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西域
西域——美妙而有诗意,神奇而又古老的名字。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穿过。这条以长安为起点,横贯亚洲并连接非洲、欧洲的国际交通古道,宛如纵横交错的筋脉,布满亚欧大陆的腹地。
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丝绸就开始经这条古道输入中亚及欧洲。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把这条贯通东西经济、文化的国际通道形象化地称为“丝绸之路”。
这条开通于汉代,兴盛于隋唐的古道如今再现当年辉煌。那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那灿烂绚丽的名胜古迹,那五彩缤纷的民族生活,那丰厚富有的文化宝藏,就像七彩绸带,飘舞在世界东方。
丝绸之路,文化之路,友谊之路,旅游之路,开放之路,实在是一条贯穿西域的商贸之路。
西域食品有限公司就坐落在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历史文化名城——张掖临泽。张掖临泽山川秀丽,黑河奔腾,气候宜人,物产富裕,既有“千里冰封、万壑雪积”的北国风光,又有“田畴沃野、河渠纵横”的南国水色;既是“林海涵水、草原牧畜”的沃土佳地,又是“农耕植茂、盛产粮油”的鱼米之乡。
岁月悠悠,百转千回,生长在这里的西域人,以其博大的胸怀、顽强的毅力使年产6000吨的红枣食品加工企业——西域食品公司在大西北强手如林的商战中争得一席之地,在西北父老乡亲的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信誉。
他们以金张掖人应有的傲然风骨把艰险、沉重、苦涩和屈辱统统踩在脚下,他们以西北人特有的精神风范把创业、奉献、拼搏和挑战视为生命的辉煌亮点,他们将在世界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辉煌、河西走廊的昌盛和繁荣谱写华章。
古道古城演绎西域丝绸文明;
古琴古韵打造东方旷世饮品。
丝绸古道的传统文化积淀将在此传承和升华,西域食品的文化品牌将属于真正的西域人。
乡村黄花
阳春三月的一个清晨,我站在故乡的老屋前,审视着那个灿烂的季节和季节里那片盛开的油菜花。温润的风把深刻而又简单的流线雕刻在故乡的街巷,让燕子轻剪了双翼,把巢筑在人家的屋檐下。我能看到春天的阳光是如何在油菜地里欢快地跳跃,于是一切都写满了生命印痕。有蜜蜂、蝴蝶在花丛中打闹,有撕裂般的秦腔似断非断地在田野上空回荡。虽然是荒腔野调,虽然有些凄苦衰怨,但你体味的却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温馨和乡村独有的沉重。
我在城市生活了几十年,也是我心灵飘荡的几十年,我一直处于—种紧张的追寻中。只有回到乡村,守候在那片扑面而来的油菜花前,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怦然心动。我明白了,我的根在乡村,我的乳汁在乡村。提起乡村我就来了精神,就像入水的鱼儿、出笼的狮子、归林的鸟儿般欢实。只有回到乡村,注视母亲煮饭时被风拉斜的袅袅炊烟,围坐在母亲焐热的炕头,我的心灵就有了彻头彻尾的归宿感。母亲总是用她温柔的目光将我们弟兄几个,从一个冬天注视到又一个冬天,直到把她的满头青丝染成了银丝缕缕,母亲的目光依然没有改变方向和角度。
多少次,我问自己,我该以怎样的态势面对我的乡村?我热爱着油菜花就像热爱着我的母亲一样,当我每每站在田塍地头,注视着扑面而来的金黄,我的内心是激动的,我浑身都在震颤,眼眶里是湿热的。我弯下腰,仔细辨认着每一节枝杆和枝杆上坠挂的沉甸甸的花荚,就像辨认老父亲扶犁时一鞭子甩出去的脆响。花荚所透出的力,诉说着儿时对乡村的记忆,那是多少庄稼人给它注入的千般呵护,万般关切,亦如母亲给我的爱一样。
我热爱乡村里那金黄的油菜花,我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我更怀念—生离不开乡村,没有在城里生活过一天的父亲。
写鹰
从师于思温老师学画研习山水、花鸟,但最抒意畅怀者,还属画鹰。鹰,雄居髙山绝顶,独立峭岩苍松,奋飞戈壁,搏击天云,具有高瞻远瞩、神勇无畏的气概,是勇敢坚毅的象征。雄浑威猛的缩影,是英雄豪杰的化身。每当提笔画鹰,借鹰励志,以鹰寓情,顿感精神振奋,力量倍增。
除了临习思温老师的画鹰技法,我还将其他大师画鹰的不同风格进行了对比和探究。如黄胄、孙其峰的鹰笔墨严谨,造型逼真;髙剑父、徐悲鸿的鹰讲究写实,融合古今;思温老师的恩师、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画的鹰,雄浑豪放,英武威猛。思温老师笔下的鹰,更是传承苦禅大师的笔墨精魂,并注重笔墨厚重,使鹰之形象更为生动。
我喜爱画鹰,还因为我是一个企业的领导。每当画鹰我就想起了夏战酷暑,冬练严寒,各公司建厂投产的战斗生活。每每画鹰都是我对企业生活、工作的留恋,是激情的释放和魂牵梦绕的记忆的流淌。
华复一场雪
2008年冬,华夏大地银装素裹,大江南北寒气逼人。福兮,气候转冷,来年丰收有望;祸兮,南方交通瘫痪,电力中断,是为五十年不遇之灾难。
这场雪对于地处北方的人来讲,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对于南方的人来讲,能经历如此的大雪考验,却也是几十年不遇的。
我的老家,那里有山有沟有树,抬眼望去,四处一片茫茫,只见白雪纷扬恣意飘落,房舍树木寂然肃立。风雪中虽是萧瑟迷蒙,却也气象万千。
积雪已经覆盖了所有的道路,我深一脚浅一脚踏下去,身后留下一串脚印。回头望着雪地上一个个印痕,大小不均,有些歪斜,也能感觉出深浅。那种自然的印记,节奏的韵味,以及白雪同脚印的黑白对比,是大雪所赋予的。倘若你在一个铺满白雪的人工平台上踩下一串脚印,那印痕一定缺乏生气。拿它和雪地上随意走出的脚印一比,那么,自然的印痕所蕴含的美意就显了魅力。
雪还在继续下,那树干、土墙在白雪的映衬对比下成了黑白两色,天地间仿佛只留下黑白两色。我突然感悟到天地乾坤间黑色与白色的气势是最伟大的,那气势中又蕴涵无尽的诗意。偶尔也会遇见树上残留的黄叶或者是房舍的暗红墙面,如果在银装素裏中夹入这黄、红等颜色,那种色调又是妙不可言的。坡上有积雪,山上也有积雪,雪像是个雕塑家,这随手一塑,农家院内、果树上下、山川河流就都变了模样。屋顶上厚厚的白雪,像是童话中白雪公主的小屋。树枝上落了一层雪,像团团梨花一夜开放,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小屋、老树,这雪花、脚印,构成了一幅我们常常在圣诞贺卡上才能看到的画面。
飘雪的姿态,真可谓变化多端,想起有人形容下雪为“漫天飞舞”。风是雪花舞姿的导演,自然的风,引出自然的审美。风大,雪舞也快,或左或右,急急切切,弥漫一片,沙沙作响。比起雨声,更有一种神秘之感。风缓,雪飘亦柔,悠悠地轻盈地舞动,风情万种,含情脉脉。
华夏大雪,持续下个不停,虽然南国受灾,更多地挡住了客居他乡的人们大年归乡的路,但却给我们这些留守故土的人带来了许多审美愉悦,这是自然所给予的。我们常常在自然中获取种种的经验,比如两点落水泛出的涟漪,黄叶脱枝飘悠的弧线,小溪曲折流水的欢唱,枝丫划向天空的交错,还有这飘落在古屋上的白雪,以及雪地上留下的一串串脚印。
燃烧生命
45岁,迈入中年“人生是一本书”,这本书己写了一半。你现在正在阅读的那一章,我已经看过,我现在读的这一节,有人已经翻过。我们只是在不同的时间,读着不同但也相同的章节。
人生总有那么一些日子,没有机缘能在同一个时空里,聆听同一首歌曲,弹同样的调子罢了。因缺乏共同的经验,而无法烙印共同的记忆,而难以产生相等相连的一份情感。
岁月的车辆,是不会给我们一张永远单纯的面容。在人生的道路上,或许我们都会是个调酒的髙手,用生活中的故事当原料,用其中的心得作引子,让他在时间的调剂下,配制成一杯陈年的老酒。
生命终究是一个圆,我喜欢在这个圆上涂上各种色彩,至少我一直尽心尽力,试图涂绘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显现自己的精彩。
其实,中年人的心中也蕴藏着一盆不肯熄灭的火种,和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并没有两样,渴望燃烧出自己一片成功的天堂。
留住记忆
时光飞逝,岁月不老。过去的日子好像是被压缩的生命记忆,凝成金砂积淀在岁月的河底,留待年老时从头翻阅。
迎来太阳,送走月亮,忙忙碌碌的日子不得不使人每天坐到灯下安静地整理自己的思绪,悉心地收藏过去的日子,犹如收藏自己的生命体验。
不惑之年,体验生活、咀嚼生活的能力在不断地增强。想进来又想出去,“围城”之棋下完后,记忆中凸现出在原野上奔跑如风的画面。这是不能随愿之后,心灵上定格的画面。抛却功名利禄,依然眷恋那辛苦当中的勇气、痛苦过后的甜蜜。那些艰辛的日子造就了现在的脸,对于权贵、阴暗的蔑视,对于友谊的珍视胜过一切,它们会让老年充实丰盈……每一缕记忆,都和一段故事牵连在一起,我会留住它,同时也留住从指间流逝的岁月和每一个普通的日子。
人的一生有成功,有失败。失败不是败在体力、智力和能力,而是败在意志力的丧失和最后一刻的放弃。
意志不倒,永远是胜利者不屈的脊梁和不败的旗帜!
丹霞人生
有些风景,初恋一般让人刻骨铭心,譬如雨后阳光下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
初看丹霞景观,那尘封己久的情感如层层色彩涂抹出的山峦。那一刻我思绪万千,心似狂潮,我在心灵最深处听见了浪潮拍岸的回音。我在一张一弛中,想起了多年以前做的一个梦,那梦里的背景,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山。
曾经执拗地以为,自己就是一位能够笑傲江湖的天地英雄。此时此刻站在山的臂弯,默默无语地欣赏它的美丽与壮观时,我才蓦然惊觉,自己曾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多么的自负自大。因为站在“吾师自然”的怀中自己其实不过是一个渺小的凡夫俗子,仅仅是沧海之一粟,祁连之一草。意识到这一切时,我不禁对眼前五彩缤纷的奇特地貌,充满了虔诚和深深的敬意。
在丹霞地貌,心如鲜花绚丽绽放,灵魂如游鱼自由自在,躯体如山峦物我两忘。
这涂满了人生色彩的奇观,这流淌着生命旋律的线条,这诉说着人生故事的沟壑,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温暧情结
不等我出生,爷爷就早早地离开了那个苦难的世界。上小学了,我一直在寻找爷爷的“情结”,想满足于那份被爷爷疼爱的亲情。于是我把外公叫爷爷,盼望他常来我家,那是最髙兴的事。
一个下雪天,外公来了,热土炕中间架一个火盆,爷孙围着火盆烧豆子吃。我问爷爷你有皮球吗?”爷爷说:“没有。”我一口气把这个问题问了5遍。爷爷挺纳闷,于是在连续回答了5次后反问了一句:“你为什么尽问这个?”我说:“我喜欢您说‘没有’。”他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你说没有的时候胡子一翘一翘的特别好看。
于是爷爷的胡子笑成了花。
后来我长大了,“爷爷”他去了,我才知道那是美丽的童话,是爷孙之间的温暖。于是我给温暖下了定义: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美意,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
五月山歌
5月,阳光开始明媚的季节,梦想开始温暖的时节,文化大厦在无声无息中落成。赵思温艺术馆、古筝培训学校、布衣茶坊等20多个项目诉说金张掖文化第一大厦的艺术风姿,步入布衣茶坊,花草润目,雕梁画栋。沿起伏宛转的步道踟蹰而行,酒苑、画廊等8个经典风格的包厢一一相遇,细致的浮雕,楼美的装饰,独特的演艺台,有张有弛的空间组合,无不让人浑然落入浓浓的古典主义浪漫氛围之中……欷歔赞叹间不觉步履徐移。静水流泉、古筝音乐令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便邀朋作客来一壶功夫茶享受这产生无尽遐想的空间。
暮色渐浓,夜幕轻垂,坐在花园般的布衣茶坊,沐浴着音乐灯柱柔和的光辉,叮叮切切的古筝曲若即若离,溪水一般从耳畔流过。瞥一眼仿古的亭台拱门,你尽又在想象中与亚里士多德探讨人生的哲理,与旦丁切磋园林与诗的艺术。你尽可像一位法兰西的贵族那样,优哉游哉地品味生活的咖啡;你也尽可以干脆什么都不想,任清茶红酒洗去一天劳作的风尘,无思无虑地享受造物主赐予的清心与闲适。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文化大厦是一座风格兼中容西的7层建筑,她作为凝固的音乐、静态的艺术,“文化”含量的多少直接决定其品味的高下。
如今人们的休闲,早已不再仅仅满足“有所去”。尤其是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士,更需要一处格调高雅、环境优美的健康去处,能让自己、家人和朋友真真切切地享受现代文明,濡染尊贵气息。文化大厦布衣茶坊正是这样的地方。
文化大厦,这丝路古城的一点飞来美景,是耳边饱含情怀的十四行诗,是眼睛中的小夜曲,是实现梦想的地方,是珍藏生命之美的家园!
舍
—种经营方式,就决定了一种赚钱的结局,一种思维就注定了一种活法,一种观念就是一种人生结局。
我的活法取决于我一夜之间的思维转变,那是一种“舍”和“得”的哲学思维,我舍去了很多人求之不得、得而无法舍弃的东西,但无论怎么舍,灵魂是舍不得的,灵魂没有了归宿,人就没有了居所。
我把“舍”、“得”带来的髙兴常常写在汗水里,因为没有汗水舍了不一定得来。汗水和智慧并存,它能使人的一生既透明又有味。“舍”是一种付出,是血的代价,既然愿意付出,就该无怨无悔。不要把怨声挂在嘴巴上,时刻都有说不完的苦恼。
“舍”而复“得”,社会再生,当然这需要希望和耐心。
思维决定了活法,观念造就了一生。
笔墨笑谈存人间——研读赵孟頫书法有感
在中国书画史上,赵盂頫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是一个诗文高古、书画绝伦的艺术全才。
明人何良俊说自唐以前,集书法之大成者,王右军也。自以后,集书法大成者,赵集贤也。”《书林藻鉴》以赵氏与王羲之、宋代颜真卿并举,足见其在书法史上的崇髙地位。
赵孟頫,字子昂,自号松雪道人。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11世孙。作为赵氏宗室的“孟”字辈,赵孟頫弟兄数人几乎都在诗、词、书、画、琴、棋中颇有造诣。其堂兄赵孟坚以诗书画名世,另一位堂兄孟淳所画墨竹最为逼真,其胞兄小楷写得极为精工,而其弟也以阔罗汉闻名于当时。
自小浸润于艺术中的赵孟頫聪颖超人,过目成诵。他5岁时就开始学书,靑年时代即以诗、书、画而名贯江南。
赵孟頫自34岁被元世祖忽必烈叹为既擅长书画,又有治国之才的“神仙中人”后,先后侍奉了5个皇帝,做过兵部侍郎,集贤直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职。
元仁宗曾说赵孟頫身上有7点人所不及的长处:一是出身高贵,二是相貌贻丽,三是傅学多闻,四是操履纯正,五是文辞高古,六是书画绝伦,七是旁通佛老。总之,他在诸多方面都有超人之处。由于他的天资和勤奋,他“玩”了一辈子的诗文书画终于玩出了举世无双的髙水平。《元史》本传说他“篆、籀、分、隶、真、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