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岁月浮想
31951800000017

第17章 在深圳求职的日子里

我无意诋毁深圳,我只是平述了我一段真实的人生经历。我不知道是什么意志驱使,让我作了一个坚决而快速的决定,那就是只身一人去深圳。在我的印象中,深圳是个令我神往的地方,我有一种非深圳不去的豪情,于是,在这份执着下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从作决定到上车之间不到三天的时间,可能确实在些匆忙,而这已成事实,我叛变了我以前的生活,二十多年如一日的过去了,没有什么大的成就,我不再留恋它,决心到深圳去开创新的生活,一时间宏图大略充斥了我那火一般热情的心胸,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衣冠楚楚地坐在一家大公司高管的位子上细细地品茶。

不论我如何设想我在深圳的未来,深圳都像我下车以后看到的它那样真实,真实得容不得半滴眼泪。从市中心搭车去关外找我的一位朋友,车上却不想丢了随身带的三百块钱,我真是欲哭无泪,不幸之中的万幸就是我的身份证和银行卡还在,如果这两者之一丢失的话,我都不可能在深圳多待一天。

见到朋友,就像见到亲人一样,让我好生激动。与朋友聊了这几年各自的经历,一面感慨生活的不易,那一夜在朋友的住处过了一宿。

第二天我就另租了一间房子,我不想给朋友增添太多的麻烦,从这一天开始,每天一份《深圳特区报》成了我的习惯,我开始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寻找自己的位置,一面告诉自己: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也一定要勇敢面对。万事开头难,只要我在这个城市站住脚跟,后面一切都会好起来。尽管每天我拥有大量的信息,但找工作确实没有我起初想的那么简单,很快我发现一个问题:对深圳地形不熟,按照招聘信息找工作很费事,况且从关外乘车到关内要很长时间,一天最多只能跑两个地方。

最初对深圳就业情况的错误估计让我尝到了不少苦头,我发出的求职信、简历总是石沉大海,沓无音讯。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的策略上出了问题?深圳有这么庞大的职介群体,而且生意火爆,这可能是它本地区的特点,我为何不通过职介所去找一份工作?这样想的时候,我显然开心了很多。

人总是要去适应社会的,适应就意味着改变。深圳是一个工业化城市,需要最多的就是生产和技术方面的人才,而我原本想来这边搞文艺的想法又显得多么不合时宜且可笑。就在我矛盾异常的时候,看到了XX公司在职介所招聘特约演员的消息。第二天我立即前去应聘,然后又去公司面试,面试最终还是谈到了钱的问题,要交五十元摄录费,录一段视频,说是等导演看了通知我,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命运之神在跟我开玩笑。这可能是一个局,也可能是一个机会,我脑子乱极了,终于还是交了五十元钱然后等通知。我安慰自己说:既然爱,就得付出代价。

之后的一周,我一边等拍戏的消息,一边又试图找别的工作。按照他们当时的承诺,第三天就有戏拍,可过去一周竟没有一点动静。我忍不住还是打了公司的电话。

“喂,是XX公司吗?”

“你有什么事?”

“咱们这儿是不是招演员?”

“你想应聘是吧?”

“嗯―――”

“那你现在过来吧!地址你知道吗?”

“我知道,我想问咱们公司现在有没有戏拍?”

“当然有,你来过公司?”

“来过!”

“摄像了没有?”

“摄过了,可都一周了还没见通知,是怎么回事?”

“你叫什么名字?”

“文皓!”

“你等候通知吧┅┅嘟┅┅嘟┅┅”电话没音的时候,我都懵了,那时我真的很想揍人,真的很想。

热爱影视表演有什么错?错就错在我过于天真的估计了这个圈子,林子大了的确什么鸟都会有。有些人就是在出卖良知,试图搅浑这锅水。

后来,我又找了一家影视公司,据说还是政府办的正规公司,面试最终又落到钱上,不过这次是要签合约,我仔细看了那份“所谓”的合约,稍有一点常识的人也能看出合约一签就意味着已背上了三百六十元的债务,他们冠冕堂皇称之为“劳务费”(从片酬中扣除的一部分)需要先交给公司,以后就不用再从片酬中扣除,真是绝顶的聪明,演员一年之中演多少戏没有量化,劳务费却量化得如此清楚,这摆明了就是一个局。我委婉地告诉那位主管我得考虑一下,他却突然站起身来,说了一句:男子汉做事干脆利落,连试一下都没有勇气能算男人吗?如果我是那种斗勇斗狠的人,我一定会在他的激将法下屈服,然而我不是,我冷静得让自己震惊,原来这世界上有些人在乞丐的饭碗里抢钱还可以这样光明正大,而且还戴一顶理直气壮的帽子。

我冷静又冷静地分析了我当时的处境,如果当演员,我可能真会饿死,思考再三,我决定去作美工。

参加了多次专场招聘会,顶着高价门票,坚持了几周,除了所幸几家要求去复试,其它则音讯全无,而复试那几家又以一张表格拾元的高价向我趁火打劫,在万般无奈之下,交了钱和表格之后,照样只能看星星月亮来了又去。

直到那天,我见了一位老者,免费解答求职疑问,我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苦恼,老人语重心常地说:“深圳有七百多家公司就是靠招聘赢利的,他们根本就不缺人,你要记住,收钱的就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就不收钱。找工作千万不要去那些私人职介所,正规的与不正规的相差太大了。”听着老人的话,我很震惊,没想到职介所也有这么大的差异,我是被火爆的场面蒙住了眼。

那天去了深圳人才大市场,我有种想哭的感觉。门票只及我以前参加的专场招聘会价格的四分之一,而且厂家招聘态度很认真,也很严格,参加初试,笔试、复试根本就不收钱。不知道为什么,那时突然很想回西安。

出了人才大市场没走多远,我见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用石头砸碎了沿途的几家职介所的玻璃,还一边高声向周围的人说:你们问问他们,有没有骗人?他们是不是对得起良心?后来,警察带那人走的时候,那人还说,打碎的玻璃多少钱我赔,我不允许深圳的天空有乌云!他的话像史诗一样壮美,那时我把他幻想成一名英雄。

虚张了的“繁荣”又能给深圳多大的推动力?我不敢深究这个问题,我只知道依我目前的状况在深圳多待一天都只是耗费,最主要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想明白了很多东西,一个人真正的改变不在于环境的变化,而在于他自身的改变。也许我暂不适合深圳,从哪里跌倒,我打算从哪里爬起。

(2003年12月于北山门,2016年9月22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