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黑白博弈:中日韩围棋大战演义
3162500000067

第67章 草根英雄

虽然龙飞虎没有满足人们的传奇幻想,最终深山里也没有走出古代大国手的神秘传人。但是,中国大西南的群山之中,却走出来一个真实的围棋高手。

山城重庆,自古便是群英荟萃、人杰地灵之处。

抗战时期,蒋介石驾临重庆,将之作为“陪都”。于是,全国精英皆会聚于此,这里更是成了风云际会、藏龙卧虎之地。

20世纪70年代,一个曾经的国民党中将落魄在嘉陵江边,风起云涌的文化大革命整得他胆战心惊,他只能在这里做个临时工,干些杂活,他仅存的爱好就是下围棋,还得是偷偷摸摸的。

然而围棋毕竟是两个人的游戏,他还缺少一个对手。于是,他便把这个手艺传给了一个工友,一个叫古巨山的人。

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日围棋擂台赛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爱好围棋的古巨山更是激动异常。看到聂卫平每次都是孤身一人挑战日本众高手,他决心要让自己的儿子也学会围棋,将他成为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先锋。

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已经成为国策,独生子女开始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一夜之间,孩子成为每一个家庭的最终寄托。于是,另外一个名词诞生了——小皇帝。

虽然古巨山夫妇也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是,他们显然没有把儿子当成小皇帝供养,只是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围棋世界的大门。

古巨山的家在重庆沙坪坝的一个居民楼里,不满30平方米的房子,外面是客厅,里面是卧室。

家门口是一棵大树,夏天的午后,父子两个便坐在树下纹枰对战。那时,绿色的树叶常常落在棋盘上,而到了秋天,落在棋盘上的树叶就渐渐变黄了。儿子名叫古力,当古力学会围棋没多久,父亲就不是他的对手了。

不久,古巨山便把儿子送到了重庆棋院学棋。

重庆多山,多石板路,八岁的古力就这样每天都走过这长长的石板路,独自来到重庆棋院学棋。

他的老师是龚良廷,来自于江湖。

川渝一带的江湖,有当年过惕生、刘棣怀留下的种子,大多是野战派,横行霸道,厮杀凶狠。

龚良廷穿越在巴山蜀水,寻找流落于民间的围棋高手,和他们切磋棋艺,手谈对战。

古力跟着龚良廷,也学到了一身硬战的功夫。

不久,棋院的院长杨一也注意到了这个少年,为了专门培养他,杨一每天给他道《发阳论》上的题目,要求必须做出来。

《发阳论》出自日本围棋四大家族的井上家,是其掌门人桑原道节呕心沥血之作。

18世纪,日本围棋四大家族钩心斗角,争夺激烈。当时的名人是本因坊家掌门人道策,道策弟子众多,高手如云,其中最优秀的被称为“六天王”,分别是道的、道节、策元、道玄、八硕、本硕。

而这六人中,尤以道节和道的棋力最强,被称为“坊门双璧”,大师兄道节满心以为师父将会把自己立为继承人。不料,道策却最欣赏道的,他把16岁的道的立为“迹目”,这引起了道节的不满。

道策也很清楚道节的尴尬处境,便把他推荐给了自己的弟弟——井上家的掌门人三世道砂。道砂闻听哥哥要把自己得意的弟子道节给自己,宛如喜从天降,立即就将道节立为自己的“迹目”,这就是四世桑原道节。

桑原道节后来也坐上了日本名人的位子,并写下这本《发阳论》,作为井上家的秘籍,只供极少数有希望成为掌门的弟子研读,普通的井上家弟子是没有资格看一眼的。而其他三家更是仅闻有此一书,却从未见过。

桑原道节认为,一局棋里面隐藏的本质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棋的配置、结构可以称为阴,而里面潜伏的手段则称为阳。顾名思义,“发阳论”,就是帮助棋手去找到隐藏在棋局中接连不断产生的手段。这些手段,一经被发现并一步步实施,就像阳光中不断绽放的樱花一样绚丽和惊艳,所以,这本书又叫《不断樱》。

《发阳论》里面的题目,全都晦涩难懂,变化复杂,即使专业棋手,想搞清里面繁复的变化,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何况古力仅仅是一个九岁的孩子。所以,杨一的要求是做不出没关系,有的是时间,慢慢做,直到做出来为止。

一天,古巨山去棋院给儿子交学费,龚良廷说:“最近家里有什么事情啊?”古巨山很奇怪:“没什么事情啊,怎么了?”龚良廷说:“古力这几天都没有来啊。”古巨山愣了:“不会吧,他天天都来啊。”

晚上,儿子回到家,古巨山就问:“你最近每天都去哪儿了?”儿子说去学棋了啊。古巨山说:“去把尺子拿过来!”

古力傻了,立即竹筒倒豆子坦白起来:“这几天每天都去玩电子游戏机了。”古巨山说:“你哪来那么多钱啊?”儿子回答得挺干脆:“没钱就站在旁边看别人玩。”

古巨山怒不可遏:“咱们家省吃俭用供你学棋,就是为了让你去玩游戏机吗?学习了这么长时间,咱们一家人容易吗?去!去把尺子拿过来!”

古力哭了,一边哭,一边乖乖拿过来尺子。然后自动脱下裤子,撅起屁股趴在凳子上。

古巨山一边打着儿子的屁股,一边说:“你还学棋不学了?不想学就趁早说一声,咱们都省心!”

在同一时间,北京的一个普普通通家庭里,也有一个小男孩在刻苦地学习着围棋,这个孩子的名字叫孔杰。

孔杰的父母都是小工厂里面的职工。在中国,职工这个词就代表着贫穷和窘迫,而小工厂就更不用说了。20世纪80年代,他的父母每月只能拿百十块钱工资,所以,为了孔杰学棋,他的母亲不惜去给人家做家务。

直到1994年,刘小光将孔杰和胡耀宇收归门下,孔杰的学棋生活才真正有了稳定的保障。

20世纪90年代初,古力参加了重庆“棋王赛”,由于连战连胜,他的对手也越来越强,最终遇上了重庆围棋界的著名“棋王”万常斌。

一个九岁的孩子居然能在高手如云的棋王赛上屡克强敌,这本身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对战重庆棋王,更是让围棋迷们兴奋不已。对弈那一天,棋迷们挤满了小小的比赛房间,等待着看一场精彩的火爆大戏。

万常斌是一个相当自负的人,对于这个小孩子,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为了表示他的豪迈,他甚至在中午还和朋友们豪饮一场,带着微微的醉意,直奔赛场。

而古力和父亲早早在那里等着。

万常斌一上来就连发强手,他心想,这么个小孩子能有多大力量。不料,古力的大刀也是迎头砍出,毫不手软。两个人没怎么布局就纠缠在一起,刀来剑往,迸出一串串火星。杀至中盘过后,万常斌的一块棋居然被古力干掉了。

其他棋手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后面的看不见形势的变化,干脆搬个桌子站上去。

重庆夏天的闷热是出了名的,更何况遇见了不利的局面,万常斌肚子里的酒一刹那都变成了冷汗。他“刷”的一下把上衣脱掉,一头扎进棋盘里,再也不说一句话。

万常斌毕竟是“棋王”,功夫全面,他不仅中盘的攻击力强,后半盘的收束功夫也相当扎实。他冷静地分析了局面,虽然形势不利,但落后并不是很多。

于是,他施展官子的手段,一点一点往回扣,到收盘的时候,居然生生地把败势给扳了回来。

古巨山呆了半晌,这才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个老万确实不愧是重庆的棋王,一身的功夫真是不同凡响。他给老万打了个招呼,说:“回头我儿子还要找你练两盘啊。”

万常斌以为是客套话,也很爽快地答应了。

两天以后,古巨山领着儿子,蹒跚地走在山路上,他们已经走过了好几条街区,一直在打听万常斌的家。

那个时候没有呼机,更没有手机,由于关系不熟,只能靠嘴一家家地询问,靠两条腿一条街、一条街地走,最后干脆是一边走一边喊。

万常斌的家在八楼,当他听到喊声的时候,古巨山父子还在很远的地方。

老万把他俩领进家里,便开始了纹枰对弈。

从那时起,古巨山就常常带着儿子来拜访这个重庆棋王。

夏天过了,冬天过了,山坡上的山茶花开了又谢了,这父子俩的脚步却依然坚定。

古力超越万常斌用了一年时间,这个速度让老万有些吃惊,虽然这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这一天还是来得太快了。自己锻炼几十年的技艺啊,就这样被一个十岁的孩子给击碎了。

北京,中国棋院。

已经是傍晚了,夕阳西下,一个中年人和他的儿子并肩坐在草地上,两个人一边聊,一边揪起身边的草,互相缠绕着玩。

那是古巨山父子,为了这一趟学棋的旅行,古巨山把自己的股票都卖掉了,但是钱依然很紧张。他俩住在棋院对面的一个小旅社里面,白天去棋院里上课,晚上无处可去,就在草地上聊天。

来到北京,父亲领着儿子只是到天安门广场转了一圈,其他旅游景点是一个也不敢去的,但是,父子俩依然觉得很新鲜、很开心。平时在家,父亲上班,儿子学棋,很少有在一起说话的时间。如今在异乡,他俩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所以,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梦。

在中国棋院培训完毕不久,古力就获得了全国少儿围棋赛的第一名,然后,参加了世界少儿围棋赛,再次获得第一。

又过了一年,古力终于进入了国少队,成为中国棋院的一名棋手。古巨山终于卸下了担子。下面的路,就要靠儿子自己的努力了。

再次来到北京,古巨山和妻子把儿子送进了棋院,盘桓了几天之后,夫妻两个就坐上了返回重庆的火车。

火车缓缓驶出北京站,走了不长时间,就经过中国棋院的房子,古巨山和妻子趴在窗户上,依依不舍地望着外面。

忽然,他俩看到一个孩子远远地站在棋院的外面,正往他俩的方向看过来,那正是古力。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秒钟,古巨山还是看得很清楚,儿子一边挥着手,一边抹着眼泪。

儿子要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