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哈佛家训大全集
3176800000036

第36章 勤奋——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1)

多想几步

里斯和杰克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在开始时,他们两个都一样,都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里斯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而杰克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

终于有一天杰克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平。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杰克先生,”总经理说:“请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杰克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杰克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价格多少?”杰克再次跑到集上。回来后杰克抱怨经理一次不把问题说完,害得自己跑了几趟。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吧,你可以看看里斯是怎么做的。”

然后叫来里斯对他说:“里斯先生,请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里斯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里斯还带回几个土豆让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我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我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了一眼红着脸的杰克,说:“请他进来。”

杰克只看到了别人受到青睐、荣耀的一面,却不清楚在这些荣耀背后隐藏着别人怎样艰辛的努力。要想受到别人的重视,必须自己在背后下一定的苦功,多想几步,比别人多走几步,这样的话你就能很快发现结果的不同。

牛顿的勤奋

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1642年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家庭中,牛顿之所以后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关键是两个字:勤奋。牛顿正是靠着勤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牛顿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多人认为是这是因为他的天资聪颖,儿时便是“神童”、“天才”,其实不然,牛顿的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水平,不如其他同学聪慧,但牛顿的兴趣广泛,总爱制作一些小玩意,制作风车、水车什么的都是牛顿的拿手好戏,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他玩游戏的花样也层出不穷,总能想出一些新奇的玩法出来,玩得不亦乐乎。

有一次,他竟异想天开,自己制作了一个漂亮的大灯笼,到了夜晚,他点亮蜡烛,系在自己早已做好的风筝上,放飞在天空中,亮亮的灯笼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随着风筝的牵引,在深蓝的夜幕中飘荡,煞是好看,人们都认为是一颗彗星飘过,站在那大呼小叫,谁料这竟是牛顿的小游戏。即使牛顿心灵手巧,爱好广泛,玩游戏的水平高人一筹,可许多成绩好的同学仍然瞧不起他。

有一次,牛顿与一群同学做游戏,不知怎么的,一个成绩非常好的尖子生,竟蛮横无理地踹了牛顿一脚,牛顿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个无缘无故踹自己一脚的尖子生,十分恼怒,他并没有扑上去与那人扭打,而是将这件事埋藏在心中,他暗暗地想:“我们都是学生,凭什么他就能踹我,我绝不能忍气吞声,自甘懦弱,我一定要超过他!”牛顿有了这个决心后,不再像往常那么贪玩了,而是开始勤奋学习,想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一有空就埋在书堆里,经过长期艰辛的学习,他的成绩由中下转为班上名列前茅的好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也超过了当时班上踹他的尖子生,老师为他高兴,他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到最后很难被人超越。

牛顿对于学习异常刻苦,他对学习怀有执著的热情,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他对学习都一如既往的勤奋。因为家庭贫困,牛顿出生后不久,父亲便去世了,2岁时,母亲改嫁,在继父家中,牛顿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读书学习,他对学习异常热爱。但天意弄人,在牛顿14岁时,继父也去世了,母亲操持着这个贫困的家,日子过得十分拮据,最后,因为无法支付牛顿的学费,牛顿的母亲要求牛顿退学,早日赚钱,帮助自己维持这个家。可牛顿是如此热爱学习,他不舍得退学,他向母亲哭求了多次,母亲仍是不为之动容,仍一再要求牛顿退学,母命难违,牛顿只好退学,与一个老仆人学习经商。

每次与老仆人去集市经商时,他从不管什么生意,就坐在一旁静心读书,所有的事情都由老仆人打理,最后,牛顿干脆把所有的事情都托付给老仆人,走到半路上时,便让老仆人独自前往,自己独自坐在篱笆旁,钻心学习,虽然这种生活艰辛,但牛顿却感到其乐无穷。

一次,他在看书时,被路过的舅舅见了,勃然大怒,大骂牛顿“不务正业”,他一把夺过牛顿的书,竟发现牛顿看的是一本数学书!书上还用各种符号做满了记号,舅舅见了十分感动。经过舅舅的一再劝说,妈妈终于动摇了,让牛顿弃商复学了。牛顿又重返了他最向往的学校。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取得了一点成就,那就出于勤奋;如果我看得更长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因为勤奋,他最终成为一个人们心目中的天才。

牛顿取得巨大的成就令万众瞩目,然而他却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每个人更应该向牛顿学习,勤奋刻苦钻研,为以后的社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不断努力才能不断成长

斯帕奇在小学时门门功课亮红灯。有一次物理考试他的成绩竟然是零分,他的拉丁语、代数、英语成绩表现也很差,他还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却成为整个赛季输得最彻底的一个人。

斯帕奇幼年时期还笨嘴拙舌,他最害怕的就是社交场合。大家与其说讨厌他或不喜欢他,还不如说是根本就对他视而不见,如果有人主动问候他,他会感到受宠若惊。另外,因为他太害羞,所以从来不敢跟女孩约会。

斯帕奇在大家眼中几乎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对于这一点他却丝毫不在乎,他在乎的事情是“画画”。他的那些涂鸦作品,其实从来没有人欣赏,除了他自己,但他认为自己就是有画画的天赋,而就是因为这份坚持才让他获得了后来的成功。

斯帕奇也给几家公司寄过自己的作品,但都很快就收到了退稿。即使被否定,但斯帕奇的绘画热情依然没有消减。

中学毕业后,斯帕奇勇敢地给迪斯尼公司写了一封自荐信。他收到了一封回信,该公司让他把自己的漫画作品寄过去给公司看一看,还给他规定了漫画的主题。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决定为自己的前途来奋斗。斯帕奇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一丝不苟完成了迪斯尼规定主题的漫画作品。当他满怀信心地把自己的作品寄出后,却最终石沉大海,迪斯尼公司并没有看中他的作品。斯帕奇再次遇到失败,他的人生仿佛一下子进入低谷。画画是他生活中唯一的亮光,有了这丝亮光他受到再多的讽刺与忽视也不抱怨。处于极度苦闷的斯帕奇意识到这点后,再次勇敢地拿起画笔。

他对自己说:“我要画,我不怕打击。”斯帕奇又开始创作,他把自己这些年来的压力和忧伤全部倾注到画里。他没日没夜地画画,他的稿纸在不断地增加,画笔也越来越多,他把全部的心血放在了画画上。等到系列作品全部完成之后,他给它取了一个名字《花生》,讲述的是一个失败者,漫画主人公叫查理·布朗。

故事中布朗的风筝从来没有飞起过,考试从来没及过格,球也是一场都没踢好过,还被人家讽刺为“木头脑袋”。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角色打动了出版公司,也打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他的书火了起来。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从来不受人欢迎的角色,却在漫画书中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

大家改变了对斯帕奇的印象和看法,他因此一举成名,他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现在的斯帕奇无论走到哪儿都充满着自信。

辛勤劳动的目的

玛丽·居里于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华沙,父亲是中学教员。16岁时,她以金质奖章毕业于华沙中学,因家庭无力供她继续读书,而不得不去担任家庭教师达六年之久。后来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姐姐的帮助,于1891年去巴黎求学。在巴黎大学,她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地学习,经过四年,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

居里夫妇结婚后次年,即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引起这对青年夫妇的极大兴趣,居里夫人决心研究这一不寻常现象的实质。她先检验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发现了钍和钍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进一步检验了各种复杂的矿物的放射性,意外地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纯粹的氧化铀强四倍多。她断定,铀矿石除了铀之外,显然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

居里以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经验,立即意识到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从事的晶体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后,他们就确定,在铀矿石里不是含有一种,而是含有两种未被发现的元素。1898年7月,他们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没过多久,1898年12月,他们又把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为了得到纯净的钋和镭,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在一个破棚子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了4年。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1/10克的镭。由于发现放射性,居里夫妇和贝可勒耳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比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逝世,年仅47岁。比埃尔·居里去世后,居里夫人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接任了她丈夫在巴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职位,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她继续放射性的研究工作。1910年,她和法国化学家德别爱尔诺一起分析出纯镭元素,确定了镭的原子量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她还测出了氡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系统关系。由于这些重大成就,又荣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居里夫妇亲自体验了镭的生理效应,他们曾不止一次地被镭射线烫伤。他们与医生一起研究将镭用于治疗癌症,开创了放射性疗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为了自己的祖国波兰和第二祖国法国,参加了战地卫生服务工作,组织X光汽车和X光照相室为伤兵服务,还用镭来治疗伤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战结束后,居里夫人回到巴黎她创建的镭学研究所,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培养青年学者。晚年完成了钋和锕的提炼。居里夫人在无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从事了35年的镭元素研究,加上大战期间4年建立X射线室的工作,射线严重地损害了她的健康,引起她严重贫血。1934年5月她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实验室,并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

居里夫妇一生淡泊、为人谦虚,不喜欢世俗的恭维与赞扬,不关心个人的名利与地位。在发现并成功提炼出镭以后,他们不申请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向全世界公开他们的提镭方法,并将他们花费十几年时间提炼出来的、约值十万美元的一克多镭,全部交给了镭学研究所,不取分文。对美国妇女界捐赠给她的一克镭,也不据为私有,一半给了法国镭学研究所,一半给了华沙的镭学研究所。

在将镭用于治疗癌症时,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商定,不要他们的发明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他们辛勤劳动的目的,是为人类从新发现中获得幸福。

真正的“金子”

自从传言有人在萨文河畔散步时无意间发现金子后,这里便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们都想成为富翁,于是寻遍了整个河床,还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确,有一些人找到了,但更多的人却一无所获,只好扫兴而归,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驻扎在这里,继续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