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可不知的犹太人经商智慧
3182200000028

第28章 十位巨子,把握时机(5)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西方发达国家正处于经济衰退的过程中,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却出现奇迹般的增长,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经济前景一片灿烂,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危机爆发前曾一度是各发展中国家纷纷仿效的样板。东南亚国家对各自,的国家经济非常乐观,为了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代,纷纷放宽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以求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但东南亚各国在经济繁荣的光环中,忽视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而主要依赖于外资投入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放宽金融管制,无异于沙滩上起高楼,将各自的货币无任何保护地暴露在国际游资面前,极易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国际游资的冲击。加上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东南亚各国普遍出现了过度投机房地产、高估企业规模以及市场需求等,发生经济危机的危险逐渐增加。

东南亚出现如此巨大的金融漏洞,自然逃不过索罗斯的眼睛。他一直在等待有利时机,希望能再打一场英格兰式的战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亚各国经济过热的迹象更加突出。各国中央银行采取不断提高银行利率的方法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但这种方法也提供了很多投机的机会。连银行业本身也在大肆借入美元、日元、马克等外币,炒作外币,加入投机者的行列。这样,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各国银行的短期外债剧增,一旦外国游资迅速流走,各国金融市场将会导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荡。东南亚各国的中央银行虽然也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面对开放的自由化市场却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中,以泰国问题最为严重。因为当时泰国在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最高,泰铢紧盯美元,资本进出自由。泰国经济的“泡沫”最多,泰国银行业将外国流入的大量美元贷款移人到了房地产业,造成供求严重失衡,从而导致银行业大量的呆账、坏账,资产质量严重恶化。到1997年上半年,泰国银行业的坏账据估计高达8000亿到9000亿泰铢(约合310亿一350亿美元)。加之借款结构的不合理,更使泰国银行业雪上加霜。泰国银行业的海外借款95%属于不到一年的短期借款。

索罗斯正是看准了东南亚资本市场上的这一最薄弱的环节,才决定首先大举袭击泰铢,进而扫荡整个东南亚国家的资本市场。

1997年3月,当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时,索罗斯认为千载难逢的时机已经来临,索罗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经理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外汇市场立刻波涛汹涌、动荡不宁。秦铢一路下滑,5月份最低跌至1美元兑26.70铢。泰国中央银行在紧急关头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如动用120亿美元外汇买人泰铢,提高隔夜拆借利率,限制本国银行的拆借行为等。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使得索罗斯交易成本剧增,一下子损失了3亿美元。但是,索罗斯对他原有的理论抱有信心,坚持他的观点正确。3亿美元的损失根本无法吓退索罗斯,他认为泰国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抵挡不了他的冲击,他志在必得。

1997年6月下旬,索罗斯筹集了更加庞大的资金,再次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各大交易所一片混乱,泰铢狂跌不止,交易商疯狂卖出泰铢。泰国政府动用了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150亿美元的国际贷款企图力挽狂澜。但这区区450亿美元的资金相对于天文量级的国际游资来说,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7月2日,泰国政府由于再也无力与索罗斯抗衡,不得已改变了维系13年之久的货币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更是狂跌不止,7月24日,泰铢已跌至1美元兑32.63铢的历史最低水平。泰国政府被国际投机家一下子卷走了40亿美元,许多泰国人的腰包也被掏个精光。索罗斯初战告捷,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决定席卷整个东南亚,再狠捞一把。索罗斯飓风很快就扫荡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印尼盾、菲律宾比索、缅甸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纷纷大幅贬值,导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物价上涨等一片惨不忍睹的局面。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卷去了百亿美元之巨额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

扫荡完了东南亚,索罗斯那只看不见的手又开始悄悄地伸向刚刚回归祖国的东方明珠——香港。1997年7月中旬,港币遭到大量投机性的抛售,港币汇率受到冲击,一路下滑,已跌至1美元兑7.7500港元的心理关口附近。香港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各大银行门前挤满了挤兑的人群,港币开始多年来的首度告急。香港金融管理当局立即入市,强行干预市场,大量买入港币以使港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在7.7500港元的心理关口之上。

刚开始的一周时间里,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不久,港币兑美元汇率就跌破了7.7500港元的关口。香港金融管理局再次动用外汇储备,全面干预市场,将港币汇率重新拉升至7.7500港元之上,显示了强大的金融实力。索罗斯第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在香港金融管理当局的有力防守中就这样失败了。

从以往的经历看,索罗斯绝不是那种肯轻易罢休的人,他开始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准备重现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但这次索罗斯的决策可算不上英明,因为他也许忘了考虑香港背后的中国大陆,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达2000多亿美元,如此强大的实力,可不是英格兰、泰国等国所可比的。此番袭击港币,胜算的把握并不大。

对于香港而言,维护固定汇率制是维护人们信心的保证,一旦固定汇率制在索罗斯等率领的国际游资的冲击下失守,人们将会对香港失去信心,进而毁掉香港的繁荣,所以,保卫香港货币稳定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战。香港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反击对港币的任何挑战。

1997年7月21日,索罗斯开始发动新一轮的进攻。当日,美元兑港币3个月远期升水250点,港币3个月同业拆借利率从5.575%升至7.06%。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于次日精心策划了一场反击战。香港政府通过发行大笔政府债券,抬高港币利率,进而推动港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扬。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对两家涉嫌投机港币的银行提出了口头警告,使一些港币投机商战战兢兢,最后选择退出港币投机队伍,这无疑将削弱索罗斯的投机力量。当港币开始出现投机性抛售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大幅提高短期利率,使银行间的隔夜贷款利率暴涨。一连串的反击,使索罗斯的香港征战未能讨到任何便宜,据说此举使索罗斯损失惨重。

中国政府也一再强调,将会全力支持香港政府捍卫港币稳定,必要时,中国银行将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联手打击索罗斯的投机活动。这对香港无疑是一种强心剂,但对索罗斯来说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索罗斯所听到的“坏消息”远不止这些。1997年7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包括中国、澳大利亚、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和东盟国家在内的亚太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会议发表声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良好,彼此要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货币投机力量。这使索罗斯感到投机港币赚大钱的希望落空,只得悻悻而归。

这次袭击港币失利也给了索罗斯一个教训,不要过分高估自己左右市场的能量,否则,市场有时也会给你来个下马威,让你吃尽苦头。索罗斯作为世界上的头号投资家是当之无愧的。从他进入国际金融领域至今,他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几乎无人与之能比。也许有的投资者也会有一两年取得惊人业绩,但像索罗斯那样几十年一贯表现出色,却非常难得。他虽然也曾经历过痛苦的失败,但他总能跨越失败,从跌倒的地方再站起来,而且会变得更加强大。他就像金融市场上的“常青树”,吸引着众多的渴望成功的淘金者。

也有人将索罗斯称为“金融杀手”、“魔鬼”。他所率领的投机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翻江倒海,刮去了许多国家的财富,掏空了成千上万人的腰包,使他们一夜之间变得一贫如洗,故而他又成为众矢之的。他曾为自己辩解说,他投机货币只是为赚钱。在交易中,有些人获利,有些人损失,这是非常正常的事,他并不是损害谁。他对在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任何人都不存在负罪感,因为他也可能遭受损失,这或许再明白不过地表明了他的犹太血统。

不管世人如何评说,索罗斯的金融才能是公认的,他的资产至少要比联合国中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要高,富可敌42国,这是对他金融才能的充分肯定。

把运气变成机会

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在电视台发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1万元”。并有小狗的一张彩照充满大半个屏幕。启事发出后,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捡狗的人嫌给的钱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啊!于是富翁把酬金改为2万元。

原来,一位乞丐在公园的躺椅上打盹时捡到了那只狗。乞丐没有及时地看到第一则启事,当他知道送回这只小狗可以拿到2万元时,真是兴奋极了,他这辈子也没交过这种好运。

乞丐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准备去领那2万酬金。当他经过一家大百货公司的墙体屏幕时,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变成了3万元。乞丐驻足想:这赏金增长的速度倒挺快,这狗到底能值多少钱呢?他改变了主意,又折回他的破窑洞,把狗重新拴在那儿。第四天,悬赏额果然又涨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没有离开过大屏幕,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返回他的窑洞。可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是鲜牛奶和烧牛肉,对这位乞丐从垃圾简里捡来的食物根本受不了。

乞丐不渴望财富吗?当然是渴望,但是他没有抓住得到财富的机遇,所以只有看着它溜走了。

我们可以发现,辛勤者中间有着贫富之分,而在成功的辛勤者中间,成就亦有高低之别,但有一些表面上并不辛勤的人,却能成功致富。正是这些差异的出现,社会面貌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变化,而促成社会面貌变化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机会。因此,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机会是上帝的别名。”在特定的时间里,各方面因素配合恰当,就会产生有利的条件,谁最先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运用手上的人力、物力从事投资,谁就能更快、更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功,赚取更多的财富。这些有利条件便是机会,一个高财商的人懂得掌握这些得到财富的机会。

要拿到红利,必须先拿钱投资。同样,想获得机会,则必须先有所牺牲——牺牲自己的时间、收入、安全生活和享受等等,随时全神贯注地做好准备,一有机会出现,便跳起来将它抓住。但是有的人创业致富常常是靠一运气。而运气不是机会,不要把两者混淆,否则就会作出错误判断,招致损失。

运气带有偶然、意外的性质。有个人去买彩票,结果中了1万美金,这是运气。提炼青霉素的弗莱明原意是要培养葡萄球菌,霉菌的出现出乎他意料之外。对他来说,霉菌是个不速之客:中彩与发现青霉素有显著的区别,中彩纯属意外,那是运气,没有夹杂机会在里面;而发现青霉素的事,则在运气之外蕴藏着机会。

弗莱明发现霉菌之后,他可能有两个反应:一是觉得霉菌的出现阻挠了他对葡萄球菌的研究,把它当作麻烦事,不予重视;二是觉得好奇,进行研究。如果弗莱明采取前一种态度,发明青霉素的就不会是他,而是别人了。弗莱明能够及时掌握机会,结果获得了成就。

在致富的过程中,也要分清机会和运气,我们不排除运气,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用自己的财商,挖掘蕴藏在生活中的机会,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财富。

抓住机会,敢想敢做

犹太拉比告诫人们:“抓住好东西,无论它多么微不足道;伸手把它抓住,不要让它溜掉。”

伯纳德·巴鲁克是著名的美国犹太实业家,政治家和哲人20多岁就已经成为尽人皆知的百万富翁。同时,在政坛上也鹏程万里,呼风唤雨,从而赢得事业、权力的双丰收。

1916年,他被总统威尔逊任命为“国防委员会”顾问和“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事隔不久又被政府任命为“军火工业委员会”主席。1946年,巴鲁克的政绩又跃上一个新台阶,他有幸成为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在70多岁的高龄时雄风不减。当年,他曾提出过建立一个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检查所有原子能设施的国际权威的著名计划——“巴鲁克计划”。

和别的犹太商人一样,巴鲁克在创业伊始时也历尽千辛万苦,正是因为他拥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眼睛,在常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巴鲁克却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这种联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意机会,并一夜暴富。

1899年,即巴鲁克28岁那年的7月3日晚上;巴鲁克在家里忽然昕到广播里传来消息说,联邦政府的海军在圣地亚哥将西班牙舰队消灭。这意味着很久以前爆发的美西战争即将告一段落。

7月3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即7月4日,也就是星期一,一般而言,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不营业,但私人的交易所则依旧工作。巴鲁克马上意识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大把吃进股票,那么就能大赚一笔大财。

在19世纪末惟一能跑长途的只有火车,但火车晚上不运行。在这种让人干着急的情况之下,巴鲁克在火车站个人承包了一列专车,火速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做了几笔让人羡慕的生意。

犹太商人善于抓住机会,并且敢想敢做,这一点直接关系到生意的成败。

犹太商人的精明家喻户晓,他们善于从长远考虑买卖问题,盯住时机,大胆出手,因此成就了一大批犹太商人。

命运就在一念间

麦当劳的创始人是雷·克洛克,50岁还是失业大军中一员,无奈之下,他半夜乘游览车偷偷地离开故乡伊利诺,去加州找工作。他先找到了直销搅拌器的工作,于是就四处推销,卖呀卖呀,卖到麦当劳兄弟的快餐店里去了。

别人看到麦当劳就是麦当劳,可是雷·克洛克的眼光厉害,他看到好多人在这么小小的店里排队买汉堡,他也挤了过去,不是去买一个尝尝,而是想弄清楚这个汉堡跟别家的汉堡有什么不同。

产生了疑心就去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美国传统的汉堡是冷的、硬硬的,而麦当劳兄弟的汉堡是热的、软软的、香香的,而且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