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冒险精神
儿童与成人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许多成年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东西,在儿童眼中却十分新奇;许多在成人看来很正常的现象,但在儿童的心目中却充满了惊奇。因此,父母在设置培养孩子冒险精神的通道时,应先琢磨清楚孩子适合以及喜欢什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一个换位思考。比如:在孩子一岁左右刚学走路时,要鼓励他自己走,即使摔倒了,也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继续走;在孩子三岁左右上幼儿园时,就要鼓励他识路,要帮助他学会一些交通规则,并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采取尾随保护的方式,让他独立上幼儿园或到一定的目的地。与此同时,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鼓励孩子玩秋千、玩滑板。在孩子五六岁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学游泳、学骑自行车,还可以鼓励孩子去防空洞里玩游戏。当然,在家庭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环境条件以及孩子身体条件都允许的基础上,也不妨让孩子坐坐过山车,参加一些滑雪、登山、高台跳水和漂流等活动,让孩子玩玩“心跳”,让孩子在这种“玩心跳”的过程中,培养更坚强、更勇敢的性格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敢于冒险的教育不是口头的说教,而是需要贯穿在日常生活中,使孩子在活生生的生活事件中得到锻炼和进步。只有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常常不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总希望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庇护下,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长大,才能在一个合理而安全的环境中成长为有用的人。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如果家长能够大胆放手,多让孩子去体验,去锻炼,去实践,孩子的能力就能够得到增长,并更加具有探索的欲望和热情。反之,如果家长老是不敢放开紧握着孩子的手,久而久之,孩子会胆怯、内向,无法尝试新事物。要冒险就有可能遇到困难、危险、失败,这些自然是家长们最担心的,殊不知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发展,在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
一旦孩子敢于探索那些陌生的领域,便有可能体验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乐趣。想想那些被称为“天才”的人、那些颇有作为的人,他们并不是仅精通一件事,也不是回避未知的人。例如,富兰克林、贝多芬、达·芬奇、耶稣、爱因斯坦、伽利略、罗素、萧伯纳、丘吉尔以及许多其他的伟人,他们都是敢于探索未知的先驱者。他们和你一样,都是普通的人,唯一区别只不过是他们敢于走他人不敢走的路。
另一位文艺复兴时的人物施魏策尔曾经说过:“人类的一切都不会让我感到陌生。”你可以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自己,打开心灵的窗子,进行那些你一向认为力所不能及的活动,否则,你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直到你进棺材为止。事实上,伟人也是普通的人,他们的伟大之处往往体现在其探索的品质以及探索未知的勇气上。
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勤快的,他睁开眼睛,就尝试到处看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他喜欢到处爬,到处摸,什么都拿起来咬,大人做什么,他也模仿着做什么。当然,因为很多事情他是第一次做,所以很容易出错,如果每次尝试大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地惊呼“危险!不要……”时,孩子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乖”了,哪儿也不能碰,不准摸,不可以试,那就不碰、不摸、不试,他认为这样才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再长大一点,孩子就渐渐地变成该做的事情也懒得去做了。
所以,如果不想让孩子变得怯懦,想让他保持自信,家长就应该记住:当孩子作出某种尝试时,只要不是危险的和损害别人利益的,大人就应该鼓励孩子去做,并且提供机会帮助他大胆尝试。要让孩子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这样,孩子的每次尝试得到的都是奖励而不是“反击”,他当然会很有自信,乐意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了。长大之后,他很自然就会成为一个勇敢的、有创造力的人了。
探险家的故事
在人们的一生中,有些时候我们必须采取重大行动,但这只是在仔细考虑这次行动成功的可能之后才把胆子放大采取的行动。在是否采取行动的问题上,特别是这种行动涉及风险时,我们会犹豫不决、坐失良机。这种情况是由于传统的观点在作怪:“不要鲁莽行动,这里很可能有危险,不要去尝试。”于是便与新的突破和成功失之交臂。曾经有一个传说,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个尝到不老泉的人,将得到财富、名誉和再次年轻的机会。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传说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险家庞斯·德·利昂从南美洲起航,一直航行到土耳其岛和圣·萨瓦多岛一路寻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是,作为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并将它命名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罗里达)的欧洲人,他却获得了财富和名誉。
在中世纪,当其他小伙伴还沉迷于弹子游戏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问他:要不要同他们一起骑马从意大利旅行到中国。这个热爱冒险的17岁男孩竟然毫不犹豫答应了!不可思议吧?
马可说,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仿佛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但是,当他到达庞大而辉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时,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一切都那么神奇:可以买东西的纸(币)、色彩艳丽的文身,像神话中独角兽一样的犀牛……
马可把这次旅行写成了一本后来很受欢迎的书《马可·波罗游记》。后来,就是这本书唤起了另一名意大利青年的冒险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夫·哥伦布。
在佛迪南·麦哲伦的时代,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通过环球旅行来证明这个事实。于是,证明地球形状这件事,就成了麦哲伦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怕的暴风雨几乎使他的船队覆没。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队员们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饥。3年过去了,只有5艘船胜利到达终点,就是这些船带回了第一批环球航行的勇士们。
对于苏格兰博士、传教士大卫·立文斯顿来说,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着实现他自己的梦想。他曾与狮子搏斗并差点失去一条手臂;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
他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路上失明了。5年后,新闻记者亨利·斯丹在一个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顿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号:“立文斯顿博士,我想我做!”这句口号,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探险家。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在向北极航行的途中,罗德·阿蒙森突然决定前往南极。因为他认为,比起考察已经被开发的土地,成为首先到达南极的人更“酷”。“我将在那里战胜你!”阿蒙森把这个消息传给了他的竞争者——正在前往南极途中的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着雪橇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滑行。事实证明,这简直是绝妙的主意。因为,斯科特选择了小马做交通工具,结果糟透了,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后,阿蒙森比斯科特早4个星期到达南极。
比尔·盖茨说:所谓机会,就是去尝试新的、没做过的事。可惜在微软神话下,许多人仅仅是去重复微软的一切。这些不敢创新、不敢冒险的人,要不了多久就会完全地丧失竞争力,又哪来成功的机会呢?
勇敢去拼搏吧,勇于冒险,为人类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谱写新的篇章。
元素周期表的诞生
有的时候生活会给我们一种温馨的提示,在生活中仔细去摸索,在知识的世界里尽可能地去冒险,这样才会有所突破,达到另外一种境界。1834年2月7日,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出生于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父亲是中学校长。16岁时,他进入圣彼得堡师范学院自然科学教育系学习。毕业后,门捷列夫去德国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学。1861年回国,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在编写无机化学讲义时,门捷列夫发现这门学科的俄语教材都已陈旧,外文教科书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而迫切需要有一本新的、能够反映当代化学发展水平的无机化学教科书。
这种想法激励着年轻的门捷列夫。当门捷列夫编写有关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章节时,他遇到了难题。按照什么次序排列它们的位置呢?当时化学界发现的化学元素已达63种。为了寻找元素的科学分类方法,他不得不研究有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研究某一学科的历史,是把握该学科发展进程的最好方法。门捷列夫深刻地了解这一点,他迈进了圣彼得堡大学的图书馆,在数不尽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分类的原始资料……
门捷列夫抓住了化学家研究元素分类的历史脉络,夜以继日地分析思考,简直着了迷。夜深人静,圣彼得堡大学主楼左侧的门捷列夫的居室仍然亮着灯光,仆人为了安全起见,推开了门捷列夫书房的门。
“安东!”门捷列夫站起来对仆人说:“到实验室去找几张厚纸,把筐也一起拿来。”安东是门捷列夫教授家的忠实仆人。他走出房门,莫名其妙地耸耸肩膀,很快就拿来一卷厚纸。“帮我把它剪开。”门捷列夫一边吩咐仆人,一边动手在厚纸上画出格子。“所有的卡片都要像这个格子一样大小。开始剪吧,我要在上面写字。”门捷列夫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在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上了元素名称、原子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筐里逐渐装满了卡片。门捷列夫把它们分成几类,然后摆放在一个宽大的实验台上。
接下来的日子,门捷列夫把元素卡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门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时间的教授突然热衷于“纸牌”感到奇怪。门捷列夫旁若无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样,收起、摆开,再收起、再摆开,皱着眉头地玩“牌”……
冬去春来。门捷列夫没有在杂乱无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内在的规律。有一天,他又坐到桌前摆弄起“纸牌”来了,摆着,摆着,门捷列夫像触电似的站了起来,在他面前出现了完全没有料到的现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从上到下地逐渐变化着。
门捷列夫激动得双手不断颤抖着。“这就是说,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的关系。”门捷列夫兴奋地在室内踱着步子,然后,迅速地抓起记事簿在上面写道:“根据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学性质的近似性试排元素表。”
1869年2月底,门捷列夫终于在化学元素符号的排列中,发现了元素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同年,德国化学家迈尔根据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其他性质,也制出了一个元素周期表。到了1869年底,门捷列夫已经积累了关于元素化学组成和性质的足够材料。
如果你敢于想得更伟大,敢于做一个伟大的人物,如此你将拥有更丰富的生命。世界上到处充满机会,敢于冒险必然会有丰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