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故事大全集
3137600000114

第114章 生活到底是什么(5)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挤出比原来粗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

这个决定,使该公司随后一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0%。

努力走出一般人智力与思考的常规范围,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见人之所不见,善于突破常规,就能够迎来一片全新的天地。

一定要向海外发展

几年前被《财富》选为亚洲首富的李嘉诚,业务遍及二十多个国家,员工8万人。

七十多岁的李嘉诚,曾这样畅谈学英文的经验:“我的英文就不算好,由ABC开始,都未学到Z,日本仔的飞机就已经到处放炸弹。正规教育我受过很少,但非正规的教育我肯学。”

1939年,日军犯境,当小学校长的父亲带着李嘉诚逃离家乡远赴香港。翌年父亲患上肺病。一个周末的下午,他到医院探父,想逗病危的父亲高兴:“英文也不算难,我读一段给你听。”然而爸爸听罢,却满面哀伤。“因为他知道我很喜欢读书,但当时环境不许可。”李嘉诚哽咽地说。

“我的英文是一个同屋女孩教的,我则教她数学。”父亲临终前一天,发觉没有任何财产可以留下,只好问儿子可有话跟他说。李嘉诚很自信地向父亲许诺说:“我们一家人一定生活得很好。”为了践诺,李嘉诚使出狠劲儿,一边当推销员,一边上夜校学英文。他用报纸练字,一边写满了,又翻过另一边再写,直至整张纸写得皱皱烂烂为止。

22岁时,李嘉诚开了塑胶厂,他深信到26岁,储够钱,凭着恶补的英文,可以考上大学。岂料一个大户破产,毁了他的梦。但苦学的英文为他打开了成功之门。

20世纪50年代在做塑胶花时,他坚持订阅全世界最新的塑胶杂志,第一本是美国杂志《ModemPlastics》(《现代塑料》),他又飞到英美参加塑胶展,掌握最新形势。

在外国杂志中,他留意到一部制造塑胶瓶子的机器,但从外国定制太贵了。于是他凭自学的英文就研制了这部机器。李嘉诚说:“它至少让我赚了几万港币。”他开始请私人老师,每天7时上班前,教他英文。

他的发达和刻苦学习英文是分不开的。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英会谈期间,不少公司都停留在业务本地化的阶段,但李嘉诚考虑的是,公司要发展得大,就一定要向海外发展。他并没因自己带潮州口音而避讲英语或避请洋人,由开会到接受访问,只要对象是洋人,他一概以英语对答,无须翻译。

但他总嫌自己看英文看得慢,遇有好文章,有时会中译后才看。几年前在剑桥大学领取荣誉博士学位时,他抱憾地说:“如果是自己读过来的,我会开心好多!”

勤奋刻苦是取得良好成绩的捷径。只要肯用功,即使是基础比较差,起步比较晚,甚至从零开始,也是很容易学好的。

三次考核

小胡到一家外资公司去应聘。

该公司把前来应聘的人安排在会议室,分三天做三次考核。

第一次考试,小胡便以99分的好成绩排在第一,一位姓李的女孩以95分的成绩排在第二。

第二次考试试卷一发下来,小胡就感到纳闷:当天的试题和第一次的试题完全一样!一开始他认为发错了试卷。但监考人员一再强调,试卷没有发错。既然试卷没有发错,小胡也懒得去想,自信地把笔一挥,还不到考试规定时间的一半,试卷便填满了。小胡把试卷一交,其他应聘的考生也陆陆续续地把试卷交了上去。人人脸上都春风得意,显然,个个都认为自己胜券在握。

第二次考试考分一出来,小胡仍以99分的成绩排在第一。而那位交卷最晚的女孩小李则以98分的成绩排在第二。

第三天准时进行第三次考试。

“这次该不会拿同样的题目给我们考吧?”进考场前,小胡这样想。

试卷一发下来,考场上顿时开了锅,因为试卷和前两次完全一样!

“请安静,安静!大家听我说,这次考题和前两次一样,都是公司的安排。公司怎么要求,我们就怎么执行,如有谁觉得这种考核办法不合理,你可以放下试卷,我们随时放你出考场。”

监考人员把桌子拍得“啪啪”直响。

众人一看招聘人员非常严肃,只好老老实实低下头去答卷。

这次考试更省事了,绝大部分考生同乎根本用不着看考题,“刷刷刷”就直接把前两次的答案照搬上去了。不到半个钟头,整个考场都空了。只有那位小李仍托腮拍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时而修改,时而补充,直到收卷铃响才把答卷交了上去。

第三次考分出来,小胡长长舒了一口气。他仍以99分的成绩排在第一。不过这次没有独占鳌头。小李这次也以99分的好成绩和他并列第一。但小胡一点也不担心被她挤下来。

第四天录用榜一公布,小胡傻眼了:上面只有小李的名字,其他的人全都落选了。

小胡当时就找到人力资源部办公室,他显得异常激动,理直气壮地质问道:“我三次都考了99分且排名第一,为什么不录用我,而录用了前两次考分都低于我的考生呢?你们这种考核公平吗?”

人力资源经理笑呵呵地凝视着小胡,直到他心平气和才开口说话:“先生,我们的确很欣赏你的考分。但我们公司并没有向外许诺,谁考最高分就录用谁。考分的高低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录用职员的一个依据,我们也正是根据考分来录用员工的。不过,虽然你次次都考了最高分,可惜你每次的答案都一模一样、一成未变。如果我们公司也像你答题一样,总用同一种思维模式去经营,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吗?我们需要的职员不仅要有才华,更应该懂得反思,善于反思、善于发现纰漏的人才能够进步,职员有进步公司才能有发展。我们公司之所以三次用同一张试卷对你们进行考核,不仅仅是考你们的知识,也在考你们的反思能力。因此,你未能被选用。”

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学习,就会获得足够的知识。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发展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为了习艺正道

有一个年轻人经过千山万水的跋涉后,来到森林中的寺院,请求寺院里德高望重的住持收他为徒。住持郑重地告诉他:“如果你真要拜我为师追求真道,那么你必须履行一些义务和责任。”“我必须履行哪些义务和责任呢?”年轻人急切地问。“你每天必须从事扫地、煮饭、劈柴、打水、扛东西、切菜等工作。”“我拜你为师是为了习艺正道,而不是来做琐碎的杂工和无聊的粗活的。”年轻人一脸不悦地丢下这句话,就悻悻然离开了寺院。

正道不是高不可攀或高深莫测的理论,它隐藏在日常的生活琐事及细节中。只要用心去从事,认真去体验,在其过程中自会领悟出一些奥妙及精义。人类的伟大其实就隐藏在很多平凡的小事中,当你为追求崇高而不屑于小事时,你已经将你身上的崇高丢失了。

打水的桶和装水的桶

有两个兄弟,老大家很富有,老二家很穷。

有一天,老二去老大家里借钱,老大答应了,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说:“你拿那两只桶去打水,打满一桶水回来就借钱给你。”老二看了看两只桶,打水桶是有底的,装水的桶是没有底的。老二每次打满一桶水,却在装水桶时流个干净。

怎么办呢?老二换了个方式,把装水的桶换成打水的桶。虽然每次都只能打上来一点点,但是终于打满了一桶水。

这时候老大来了,对他说:“你看,打水桶有底,而装水桶没有底,你一辈子也打不满一桶水;而装水桶有底,打水桶没有底,你却能积满一桶。我可以借钱给你,但你自己想想该如何花钱吧。”

不论干什么事,不仅要考虑速度,还要考虑“效果”,不能“只管进不管出”。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考虑如何巩固工作成果。

百发百中的秘密

罗杰走下码头,看见一些人在钓鱼。出于好奇,他走近了看看当地有什么鱼,好家伙,看到的是满满一桶鱼。

那只桶是一位老头儿的,他面无表情地从水中拉起线,摘下鱼,丢到桶里,又把线抛回水里。他的动作更像一个工厂里的工人,而不像是一个垂钓者在揣摩鱼钩周围是否有鱼。他知道鱼会来的,无疑。

罗杰发现,不远的地方还有七个人在钓鱼,老头儿每从水中拉上一条鱼,他们就大声抱怨一阵,抱怨自己仍然举着一根空竿。

这样持续了半小时,老头儿猛地拉线、收线,七个人嘟嘟囔囔地看他摘鱼,又把线抛回去。这段时间其他人没有一个钓上过鱼,尽管他们只处在距老头儿十几米远的地方。真太有意思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罗杰走近一步想看个究竟。原来那些人都在甩锚钩儿(甩锚钩儿是指人们用一套带坠儿的钩儿沉到水里猛地拉起,希望凑巧挂住一群游过去的小鱼当中的某一条)。这七个人都拼命地在栈桥下面挥舞着胳臂,试图钓起一群群游过的小鱼中的某条鱼。而那位老头儿只是把钩沉下去,等一会儿,感到线往下一拖,然后猛拉线,当然他就有鱼钓上来了。

老头儿收获了鱼,而他百发百中的秘密在于:只在钩子上方用一点诱饵而已!他一把线放下去,鱼就会开始咬饵食,他会感觉线动,然后再把鱼钩从厚厚的一群鱼当中一拉,有啦!

然而使罗杰吃惊的不是那位老头儿简单的,而是这样一种事实:那一群嘟嘟囔囔的人看得很清楚老头在干什么,他是怎样使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得超级效果的,但他们却不愿学习,因此,他们没有收获!

许多人完全知道要成功他们必须做什么,但他们迟迟不愿采取正确的行动。成功的秘密是这样的:不要只是想着采取行动,而是要“采取正确的行动”!

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宋国大夫高阳应为了兴建一幢房屋,派人在自己的封邑内砍伐了一批木材。这批木材刚一运到宅基地,他就找来工匠,催促其即日动工建房。

工匠一看,地上横七竖八堆放的木料还是些连枝杈也没有收拾干净的、带皮的树干。树皮脱落的地方,露出光泽、湿润的白皙木芯;树干的断口处,还散发着一阵阵树脂的清香。用这种木料怎么能马上盖房呢?所以工匠对高阳应说:“我们目前还不能开工。这些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听了工匠说的话以后,冷冷一笑。他自作聪明地说:“依你所见,不就是存在一个湿木料承重以后容易弯曲的问题吗?然而你并没有想到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道理。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工匠们只是在实践中懂得用湿木料盖的房屋寿命不长,可是真要说出个详细的道理,他们也感到为难。因此,工匠只好遵照高阳应的吩咐去办。虽然在湿木料上拉锯用斧、下凿推刨都很不方便,工匠还是克服种种困难,按尺寸、规格搭好了房屋的骨架。抹上泥以后,一幢新屋就落成了。

开始那段日子,高阳应对于很快就住上了新房颇感骄傲。他认为这是自己用心智折服工匠的结果。可是时间一长,高阳应的这幢新屋越来越往一边倾斜。他的乐观情绪也随之被忧心忡忡取代了。高阳应一家怕出事故,赶紧从这幢房屋搬了出去。没过多久,这幢房子终于倒塌了。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多征求别人的意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就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这一次一定痛改前非

倔叔是一个很固执的人。他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喜欢和别人唱反调。他原先在龟山的北面种地,把水稻种在干旱的山坡上,把高粱种在山脚下又低又潮湿的地方。他的好朋友对他说:“水稻喜欢潮湿,应该种在山脚下;高粱耐干旱,应该种在山坡上。你现在正好相反。违反了它们的生长习性,是得不到好收成的。”

倔叔不听朋友的话,结果种了十年地,家里人却总是连饭都吃不饱。他这才注意看朋友怎么种地,发现朋友把水稻种在湿的地方,把高粱种在干的地方,果然能丰收。于是,他向朋友道歉说:“以前是我错了,早听你的话就好了。”

后来,他到一个叫汶上的地方去做生意。他想,以前吃亏就吃在不和别人一样,现在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于是,看到别人进什么货,他也去抢购;看到别人卖什么,他也卖什么。朋友又来劝他说:“你总是跟在别人后面学是不行的,因为那样毕竟比别人晚了一步,等你进了同样的货,市场上这样的货已经很多了,你的货就很难卖出去。会做生意的人要进别人暂时不争不抢的货,这样,等到机会来了,就能赚大钱。”

倔叔不听,又过了十年,他已经穷得连做生意的本钱也没有了。这时他回头想想十年前朋友说的话,又去向朋友道歉说:“你说得有道理,我真后悔不听你的话。”

后来,倔叔和朋友各自驾着渔船去东海捕鱼,船开到一个大旋涡附近时,朋友对他喊:“不能再往前了,前面是大旋涡,进去就出不来了!”

倔叔认为前面鱼多,就没有听朋友的话,继续向前驶去,结果他的船被卷进巨大的旋涡中,一遍又一遍地转圈。就这样,他的船在旋涡中一转就是十年。好在旋涡中鱼很多,他就靠吃生鱼喝雨水勉强活着。直到有一天,海里像山一样大的鱼变成巨大的大鹏,激起了冲天的巨浪,才把他的船带出旋涡。他回到家时,头发全白了,身体枯瘦得像一根蜡烛,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人能认出他来。他再次找到朋友,深深地拜了两拜,用手指着天说:“我以前太固执了,现在,请太阳作证,我这一次一定痛改前非!”

朋友笑着说:“你已经老了,青春年华已经过去了,再悔改又有多大用处呢?”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在生活中不能没有主见,但是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避免错误,少走弯路。

盲目上路的魏国人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了很多的盘缠,雇了非常舒适和漂亮的马车,套上四匹健壮的骏马,又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要往哪里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呀!”路上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却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的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再多也只能是白花呀,你这样浪费太不值得了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马的手,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国人走了。

这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与目的地相反方向一意孤行,很明显,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方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