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事艺术大全集
3166500000047

第47章 办事的思路(9)

一个人在岸边钓鱼,旁边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只见他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1尺长,落在岸上后,腾跳不止。可是钓者却用脚踩着大鱼,解下鱼嘴内的钓钩,把鱼又丢进了海里。周围围观的人响起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垂钓者雄心之大。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钓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是一条20多厘米左右的鱼,钓者仍是不满意,又把它扔进海里。第三次,钓者的钓竿再次扬起,却只钓了条大概15厘米的小鱼。围观众人以为他肯定不会要这条鱼了,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放进了鱼篓中。游客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钓者的回答是:“噢,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也不过15厘米左右,太大的鱼,盘子也装不下。”

人们谈恋爱都想找漂亮、气质好、人品好、家庭出身好的对象,其实,这样的情侣未必是自己的最佳选择。而最后能和自己走到一起的还是彼此情投意合、有共同语言的人。所以说,不考虑自己实际的需求,追求“完美”,结果反而会不完美。

樵夫上山砍柴,带了把大斧头。他想:斧头大,砍下的柴肯定多。然而他砍了几下就觉得胳膊又酸又痛,斧头太重了,反而影响了自己砍柴的效率,一天下来也没多少收获。第二天又换了把小的,觉得轻便的斧头肯定省力,能多砍些回来,但小斧头实在太轻,总也砍不断,也没什么收获。第三天,他又换了把不大也不小的,结果砍了很多的柴。砍柴人明白了,适合自己的斧头才是最好的。

狗熊和黄鼠狼聊天,互相抱怨自己的房子。狗熊说:“我的房子实在太小,刚刚放得下我,不留意还会碰头,睡觉也会蹭着身子。”黄鼠狼说:“与你相反,我的房子太大了,寒风不断地吹进来,有时候一打滚就从房子里出去了,还常爬进来一些小虫咬我。”“那么咱们换换吧。”熊来到了黄鼠狼的家,天哪!他的房子才能容下自己的一只手掌,熊在房子外面冻了一夜。黄鼠狼住进了熊的家。这儿比自己的家几乎要大100倍!这么大的房子,晚上要是有天敌闯进来把自己吃了怎么办?他也没有住,在树枝上趴了一夜。第二天他们又见面了,都同意还是换回自己家住。适合别人的,未必也适合自己。

一名大学生毕业之后进了一家国企,待遇很丰厚。但他觉得自己的才能在这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整天过着庸庸碌碌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了辞职,到了一家小公司上班。这里的薪水虽然没有在国企那么高,但工作却十分符合他的兴趣和专业,他干得也很有热情。老板也很器重他,给了他充分的发展空间,就这样凭借自己的才华,他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最终成为那家公司的总裁,而且公司在他的带领下越做越大。

选择鞋子,大小合适最重要。人都有好大喜功的心理,却往往做了许多完全没有必要的事。买电脑追求功能全、配置高,花了不少钱,许多功能其实根本用不上,很多事也是如此。有人只花一半钱,却同样用得开心,因为他们知道够用就行。

不妨给心灵来个大扫除

我想你一定有过年前大扫除的经历吧。当你一箱又一箱地翻腾时,一定会很惊讶自己在过去一年内,竟然累积了这么多的东西。然后懊悔自己为何不早扔掉,淘汰一些不再需要的东西,否则,今天就不会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

大扫除的懊恼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随时清扫、淘汰不必要的东西,日后才不会有沉重的负担。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人生路上,我们不是天天都在不断地累积东西?这些东西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宝、亲情、人际关系、健康、知识等。另外,也包括了烦恼、苦闷、挫折、沮丧、压力等。这些东西,积多了只是压身累人。

好在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几乎也都随时随地在做“清扫”。念书、出国、就业、结婚、离婚、生子、换工作、退休……每一次变化,都迫使我们不得不“丢掉旧我,接纳新我”,把自己重新“扫”一遍。

不过,有时候某些因素也会阻碍我们放手进行扫除。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还有就是你的“舍不得”的“贪心”。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又捡不回来,怎么办?

其实,心灵清扫本身就不容易。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扫完。你可以每次扫一点,丢弃那些无用的累身之物,格式化自己。

洛威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有一年他和一群好友到东非赛伦盖蒂平原去探险。在旅途中,洛威尔带了一个厚重的背包,里面塞满了食具、挖掘工具、衣服、指南针、绳索、护理药品等。洛威尔对自己携带的物品非常满意。

但当地的向导看到他背这么大一个包,突然问了一句:“这些东西让你感到快乐吗?”洛威尔愣住了,这是他从未想过的问题。洛威尔开始问自己,结果发现,有些东西是必需的,而大部分东西只是徒增他的劳累。

洛威尔决定取出一些不必要的东西送给当地村民。接下来,因为背包变轻了,他感到自己更轻松,旅行变得更愉快。

认真思考自己该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处世,只要开始了就不是太迟。未雨绸缪不但没有损失,反而使人获益良多,你必须让思想尽情地展翅翱翔,飞得越高,望得越远,才会走出眼前生硬的疆界,进入那别有洞天的新境界。

大弃大得,小弃小得

棋局中弃车保帅的情形不在少数。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敢于“舍”,才能“得”。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极其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请教。

大师说:“我们去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很漂亮。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

“大师,再背下去,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年轻人疑惑地望着大师。

“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应该放下!背着石头怎么能登山呢?”

年轻人恍然大悟,向大师道了谢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

其实,有所得必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学会放下,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小时候我们总是羡慕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人,其实也该像这鸟儿一样,欢呼于枝头,跳跃于林间,与清风嬉戏,与明月相伴,无拘无束,无羁无绊。我们一直渴望这种自由与快活。

然而,这世上终还有一些鸟儿,因为忍受不了饥寒、孤独或者“爱情”的诱惑,从而成为笼中鸟,永远地失去了自由,成为人类的玩物。

与人类相比,鸟儿面对的诱惑要少得多。而人类,却要面对红尘之中的种种诱惑。于是,很多人在这些诱惑中迷失了自己,跌入了欲望的深渊,把自己装入了一个个打造精致的所谓“功名利禄”的金丝笼里。

笼中鸟的悲哀是它们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仍欢呼雀跃,放声高歌,甚至于呢喃学语,博人欢心;置身于功名利禄的包围中的人悲哀的是他们自鸣得意,唯我独尊。

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不断放弃的。放弃对权力的追逐,得到的是宁静与淡泊;放弃对金钱无止境地掠夺,得到的是安心和快乐;放弃对美色的贪婪,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和美满。

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能够放弃是一种超越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自我救赎。

也许有时我们只看到放弃时的痛苦,却忽视了如果我们不放弃就会得到更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学会放弃。

放弃也是一种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

很久以前,苏格拉底的几个学生向老师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麦田边,田地里到处都是沉甸甸的麦穗。“你们到田地里,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麦穗。要求就是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神秘莫测地说。

学生们在穿过麦田的整个过程中,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

他们出来时,“让我看看你们的收获。”苏格拉底说。

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无人说话。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麦田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麦穗,我没摘它,因为我以为还有更大的。可当我走到最后,却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麦穗就是最大的。”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他恰巧相反,走进麦田不久就摘下了一枚。可是后来我发现,麦田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麦穗多得是。老师,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这是游戏规则。”

选择就意味着放弃,而且别把一切希望放在回头上,因为人生从来都不可能有回头路。人生真正的靠山是自己,只有你的选择是对的,你的人生才会是对的。

人生真正的靠山是自己,只有你的选择是对的,你的人生才会是对的。

给生活状态来个“清理门户”

我们也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没有一点空闲,但晚上当你仔细回想一下,又觉得自己这一天并没有做什么事。这是因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一些无谓的小事上,泛滥的忙碌让我们无暇享受生活。

《时代杂志》曾经报道过一则封面故事“昏睡的美国人”,大概的意思是说:很多美国人都很难体会“完全清醒”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因为他们有着太多做不完的事,忙得无法清醒。

美国人终年昏睡不已,听起来很匪夷所思。不过,这并不是好玩的笑话,这是当今世界极为严肃的话题。

你为什么不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像美国人一样,没多少时间是“清醒”的?熬夜、加班、开会,几乎占据了你所有的时间。有多少次,你可以从容地和家人一起吃顿晚饭?有多少个夜晚,你可以不担心明天的业务报告,踏踏实实地做个好梦?

应接不暇的杂务日益成为生活的负担。许多人整日行色匆匆,疲态毕露。放眼四周,“我好忙”似乎成为一般人共同的口头禅,忙是正常,不忙是不正常。试问,除了乞丐,还有能躺在草地上好好晒晒太阳的人吗?

有意思的是,尽管大多数人都已经忙昏了头,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自己做得“不够”。最常听见的说法是:“我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就好了”“我如果能赚更多的钱就好了”,而好像很少听到有人说:“我够了够了,我想要的更少!”

事实上,我们累的原因不是我们没有选择,而是我们拥有太多的选择。即使是芝麻绿豆大的事,都在拼命消耗人们的精力。根据一份调查,有50%的美国人承认,每天为了选择医生、旅游地点、该穿什么衣服而伤透脑筋。

如果你的生活目前也陷入这种境地,你要来个“清理门户”的行动。第一,重新整理。改变事情的先后顺序,重要的先做,不重要的以后再说。第二,丢弃。你会发现,消耗你能量的很多东西,其实你一辈子都不会再需要它们。

当你发现自己被四面八方的各种琐事捆绑得动弹不得的时候,你可曾想过是谁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是谁让你忙得透不过气来?原因很简单——是你,不是别人。所以,是你对它们负责,而不是要它们来对你负责。

昏睡中忙碌着的你我,必须学会割舍,才能清醒地活着,也才能享受自由的风和阳光。

尝试离开熟悉的生活圈子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有一个熟悉的圈子赖以生存。这个生存的圈子会帮助你实现你事先计划好的一些打算。而且这种状态会一直存在,直到变得你熟悉为止。

有了这个圈子,这个保护膜,你会觉得舒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圈子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通常会包括家庭、做礼拜的地方、一份全职的工作或自己的企业、最喜爱的食物、和孩子们在一起、有意义的收藏爱好(玩具娃娃、纪念品等)、常备的服装,还有就是一帮亲密的朋友。这些都是人们最基本的财富和关系,只有靠这些人们才能够实现他们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需求。然而,也就是这样,生活开始了复重,周而复始慢慢乏味。

如果你对你的生活圈子感到厌倦,那么尽快脱离这个地方,越快越好。毕竟,如果生活圈子已经不能满足你对新奇的向往,那么你在这里还有什么留下去的必要呢?

翅膀挂满金子的小鸟飞不起来

放弃也许比坚持更难。

“水往低处流是为了积水成渊。降落,是为了新的起飞,所以我喜欢一次次将自己打入谷底。”这是北京王府饭店老板王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段经典语录。他的职业生涯确实也证明了他的“放弃”与“再次起飞”哲学的正确。下面是他的自述:

“我是1987年从大学毕业的,学的是外贸英语专业。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那是一份很安逸、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不过我却不喜欢。那是一成不变的生活。这样的日子让我感到很压抑,我不甘心自己的热情被一点点地消磨。

“苦恼归苦恼,但是真要做出抉择还是要下很大决心的。因为生活在体制中,会使你感到‘保险’,虽然这种安全感是要付出代价的。

“就这样犹豫不决了3年,我才下定决心离开,因为如果再耗下去,我可能就会失去离开的决心和重新开始的信心。”

这在当时来讲,无疑是疯狂而没有理智的表现。因为王勇的辞职无异于自我放逐:没有单位,没有固定工资,没有任何社会保障。

不久,他去了一家外企。上班的第一天,公司负责人找到王勇,将两盒印有他名字的名片和一张飞机票交给他说:“公司派你去上海开辟市场,你明天动身。”

他一下就蒙了,没想到刚上班,就给了他这么一个艰巨的任务,而且公司负责人说:“你什么时候把上海市场打开了,什么时候回来。”这其实是让他立下了军令状,他没有退路了。人就是这样,当知道自己没有退路时,反而会激发出连自己都难以相信的能量。王勇就靠这股能量打开了上海市场。

从上海回来后,王勇又跳槽去了一家生产航空发动机的美国公司,做高级业务代表。又是降落,又是起飞。

生活中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所谓的对与错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在纷繁琐碎中学会探索与选择,如果我们不喜欢某个安排,要学会放弃,重新进行新一轮的选择。

一只翅膀挂满金子的小鸟是飞不起来的。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必须懂得放弃,才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放弃是一种睿智的选择

放弃,对心境是一种宽松,对心灵是一种滋润。学会放弃,人生才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学会放弃,生活才会如阳光般灿烂。

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崔琦,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怪人”:远离政治,从不抛头露面,整日浸泡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甚至在诺贝尔奖桂冠加顶的当天,他还和平常一样到实验室工作。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崔琦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他研究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一笔一笔画成的。而一旦要发电子邮件,也都请秘书代劳。他的名言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间去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