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普外科速查手册
3176000000055

第55章 脾切除术

脾脏能生成、监视、贮藏和破坏血细胞。它是一个海绵状、柔软、略呈紫色的脏器,约拳头大小,位于腹腔上部,在左侧骨性胸廓之后。脾脏的白髓是感染防御(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而红髓则从血液中清除不需要的颗粒物质,如有缺陷的红细胞。

脾脏的原发疾病很少见,多为继发疾病。脾的疾病仅为其他疾病的病理改变的一部分,如门静脉高压症和某些造血系统疾病的激发性脾功能亢进等。外科治疗主要采用脾切除术。

脾切除术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外伤性脾破裂、游走脾、脾肿瘤等,要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但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脾切除的利弊引起了广泛关注。患者多有外伤史、肝炎病史、鼻出血及皮下瘀斑史,无意中发现左上腹肿物、隐痛,或多在体检及诊断其他疾病时发现。

适应证(一)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外周血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呈增生现象。脾亢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为不明原因的脾亢,而多见的是继发性脾亢,病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门静脉高压症各种原因的肝硬化、门静脉或皮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脾大、腹水、交通支形成,外周血中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主。

2.感染性疾病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病毒性肝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造血系统疾病遗传性球形(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丙酮酸激酶缺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4.类脂质沉积症戈谢病等。

5.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Felty综合征。

(二)外伤性脾破裂外伤性脾破裂表现为腹痛及失血性休克,诊断性腹腔穿刺、CT可确诊。脾破裂按病理分型分为中央型、被膜下、真性破裂,其中大部分是真性破裂,迄今在脾损伤分型和分级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婴幼儿,脾切后抵抗力下降,尽量保脾的原则被多数人所接受。

(三)脾原发性疾病及占位性疾病1.游走脾是指脾不在正常解剖位置,而在腹腔其他部位。主要表现为腹部可推动的肿块和压迫邻近脏器所引起的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蒂扭转后发生急性坏死,形成剧烈腹痛、休克。超声波检查、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确诊。

2.脾囊肿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真性囊肿又叫做原发性囊肿,内壁有内皮或上皮覆盖;假性囊肿内壁无衬里细胞,多为损伤后陈旧性血肿或坏死液化形成。表现为脾大、压迫应起的左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可利用CT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显示。也有B超引导下治疗的报道。小的非寄生虫性脾囊肿可不治疗。

3.脾肿瘤少见,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可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及邻近器官受压表现,核素扫描和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良性多为脾血管瘤,如果怀疑,严禁做诊断性穿刺,选择手术切除效果好。恶性少见,均为肉瘤,发展快、转移早、预后差;首选手术治疗后放疗和化疗。

4.脾动脉瘤脾动脉瘤是内脏动脉中常见的动脉瘤,常呈囊状扩张,由外伤、先天性等原因引起,多见于妇女及多次妊娠者。表现为上腹痛并放射至肩胛区,B超及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最危险的并发症是急性破裂出血。

5.脾脓肿多由于血性感染引起。表现为寒战、高热、左上腹疼痛、腹肌紧张及脾区叩痛。白细胞计数升高、X线可见左膈抬高、呼吸受限,B超及CT可见脾区肿块或液性暗区,确诊率很高。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或行手术治疗。

6.脾梗死脾动脉突然栓塞引起,可纤维化后萎缩,也可以液化形成假性囊肿或继发感染。脾梗死应保守治疗,如继发感染应手术治疗。

禁忌证5岁以下的患儿或有溶血危象者,不宜行脾切除术。

操作方法

1.切口的选择一般采用左上腹旁中线经腹直肌切口。

2.脾周围粘连的处理术中应充分分离游离脾脏,广泛地粘连不可以强行钝性分离,易造成出血,应延长切口,用长血管钳逐一钳夹切断粘连,加以结扎或缝扎止血,防止胃短动静脉撕裂。

3.处理脾动静脉将脾动静脉分别行双重结扎,不要做动静脉一起的集束结扎,以免线节脱落后造成大出血。先处理动脉再处理静4.仔细止血明显地出血应用缝扎止血,轻微的渗血可先用热盐水纱布压迫,或用明胶海绵等填压止血。

5.脾窝引流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24~48小时即血流出后即可拔除。

术后并发症1.腹腔内大出血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内发生。最常见的原因是膈面的严重渗血,脾血管残端结扎线脱落。如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导致休克要立即再次剖腹止血。

2.膈下感染术中要避免伤及胰尾、放置引流管。一般发生在手术后1~2周内出现低热或者1周后体温降而复升。如果出现左季肋区叩痛,X线提示膈肌活动受限或B超提示左膈下脓肿时,则发生了膈下感染。应做脓肿穿刺或者切开引流。

3.血栓栓塞性疾病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外周血中血小板达(1000~2000)暳109/L可用肝素或华法林抗凝治疗。

4.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OPSI)可发生于术后2~3年,发病隐匿,开始只是高热、头痛、恶心等流感症状,继而昏迷、休克,发病快而且很快死亡,其中单核灢吞噬细胞系统疾病行脾切除者发生凶险感染的危险性最高。

应采用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注意事项近年来,保脾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保脾有利于维持脾脏的免疫功能,避免发生凶险性感染,但是对于应该保留多少脾脏组织才最合适,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脾切除术(尤其是紧急脾切除术)中,最易发生的两种严重并发症是大出血和附近脏器损伤。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发生。

1.避免大出血引起大出血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

(1)撕裂脾附近的韧带出血:多因分离脾各附着韧带尚未充分时,就急于将脾托出进行脾蒂处理。这种出血多为持续性,常会导致失血性休克。

防止办法是尽量分离、切断、结扎各附着韧带后再将脾托出。

(2)脾膈韧带和膈面粘连渗血:虽出血量较少,速度缓慢,但如持续不停,最后也会大量失血。术中最好能在直视下分离此处粘连,分离后要仔细检查,如有渗血,需及时缝扎止血。

(3)撕裂脾门大出血:多发生在托出脾时操作不当,牵拉过甚,在脾门上方发生撕裂而大出血。如仔细操作,避免用力过猛,是可以避免的。

(4)脾动脉扎断大出血:门静脉高压症时,脾极度充血肿大,脾动相应增粗。在胰体、胰尾部分离结扎脾动脉时,如过度用力,可扎断脾动脉而致大出血。所以,在结扎脾动脉时(特别是近心端第一个结时),用力以闭合血管腔为度,以防过度用力而扎断。如果发生,可用左手指按住胰体上方脾动脉的近端,控制出血后再处理扎断处。同时,在分离脾动脉时,要保持手术野清晰,避免在血迹模糊中用止血钳盲目分离或钳夹,以免刺破其下方的脾静脉,引起更大的出血。一旦分破脾静脉,应立即用纱布垫压迫,多可止血。

总之,脾切除术中发生意外的大出血,常使患者失血过多,发生休克,严重影响到术后的恢复。为防止术中意外大出血,除应采取预防措施外,还需在术前作好输血准备,包括良好的输液通道、充足备血等,一旦发生大出血,可及时抢救。

2.避免附近脏器损伤最易损伤的是胃大弯部、胰尾、结肠脾曲等。

发生的原因是显露不佳,出血较多时盲目钳夹所致。除了术中仔细操作、检查外,在脾切除后还要仔细检查,如发现损伤,应及时修补。

3.紧急脾切除术注意事项脾破裂引起腹腔内大出血时,病情紧急,在作紧急脾切除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左上腹正中旁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操作方便、迅速。剖腹后尽快吸出腹腔内积血和血块,便于找到出血来源。

(2)右手迅速伸入左膈下区,摸清证实是脾破裂后,将脾握住向内前方托出。如有困难,则可用示指和中指钝性分离脾后部的腹膜(即脾肾韧带左叶)。

(3)将厚纱布垫塞入左膈下脾窝部,压迫止血,以防止脾再滑入腹腔,便于操作。

(4)用三钳法处理脾蒂。此时还需要注意检查在紧急情况下,是否有误夹附近脏器(如胃大弯、胰和结扎等)的情况。

(5)脾切除后,要取尽腹内残留的脾碎块组织。去除纱布垫后,要检查和结扎脾膈韧带或脾肾韧带处的止血点。其他和择期脾切除术一样,缝合腹壁前,左膈下须放置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