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常想起儿子,心里总是无比沉痛内疚。
在儿子才几岁的时候,那时候,他已经辞去村里的民办教师工作,被岳父托关系调到镇上,做办事员,应酬不多,下班了有大把时间陪孩子。夏天他经常带儿子到河里玩,他教他游泳,用当年他父亲教他的方法,他们称之为狗爬沙,就是头向着岸边浅水区,双手撑住河床,双脚在深水里踢腾。他双手抱圈,在儿子胖乎乎的肚子下面轻轻托着,看着儿子放心地在水里撒欢,扑腾起阵阵浪花,还不时扭头看看他是否还在身边,甜蜜稚气的童音荡漾在清澈的河里。
他感觉到儿子对他的依恋,他的心里是满满的幸福和责任感。岸边绿树葱茏,生机勃勃,野花争艳,芳香扑鼻,蓝天白云倒映河中,远处群山起伏,气势磅礴。爱子活泼,江山如画。
他心里展现出锦绣般的憧憬和宏大的梦想。他发誓一定要追求更大的权力,拥有更丰富的资源,要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儿子的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最好是一名位高权重,政绩卓著的党政军大员。他要儿子锻炼强健的体魄,像拳击手泰森一般,磨练坚强的意志,如保尔。柯察金,像培养广泛的爱好,像画家达芬奇,掌握多样的才艺,如总统杰斐逊,他恨不得把儿子培养成超人。
在儿子刚上幼儿园大班,他就给儿子报了各种才艺班补习班,跆拳道,钢琴,小提琴,书画,舞蹈,英语等等,凡是市面上有的,他统统都给报了。放学后,周末,都给安排得满满的。他要让他的儿子赢在起跑线上,要让别人看看,他的儿子是多么的优秀,龙生龙,凤生凤,他的儿子必须处处强过别人的孩子。
高强度的学习,磨去了儿子的兴趣,扼杀了儿子的天性,随着年龄增长,儿子变得叛逆。他失望暴怒,粗鲁急躁,有时忍不住拳脚相加,儿子报以逃学打架,他施以更严厉的惩罚。他老婆心疼儿子,阻拦他,被他训斥是溺爱。儿子的班主任老师委婉提醒不要超越孩子的身心特点和承受能力,建议他看看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有关教育心理学的书或者法国启蒙思想教育家让-雅克·卢梭论述教育的书,并告诉他孩子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是天然的顺序,是无法跨阶段发展的,要把孩子当孩子看,绝不可硬性跨阶段拔高。
他觉得老师迂腐呆板,是教条主义者,只会墨守成规,盲目崇拜死理论。他说要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他搬出皮格马利翁的期望效应来反驳老师,并且口气强硬,还说自己以前也是研究教育的。班主任老师感觉他不可理喻,觉得跟他无法沟通,就选择沉默。他认为是老师错了,更加坚信了他自己教育方法的正确性。
他儿子怕他,经常不回家,躲在臭味相同的同学家或者藏身于网吧,沉迷于游戏。街上的小混混拉他入伍,做为挡箭牌,借他爸和外公的名号吓唬人,应付派出所。儿子从此染上了各种街上有的恶习,后来发展到吸毒,传播毒品,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多次暴力教育,却适得其反,儿子更加顽劣,越发自暴自弃,他无计可施,随后索性听之任之,心怀侥幸,寄希望长大懂事后或许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