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将近午时,褚剑雄才见前方有一小路,沿着路又走了一炷香时间,来到一个镇子,觉得腹中饥饿,便到酒楼要了些酒菜,吃饱喝足,也将酒葫芦灌满,然后出门而去,就觉浑身无力,便寻了一处客栈住下,躺在床上昏昏睡去。
不知睡了多久,褚剑雄就觉听到有人说话,缓缓睁开眼,就见店小二和一个陌生人在一旁。店小二见他醒来,高兴地说道:“谢天谢地,你终于醒了。”
褚剑雄听了觉得奇怪,问道:“怎么了?”
那店小二说道:“你已经昏睡了三天三夜。我们担心你,所以叫了大夫来,现在你醒了,医药费可是要你来付。”
褚剑雄仍觉浑身无力,但是谢过店小二,将医药费付了,那大夫又叮嘱几句才离去。褚剑雄一看,自己受伤的小指也被包好,不那么疼了。
又休息一天,褚剑雄觉得体力恢复,精神好了许多,想起邓琼,又是无限悲伤。
第二日午后,吃了饭,将店钱付了,起身而去。
走在路上,心里不由想到:“邓大哥无辜送命,都是因我二人武功不济,我身上带着姚大叔所给的武学秘籍,何不找个地方习练,待武功好一些再去寻找师妹不迟,那时遇着歹人,也不会枉送了性命,若是丢了性命,又怎能报仇?我便回到林中陪着邓大哥好了。”又转念想起师妹,想到:“若是学武,总得练个三年五载,那时也不知师妹怎样,若是上天眷顾,到那时就让我二人终得相见,若是我二人无缘,我便对不住师妹,来世再做夫妻吧!”就这么胡乱想了一会,向着邓琼墓地方向走去。
行到傍晚,来到墓旁,虽然离开四五日,但是墓土也干了许多,他拿出酒葫芦,又倒了些酒在坟上,然后喝了几口。又吃了些随身所带的干粮,就坐在地上练气,将那《肃心经》习练一番。当晚就躺在坟旁睡了。
其时正是八月天气,夜风呼啸却也不怎么冷,只是蚊虫甚多。
第二日,褚剑雄来到谷底,见正中有条小河,河里有一些小鱼,心里想到:“这下连吃喝都不用愁了。”沿着河往前走,又见一处崖底回缩,连雨水也淋不到,便折了些树枝,搭在两旁,靠崖底简单弄了个帐篷,白天便出来习武,饿时捉些小鱼,渴了就喝点溪水,夜晚便宿于此。不经意间已是暑去秋来,树叶纷纷落地,天空大雁一对对南飞。邓琼坟前已是长出一些荒草。他觉这都是邓琼灵魂所化,也不舍得拔去,任其长高。
他经过剑仙剑圣指点,对武学也算小有心得,早已入了门,此刻再潜心修习,更是进步神速,再加上他资质甚高,竟是难得一见的习武奇才,只用了两月多,如今上下谷底全不用斜坡,仗着崖边树木,施展轻功,已可如猿猴一般来去自如。
他心里琢磨:“当日姚大叔拉着我从伏牛岭后山谷中出去,奔走如飞,我虽然武功进步不少,但是与他相比,还是相差很远,看来我还是要认真习练才可。
又过了月余,天气渐寒,雪花忽至,褚剑雄始终勤加练习,武功又是精进不少。这一日便跃至一旁山顶,向四周一看,周围无边落木,白雪皑皑,忽见前方似有一个黑点在动,立刻施展轻功飞奔过去,远远一看,却是一只狐狸,那狐狸也发现有人前来,拔腿就跑,褚剑雄有意试试自己轻功,随后而追,直追出数里,那狐狸早已跑不动了,也不能将他摆脱,于是十分开心,知道这数月来所费不虚,更是勤加练习。
又习得数月,已是寒去春来,山间万物复苏,地上嫩芽翠绿,不由想起刚刚与邓琼相识之日,正是去年这个时节,便飞身借着树木跃上崖边,跪在邓琼坟前,又是大哭一场。
一晃褚剑雄在山中习武已有半年之久,他因对《肃心经》爱不释手,所以时时背诵,内力根基早就十分牢固,这几个月又专心致志修习,内力更是大增,此时他也将姚大川所给的第二本秘籍中的‘江氏短拳’、‘悠然掌’与一套轻功学成。
而此刻褚剑雄才知,姚大川虽然掌法厉害,但这‘悠然掌’却也不是江护卫最厉害的掌法,江护卫最得意的武学却又不是掌法,而是刀法,这刀法记在第二本秘籍的最后。这第二本秘籍,首先是一套拳法,共三十三式,被姚大川名为‘江氏短拳’。宋朝以来,江湖中传有一套‘太祖长拳’,据传乃宋太祖亲创,这套拳法虽然算不得绝学,但是靠着太祖亲创,无论哪一套拳法也都要排在它之后了。姚大川见江护卫这套拳法十分独特,能在极狭小的空间内收发自如,且威力巨大,若是内力深厚之人使用这套拳法,那便无坚不摧,认定它是拳法中最最精妙的,便不愿它排在太祖长拳之后,所以称呼它为短拳,又用江护卫的姓氏命名,便叫做‘江氏短拳’。紧接着便是姚大川所说的‘悠然掌’二十三式,这二十三式掌法,练到臻境,更是一气呵成,招式之间似乎浑然天成,没有半点窒碍,便如在风中翩翩起舞,但是却柔中带刚,极刚猛无比。随后是一些单独的掌法,共有十掌,每一掌都自成一套武功,威力远在‘悠然掌’之上。随后是一套轻功,正是褚剑雄追赶狐狸所用,褚剑雄内力尚不够精湛,但是却能在数里之内,与狐狸不落一步,可见这套轻功之精妙。在秘籍最后,才是一套刀法。姚大川显然还未学成‘悠然掌’之后的武功,因为其后纸张尚新,显然未怎么翻动。刀法后,零星记着当年江护卫的一些话。其中一段话,大意就是‘当年我去秦国,与黑水教教主吴灵子交手,我二人掌法不分上下,后来改用兵器,我双手握紧月魂只七招就将他杀了。虽说我刀法举世无双,但这月魂宝刀也真是至宝,欧冶子不愧为铸剑神匠。只可惜我此刻也要死了,我虽然对世间无所留恋,但是却真是舍不得月魂。不知后世还能不能有人驾驭得了月魂了!如今我把刀法刻在此处,把月魂也放在此处,一切就要看造化了。’
再说洞中三本书中,《肃心经》乃修习内功之法,但是却深而不易见,一般人拿在手中,无异于修身养性,全然看不出内功的门道,姚大川与邓琼都是急于学到上乘武学,所以看了之后,甚觉无趣,便丢在一旁。褚剑雄自幼在市井之中穿梭,见惯了人间冷暖,于诸事之中都知欲速则不达,反倒是心态平和,学武之时也未急于求成,所以凡是武学之书,只要交了他,都认真去学,先是将七十二路地堂拳记熟,时而习之,如今早已练熟,只是当初内功不深,再加上这地堂拳本就不甚高明,所以并未觉得其中妙处,后遇姚大川将《肃心经》交与自己,便从头至尾读了一遍,觉得不甚明白,便又读了几遍,每读一次,都觉有所进益,于是爱不释手,从头至尾读了不下百遍,到后来早就背得滚瓜乱熟,再经过剑仙指点,修习久了,每次心中想起经文,便心神俱定,从丹田生出一口热气,游走全身,到最后收发自如,才知此乃练气之法,更是珍惜。第二本秘籍如刚才所提,是一些武功绝学。而最后一本书,褚剑雄也是读了几遍,却丝毫未明白其中要义。其实这本书更是武学中的绝学,其中并无招式,也无修习内功之法,但是教习的却是一种境界,人若是悟得其中真意,那就是心达天地,无所不能了。其首有语“吾先祖世居渝水之阳,搭木为棚,族人善走,拜狼山,食河鱼。名鄢者,得神灵所眷,始明天地之法,飞入云,临深渊,逐猛兽,挥掌则山裂,顿足则水出,后侍燕。秦并之,吾不从,隐于此,不忍其法末,刻石记之。”
怎奈后世之人虽聪明益甚,奈何群居,远于天地,其道已不可悟也。姚大川只习得第二本的一小部分,便武功高绝,褚剑雄十分勤奋,又极有天赋,再加上内力都是修习的《肃心经》,所以才能很快学成第二本书中的大部分招式,境界自然更胜姚大川一筹,但是始终无法悟透这第三本秘籍,想要达到江护卫的境界,却是不能。
他自觉今日武功远非夕比,又因心中有事牵挂,便寻思到:“我原本以为要在此学上三五年,没想到半年就能到得今天的境界,今日该下山去了,一是要去报仇,还要寻师妹下落,上天保佑师妹平安无事才好。”他虽然在此潜心习武,但是内心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师妹常月娥,也一心要为姚大川和邓琼报仇。幸好先习得《肃心经》,每至于此,便默诵起来,方能内心平和,坚持半年之久。遂到邓琼坟前拜了几拜,下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