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学会忍耐。在办公室要学会忍耐,特别是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更是应该懂得这个道理。无论是委屈还是不满,忍忍就算了。千万不要做那头不怕虎的初生牛犊,不然,第一个被老虎消灭的可能就是你。
最后,适当示弱,寻求帮助。从心理学来讲,人都有一种同情弱者的本能,对于向自己求助的人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因此,刚来到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不妨利用这个心理,适当地示弱,并且向自己的同事寻求帮助以缩短彼此的距离。
总之,要想获得好人缘,就要学会适当地隐藏自己的实力,在他人面前保持低调、谦虚的行事风格。即便你有的是本事,也不必自我吹嘘自我炫耀,而是让别人去评价,不仅是因为旁观者清,赞美的话由别人的口中说出也更具有说服力。
不做出头之事
在人际交往中,有人总喜欢自我炫耀,事事都喜欢抢风头,希望用“出名”来为自己赢人气。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想出名,这本身也没有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毫无顾忌地滥用自己的聪明和才华,来为自己争取利益,而丝毫不顾及上司、同事、客户的感受。如果有谁真这么做了,那么只能说他是“假聪明,真糊涂”,因为他没有看清历史之前车之鉴,不明白人心险恶。如果不信,不妨先看看杨修的下场再说。
三国时的著名才子杨修,曾在曹营担任主簿,他思维敏捷却恃才傲物,数犯曹操之忌,最后死在曹操刀下。
第一次,曹操建造一所花园,完工后负责建造的大臣们请曹操去验收。可是曹操在观看了之后,竟然不置褒贬,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是嫌园门太窄。”于是翻修。曹操再次验收时非常高兴,但当知道是杨修解其意后,内心便开始忌恨杨修了。
第二次,某日,从塞北送来一盒酥饼,曹操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上。被杨修看见,就径直拿来给大家分了。曹操问为何这样?杨修答说:“你在上面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你的命令?”听到杨修的回答,曹操虽然笑着,但是内心却十分厌恶。
曹操怕人暗杀他,总是嘱咐手下说,他好做杀人的梦,凡他睡着时不要靠近他。可是有一天他在睡午觉,不小心把被子蹬落地上,一近侍忙拾起被子给他盖上。曹操跃起拔剑杀了近侍。大家告诉他实情,他痛哭一场,命令厚葬了这个近侍。因此众人都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曹操的心,一语道出其中的玄机,说曹操是假做梦,真杀人。
后来刘备亲自打汉中,惊动了许昌,曹操领军40万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正巧厨师把鸡汤端了上来。曹操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属下大将夏侯惇来禀请当晚的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于是人们便把这当做号令传了出去。可是这个时候,人们却发现杨修命令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大惊,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惇也很信服,营中诸将领都开始打点行装。曹操知道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赐死了。
凡此种种,皆是杨修自作聪明冒犯曹操,杨修之死,植根于他的聪明才智。
杨修是死了,但是他却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在整个过程中,杨修总是以一个“出头鸟”的角色出现在曹操面前,无论是猜透曹操的用意还是故弄玄虚,总之,杨修让曹操觉得眼前非常不干净,所以拿杨修杀鸡儆猴是在所难免的了。
如果一个人太锋芒毕露,最终就会招来意想不到的伤害,于是这个世界在世人眼中也就不再公平了。或许是受几千年以来中庸思想的束缚,许多人都曾经经历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残酷现实。但是仍有许多人不放在心上,以为社会进步了,观念也在进步,中庸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今需要敢于出头,勇于出头。其实不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但人们的观念依旧,喜好并没有变。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职场商场,被打的肯定就是那只出头鸟,而不是别人。
那么在现代生活中,如何做才能既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又不被当成“出头鸟”给人打了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才不可露尽
俗话说得好,“才华如花应半开”是最好的状态。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不会展露自己的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但如果你锋芒太露,却又可能因此伤害到他人而招致他人的打压和排挤。你也许会获得短暂的成功,同时却也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2.事不要点破
有句歌词说“女人的心思不要猜”,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是“他人的心思不要猜”,即便你知道对方的心思,你也要装出一副“愚钝”的样子,尤其是在跟自己的上司相处的时候,更要注意这一点。这不是虚伪,而是顾及人性,因为如果上司心里想的都让别人知道了,那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羞辱。譬如杨修之于鸡肋,曹操正苦思于此,不知如何解脱,你捅穿这层薄纸,就是羞辱了他。这最终为杨修招来杀身之祸,也是我们应该明晰的地方之一。
总之,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赢得对方的好感,就不能轻易显示自己的绝技,不可把所有的看家本领都通盘托出。对于他人有求于你时,你应激发他们对你的崇拜心理,要逐渐显示自己的才华。含蓄节制乃是生存与制胜的法宝,在重要事情上尤其如此,千万不要当出头鸟,死到临头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害了自己。
夺人机会会成为他人眼中钉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与人交往想要得到对方的好感,就要懂得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因为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就不得不隐藏自己的好胜心,这样表面上对方胜利了,实际上却是你的胜利。
如果你处处表现得比别人优秀,即便不是故意自我炫耀,总会有人感到受到你的威胁。他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对你进行打击,使你过去的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得学会显得笨拙,成全别人的好胜心,否则,你可能会因此而自毁前程。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郑庄公当年准备伐许。开战之前,为选拔一名先行官,就在国都组织比赛,以比赛的结果来挑选这个先行官。众将一听,高兴不已,出头的机会终于来了,大家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比赛如期开始。第一项比的是击剑格斗,赢的人才有资格参加下一轮的比赛。众将使出浑身解数,只见比赛场上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几轮较量,最后有6人胜出,按照事先的约定,这6个人进入下一轮比赛。
第二个比赛项目是射箭,每人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比赛开始,前4个人有的射中靶边,有的则差一点射中靶心,令他们懊恼不已。公孙子都第5个上场,据说他武艺高强,唯一的缺点就是年轻气盛,向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此时只见他搭弓上箭,连射3箭,而且箭箭中靶心,果然名不虚传。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大摇大摆地退了下去。
最后一位是郑庄公的旧将,胡子有点花白,他就是颍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庄公很器重他。颍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出,也连中靶心。
最后一项只剩下两人比赛了,项目是抢战车,郑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说:“你们二人都站在百步之外,号令一发比赛开始。谁抢到战车,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仗着自己年轻气盛,不把颍考叔放在眼里。可谁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他爬起来时,颍考叔早已稳操胜券。公孙子都哪里肯就此罢休,提腿就来夺车。颍考叔也不是一个好惹的人,一见此情形,拉起战车飞步跑去,郑庄公急忙派人阻止,随即宣布颍考叔为先行官。从此公孙子都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颍考叔不负众望,仗打得很顺利,在进攻许国都城的时候,他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颍考叔即将大功告成,随后赶来的公孙子都记恨在心,他终于忍耐不住积压了很久的嫉妒之心,竟抽出箭来,射向城头上的颍考叔,一下子把颍考叔射了个“透心凉”,颍考叔应声倒下摔下城头,他手下的另一位大将叫瑕叔盈的以为颍考叔是被许兵射中而阵亡的,连忙拿起战旗,领军冲城,最终他们拿下了许都。
公孙子都最后非但没有抢占先机,却因为把自己表现得太露骨而最终失去了宠幸。颍考叔也因此而搭上了自己性命,不是死于敌手,却死在自己阵营人的暗箭之下,很冤也很不值。不妨试着回想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假如公孙子都没有那么年轻气盛,能够在关键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不生嫉妒之心,那么结果会是这样吗,颍考叔会蒙冤死去吗,公孙子都会失宠吗?而颍考叔如果没有那样的锋芒毕露,在关键时刻谦让一点,将胜利的机会让给公孙子都,让他当战争的先行官,也就不至于把自己的性命给丢了。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这些后来人应该从历史人物的悲剧中明白一点道理,明白一些做人的技巧,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一个人有才华并没有错,一个人凭自己的本事铺设美好的明天更没有错,错就错在他太锋芒毕露了。不但引起周围人的不满,甚至是对自己的上级构成了威胁,那么他的结局也就只能是一败涂地,甚至是“永不叙用”。
张胜志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经过一家公司的面试后,被公司录用了。而后,他主动找到公司人事主管,说自己不怕苦累,只想要一个能够多挣钱的岗位,原因是,自己是农村来的大学生,几年大学下来,不仅花完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着外债。人事主管很同情他,把他分配到了营销部当推销员。因为这家公司生产的健身器材很畅销,推销员是按业绩计算工资的,因此张胜志虽入职不久,可几个月下来,他得到的薪金却比其他部门的员工多,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在营销部干下去。
毕竟张胜志大学毕业,头脑灵活,爱思考,时间长了,他就发现了营销部里一些工作上的疏漏,管理也不规范。所以他不仅加强与客户的联系,还把心思用到了营销部的管理上,并且还经常向经理提出一些意见。对此,经理总是回答说:“你的想法很不错,可我忙不过来呀,改进工作慢慢来吧。”经过几次和经理谈话,他有个不小的发现,那就是营销部墙上的组织结构图表中有副经理一名,可是他工作的半年时间里,却从未见过副经理,难怪部里有些工作无人管理!
通过多方打听张胜志得知,营销部经理的薪金有时高过公司副总经理,副经理的薪金也高过推销员的几倍。于是,他萌发了做副经理职位的念头。想了就干,就在一次营销部全体员工会议上,他坦陈了自己的想法,经理照旧在同事面前表扬了他。可没想到,自那次会议后,张胜志的处境就越来越被动了。他初来乍到,并不了解那个空位,已有许多人在暗中等待和争夺,这也正是迟迟定不下来的原因。而张胜志的到来,开始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只是个小雏,羽翼未丰,无足轻重,但时间一长,他频频问及此事,再加上他有文凭,人们便感到他的威胁了,这次他又公开表示想要得到那个职位,无疑是惹了马蜂窝。一时间,控告他的材料堆满了经理的办公桌,什么张胜志不顾内部规则抢了我的客户;他泄露了我们的价格底线;他抢了我正在谈判中的生意……这些控告任何一项对于一个推销员都是致命打击。对于此事的起因经理心里最清楚不过了,为了安抚下属的情绪,不致影响营销任务,经理与人事部门商定后,将张胜志调走了。
张胜志在工作中表现优秀,这固然没有错,但是他不会适当地放低自己、锋芒太露,把自己的“志向”全部暴露于人,使别人感到了威胁,对他的所作所为自然会有人不满。张胜志的遭遇对于我们身在职场想要有所成就的人来说,不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吗?
傲慢是把惹祸火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为人谦和一个处事傲慢,很显然前者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谦和自古以来就是君子美德,在现代社会里依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个谦和的人会给对方带来如沐春风的亲切感,会让对方在自己面前放下戒心交往。与此相反,傲慢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则是不受欢迎的。许多人都说,看到那些傲慢的优越感极强的人,第一反应就是别搭理那个家伙,或一定要扫扫他的威风。调查结果表明,在傲慢者、懦弱者、深有城府者之中,人们对傲慢者最为讨厌和反感。清高与傲慢,是我们工作中的大敌,人际交往的克星。
曾国藩说:“傲为凶德,慢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骄傲自大,给自己带来的只有无尽的麻烦,有时甚至能让你转胜为败。法兰西帝国的第一缔造者拿破仑·波拿巴,据说在一次飞跃阿尔卑斯山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是一种何等的气魄!的确,他曾带领士兵降伏半个欧洲,令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他的自负让他在滑铁卢战役中惨遭失败,曾经威风八面的他最终被流放,落到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傲慢乃人生之大忌,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时刻记住戒骄戒躁,克服傲慢才会让自己不断前进。古人讲:“君子宽而不慢。”低姿态做人,看似有些窝囊,但是为人处世过于骄傲,便难以获得他人的帮助与信赖,甚至是为人们所厌恶。纵观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每一个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从不傲慢的人。谦虚为人,是恒久不衰的真理,被奉为千古宗师的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其晚年的文学造诣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从不恃才自傲,自己的每篇文稿都要经过再三修改。夫人怕他身体吃不消,就劝他说:“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担心被后生取笑!”
刻意地追求高人一等的境界,只会让你在扬起脖子时,因踢到地面的石子而重重地摔一跤。傲慢并不等于身份的尊贵,反倒会将你打入无知的行列中。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来鄙视傲慢,而崇尚平等待人。谦虚的态度会让人倍感亲切,傲慢的态度不仅使他人、更让自己感到难堪。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至极。一次他会见大诗人杨万里。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他下次带一点江西的名产配盐幽菽来。这名士一听就懵了,他实在搞不懂杨万里说的是什么,只好说:“请先生原谅,我虽是读书人却实在不知配盐幽菽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
杨万里则从架上取下一本名为《韵略》的书,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菽也。”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平时常见的豆豉!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如此傲慢实属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