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普外科速查手册
3176000000019

第19章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2)

4.对正在服用普通碘剂的患者,接受放射性碘治疗前2~4周应停服碘剂,也不进含碘食物。

5.已并发左心扩大、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的甲亢患者更应手术,才能治愈。企图完全治愈上述心脏症状,然后再手术的方法,是本末倒置,反而导致病情恶化。

6.为避免甲亢患者在基础代谢率高亢的情况下进行手术的危险,术前应采取充分而完善的准备,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预防术后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的发生。

(第三节)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是颈前肿块和甲状腺疼痛的常见原因。在病变滤泡周围出现巨细胞性肉芽肿是其病理特征。

主诉

患者颈前肿胀、疼痛伴吞咽不适感最多见。

临床特点

亚急性甲状腺炎通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多见于30~40岁女性。病程大约持续3个月,愈后甲状腺功能多不减退。

1.主要表现

(1)甲状腺突然肿胀、疼痛,并向患侧耳颞处放射。常始于甲状腺的一侧,很快向腺体其他部位扩展。多伴吞咽困难。

(2)患者可有发热,一般为低热,少数可出现高热。

2.次要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度甲亢的表现,如精神紧张、心悸、怕热、震颤及多汗等。

3.误诊分析发病初期,由于炎症破坏甲状腺滤泡,导致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出现一系列甲亢的表现,可误诊甲亢;因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颈前肿胀、疼痛并吞咽不适,故易误诊为急性咽炎、腭扁桃体炎。

辅助检查

1.首要检查

(1)红细胞沉降率检查:多出现增快。

(2)甲状腺功能:病后1周内可出现血T3和T4轻度升高。

(3)放射性碘摄取试验:病后1周内甲状腺摄取131I量可显着降低。

(4)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可发现甲状腺体积增大,腺体内部病灶区呈低回声或不均匀融合,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低回声区与周围组织相比差别明显,并可有局限性钙化灶。经治疗痊愈则超声图像回声病灶减少或消失,能很好的反应治愈过程。

2.次要检查

(1)CT检查:甲状腺肿大多位于一侧,片状密度减低且界限不清,增强扫描看不到强化的肿块或结节,测不到囊性密度,甲状腺肿大而包膜完整,看不到向周围器官浸润的征象,肿大明显者仅推压邻近结构。

(2)必要时细针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3.检查注意事项(1)亚急性甲状腺炎时,血白细胞、红细胞计数一般正常,而红细胞沉降率常显着增加,往往超过炎症程度应有的范围。

(2)在病程的早期,可出现血T3和T4轻度升高,甲状腺摄取131I量显着降低。待炎症消退后,131I吸收率可恢复正常,而T4值则反而降低,至若干周或若干月后,甲状腺功能才能恢复正常。

治疗要点1.治疗原则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并不需要特殊治疗而自行缓解,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症状、预防复发。

2.具体治疗方法(1)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显着,可用泼尼松每次5~10mg,每日4次,连用2周后逐步减少剂量,全程1~2个月。

(2)阿司匹林可明显缓解局部疼痛,每日3~5g,直到炎症完全消退。

(3)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应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如甲状腺片40~120mg/d,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并维持1~2个月,以防复发。

3.治疗注意事项(1)亚急性甲状腺炎为非细菌性炎症,抗生素治疗无效。

(2)激素治疗的时间一般需1~2个月,否则易复发或转为慢性甲状腺炎。复发后可再用泼尼松,同时加上干甲状腺片,多有较好效果。

(第四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无痛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较常见。在患者血液中可证实有效价很高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及抗甲状腺球蛋白的自身抗体存在。组织学上的特征为腺组织被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所浸润,并形成淋巴滤泡。

本病多见于女性,女暶男为(6~10)暶1,好发年龄为30~60岁。此种淋巴细胞性病变都不超出甲状腺固有膜范围,因而腺体与周围组织、器官不发生粘连,亦不累及喉返神经。

主诉

患者多以颈前无痛性逐渐增大的弥漫性肿物数月或数年就诊,可伴轻度的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

临床特点

疾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患者往往有甲状腺肿大,很少有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1.主要表现

(1)甲状腺逐渐增大,常为弥漫性、对称,表面光滑,质较硬。

(2)50%以上的病例可逐渐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如乏力、嗜睡、畏寒、皮肤干燥、黏液性水肿、心率缓慢等。

2.次要表现

(1)可压迫颈部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

(2)颈部淋巴结多不肿大。有时伴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少数病例也可伴有颈淋巴结肿大,但质软。

3.误诊分析由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很少有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因此临床上可误诊为其他甲状腺疾病。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时,可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常见误诊原因如下。

(1)对肿大的甲状腺伴有子结节者,因未做甲状腺功能、基础代谢率等测定而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2)因肿大的甲状腺质较硬,未进一步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误诊为甲状腺癌。

(3)以抑郁、淡漠等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时,因忽视甲状腺方面的检查而误诊为精神疾病。

辅助检查1.首要检查(1)抗甲状腺抗体测定: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测定有助于诊断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2)血清TSH浓度测定:血清中TSH是提示甲状腺受损的最敏感的指标。当TSH高于正常两倍时,应高度怀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3)基础代谢率测定及放射性碘摄取试验: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基础代谢率降低和放射性碘的摄取量减少。

(4)B超检查: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或结节性肿大,回声不均匀,常见低回声,表现为各种由小到大的颗粒状物或散在的结节状物,腺体表面不规则。

2.次要检查(1)红细胞沉降率及血白蛋白测定: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清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升高。

(2)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冷冻切片检查:必要时,可行针吸细胞学和组织切片检查,对于确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有决定性的作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在镜下可呈弥漫性实质萎缩,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甲状腺细胞略增大呈嗜酸性染色,即Hurthle细胞。

3.检查注意事项(1)因TGA和MCA阳性率较低,故其不升高时也不能否定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诊断。

(2)因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可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及甲亢等,故检查时应予注意。

治疗要点(一)治疗原则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原则上一般不宜手术治疗,临床确诊后,应视甲状腺大小及有无压迫症状而决定是否治疗。如甲状腺较小,又无明显压迫症状者,可暂不治疗而随访观察;甲状腺肿大明显并伴有压迫症状时,应进行治疗。

(二)具体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50%~90%的患者内科治疗有效。

(1)甲状腺素:应用甲状腺片,每日90~120mg,长期服用,常有疗效。

(2)泼尼松:泼尼松治疗效果不持久,且现在不提倡使用免疫抑制剂。

2.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栙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合并单发结节,且有压迫症状者;栚单发结节为冷结节,可疑恶性变者;栛颈部淋巴结肿大并有粘连,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或组织活检证实为恶性病变者;栜甲状腺明显肿大,病史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要求手术者;栞甲状腺素治疗2~3个月无效,甲状腺缩小不明显,并有压迫症状者。

(2)手术方式:术中应常规进行冷冻切片组织活检,如证实是本病,应只行甲状腺叶部分切除或峡部切除手术,主要目的是去除较大单发结节,以解除压迫,应尽量保留可修复的甲状腺组织。若合并有甲状腺癌,则主要依甲状腺癌的处理原则决定手术方式。

(三)治疗注意事项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确诊后,很少需要手术治疗。许多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手术都是临床误诊为其他甲状腺疾患而进行的。有报道显示手术加重了甲状腺组织的破坏,促进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除非怀疑有恶变或产生明显压迫症状,否则不宜手术。

(第五节)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前者较常见,占80%~95%以上。切面呈淡黄色或深红色,有完整的包膜。患者多为女性,年龄常在40岁以下。

主诉

患者多以颈前无痛性单发肿块就诊。

临床特点

甲状腺腺瘤生长缓慢,唯一表现为局部肿块,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1.主要表现

(1)一般均为甲状腺体内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单发结节,位置常近峡部。

结节质较软,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生长缓慢。大部分患者无任何不适感。

(2)乳头状囊性腺瘤有时可因囊壁血管破裂而发生囊内出血,此时肿瘤体积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局部出现胀痛。

2.次要表现

(1)瘤体较大时,可有压迫症状。

(2)约20%患者可继发甲亢而出现相应症状。

3.误诊分析对一个甲状腺腺瘤虽然理论上易与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鉴别,但实践上常有困难。因一个看来孤立的结节可能是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局部表现,而单个的腺瘤与局限性的甲状腺癌在临床上也易误诊。

辅助检查

1.首要检查

(1)B超检查:多为单发实质性肿物,有完整包膜。囊内出血或囊性变者表现为囊性肿物。

(2)放射性核素扫描:一般为温结节,囊性变时可表现为冷结节。

2.次要检查穿刺细胞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甲状腺结节性质。

3.检查注意事项

(1)B超检查易区分实性结节和囊性结节,但对鉴别结节的良恶性较难做出准确判断。

(2)放射性核素扫描显示为冷结节时应警惕甲状腺癌。

治疗要点1.治疗原则甲状腺腺瘤有引起甲亢(发生率约20%)和恶变(发生率约10%)的可能,应早期手术切除。

2.具体治疗方法由于甲状腺单结节中的10%为恶性,而且有时在临床上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比较困难,故在选择甲状腺瘤的手术方式时,以不作腺瘤切除术为宜,应行患侧叶次全切除或全切除术。如病变在峡部,应做局部较广泛的切除术。

3.治疗注意事项若术中怀疑是恶性时应立即将切除的标本做冷冻切片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时,按甲状腺癌的手术原则处理。

(第六节)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发病率为5%~10%,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1%。组织学上虽呈未分化状态,但其生物学特性则与未分化癌不同。恶性度中等。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晚期可有血行转移。约80%的甲状腺癌为分化较好的腺癌,早期予以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可高达75%以上。

主诉

患者多以颈前迅速增大的肿块就诊。早期无症状。晚期可出现波及耳、枕和肩部的疼痛,声音嘶哑,继之发生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Horner综合征等。

病理分类

甲状腺癌按病理可分为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四种。

1.乳头状腺癌约占60%,恶性较低。一般为单发病灶,多无包膜,主要转移至颈淋巴结。患者常是年轻人。

2.滤泡状腺癌约占20%,恶性中度。病灶多为单发;有包膜,但不完整。手术时约有15%患者已有血行转移,颈淋巴结转移较少。患者多为中年人。

3.未分化癌占10%~15%,恶性甚高。很早转移至颈淋巴结,也经血行转移至骨和肺。患者常为老年人。

4.髓样癌占5%~10%。其发生于滤泡旁细胞,分泌大量降钙素。

临床特点

1.主要表现

(1)甲状腺结节明显增大,质变硬,腺体在吞咽时的上下移动度减小。

以上三个症状如果在短时期内迅速出现,则多为未分化癌;如果是逐渐出现,而患者的年龄在40岁以下,则腺癌的可能很大。

(2)颈淋巴结的转移在未分化癌很早,在腺癌多较晚。

2.次要表现

(1)晚期出现波及至耳、枕和肩部的疼痛,声音嘶哑,继之发生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Horner综合征。

(2)远处转移至扁骨(颅骨、椎骨、胸骨、盆骨等)和肺时可出现相应表现。

(3)在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激素样活性物质(5灢羟色胺和降钙素),因此,在临床上可出现腹泻、心悸、脸面潮红和血钙降低等症状。此外,还可伴有其他内分泌腺的增生,如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增生等。

3.误诊分析由于甲状腺多种良性疾病临床上均表现为甲状腺结节,而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之间无绝对的分界线,且同一类型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其生物学行为也不完全一致,目前所具备的辅助检查绝大部分为影像学范围,对甲状腺癌并无绝对的诊断价值,故甲状腺癌易误诊为其他甲状腺疾病。常见误诊原因如下。

(1)当数日内发生甲状腺肿胀伴疼痛时,可误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但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前1~2周曾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测基础代谢率略增高,血清T3、T4升高,而放射性碘的摄取量显着降低;诊断有困难时,泼尼松实验性治疗有效。

(2)当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又较硬时,可误诊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但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常见于年龄较大的妇女;病程发展缓慢,甲状腺逐渐增大、对称、表面光滑;多伴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清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升高;血清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明显升高;基础代谢率降低,放射性碘的摄取量减少;针吸细胞学检查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