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通过安伯的职场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她确实并不懒惰,也为此花费了很多精力,以期拥有成功的职场生活,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其次,安伯为了更快地融入公司这个团队,做了许多取悦他人的努力,然而这也仅仅为她换来了与别人共进午餐的机会,似乎没有给她带来她所想要的亲密关系。但是,在职场中,这种因为恐惧而表现出的友善,是无法换得真实的情感的。最后,安伯常常帮助自己的同事解决诸如打印、买咖啡等之类的小事情,也常常附和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观点,然而这些努力通通白费了,因为它们并未帮安伯换得别人的真实接受。安伯这种工作处事态度,以及老是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向我们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安伯从头到尾都没有掌管自己的职场生活,从未明确自己在职场道路上的主权。
然而,在我们生活的各种领域,我们必须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应该享有的主权,这些在我们的职场道路上体现为,要求我们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与性质。如果大肆包揽属于别人的责任与工作的话,不仅不会让人心生感激与真诚,也不会让别人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反而会使自己陷入疲乏劳累状态。
其实,对于安伯来说,让她陷入这种僵局的原因,不是她的付出与努力还不够,而是她不懂得自己的责任究竟是什么。因为她渴望快速被公司所接受,害怕与公司员工发生冲突,以及自己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的请求,因此使得自己总是陷入疲惫状态,导致自己的工作任务总是无法及时完成。
这些困局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安伯没有明确自己的界限在哪里。
心理界限,让你闪耀出个人亮点
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责任与主权的困惑,其实都是来自界限方面的问题。
例如,我们难免会遇到别人请求自己帮忙的时候,而这时的我们也许处于自顾不暇的状态。那么,这时候的我们,就必须明确自己的心理界限,帮助自己分辨“我”究竟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
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还是在我们的职场道路中,明确自己的心理界限都显得极为重要。
那么,心理界限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心理界限就是你的心理所能承受的外界力界限,是你在皮肤、话语、真理、时间等方面区别于别人的特质,它体现出你从哪里开始,又将在哪里结束。
然而,人们往往抱着人应该有爱心、避免自我本位的思想,却常常忽略自己的心理界限。他们常常会叩问自己:“对别人的请求设定界限的话,是不是显得自己很自私?”“我要如何回应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呢?”“为什么对于设定心理界限一事,我会感到愧疚与恐慌?”“假如我为自己划分心理界限的话,那么我还会是当初那个富有爱心的我吗?”……
是的,我相信大部分读这本书的人也曾为这样的问题困扰过。
但是,生活需要的不是全能的圣人,我们也无法达到圣人的境界。我们所能做的是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基础上,来营造一个平衡健康的生活。而想要拥有一个平衡健全的生活,明确个人的心理界限则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是个人产权的分界线,同时也是明确自身应当负担哪些责任的界限。
我们的职场道路也是如此,要想使得自己的职场道路一帆风顺,让自己能够在职场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明确划分自己的心理界限。
不管是初入职场的新手,还是资历深厚的职场老人,对于我们来说,明确心理界限都绝非一件难事。难的是我们自己是否已经意识到划分心理界限的重要性,是否愿意明确自己的心理界限。
生活中,无法明确自己心理界限的人还真不少,初入职场的丹妮就是这样一位。她凭借优秀的能力进入了一家跨国公司工作,因为是新人,所以丹妮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面对公司一些前辈的请求,她从来都是有求必应的。
坐在她旁边的同事安迪,自从丹妮来到公司之后,很少收拾自己的桌子,每次都是喊着桌子怎么这么乱,丹妮,你帮我收拾一下,我得给经理送报表去,然后丹妮就乖乖地把安迪的桌子收拾干净;坐在丹妮后面的大叔,自从丹妮来到公司之后,自己从来没有去倒过水,之前大叔因为脚扭伤,丹妮帮他倒了两次水,可是他脚好之后,还是让丹妮帮他倒水,不管丹妮是不是在忙着工作;就连和丹妮同时进公司的爱伦也经常说,我今天有一场重要的约会,丹妮,能不能帮我把今天的工作完成,丹妮加班也要帮她赶出来,结果受表扬的却是爱伦……
整整一个月过去了,丹妮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别人的事情,帮安迪收拾桌子,而且安迪的桌子越来越乱,每次都需要半个小时才能收拾干净;帮大叔倒水,最近饮用水换了地方,倒水的话还要跑到外面去,而且往往大叔一说倒水就会打断她的思路,倒水之后,还需要重新想;帮爱伦做各种工作,一个月的时间,她几乎什么工作都没完成,老板训斥了她好几次。
今天,丹妮又陷入了苦恼中,安迪说有一家的早餐特别好,要丹妮上班之前带给她,可是丹妮住的地方离那里太远了,这就代表着她要早起一个小时,可是今天爱伦要去约会,工作都堆到了她这里,她今天晚上要加班到几点还不知道……
像丹妮这样的人还真不少,总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因此,总是因为别人的事情耽误了自己的事情,甚至给自己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麻烦。
其实,要明确划分自己的心理界限,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实践生活当中真的是件很容易的事。
首先,先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弄清楚哪些任务由自己负责,哪些任务属于他人的事务范围。只有事先明确自己的任务范围,才能够意识到自己应当承担哪些责任,从而避免自己替他人的事务范围买单。
其次,学会适当得体地拒绝别人的要求,避免将过多的负荷施加在自己身上。相信很多职场白领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有些任务并非自己的事务范围,然而为了更好地与人相处,我们往往会选择接受别人的请求,帮别人完成某项任务。当然,乐于助人确实是件值得称颂的事。但是,乐于助人往往需要一定的资本,只有在你有能力的范围内,帮助别人才是明智的选择。因此,当你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者时间、精力等方面都很紧张的话,那么请选择拒绝别人的要求。当然,你要选择一种适当、得体的方式,这样的话,相信对方也能理解你的难处。
最后,该表明自己观点的时候,无须采取附和他人的态度。在公司开会的时候,适当的沉默与附和,也许是很好的选择。然而,过多的沉默与附和,却会给人一种你这个人没什么观点与看法的感觉。这时候,你应该表明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公司的同事了解你对此事的看法,以及你的个人建议。
职场道路上,需要的不是随意的附和者与机械的帮忙者。学着明确划分自己的心理界限,让别人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吧。
沉默是金,情商高并不是凡事忍耐
你就是自己的情感、思想、行动和意愿的综合体,你有权利感受,你有权利选择,你更有保持自我的权利。
——维斯冠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双方张弛有度的谈话显得尤为重要。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往往不是话说得越多,就意味着影响力越大。相反,有时候,适当的沉默反而会取得不可思议的效果。当然,沉默并不意味着没有声音,沉默与你内心精心挑选出来的词语一样,具有相同的表现力,就像音乐篇章中的休止符一样,在节奏与音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产生更完美和谐的效果。
曾有一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雄辩是银,沉默是金。”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中,沉默可以有效调节表达与聆听的节奏,让交谈双方在相互进行的攀谈中感受到彼此心与心之间的沟通。
然而,“沉默是金”这句至理名言,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例如职场中的会议等,适当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意见,反而能促使双方之间的交流更为融洽。
学会倾听,给予别人更多的表达空间
众所周知,在人与人的交往当中,适时地保持沉默,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沟通技巧。在一定的时候,适当地保持沉默,会让别人对自己产生一种难以琢磨的印象,这时候自己往往能够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除此之外,适时保持沉默,还可以给自己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进而减少自己说错话的概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沉默效应”又称为“留白效应”,即利用空白的东西让交流的对方自己去领会,并赞同或者接受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艺术领域,维纳斯女神的断臂雕像,给世人留下了一定的遐想空间,这就是艺术诠释出来的魅力。在我国,某些画家也善于利用“留白”的艺术,来表达特定的意境。他们在自己的画稿中,会遗留一些空白的部分,进而给观看者营造一定的遐想空间,来启发观看者的想象力,让不同的观看者从中领略到独特的艺术境界。
“沉默效应”在人际交往当中,也同样得到适用。在彼此交流攀谈的时候,想要留下一定的空间,让对方来表达,其实并非一件难事。你只要学会给对方留下思考与喘息的空间,学会聆听对方想要诉说的话语,往往能够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交谈效果。而且,在这段沉默的时间内,你已经在实际上占据了主导权,且在不知不觉之间驾驭了对方的谈话内容与方向。
抢夺别人说话的时机,过多地表达自己,是许多人人缘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两个人进行交谈的时候,其中一方过多地表达自己,就意味着占用了别人的说话时间。这样的话,不仅会让别人觉得你这个人十分聒噪,不会聆听别人的观点,而且也会使得自己错失知悉别人信息的机会。在彼此交流的时候,若想给他人留下彬彬有礼的形象,最好的办法便是给予别人更多的说话机会,以激发对方与自己交流沟通的兴趣,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然而,该如何引导他人更多地表达自己呢?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设置一些问题,让与你交谈的一方多多谈论自己的事情。不可否认的是,当人们谈论自身的时候,其总是显得十分投入,当然也很乐意谈及自己。只要与你对话的一方心情愉悦,那么就很容易与你形成互动。当然,你设置的问题应该与对方的成功或者自豪的事情相关,或者至少是他目前最感兴趣的话题。
那个时候,她刚刚进入这家公司,已经怀有8个月的身孕,因为工作繁忙,她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这天当她停下手里的工作,抬起头来发现自己的老板正盯着自己,老板笑容可亲,很耐心地问:你在做什么?然后他们进行了一场长时间的交谈,她的老板问她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还询问她应该从哪里开始着手她的事业,以及关于她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她怀着孕还出来工作,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生活的压力使得她有一肚子的苦水需要倾吐。她没有想到这个来倾听她诉苦的人竟然是自己的老板。
交谈并没有结束,每一天,她的老板都会找出固定的时间来倾听她的故事,直到她生下孩子。这位耐心倾听的老板就是大卫·奥吉尔维,一位广告主管,极具传奇色彩,而那位怀着孕工作的女人就是舍丽·拉扎勒斯,她后来成为了奥吉尔维的伟大广告代理商奥吉尔维和玛莎公司现任的首席执行官,拉扎勒斯仍然没有离开公司,她说自己之所以没有离开,是因为这位善于倾听员工的老板。
善于倾听是一个和人很好交流的武器,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奥吉尔维善于倾听打动了他的员工,想必也不会有后来的首席执行官。
戴尔·卡耐基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沟通的各项能力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倾听的能力。滔滔不绝的雄辩能力、察言观色的洞察力以及擅长写作的才能,都比不上倾听能力重要。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倾听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礼貌,它体现了你对说话者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说话者的最佳恭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常会对别人的发言表现得漫不经心,我们总是一边随意地听着说话者的言语,一边冥思静想着属于自己的事情。掌握倾听的技巧,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释放出的尊重,进而逐渐与自己成为朋友。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适当地用身体语言或者简短的口语来回应对方,表示你正在认真地听她的说话,同时也给予她你自己的理解。
在职场道路上,沉默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艺术。过多地表达并不意味着就能得到更多的人心。在公司开会的时候,许多人会对某一事件滔滔不绝,但是却因为表达拿捏不当,而遭到公司同事的反感。当然,能言善辩确实是一种难得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非总是给你带来你想要的成功。因为,在会议中,适当地给出关键信息点,不仅会给人一种一发即中的感觉,同时也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见解精辟。相反,如果你单单就一个普通的信息点表达过多的话,就会使得公司其他同事丧失表达自己观点的时间或机会。在这样的情境下,试问谁会对一个不给自己表达机会的人产生好感呢?其实,你可以把更多的话语权留给自己的同事,先聆听他们想要诉说的观点,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话,不仅给予对方更多的表达机会,获得别人的尊重与好感,同时也可以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脑海中的观点。
适当表达,发挥自己的情商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聆听是一门很好的交谈艺术,它可以给予别人更多的说话机会,让别人更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观点与见解。在谈话过程中,认真聆听别人的话语,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是自己讲求礼貌的体现。
因此,人们常常说“沉默是金”。沉默不仅可以表示自己的尊重与理解,同时可以给别人留下一定的思考与表达空间。然而,沉默必须运用得当,不适时地选择沉默,不仅可能会引发冷场的情况,同时也无法让别人知悉你内心的真实想法。
除了适时沉默之外,还得学会适当地表达。我们无须在任何事情上面,都抱着沉默忍耐的心态。我们必须学会释放自己的情感,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看法。
如果说沉默是金的话,那么,适当地表达自己则是比沉默更加贵重的东西。在职场道路上,如果一味地选择沉默,选择附和别人的观点,而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隐藏心底的话,不仅永远无法得到公司同事的尊重,同时也无益于自身事业的发展。
杨澜之所以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主持,关键就在于她懂得如何适时表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