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励志名言集锦
3302900000004

第4章 工作(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帅:率领)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行己:立身行事。恭:谦逊)

孔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孔子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恭:庄重。侮:侮辱。宽:宽容。任:得到别人任用。敏:勤敏,勤奋。惠:贤惠,慈惠。使:使唤)

孔子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知:同“智”)

孔子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安:安定。倾:倾覆)

孔子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所以:怎样)

孔子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选拔,提拔。直:正直。错:放置,安排。诸:之于。枉:曲,不正直)

孔子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孔子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权:秤。量:斗斛。修废官:配置缺失的官员)

《论语》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公:公平。说:同“悦”,高兴)

《论语》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预先作好计划或准备)

《礼记》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

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称:举荐。辟:同“避”。程:考察。积:汇集)

《礼记》

政善则民说,民说则归之如流水,亲之如父母。

(说:同“悦”,高兴)

《礼记》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礼记》

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

《礼记》

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事:侍奉。使:指使)

《礼记》

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

(过:错。作则:效法,榜样)

《礼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尔:如此,这样)

孟子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一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病:痛恨。舍:舍弃,放弃。芸:同“耘”,耕耘)

孟子

分人以财谓之慧,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孟子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孟子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仪,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孟子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

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孟子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亲亲:亲爱亲人。仁民:仁爱百姓)

孟子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孟子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

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孔多:很多。集:成功。执其咎:负责任。匪:那,那个。行迈:走路。是用:囡此)

《诗经》

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于道谋:谋于路人,无所适从。溃:达到)

《诗经》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经》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易经》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豫防:事先预防)

《易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弗居:不自居)

老子

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益:好处。希:少。及:赶上)

老子

治大国,若烹小鲜。

(小鲜:小鱼,烹小鲜不宜频繁翻动)

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老子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老子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

庄子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尚书》

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道:教导。洽:普遍)

《尚书》

议事以制,政乃不迷。

《尚书》

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官人:知人善任)

《尚书》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近:亲近。下:下视,轻视)

《尚书》

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允怀:归順)

《尚书》

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尚书》

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尚书》

居宠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庞。

《尚书》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服田:种田。力穑:辛勤耕作。秋:收获)

《尚书》

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体要:领悟要旨。异:特别,不同)

《尚书》

惟治乱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

《尚书》

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尚书》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

《尚书》

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啡百姓以从己之欲。

(干:求。绋沁:同“拂”,违背,违逆)

《尚书》

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尚书》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矜肿:怜惜)

《尚书》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事事:做事情^

《尚书》

礼烦则乱,事神则难。

《尚书》

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

(燮XII调和。理:治理)

《尚书》

建官惟贤,位事惟能。

(建官:安置官吏。位事:选拔办事人员)

《尚书》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蓄疑:多疑不决。墙面:面对墙壁,目无所见,喻不学无术或一无所知。莅事:管理政事。烦:烦乱)

《尚书》

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

《尚书》

以义制事,以礼制心。

《尚书》

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

子思

令烦则民诈,政扰则民不定。

邓析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公。

邓析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公家:国家,集体)

《左传》

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

《左传》

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左传》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

《左传》

知难而有备,乃可以逞。

《左传》

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巳。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

(因:顺,顺应)

《左传》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左传》

礼,政之舆也;政,身之守也;怠礼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乱也。

(舆: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或车)

《左传》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视民如伤:对百姓像有伤病的人一样关怀。

土芥:泥土和草芥)

《左传》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左传》

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

《国语》

政自上下者也,上作政,而下行之不逆,故上下无怨。

《国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如登:像登山一样艰难。如崩:像山崩一样容易)

《国语》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

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礼不顺,非信不行。

(精:情)

《国语》

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本有保则必固,时动而济则无败功,教施而宣则遍,惠以和民则阜。若本固而功成,施遍而民阜,乃可以长保民矣,其何事不彻?

(本:民众。肃:整肃,严正。宣:遍,宣扬。惠:爱。阜:厚,富有。彻:达)

《国语》

敬所以承命也,恪所以守业也,恭所以给事也,俭所以足用也。以敬承命则不违,以恪守业则不懈,以恭给事则宽于死,以俭足用则远于忧。

(承命:受命。恭:肃敬,谦逊。宽:远)

《国语》

民归于德,德则民戴,否则民仇。

(戴:拥护,爱戴)

《逸周书》

兵强胜人,人强胜天。

《逸周书》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君子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

管子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耶?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之,然后治之。

管子

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

(挽:拉,牵引)

荀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

荀子

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荀子

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

荀子

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

荀子

上下同欲者胜。

《孙子兵法》

举贤任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

(不时日:不选择吉日。卜筑:卜筮预测吉凶。

贵功:赏功。祷祠:祭祀求福)

尉缭

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

韩非

令苟则不听,禁多则不行。

吕不韦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吕不韦

为国之本,在于为身。身为而家为,家为而国为,国为而天下为。故曰以身为家,以家为国,以国为天下。

吕不韦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

(君民:管理民众)

吕不韦

因则功,专则拙。因者无敌。

(因:顺应外物。功:成功。专:专断。拙:失败)

呂不韦

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

吕不韦

欲不正,以治身则夭,以治国则亡。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功无不立矣。

吕不韦

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

陆贾

异虑者不可以立计,持两端者不可以定威。

故治外者必调内,平远者必正近。

(异虑:三心二意)

陆贾

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廉俭守节,则地生之财;处愚称德,则圣人为之谋。是故下者万物归之,虚者天下遗之。

刘安

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下。静则下不扰矣,俭则民不怨矣。

刘安

兴利之要,在于致之,不在于多少;除害之要,在于去之,不在于南北。

董仲舒

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董仲舒

内治反理以正身,据礼以劝福;外治推恩以广施,宽制以容众。

(反:同“返”,返回,回归)

董仲舒

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

刘桓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明德先论于贱,而行政先信于贵。

司马迁

为政必以德,勿忘所以立。

司马迁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令:法令,政策。所任:任用的人才、官吏)

司马迁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司马迁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司马迁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抱鼓之急则忘其身。

司马迁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司马迁

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班固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刘询

君以知贤为明,吏以爱民为忠。

贾谊

官有假,而德无假,位有卑,而义无卑。故位下而义高者,虽卑贵也,位高而义下者,虽贵必穷。

贾谊

知善而弗行,谓之不明;知恶而弗改,必受天殃。天有常福,必与有德;天有常笛,必与夺民时。故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

贾谊

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

(安民:安居之民)

贾谊

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

贾谊

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

贾谊

忧民之忧者,民必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贾谊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凡居于上位者,简士苦民者是谓愚,敬士爱民者是谓智。

(上位:显达的职位。简:轻视,慢视)

贾谊

有不能治民之吏,而无不可治之民。故君明而吏贤矣,吏贤而民治矣。

贾谊

衣食者民之本,稼穑者民之务也。二者修,则国富而民安也。

桓宽

理民之道,在于节用尚本,分土井田而已。

(本:农业)

桓宽

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