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普外科速查手册
3176000000053

第53章 血管疾病(3)

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单侧或双侧下肢沉重、疲劳、水肿。加重后可出现广泛色素沉着、湿疹或溃疡等。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取决于肢体静脉瓣膜病变的部位和瓣膜功能状态,以及深浅静脉交通支功能状况,多数患者是在20岁以后发作。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病比较缓慢,多以下肢静脉曲张为主要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是由静脉倒流、静脉系统高压和血液淤滞所引起。

(一)主要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轻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久站后下肢沉重不适,浅静脉扩张或曲张,踝部轻度水肿。

2.中度浅静脉明显曲张,伴有轻度色素沉着及皮下组织纤维化,下肢沉重感明显,踝部中度水肿。

3.重度短期活动后即出现小腿胀痛或沉重感,水肿明显并累及小腿,浅静脉明显曲张,伴有广泛色素沉着、湿疹或溃疡。

(二)次要表现

并发丹毒可有全身感染症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病变多见于下肢,临床可见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境界清楚,局部有烧灼样疼痛。并发软组织感染表现局部有红肿热痛。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或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一侧肢体突然发生肿胀,伴有胀痛、浅静脉扩张。

(三)误诊分析

1.客观因素本病虽为常见病,但概念提出较晚且常因合并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伴有浅静脉曲张。

2.医生因素对本病认识不足、概念模糊,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对于下肢浅静脉的迂曲扩张,仅凭经验或简单了解深静脉是否通畅,就作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诊断。

辅助检查(一)首要检查下肢静脉造影一方面与深静脉炎后综合征相鉴别,另一方面明确深、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程度,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依据。一般先作上行性静脉造影,如下肢深静脉通畅,再作下行性静脉造影,以明确静脉瓣膜是否有病变。

1.上行性静脉造影主要用于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度及穿通支静脉瓣膜功能。方法:患者仰卧,取半直立位,呈45曘,踝部扎一橡皮止血带以阻止浅静脉血流上行,用穿刺针头直接经皮穿刺入足背浅静脉,尽快推入60%或40%泛影葡胺80~120ml,在电视屏幕引导下摄片,先进行小腿X线摄片,让患者以患肢趾着力,作足跟剂浓度以40%泛影葡胺为佳,浓度过大可致浅静脉炎。造影结束,可注入生理盐水作血管冲洗。

2.下行性静脉造影主要用于观察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本造影必须在明确深静脉无阻塞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常失败。

(1)方法:患者取60曘半直立卧位,在腹股沟部股静脉处直接用针穿刺注入60%泛影葡胺40ml,在电视屏幕引导下,摄髋部X线片,如见有逆流,再摄小腿X线片。Taheri报道将导管自上肢浅静脉插入,经头静脉、锁骨下静脉到腔静脉分叉处,再进到髂总静脉,然后注射造影剂,此法较繁复,较少采用。

(2)按照下行性静脉造影显示的逆流水平,将静脉瓣膜功能分为五级。

栺级:瓣膜功能良好。造影剂无明显逆流。

栻级:瓣膜最轻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大腿近侧部。

栿级:瓣膜轻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膝上。

桇级:瓣膜中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膝下。

桋级:瓣膜严重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到小腿部直到踝水平。

(二)次要检查1.下肢活动静脉压测定可间接的了解瓣膜功能,常作为筛查检查。

正常时,站立位活动后足背浅动脉压平均为10~30mmHg,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为25~40mmHg,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时,可高达55~85mmHg。

2.无损伤性血管检查如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和光电容积扫描仪检查,也可以诊断静脉有无逆流。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可以观察瓣膜关闭活动及有无逆向血流。

(三)检查注意事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虽继发浅静脉曲张,但临床症状相对较重,久站时下肢肿胀和胀破性疼痛明显。作下肢浅静脉测压试验时,站立活动后压力下降率减少一般在30%以内,最可靠的鉴别检查方法是静脉造影,不仅能观察深静脉和交通静脉的瓣膜功能,还可判断病变程度。

治疗要点(一)治疗原则凡诊断明确,瓣膜功能不全栻级以上者,结合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应考虑施行深静脉瓣膜重建术。

(二)具体治疗方法1.股浅静脉腔内瓣膜成形术通过缝线,将松弛的瓣膜游离缘予以缩短,使之能合拢关闭。

2.股浅静脉腔外瓣膜成形术通过静脉壁的缝线,使两个半叶附着线形成的夹角,由钝角回复至正常的锐角,恢复闭合功能。

3.股静脉壁环形缩窄术在正常情况下,瓣窦宽径大于非瓣窦部位静脉宽径,因而利用缝线、组织片或人工织物包绕于静脉外,缩小其管径,恢复瓣窦与静脉的管径比例,瓣膜关闭功能随之恢复。

4.带瓣膜静脉段移植术在股浅静脉近侧植入一段带有正常瓣膜的静脉,借以阻止血液逆流。

5.半腱肌灢股二头肌襻腘静脉瓣膜代替术手术原理是构建半腱肌灢股二头肌“U暠形腱襻,置于腘动静脉之间,利用肌襻间歇收缩与放松,使腘静脉获得瓣膜样功能。由于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同时伴有浅静脉曲张,因此需要同时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已有足靴区色素沉着或溃疡者,尚需做交通静脉结扎术。

(三)治疗注意事项需严格掌握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适应证以及术前、术中对股浅静脉瓣膜形态进行详尽的评估,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1.手术适应证(1)经静脉造影,证实为中度或重度瓣膜功能不全者。

(2)瓣膜病损严重,极度薄弱,游离缘过度松弛、脱垂,无法进行修复者。

(3)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史。

(4)经顺行性造影显示深静脉通畅、扩大、呈直管状。逆造影显示有中度或重度逆流者。

(5)术中见股静脉较粗大,但轮廓、色泽、弹性正常,无炎性反应痕迹。

测试血液流向时,可见近侧血液越过瓣膜向远侧倒流。切开管壁见瓣膜的游离缘松弛、下垂。

2.手术禁忌证妊娠或哺乳期患者、行走功能障碍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动脉闭塞症及全身情况较差者。

(第七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临床比较常见,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主诉

一侧肢体突然发生的肿胀,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

临床特点

(一)主要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临床常见的有三型:栙股静脉血栓形成和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位于末梢,称为周围型;栚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位于中心,称为中央型;栛无论周围或中央型,均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而累及整个肢体者,称为混合型,临床最为常见。

1.中央型左侧多见,可能与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对左髂总静脉有一定压迫有关。起病骤急;局部疼痛,压痛;腹股沟韧带以下患肢肿胀明显;浅静脉扩张,尤其腹股沟部和下腹壁明显;在股三间区,可扪及股静脉充满血栓所形成的条索状物;伴有发热,但一般不超过38.5曟。顺行扩展,可侵犯下腔静脉。如血栓脱落,可形成肺栓塞,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发生发绀、休克,甚至猝死。

2.周围型局限于股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临床特征为大腿肿痛,小腿肿胀不严重。局限于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为:突然出现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踏平,行走时症状加剧;小腿肿胀且又深压痛,若在膝关节伸直位,将足急剧背屈,使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伸长,可以激发血栓所引起炎症性疼痛,而出现腓肠肌部疼痛,称为Homans征阳性。

3.混合型无论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逆行扩散,或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顺行扩展,只要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均称为混合型。临床表现为两者表现相加。但后者发病隐匿,症状开始时轻微,直到髂股静脉受累,才出现典型表现。凡发病急骤,无论髂股静脉血栓逆行扩展或小腿肌内静脉丛血栓顺行繁衍,只要血栓滋长,使患肢整个静脉系统,几乎全部处于阻塞状态,同时引起动脉强烈痉挛者,特称为股青肿。疼痛剧烈,整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皮肤发绀、紧张、发亮,有的可发生水泡,皮温明显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明显,体温常达39曟以上,可出现休克及肢体静脉性坏疽。

(二)误诊分析1.客观因素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的浅静脉曲张属于因深静脉不通而出现的代偿性表现。

2.医生因素对本病认识不足。对于下肢浅静脉的迂曲扩张,仅凭经验或简单了解深静脉的是否通畅,就作出单纯性浅静脉曲张的诊断。

辅助检查(一)首要检查1.超声波检查利用多普勒效应,将探头置于较大静脉的体表,可闻及或描记静脉血流音,如该部无血流音,可说明静脉栓塞。双功彩色超声多普勒,还可直接观察静脉直径及腔内情况,可了解栓塞的大小及其所在部位。

2.静脉造影为最准确的检查方法,能使静脉直接显像,可有效地判断有无血栓,能确定血栓的大小、位置、形态及侧支循环情况。后期行逆行造影,还可了解静脉瓣膜功能情况。

(二)次要检查1.放射性核素检查是应用125I标记人体纤维蛋白原,能被正在形成的血栓所摄取,每克血栓中含量要比等量血液高5倍以上,因而形成放射性浓稀现象,在下肢体进行扫描,即能判断有无血栓形成。该法操作简便,无创伤,正确率高,可以发现较小静脉隐匿型血栓。

2.静脉测压站立位足背静脉正常压力一般为12.74kPa(130cmH2O),踝关节伸屈活动时,一般下降为5.88kPa(60cmH2O),停止活动后,压力回升,回升时间超过20秒。主干静脉有血栓形成时,站立位无论静息或活动时压力,均明显升高。回升时间增快,一般为10秒左右。

3.电阻抗体积描记检查采用各种容积描记仪,测定气囊带阻断股静脉回流后小腿容积增加程度,以及去除阻断后小腿容积减少速率,从而可判断下肢静脉通畅度,以确定有无静脉血栓形成。

(三)检查注意事项因术后、产后、严重创伤或全身性疾病卧床患者,突然感觉小腿深部疼痛,有压痛,Homans征阳性,首先应考虑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急性小腿肌炎、急性小腿纤维组织炎、小腿肌劳损、小腿深静脉破裂出血及跟腱断裂。后者均有外伤史,起病急骤,局部疼痛剧烈,伴小腿尤其踝部皮肤瘀血斑,可资鉴别。

治疗要点(一)治疗原则治疗分手术和非手术疗法。手术、制动、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病的高危因素,给予抗凝药物治疗。主要的预防措施是鼓励患者经常做四肢的主动运动和早期离床活动。

(二)具体治疗方法1.非手术疗法适用于周围型及超过3日以上的中央型和混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