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岁月无声。
还记得刚从乡下来时那个瘦瘦的,小小的,黑黑的小不点,吃饭时总要跪在椅子上才能夹到桌上的菜,如今转眼已是六年级的“大哥哥”。
小时候的儿子,不怕高,每次带他去荡秋千,他总高声尖叫着:“妈妈!再推高点,再高点,我要荡到最高。”直到真的高到不能再高,引来旁边小朋友一次又一次的羡慕和惊叹,他似乎很享受那飞上飞下的“小飞人”的感觉。不过,有一次也不小心荡着荡着就掉在草地上,可他居然没哭,马上站起来继续。
小小年级的儿子脑袋里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树上的叶子,水里的鱼儿,泥土里的蚯蚓,草丛里的虫子,甚至路边爬行的小蚂蚁,他都极为感兴趣。有时候,放学了,四肢伏在地上看水泥缝隙里爬行的黑黑的蚂蚁队伍,问我要上两个一次性的塑料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里却装着他自己拉的尿液,两个杯里都放上好些蚂蚁,他要仔细观察到底哪个杯里的蚂蚁生命力更强。可怜那一只只的小蚂蚁就成了儿子手里的“白老鼠”,就这样都能让他看上一两小时。挖掘藏在泥土里的蚯蚓也成了他的一大乐趣,把挖到的蚯蚓放在手掌心里,像是获得什么至宝一样,捧着这些脏脏的“至宝”跑到我面前让我也和他一起看,像这些软体动物我是觉得很恶心,见着就浑身起鸡皮。他却不以为然,还能分辨出蚯蚓的头和尾来。好多时候都是玩得一身泥,脏兮兮的两只小“爪”子。不过每逢这时,我也从没有阻止和责骂,反而开始欣赏这个与众不同的儿子。
捉蚂蚁,挖蚯蚓,抓蟑螂,捞蝌蚪,捕黄蜂,抓蛐蛐,样样在行,丝毫不畏惧,这些大自然的生物成了儿子的“好玩伴”,陪伴着调皮好奇的儿子度过了许许多多的快乐时光。
一次偶然的种下两颗花生,经过儿子的天天悉心照看,后来居然收获一捧花生,那一刻的喜悦更让儿子体会到种子的奇妙和快乐,便有了后来的种土豆,种南瓜,种白薯,种辣椒,种苦瓜。也曾试着用水培育绿豆芽,黄豆芽。
从带他来我们身边的那年,老公买了两只小乌龟回来养,最开始只是想着养给儿子玩,养着养着,其间有一只因患病眼瞎而死,不想剩下另一只孤零零,又买回一只继续养,八年过去,当初只有茶杯口那么小的小小龟现在长到中碗口那么大。儿子对这两只龟可谓是呵护有加,一有空就拿牙刷给它们洗澡,洗干净了放在阳台上任它们自由活动。春天更是常去公园的水池里捞蝌蚪给乌龟补充营养,静静地趴在盆边看乌龟进食蝌蚪,还不忘和他的乌龟朋友聊天,他说乌龟虽是动物,也通灵性,能听懂小主人的话。问我是不是这样,我只笑着说是,是。
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兴奋也有沮丧。他总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大自然的许多“我不知道”深深地吸引着儿子,很多个“为什么”也令儿子爱上了书城的《十万个为什么》,《大自然的奥秘》……
每逢周末,儿子习惯性地就想着去书城看他自己喜爱的书,探寻他心中的谜。如此热爱大自然的儿子也慢慢懂得环保,爱惜粮食,掉在桌上的饭粒捡了就往嘴里塞;节约水电,不但自己随手关灯,也时时提醒我们不浪费电,不浪费水。
至今我依然很庆幸,当初要不是因为那母子分离的日日想念和牵挂,要不是每每听到电话里那个不愿叫我一声妈妈的撕心裂肺的痛,要不是因为想儿子想到夜里躺在床上无数次偷偷抹眼泪,我怎么会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把三岁多的儿子从乡下带来我身边,我又怎么会体验到今天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又怎么去分享儿子成长路上点点滴滴的欢笑和泪水?又怎么会收获到儿子那一份浓浓爱意的母子情呢?
一路走来,辛酸伴着欢笑,痛苦伴着幸福。日子虽苦,可这分苦也是甜的,每次听着他一遍又一遍的叫妈妈,一次又一次地往我碗里夹菜,我想此刻是无比幸福的,至少,他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的妈妈没有因背井离乡而丢下他,更没有让他成为留守儿童。
不管将来会怎样,只要他健康平安快乐地过每天,就像现在这样快快乐乐的,开开心心的,自信满满的,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