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九洲风雷
31530800000034

第34章

李惟义连忙走上前来,向吴彭年祝贺道:“想不到吴大人一介书生,意有如此手段,令人赞佩!惟义适才言语之中,多有冒犯,尚望吴大人恕罪!”

“哪里,哪里!想彭年以书生领兵,一切多望李将军指点,你我志在驱逐倭奴,保护台岛,岂能以言语见气?”吴彭年谦逊地说。

全场围观的将士们还要议论纷纷:“想不到吴记室倒是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豪杰!”

刘永福这时笑道:“彭年这三枪,使大家都服气了吧?其实以前本镇打靶时,早欣赏过他的本领了。好吧,都再回到大厅上去!”

众人再回到大厅,刘永福又微微一笑道:“彭年文武全材,众人都很佩服了,你一发将北上抗倭的方略大致说给大伙儿听听!”

吴彭年便回禀道:“大人!岳武穆(岳飞)曾经说过:‘运用之秒,存乎一心’。孙武子也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倭奴诡计多端,北上抗倭具体打法,只能在卑职北上探明敌情后再见机行事。眼下身在台南,不明敌情,只凭估计猜度来确定方略,必然误事。”

刘永福听了,肃然起敬:“好!这副千斤重担就倚仗你和惟义二人承担了。我在台南当静候捷音。”

吴彭年正整装待发,忽衙外来报,说日寇桦山资纪总督派人前来下书。刘永福吩咐让他进来。

桦山资纪派来的使者倒不是日本人,而是一个金发碧眼、鹰勾鼻的英吉利人。但却说得一口流利的中国北京官话。

这个英国人带来了一封日本总督桦山资纪的书信。刘永福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台湾及澎湖列岛,皆为贵国所割让。授受之后,本总督开府台北,抚绥民庶。迩闻阁下尚居台南,独以无援之军,防守边陬之危城,大势之不可为,不待智者而知矣。阁下雄才大略,精通公法,然而背戾五清帝国皇帝之圣旨,徒学愚顽之所为,窃为阁下不取也。望阁下速蕺兵戈,当以将礼送归,麾下士卒亦获宥遇。本总督素闻阁下声名,不嫌直告,顺逆之理,维阁下慎审计之……”

刘永福看完日本总督书信,哈哈大笑:“倭奴进攻台南,损兵折舰,从战场上没有得到的,妄欲于纸上得之,未免太轻巧了!彭年!在你启程北上之前,再为我草一封复信,回敬倭奴!”

吴彭年得令,立即命人取来了文房四宝。但见他展开素笺,饱掭狼毫,略略思索了一会,手不停书,一挥而就,将回书呈与刘永福观看。

刘永福没有去接,只是说:“你就念给大家听听吧!”

于是,吴彭年捧起回书,立于案前,大声宣读道:“中日两国同隶亚洲之土,讲信修睦,载在盟府。不意贵国弃好寻仇,侵我疆土。中国宿将雄师,亦昭忠义;而兵机有失者,李鸿章之误耳。刻下台北,时疫大作,贵国军队病故者,民情不附,天灾流行,已可慨见。而阁下犹不及时省悟,余甚惑之……余奉命驻守台湾,况台南百姓遮道攀辕,涕泣请命,余既不敢忘效死勿去之语,又何忍视黎庶百姓沉沦之惨?爰整甲兵,以保疆土。台南虽属边陬,然部下数十营,皆经战沙场敢死之士。兼之义民数万,粮饷既足,军械亦精;窃以天之不亡台湾,虽妇孺亦知之。阁下总督全师,为国大将,雄才卓识,超迈寻常,何不上体天心,下揆民意,撤回军队,还我台北,不惟台湾百姓感激一尽,而阁下大义亦昭然千古矣!”

吴彭年朗读回书,声音宏亮,抑扬顿挫,辞气激昂。大厅上的将士、官员们,都觉着在胸中燃起了一把火,热血腾涌起来。

刘永福命将回书用印后交与那个鹰勾鼻的英国人,打发他回台北复命。

众文武官员皆夸奖道:“吴大人这封回信,写出了我等台湾军民的抗倭壮志,桦山、能久等倭酋见了也要胆寒了。”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彭年如此文武全材,实在难得。眼下正国家多难之秋,我辈众志成城皆应多为国家出力,将来自会名标青史。”刘永福满脸肃穆的神态。

文武官员听了便也都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