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辛亥风云之新军传奇
31713500000030

第30章 知难而进用秀才(三)

张景良何许人也?前面已提到过,除第八镇张彪,领导的湖北新军外,张之洞还训练成约四千多人,不足一师人,组成一个混成协(旅),协统即由黎元洪担任。其中张彪属下的第29标标统,就是由张景良任职的。张是省级军官中少有的二等人物,是起义军中高官阶者之一。

张景良不见了,怎么办?只有等!当时有些乱,信息也不通。

军政府对形势有些乐观,荫昌确实有指挥不动的问题。当然也有同情革命的人,对荫昌做了一些手脚,如起义军组织进攻刘家庙火车站时,为什么清陆军的大小炮都没有炮弹。原来组织运输的负责的官员在安排火车皮时作了手脚,72门大炮先安排车皮运走,只有25发炮弹随炮发运,有三门重炮每门仅一发炮弹。十天后炮弹才运到刘家庙火车站的北面滠口车站。又如,为什么王安澜联络的三路起义军,夜晚进攻刘家庙时,海军15艘军舰的炮弹都打光了。这些都有玄机在内。所以,军政府认为要抢时机,先于19日晚指派张景良出战到汉口市前线,命令他10月20日一定要进攻滠口火车站,把清军堵在武汉城郊外。张景良来到刘家庙到处看了一下,走马观花后,就无影无踪了。

军政府黎元洪都督,通知王安澜注意张景良的动向外,对前线没作任何安排。为什么?没有战争经验,形势看不准。原起义者领导的起义军,仍按原计划部署,各协带兵去进攻滠口。王安澜这时居中联络通信,供应军需,促进进攻。王安澜成了一个无名的战地临时司命官,与起义军骨干现在的几个协统级军官,包括熊秉坤,蔡济民等,因后勤军务加强了协调与联系。

路断人稀,空室清野,铁路沿线空空荡荡。起义军分数路向敌军阵地逼近,起义时,第一个带头呼叫起义的正班长,现为协统的熊秉坤低声喊,拉开间距跟上。二十日晚上,火炮己在郊外一个工厂围墙内架好。天麻麻亮,云翳敝日,秋凤阵阵,乌云翻滚。晨光黄黄的洒遍大地,树叶飘零,芦苇摇曳,波浪起伏,一片凄凉的感觉。突然一记重炮打过去,朦胧的天空,劈雷震天响,空谷传声声音扬。三道桥战斗开始打响了,前线并无战地总指挥部,进攻的部队是按后方署就绪而开战的。

陆军大臣,清军进攻武汉的总统领荫昌,早已赶到前线,在三道桥往北滠口火车站之间布置了三道防线。何谓三道桥战斗?原来,修建京汉铁路时,在汉口的刘家庙和黄陂的滠口之间有一块长江旁的低洼湿地,在湿地上修铁路,修铁桥经济安全,免遭水患。所以在湿上,连修三座桥梁,百姓称呼此地名叫三道桥。在三道桥阵地,两方都感到防守易,进攻难。

士气是革命军的最大本钱,人格平等是最大的军心。大家目的明确,推翻满清,光复中华,建立共和。此外,起义后,文人们提出了许多法律和规定,反映了民心。仅说军队,军官不准打骂虐待士兵,薪酬平等,如官员每月15枚银元,士兵银元十枚,上下差别不大。起义军是一支进步的军队。

熊秉坤发动指挥了第一次攻击。现在,正是冬初枯水时节,芦苇茂盛干黄,寒风凛凛,密密麻麻的芦苇,摇曳生姿,起翩跹,敌我双方都很容易的隐藏在芦苇中,捉迷藏。炮击开始,士兵沿铁路湿地的干地上,觅路俯身跳蹿前进。清军炮火猛烈超过义军,加上重机扫射,压得革命军抬不起头来。义军自觉性高,士兵勇气百倍,越打越胸中烈火燃烧。他们有的成单兵,有的成扇形,找空挡冲进清军阵地,刀枪并举,两方反复在芦苇稀疏地上互相绞杀。有的清兵动摇了。清军官提着手枪,拿着砍刀高喊,退却者格杀无论。后面清军被逼反杀过来,枪声喊杀声混成一片,难分你我。清军人多势众,炮火强势。革命军攻进去,退出来,反复择机向敌阵地冲杀,许多人血染沙场。

攻击战时,敢死队在芦苇中偷袭进攻,杀伤清军成果甚佳。现在什么德军战法理论,荡然无存。起义军杀清军,取胜理最真。起义军都是爱中国的年轻知识分子,他们都希望尽快的打倒满清政府,从水深火热中救出中国,所以起义者都有不少怕死的精神,他们的思想境界远远高于敌人。北洋新军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始终不能理解,武汉新军和市民中的乌合之众的造反土匪,为什如此强硬而不屈服。他们始终不理解,当时世界具有最先的武器,而又经过严格训练的,标准又强悍的北洋新军,与起义军对阵,往往清军的伤亡并不比起义军少。

在三道桥攻坚战中,起义军敢死队又发挥攻防自如的作用,始终使清军处于步步为营,小心死死防守的地位。敢死队三五成群的小组,从湿地芦苇中寻找缝隙,开辟路径,俯伏爬行向前,并找寻进攻缺口。一遇机会,就偷偷的猛扑上去,当大量清军过来反击时,往往敢死队已退入芦苇中。此地是湿地,几乎没有陆地正式通道。

虽然清军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但在可遭受攻击的地方,在湿地边沿外,清军均布防严密,看来清军指挥官并不是无能之辈。原来这支部队是袁世凯嫡系冯国璋军统领导的。两军对持不下,坚持数日。

但十分的可息,可能军政府军事高官,此时乱了方寸,一方面在起义军前线,并没有另派战地司命,而张景良司命石沉大海,不知去向,秀才王安澜也只是一个协调司命,因此也就无人组织研究其他良策,错失战机。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是袁世凯出山前夕,加强了双方和谈意向,起义军缺乏两手,以进攻支持谈判对自己有利的策略。如果,湖北军政府高官全力注意军事,立即任命前线总司命,利用革命军精神正望的时机,夺取黄陂滠口地区,乘胜追击,那样辛亥革命的历史将会重写。可息,历史不是一个美女,不能任人随意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