郡(山西北部)和云中郡(内蒙古)。这片区域水草丰美,赵国用来放牧,从国内迁人口到该地,为了一劳永逸,还修筑了长城,从今而后就自古以来了。
四十二岁的赵雍心满意足,觉得自己功绩超越以往任何一位赵国君主,颇有些高处不胜寒的喜悦。
四十二岁,虽然年富力强,可是秦国君主一般这时候都挂了,赵雍思前想后,觉得世事难料,万一自己不在了,小儿子如何能够掌控赵国呢!
此时赵雍的梦中情人吴娃已死,临死前的愿望是自己的儿子何能够当太子。面对爱人的临终遗愿,赵雍不忍拒绝,于是抛开自己的长子——韩国公主所生的公子章,立了不满十岁的小儿子为太子。
此时公子章已经二十岁了,公子何又那么小。
凡是小时候吃过苦的,都不愿孩子吃苦。十五岁即位的赵雍,深切的感受到来自内外的种种猜忌,赵雍思前想后,忽然灵犀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于是招来重臣肥义,告诉了他自己的打算,待他们同意后正式让位给太子,自己称主父,字面上意思是君主的父亲,类似于今天的太上皇。
在生前做好这件事,名分已定,年号已改,就算自己走的突然也翻不出浪花了。其实稳妥点看,自己还能活个二十多年,那时候小儿子也大了,群臣归附,岂不美哉。
越想好处越多,孩子当君王,自己可以引领他,不让他沾染酒色财气,自己也可以轻松点,不再理那些烦人的政务,可以专心在军营里打仗。毕竟兵者乃国之大事,只要军队能打,国家就繁荣昌盛,这大致是赵雍的想法,哪个父亲不愿意为儿子铺垫一个安稳的江山呢?
我个人认为这种制度非常好,因为君王不需要再当到死了,那样实在太可悲。现在的任期制,最大的好处是让人知道何时会结束,政权有序的接替。
据闻有记者采访罗斯福,问他第四次当选美国总统有何感想。罗斯福递给他一块蛋糕,记者很荣幸的吃完了第一块,罗斯福又给了他一块,记者又吃了一块,罗斯福还给他,记者不好拒绝,勉为其难吃完,然后罗斯福递给了他第四块,对他说,这就是我的感想。
听说雅尔塔会议时,丘吉尔的私人医生对丘吉尔说,罗斯福面色不好,一个月内肯定会死。罗斯福也确实死在了任上,如此说来,对他也蛮残酷的。
罗斯福之后,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只能当两任,可谓善莫大焉。
普通人还能熬到退休,享受时光,一直处在风尖浪口,如曹操般骑虎难下,时不时的头痛复发还要处理公务,也着实不轻松。能够安然下来,我想对人对己都不错。
人最怕的是没盼头,君王老死在这个位置上,要说六十年如一的勤于政务,一点不松懈,你答应你身体也未必答应。
我们现在的任期制度,逐步确定退休年龄,确定任期,慢慢演化至如今的功成身退。从历史中得知,在位超过四十年的太子一般没有好下场,很多演变成一场动乱,如果赵雍的这种制度持续下去,未尝不是治国良策。
腾出手来的赵雍制定了赵国发展的大纲,敏锐的觉察到了赵国最大的威胁,并且开始筹划准备,打算为赵国一统天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298年,赵雍跟秦国当家人宣太后达成一系列政治交易,让楼缓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并且自己化名跟随楼缓一同前去秦国赴任。
中山国被灭掉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如今中原各国,魏国巅峰已过,不足为虑,楚国的楚怀王倒是英主,不过楚国国力大损,而且已经定下计策对付楚怀王,不用担心,齐国虽然强大,但是它的政体决定了齐国的军事力量有限,不足以跟目前赵军论短长,天下间可虑的唯有一个秦国。
赵雍对此可是记忆深刻,即位第九年,五国联军攻打秦国,被斩首八万。秦国又吞并巴蜀,国土大增,而且秦国是彻底的耕战国家,这一点比赵国还要彻底。
可以说,赵雍改革的方向就是把赵国变成战争国家,以战养战,通过兼并、吸纳等手段扩张国家实力,所以很看重军事,天下间唯有秦军是赵军的劲敌。
未来百年内,天下的归属,不是秦国就是赵国,赵国唯一的出路就是趁着自己强大,利用好形势,将秦国的国运打下去。
当初魏文侯把魏国打造成第一强国,人杰辈出,可惜后继无力,秦国变法后趁你病要你命,打败魏国成为第一强国。
而后楚国强势崛起,与秦国争雄,几乎干趴秦国,可惜韩国、魏国出兵,功亏一篑,强国之路被打压中断,秦国卫冕。
如今赵国养精蓄锐,露出毒牙,打算趁机攻灭秦国,奠定赵国的霸主地位,那么以后六国就只有割地赂赵,以后扛过两三波合纵,那么赵国就能统一天下,彼可取而代之也。
可是要灭亡秦国,要扛过六国合纵,这就得靠战争了,只要赢了,政治形势都得顺着改变,那时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所以赵雍把军事化作为了赵国的唯一出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军事建设中。
我们不妨再重新审视赵雍的发展的策略:
赵国处于正中,可谓四面受敌,到时候各方军队压境,步步紧逼,虽然有主场优势,可是军队是对方的三到四分之一。赵军要赢,唯一的策略就是速战。
以少敌众,那就只能一招制敌,直取咽喉,而军队中符合这一策略的,唯有戎狄的骑射。
学习戎狄的骑射,用更少的人,用更快的速度,集中优势兵力,不断的打击敌方虚弱的地方,来的要快,跑的也要快。
而军事政治两把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如何用连横破解对方的合纵,也很重要。
赵雍于是在外面安插眼线,燕国内乱,齐国大军攻打燕国,赵雍一面暗中让中山浑水摸鱼,一面虚张声势要出兵,一面表示赵军不行,然后让燕国公子职去秦国求援。
秦惠文王在张仪的怂恿下,派兵援助燕国,打败齐军,而赵国置身事外不说,既拉拢了燕国,又削弱了燕国,同时还让秦燕结盟,秦国劳师远征与本不接壤的齐国相斗。
秦赵燕结盟,秦国战胜却得不到土地,齐国战败无力入侵赵国。而后燕国与中山国结仇,除非中山国肯放弃占得燕国城池,否则两国便没有合作的可能。
秦国内乱,他和纵横家的人联络,把身在燕国,最没有可能的赢稷(ji)送回国,趁机发展在秦国势力,派遣赵国重臣在秦国担任左丞相,从而暗中操控秦国局势,了解秦国内情。
我甚至觉得,宣太后一意孤行,扣下楚怀王,这背后是赵雍在默默推动。表面上宣太后能扣下楚怀王获得利益,可是却和楚国结下解不开的仇怨,将来自己要合纵攻秦,楚国国内百姓定然支持。
所以楚怀王偷跑到了赵国,赵国却并不接纳,说不定暗中告密透露行踪,让秦国再把他抓回去。
一系列的动作,一环扣一环,有些是自己谋划,有些是因势利导,说赵雍喜欢打仗,并不是说他不喜欢玩阴的,毕竟打仗嘛,不玩阴的怎么能够赢得漂亮。
当然大多是我自己想的,我只是觉得,赵雍当政快三十年了,这三十年处心积虑,国内又有那么多谋臣智士,再加上还有浑水摸鱼的苏秦、张仪,他们如果联合起来要做这些,难不成很难吗?
不过,苏秦、张仪毕竟是为了自己的权益,和赵雍结合只能说是同路,至于何时分道扬镳(biao),会不会暗中互相摆一道,我就不知道了,聪明人在一起,不到最后很难说谁占了便宜。
去秦国考察则是赵雍图穷匕见的一笔,这是秦赵的国运之战,决定了天下归属,不能有丝毫错误,这个险值得冒!
听闻邓艾年轻的时候喜欢兵法,经常走到一地说,这里适合伏兵,这里适合下寨。赵雍久在军旅,一路走来对秦国的山川地势有了直观的认识,想来平常也不少研究樗(chu)里疾以往的战役过程,胸中自有沟壑。
陪同赵雍的还有一批参谋将领,考察风土民情,军队的士气,军队的战法等等,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分析如何打,怎么打,某地的人性情暴躁,可以辱骂而后诱使他们进攻,某将领用兵果敢,擅长抄后路,遇到他要当心,有将领小心谨慎,对他就不要夜袭了,林林总总。
一切都考察完了,其实这些准备一直在做,赵雍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他要见见他的对手。
张怡宁说,有时候你和对方刚一握手,对方就知道自己输了。
在秦赵决战前,赵雍也要握一下对方的手,分析他的性情,判断他的魄力,想想关键时候他会如何决断,这很重要。于是赵雍如愿以偿,见到了这位他认为的宿命中的敌人。
见到敌人的时候,赵雍不断地表现自己,不断的抛出问题,刺激和挑战敌人,不断地挫败敌人的锐气,让敌人佩服他,让敌人畏惧他。
走之后,赵雍还特意派人告知赢稷,之前你见到的人就是我,当年是我送你回国,我能扶你上去,也能拉你下来。
我相信,赢稷心中对赵雍一定产生了畏惧,被他的胆大妄为所震慑,自愧不如。心理上的阴影,会直接导致他在对垒时,无法抛开顾忌全力一战。
犹如小说中的,心志被夺,出招会犹豫,顾忌重重,而后处处被压制,最终遗恨而死。
赵雍犹如高明的剑客,先声夺人,在气势的对垒中占据了上风,看见了对方眼中的犹豫,便知道自己赢定了。
假如真的如此,我相信赵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