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故事大全集
3137600000130

第130章 花的颜色(7)

让达比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正当他们的野心在不断膨胀的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石油突然消失了!尽管他们继续拼命地钻探,试图重新找到石油,但一切终归徒劳,好像上帝有意要和达比开一个巨大的玩笑,让他的美梦化为泡影。万般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忍痛放弃了几乎要使他们成为新一代富豪的油田。

接着,他们将全套机器设备卖给了当地一个收购废旧物品的商人,带着满腹遗憾回到了家乡。

就在他们刚刚离开后的几天里,收废品的商人突发奇想,决定去那口废弃的矿井碰碰运气,为此,他还专门请来一位石油勘探专家。只做了一番简单的测算,这位专家便指出,前一轮工程失败的原因,是由于那些人不熟悉地质的构造。勘察结果表明,更大的矿脉距离达比停止钻探的地方只有两英寸!

故事的结果是,达比终其一生只是一名收入仅够养家的小农场主,而这位从事废品收购的小商人,则成为西部巨富。

有时候成功不只是靠运气,而要靠执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有一次,两个和尚出去云游四方,一个和尚年龄大一些,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小和尚,他们是从五台山赶往普陀山。途遇一条河,他们见一年轻貌美的女子正想过河,却犹豫再三又不敢过。看到这种情况,两个和尚面面相觑。因为按照佛门的规矩,不能随意与女施主有身体上的接触。正在小和尚犹豫的时候,年龄大一点的和尚便主动背起该女子淌过了河,放下女子后,他便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与小和尚继续赶路。一路之上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情。但是小和尚却一路嘀咕:师兄是怎么了?竟敢背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过河?这岂不坏了佛门的规矩?小和尚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兄,你犯戒了。怎么能背着女人过河呢?”大和尚却叹气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应心胸宽广,遇事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才能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货轮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艘从美洲驶向欧洲的货轮,在运送完货物之后,踏上了返程。但是归途并不顺利。在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由于很少面对这种情况,不少新水手不知所措。这时候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往船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路吗?当时大家对船长的命令都非常质疑,不料,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暴风刮倒过吗?被刮倒的是没有根基的小树。”水手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船在负重的时候,是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人又何尝不是呢?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时刻压在心头,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坚定地走了出来。而那些得过且过空耗时光的人,像一个没有盛水的空船,往往一场人生的风雨便把他们彻底地打翻了。逆境中,我们应该选择负重而上。

一个将军的故事

一位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父亲曾经给一个将军做过警务员,这位老将军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结束了军旅生涯、国内无仗可打的时候,这位老将军爱上了收藏一些艺术品,如收藏瓷器和一些珍玩艺术品,就像当年打仗一样痴迷,近乎痴狂。把玩之时,他万分小心。有一次,一件心爱的瓷器不小心从手中滑落,这位老将军奋不顾身,在瓷器落地前,又将它接在手中。瓷器未破,老人却惊出一身冷汗,他想:“我带领千万大军出生入死都未曾害怕,一件瓷器却把我吓成这个样子。”他终于顿悟:这是因为人有了得失之心。于是他决然地把瓷器摔碎。从此,这位老将军砸碎了瓷器,却寻回了自己。为什么我们的选择会这么艰难?正是因为在很多时候小有成就,成为既得利益者,我们才无法选择。

和尚的故事

在南方的一个佛寺,有两个游方和尚,这两个僧人都是有名的禅师,都是开悟了的人,而且他们经常一起外出云游。在别人眼中,这两个和尚非常奇怪,他们每逢出去游方,都会在肩上背着一个铁铲子。这个铁铲对他们来说有不同的用处,一个是可以随时种植生产,带一块洋芋,把洋芋切成四块埋下去,不久洋芋长出来,可以当饭吃,就不用化缘了;另一个是路上看到死去的动物就把它埋掉。有一次,两个师兄弟在路上忽然看到一个死人,一个口念“阿弥陀佛”,就挖土把他埋了;另一个却扬长而去,看都不看一眼。

人们对于这两个人的怪异行为非常纳闷,也无法分清谁是谁非。有人去问他们的师父:“你两个徒弟都是开悟了的,我在路上看到他们,两个人的表现是两个样子,究竟哪个对呢?”师父说:“埋他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因为人死了最后都是变泥巴的,摆在上面变泥巴,摆在下面也变泥巴,都是一样。埋也对,不埋也对。取也对,舍也对。”舍得也好,取得也好,这种大彻大悟很难有人做得到。

对于取舍,还有一个著名的公案——“取舍巧伪”。有一个僧人问华严宗的开宗祖师之一的文益禅师:“十二个时辰中,如何行、住、坐、卧,才是与道相应?”文益禅师回答说:“取舍之心成巧伪。”意思就是:不能有取舍心,有取舍心态即会投机取巧。在你看薄了名利、看薄了自己、看薄了世间一切“法”的程度上,是一种随意的“舍”。这种舍,是舍弃了你视为珍重的、费尽心力得到的、追求一生的“法”这个层面的东西。的确,“舍”掉“取舍”,比你判断后做出的取舍还难。

每个人心里都有难以割舍的东西。但是,如果在以上两个取舍都解开之后,那么对于心境的取舍,可以说是有了选择的空间。

嵇康的选择

嵇康是“竹林七贤”的老大,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写了《难自然好学论》、《声无哀乐论》、《养生论》等一大批千古相传的优秀作品,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备受人们关注。当时与他齐名的还有比他大13岁的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箫”的说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高出一筹。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乌烟瘴气、尔虞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熊旺的炉火和刚劲的锤击,正是这种境界绝妙的阐释。所以,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统治阶级的要害,朝中有人议论道:嵇康如此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长久下去,岂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统治?此人不杀无以正民风、清王道,这里不是有个吕安的案子吗?将他牵连进去,既可杀之,又不会授人以柄,岂不妙哉?于是,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

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这向社会昭示了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但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会被当权者接纳。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飞扬的生命即将终止,却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后继无人。他要来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弹完之后,嵇康从容地引首就戮,时年仅39岁。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有时候人们必须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你会怎么办?不妨学习一下嵇康舍生取义的精神。

雪糕与伞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由于丈夫死得很早,一对儿女都是她一手拉扯大的。尽管他们都成家立业了,她还是时常为他们担忧。她不管阴天还是晴天都很不高兴,人们见了很纳闷儿,就问她原因,她说:“我儿子是卖雪糕的,所以一到阴天我就担心儿子的雪糕卖不出去,就伤心得哭个不停;而我女儿是卖伞的,所以一到晴天我就害怕没人买我女儿的伞,也会悲伤地大哭起来。”人们听了,哭笑不得,就对她说:“以后,晴天的时候,你就想人们都去买你儿子的雪糕了,阴天的时候就想人们都去你女儿那里买伞了,不就可以了嘛!”

有的人在得与失之间,不停地徘徊,一生都处于苦恼之中。

楚王丢失的弓

《孔子家语》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意思是说:有一天楚王出游,遗失了他的弓,下面的人要找,楚王说:“不必了,我掉的弓,我的人民会捡到,反正都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去找呢?”孔子听到这件事,感慨地说:“可惜楚王的胸怀还是不够大啊!为什么不讲人掉了弓,自然有人捡得,又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

得到固然令人欣喜,失去却也使人着迷。得到的时候,渴望就不再是渴望了,于是得到了满足,却失去了期盼;失去的时候,拥有就不再是拥有了,于是失去了所有,却得到了怀念。连上帝都会在关了一扇门的同时又打开一扇窗,得与失本身无法分离:“得中有失,失中又有得。”

建筑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归自然

卢卡斯是美国的一个建筑设计师,不久之前,名不见经传的他居然获得了美国最高建筑奖项,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一时间成为建筑界的风云人物。卢卡斯的成就也引起了当时《华盛顿时报》的记者莱尔的注意,莱尔打算将卢卡斯的成就写一篇报道。

对于这个生活在与自己完全不同领域并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的人,莱尔十分好奇。当然作为一名杰出的记者,以及《华盛顿时报》的头号写手,他对自己的行业和成就也非常自负,他认为建筑再有学问,也只是在表面上用功,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实在不是有智能的人所应追求的。

抱着这种信念,在采访的时候他忍不住地问卢卡斯:“你研究建筑这么多年,觉得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懂得建筑,称得上建筑大师?建筑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看遍浮沉、须发皆白、皓首童颜的建筑师露出一个诡异的微笑。他说:“建筑的最高境界可以一个四字真言来说,那就是:‘回归自然’。最高明的建筑师,他的建筑作品,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人为作用一样,可以说给人一种鬼斧神工的感觉;次级的建筑是把建筑突显出来,建筑豪华奢侈但是又有一定的品位,通过这种高投入来获得人们的认可,以突出主人的富有和优雅;最拙劣的建筑是,将各种奢侈品随意地堆积叠加,以达到令人纸醉金迷的效果,你会很容易就发现这个建筑的主人是个暴发户,这种房子显然品位是最低下的。”

没想到这位建筑师见解这么深刻,但是一个媒体人所特有的自负又促使莱尔说出了这样没有礼貌的话:“你的见解非常深刻——可是,到底做建筑的人只是在表面上做工夫!再好的建筑品也不过是一种附庸而已。”

卢卡斯听了这句话先是微微一惊,但是随即他又露出了淡淡的微笑:“你是一个记者,也算是文化人了,也许你也对判断一个文学作品的方法略有所知。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貌似繁华却没有一点感觉,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自然地流露,他不堆砌,也不是在故意地卖弄才华,而当你在读他文章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在欣赏一个艺术品,这种文章读起来非常有感觉。”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最好的生活不是那种纸醉金迷的奢侈,而只是一种尽管平淡却又自然的日子。

充满悖论的两个社会调查

几年之前,在一本社会学的教科书上,看到这样一个的故事——四十多年前,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有一位资深的教授,他为了做一个心理实验,就让他的研究助手去附近中学的一个班上去做调查,被调查的共计有五十多人。这个研究助手将调查情况统计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这帮学生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群体。

又过了几十年,这位教授快到退休的年龄了,他在清理办公室的时候,发现了这份几十年前的调查报告,突然灵机一动。于是他又叫助手去做后续调查,看看昔日这些孩子今天是何状况,当初的结论是否正确。经过二次调查以后,发现这五十多个孩子之中除了已经搬离或过世的人之外,剩下的近四十名学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们之中有担任律师的,也有做了医生或企业家的,有一个居然入选为参议院议员。

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向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这位老师目前仍健在,虽然年迈,但还是耳聪目明。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爱是一个简单的字眼,但爱的含义并不简单。爱是点燃寒冬腊月里温暖的那第一把柴火,它使生活更加美好。

帕劳群岛上的锁

在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中,有一个名叫帕劳群岛的小岛,面积很小,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它。有一天,两个做防盗锁生意的西班牙人,一个叫拉米多,一个叫费尔斯,他们在驾船途经帕劳群岛的时候遭遇了台风,结果他们那装满防盗锁的小船抛锚了。

拉米多和费尔斯决定向岛上的人求助。岛上住着一些土著居民,如果那些土著居民能够帮忙将船修好,那他们便可以继续上路了。可是如果贸然闯入帕劳群岛,那些从来不与外界联系的土著居民会欢迎他们吗?拉米多和费尔斯犯难了。后来,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将船上的羊肉送给那些土著居民,以换取他们的帮助。

住在帕劳群岛上的土著居民对羊肉很感兴趣,很快便有人拿着斧子、砍刀等工具去给拉米多和费尔斯修船了。在修船的过程中,拉米多和费尔斯向那些土著居民推销起了他们的防盗锁。土著居民摸了摸那些锁,笑了笑,又放下了。他们的举动让拉米多和费尔斯十分不解:莫非他们嫌锁不够好?于是,拉米多和费尔斯决定免费送给其中一家一把防盗锁。可是,却遭到了那家人的拒绝。原来,岛上的居民家家都没有锁,他们的食物都是平均分配的。家家都一样,还要什么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