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孔子
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论语》
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
《礼记》
阴阳和而万物得。
《礼记》
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慎因其类。
《礼记》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记》
人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竟:境。讳:避讳,忌讳)
《礼记》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
《礼记》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诗经》
君子以虚受人。
《易经》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时:时机。道:道路)
《易经》
曰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
(昃没:太阳偏西)
《易经》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
《易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髙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莫之能胜:莫能胜之。无以:没有什么。易:代替)
老子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徒:同“途”,道路)
老子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成,必顾其所败。
老子
不失其所者久。
(所:根本,本性,位置)
老子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
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昆冈:盛产美玉的昆仑山)
《尚书》
骄淫矜侍,将由恶终。
(矜侉夸耀)
《尚书》
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庄子
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灾:害)
庄子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凫沁:野鸭。胫:腿)
庄子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不掉:摇动不灵)
《左传》
怀必贪,贪必谋人。谋人,人亦谋己。
《左传》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左传》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
《左传》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逾。
义,利之本也。
《左传》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临祸忘忧,是谓乐祸,祸必及之。
《国语》
好好而恶恶,乐乐而安安,是以能有常。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国语》
夫义者,利之足也;贪者,怨之本也。废义则利不立,厚贪则怨生。
《国语》
众口祸福之门。是以君子省众而动,监戒而谋,谋度而行,故无不济。
(盟戒:蓝,同“鉴”,鉴察往事,警戒将来。济:成功)
《国语》
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福无所用轻,祸无所用重。
《国语》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
《国语》
于安思危,于始思终,于迩思备,于远思近,于老思行。
(迩:近。行:行事,行动)
《逸周书》
惟祸发于人之攸忽。
(攸:所)
《逸周书》
敬思以德,备乃祸难。难至为悔,悔将安及?
《逸周书》
肥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逸周书》
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曾子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
曾子
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福之乡。
(乡:方向)
列御寇
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
列御寇
不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惑其所由然;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知其所由然。知其所由然,则无所怛。
列御寇
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
(否:堵塞)
列御寇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管子
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
管子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荀子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
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
韩非
大事不得,小事不为者必贫;大者不能致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门者必困。
晏子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晏子
秋早寒则冬必暖矣,春多雨则夏必旱矣。天地不能两,而况於人类乎?人之与天地也同。
吕不韦
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吕不韦
果实繁者木必庳,用智褊者无遂功。
吕不韦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此之谓也。故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小大贵贱,交相为恃,然后皆得其乐。
吕不韦
善者必有所主而至,恶者必有所因而来。夫善恶不空作,祸福不滥生,唯心之所向,志之所行而已矣。
陆贾
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则亏。
刘安
是故得道者,穷而不慑,达而不荣,处高而不机,持盈而不倾,新而不朗,久而不渝,人火不焦,人水不濡。是故不待势而尊,不待财而富,不待力而强,平虚下流,与化翱翔。
刘安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刘安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刘向
天地之道,极则反,满则损。
刘向
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贾谊
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司马迁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司马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司马迁
众怒不可犯。
司马迁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司马迁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貌言:虚浮之言。华:花)
司马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
(蜚:同“飞”)
司马迁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司马迁
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
司马迁
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冲风:狂风)
司马迁
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也。
司马迁
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
司马迁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班固
谗邪进则众贤退,群枉盛则正士消。
班固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刘秀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鸯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
(谨敕:谨严,勤谨,慎重。伯高、季良:人名。鹄:天鹅)
马援
力胜贫,慎胜祸。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贵;废时失务,欲望富贵,不可得也。
王充
为恶者祸来。福祸之应,皆天也,人为之,天应之。
王充
春种谷生,秋刈谷收。求物得物,作事事成。
王充
虎晡而谷风至,龙兴而景云起。同气共类,动相招致。
王充
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匹夫无辜,怀璧其罪。
王符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杨雄
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陈寿
智者不为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
(意似:表面相似)
陈寿
贵远而贱近者,常人之用情也;信耳而疑目者,古今之所患也。
葛洪
不人虎穴,不得虎子。
范哗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范晔
人言恶者未必是恶,言善者不必是善。
魏收
休咎相蹑,祸福相生。
魏收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竣其泉源。
魏征
天有阴阳风雨晦明之气,人有喜怒哀乐好恶之情。
魏征
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
房玄龄
太刚则折,至察无徒。以之为政,则害于而国;用于行己,则凶于乃家。
房玄龄
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房玄龄
时者,得失之所系;几者,吉凶之所由。
(几:苗头,预兆)
令狐德棻
欲无极限,祸乱生焉。
刘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李白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李白
有以无难而失守,有以多难而兴邦。
陆贽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欧阳修
作舍道旁,三年不成。
欧阳修
据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
宋祁
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
(表:标杆。景:影)
司马光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轼
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朱喜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朱喜
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
朱熹
凡天下至于一国一家,至于万事,所以不和合者,皆由有间也。无间,则合矣。
朱熹
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朱熹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辛弃疾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林逋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施耐展
入钉惟恐其不坚,拔钉惟恐其不出。下锁惟恐其不严,开锁惟恐其不易。
吕坤
一薪无焰,而百枝之束燎原;一泉无渠,而万泉之会溢海。
吕坤
平则安,不平则不安矣。
吕坤
善处世者,要得人自然之情。得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得?失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失?
吕坤
积威与积恩,二者皆祸也。积威之祸可救,积恩之祸难救。积威之后,宽一分则安,恩二分则悦;积恩之后,止而不加则以为薄,才减毫发则以为怨。恩极则穷,穷则难继;爱极则纵,纵则难堪。不可继则不进,其势必退。故威退为福,恩退为祸;恩进为福,威进为祸。
吕坤
宁耐,是思事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置富贵、贫贱、死生、常变于度外,是养心第一法。
吕坤
仁厚、刻薄,是修养关;行止、语默,是祸福关;勤惰、俭奢,是成败关;饮食、男女,是死生关。
吕坤
作本色人,说根心话,干近情事。
吕坤
饭休不嚼就咽,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择就交,话休不想就说,事休不思就做。
吕坤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吕坤
心要实,又要虚。无物之谓虚,无妄之谓实。惟虚故实,惟实故虚。心要小,又要大。大其心能体天下之物,小其心不偾天下之事。
吕坤
怠忽惰慢,天下之祸患皆起于四字,一身之罪过皆生于四字。怠则一切苟且,忽则一切昏忘,惰则一切疏懒,慢则一切延迟,以之应事则万事皆废,以之接人则众心皆离。
吕坤
人一生大罪过,只在自是自私四字。
吕坤
亡我者,我也。人不自亡,谁能亡之?
吕坤
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深险。
吕坤
事到放得心下,还慎一慎何妨?言语来向口边,再思一步更好。
吕坤
人不自爱,则无所不为;过于自爱,则一无可为。
吕坤
凡祸患,以安乐生,以忧勤免;以奢肆生,以谨约免;以觖望生,以知足免;以多事生,以慎动免。
吕坤
世间无一处无拂意事,无一日无拂意事,惟度量宽弘有用处,彼局量褊浅者空自懊恨耳。
吕坤
争利起于人各有欲,争言起于人各有见。惟君子以淡泊自处,以知能让人,胸中有无限快活处。
吕坤
造物有涯而人情无涯,以有涯足无涯,势必争,故人人知足则天下有馀。造物有定而人心无定,以无定撼有定,势必败,故人人安分则天下无事。
吕坤
大厦高堂,如何该我住居?安车驷马,如何该我乘坐?获饱暖之休,思作者之劳;享尊荣之乐,思供者之苦。
吕坤
丼茂者土必沃,鱼大者水必广;虎尾不附狸身,象牙不出鼠口。
葛洪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郭茂倩
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
曹雪芹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曹雪芹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祆寒,今嫌紫袍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方逢辰
与人共事,要学会吃亏。
左宗裳
穷奢极欲,衰将及之。
严复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梁启超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鲁迅
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方志敏
一个人做的事应该件件事问得出一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要干这个?为什么不干哪个?回答得出,方才可算是一个人的生活。
你打今天起,每做一件事,便问一个为什么。
胡适
人生固然不过一梦,但一生只有这一场做梦的机会,岂可不努力做一个轰轰烈烈像个样子的梦?岂可糊糊涂涂懵懵懂懂混走这几十年吗?
胡适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自己怎样生活。
胡适
向前进取,开拓自己命运。
蔡元培
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
闻一多
生活不是很容易的事。动物那样的,自然地简易地生活,是其一法;把生活当做一种艺术,微妙的美的生活,又是一法;二者之外别无道路。
周作人
如果人们不能领略我们这个尘世的乐趣,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深爱人生,而使生活变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林语堂
一个热诚的,悠游自在的,无恐惧的人,是最能够享受人生的理想性格。
林语堂
如果我们没有情,我们便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做人生的出发点。情是人生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中的韵律,花中的欢乐,禽鸟的羽毛,女人的美艳,学问的生命……这种东西给我们内心的温暖和丰富的活力,使我们能够快快乐乐地面对着人生。
林语堂
春花的美能使人心兴奋,秋月的美能使人心沉静;山乡的居民大都忠厚,水乡的居民大都活泼。
半子恺
人生在世,功利不可不计较,太不计较是不能生存的。但一味计较功利,直到老死,人的生活是太冷酷而无聊。
丰子恺
用物我一体的眼光看,……则物我敌对之势可去,自私自利之欲可熄,而平等博爱之心可长,一视同仁之德可成。
丰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