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情世故一本通
3137400000088

第88章 纵横职场,事业需要精心经营(10)

另外,批评员工时要将“以理服人”与“以礼待人”相结合。“理”和“礼”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有理而无礼,哪怕你的理由再充分,对方也难以接受;即使慑于压力,对方被迫接受了,心里也不服。反之,无理而有礼,则显得虚伪、做作,甚至会被对方视为戏弄、侮辱,从而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唯有理、礼结合,在有理的基础上求礼、在有礼的基础上讲理,才能使员工心服口服。

4批评之后不忘安抚

挨批评后,下属沉浸在受挫的情绪中,很容易产生偏激心理。这时候,有必要说几句宽慰的话,让他感觉到你是对事不对人,以打消他的疑虑,激发他的向上之心。

松下幸之助是一位笼络下属的高手。一次,一位名叫后藤的主管犯了一个大错。松下将他叫到办公室,一面怒气冲冲地用挑火棒敲打着地面,一面大声责骂,将后藤骂得面红耳赤,连头都不敢抬。骂完后,松下注视着挑火棒说:“你看,我刚才太冲动了,将挑火棒砸弯了,你能不能帮我弄直?”

这意外的请求让后藤松了一口气。他接过去,几下就弄直了。松下赞赏道:“嘿,你的手真巧啊!”然后和后藤谈起家常话,使后藤紧张不安的心理全消。

后藤回家后,妻子满面笑容地迎接他,并摆上丰盛的饭菜。他奇怪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妻子说:“哦,刚才松下先生打电话说:‘你老公今天回家的时候,心情一定很恶劣,请你准备些好吃的东西慰劳一下吧!’”

松下无微不至的关怀,令后藤感激不已。自此,他工作得更卖力了。

惩罚和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而不是伤害。只要你不抱着跟下属作对的心理,下属自然也不会与你为敌。

和谐人际,化解纷争需谨慎

下属彼此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十分微妙,尤其是在有利害冲突的前提下,如果矛盾的各方都盛气凌人,就很容易发生大大小小的摩擦甚至冲突。领导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往往最能反映其能力与水平。处理得好,化干戈为玉帛,共同进步,领导体面,受人敬仰;处理不当,矛盾白热化,领导也会失去人缘,成为众矢之的。那么,应如何巧妙地化解纷争呢?

1学会“和稀泥”

作为领导,如何调解下属之间的纠纷,实在是个棘手的问题。问题是如果处理不当,公事之争变成私人恩怨,恐怕在日后的工作中就会形成难以解开的疙瘩。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即使有人向你发一支明箭,也足以让你头痛不已。如果对下属间的矛盾处理不当的话,极有可能使下属对你心存怨恨,这也就等于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因此,在调解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做到公正、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要学会“和稀泥”,做个“好好先生”。在有些事情上没有必要去追查来龙去脉,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可以了。有些事情很可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作为领导,你所要做的就是把事情冻结,告诉双方“一切到此为止”。同时,你还必须指出问题的所在,例如,某个下属的态度要改变,某个下属应该以公事为重等。

在处理完这些事情以后,就不要在任何人面前再提起了,以防矛盾外传,如果有好事者再次“点燃战火”,事情就会复杂起来。领导只需留意下属的表现,看他们的关系是否有所改善就够了。要是两人都很强硬,那么,你就要考虑把他们分开。

同事之间可能会为了争权夺利明争暗斗。如果领导能够巧妙地处理,以“和事佬”的身份出现,便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一个有控制局势能力的领导,总是善于在派系林立、矛盾纷争的局面中寻求平衡,他往往以“和事佬”的姿态出现,来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以利工作。这样的领导也自然会得到下属的爱戴和尊敬。

2保持镇静,淡化矛盾

当下属之间发生摩擦时,领导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因此张皇失措,六神无主,或者火冒三丈,否则,你的情绪会对矛盾双方火上浇油。这时,你不妨来个冷处理,在不紧不慢、心平气和之中,给人以此事不在话下的感觉,这样,人们会更相信你能公正处理。但假如你自己先“一跳三尺”,那处理起矛盾来就会陷入被动,效果当然不会很好。

下属因公事而发生矛盾,官司打到你眼前,这时,你不能同时向两人问话,因为此时双方矛盾正处于白热化状态,此时谈来,双方完全可能在你跟前再次大吵一顿,使你不由自主地卷入这场“战争”。

单独谈话时,要让下属平心静气地把事情的始末讲述一遍,此时,你最好不要插话,更不能妄加批评,而要在淡化事情上下工夫。

是非虽由你决断,但当你已心中有数时,尽管黑白已明,也不要公开说谁是谁非,以免进一步影响两人的感情。假如你公开站在某一边,这一边便会觉得有了支持而气焰大炽,而另一方则会觉得你偏听偏信。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这样说:“事情我已经清楚了,二位完全没有必要吵得这么凶,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你们要从大局出发,不计前嫌,精诚合作。”相信经过几天的冷静,双方都会有所收敛。你这样一说,双方都有了台阶下,互相道个歉,也就万事大吉了。

如果纯属私事,你也应该慎重处理,不可袖手旁观,因为私事上的矛盾也会影响到工作。当然,处理这样的矛盾与处理公事不同。

对于下属间的私事,你没有必要刨根问底,明察秋毫,评定谁是谁非。有许多私事是十分微妙的,看似简单,实则越处理事情越复杂,有时还可能牵扯许多其他人,这样就会影响公司的整体工作。

如果是这样,你可以说:“我不想知道你们之间的那件事,但我希望你们通力合作,我不允许工作受到私事的影响,希望你们清楚这一点。”

3避开下属间的是非缠绕

有些下属对同事不满、对单位不满,这也是常有的事情。遇到有下属来向你诉苦,指责某人有意刁难他,或单位在某些方面对他不公平时,你应该做到既关心下属的利益,又能置身事外。如果下属与某人有仇怨,指出对方凡事都针对他,与他过不去。你可以拿出耐心,听他一吐为快,使他积郁在胸中的怨愤能够得以宣泄。

但是,你千万不要过问,更不能给他出谋划策,尤其不要查问事情的前因后果,因为一旦你成了知情人,就会被认定是当然的“判官”了,这对你是大大不利的。你可以平心静气地开导他,告诉他你对某人的看法,比如:“我看某人的心地不差,凡事要往好处想,做起事来才会更开心些。”

要是你的下属对单位不满,你的处境就会更加复杂。站在单位的立场是应该,但站在下属一边,则有害无益。可是,既然下属来找你,就是他把你当成了可以信赖的朋友或值得尊敬的师长,如果你保持沉默,那就有负他一片心意,而且也是不礼貌的。这时,你可以告诉他:“有关制度正在不断改进,你觉得不公平、不满意,或许这是由于正处在新政策的过渡期,因此是暂时的,过段时间就会有所改观。”这样,既维护了单位的利益,又抚慰了下属的心,实为上策。

一位向来忠心耿耿、已为单位服务多年的下属突然提辞职,惹得众说纷纭,不少人互相打听,大有不查出真相誓不罢休的架势。作为领导,你最好不要介入,知道了真相,对你没有多少好处。因为这样容易使你无端卷入是非漩涡,晓得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人事秘密,这对你的工作态度多少会产生一些影响。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不必去追究。如果这位下属向来与你较为默契,自动向你倾诉心曲,你也只宜静心聆听,万万不要做别人的“传声筒”。你只需将自己的工作做好,也就够了。

或许,你可以赠送辞职的下属一种纪念品,以此纪念你们之间的情谊;或者,你可以请对方吃顿饭,当作饯别。至于其他下属无聊的“摸底行动”,你不必理会,也无须评价,这叫“远离是非,独善其身。”

4别在下属之间当裁判

在公事应酬繁忙的圈子里,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在一些商务午餐或晚宴上,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你的下属甲和乙,向来不睦,见了面也互不理睬,但是你既是他们的领导,而且平时关系也不错,他们见到你必然会上前跟你打个招呼,交谈几句,以示尊敬。

如果两人恰巧在同一时刻向你走来,那该如何是好呢?你不能同时向他们两个打招呼,因为这会使他们感到尴尬,而你也会不知所措。你也不能单向其中一人打招呼,因为这会使另一位下属认为你偏袒对方或是瞧不起他,对他有看法。

这时,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装作没有看到他们,低头去拿一杯饮料,或装作整理衣衫,看谁先走到面前,就跟谁说:“你好,很高兴见到你!”既然两位下属不和,乙若见到甲正跟你打招呼,自然会望而却步,这样,就能避免二人与你在一起的尴尬情形了。

当你与甲寒暄完毕,说过“再见”之后,就要尽快主动找乙,忘记刚才跟甲在一起的情形,只与乙尽情闲聊。

如果你遇上比这更糟糕的事情,比如在一次聚合上,你发现你的座位刚好夹在甲与乙中间。遇到这种情形,你该怎么办?你最好及时行动,去找主办人,随便说一个理由,请他替你调换一个位置。这样,你就可以避免与两位下属坐在一处的尴尬了。总之,作为领导,你要做到置身事外,两方俱不得罪。

有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处境相当微妙:两个下属关系紧张,互不理睬,而你则成了两人争相依靠的对象。这时,你应当“来而不拒”,对“投靠”者好言相加。作为领导,争取与下属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是理所应当的。你应该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闹矛盾的下属保持相等的距离,而且在与他们交往时,要避免向一方提起另一方。

在履行公务时,你可能会想:这两人合不来,还是另作安排吧。也许你找了其他下属去完成一项任务,而这位下属对这项任务又不在行,让不在行的人去干一件事,往往是事倍而功半。因此,事情本来应由谁负责,就该让谁去做,不管责任人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矛盾。否则,工作没有做好,责任就得由你这位领导负了,因为你用人不当。这样白白惹火烧身,是不值得的。即使有下属不愿意,也不能由着他来,你要提醒他:“这任务一向是你的工作范围,仍由你去处理,效果会更好些。”

从长远来看,干好工作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紧张的地方是做不好工作的。因此,化解下级之间的矛盾,便是摆在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了。

不要包揽,权力要能收能放

有些领导喜欢在工作上大包大揽,他希望每件事情都能经过他的努力,获得圆满成功,从而得到上级、同事和下属的认可。这种事事求全的愿望虽然是好的,但常常收不到好的效果。领导应该做到“将能而君不御”,即分配下属任务后,就必须同时给他们相应的权力。在授权后,就不要牵制他们,使他们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同时,还要注意不能使权力失控,要做到能放能收。

1授权要彻底

授权不是领导用来推卸责任的挡箭牌,领导在授权时,必须彻底。但对于授权后下属所做的一切事情,仍然要承担起责任,这才是授权的真正精神。在单位的组织结构中,授权常被人误用,许多领导虽然天天喊授权,但却总是不够彻底,许多事情虽然授权给下属,但还是时时盯在屁股后面横加干涉,还美其名曰“监督、指导”,这种不彻底的授权常会抑制下级的权力和积极性,从而导致效率的低下。

丰田公司为了加强新产品的开发,设置了“首席工程师”这一职位,并授予充分的权力。首席工程师除有权决定新型号汽车的设计外,还负责全盘考虑新车的市场前景,统筹生产各个环节,选择零部件供应商,洽谈销售业务,并对于可能影响未来车型的各种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使产品适销对路。丰田公司自实施首席工程师制度以来,新车型从概念变为商品只有不到四年时间,而美国则要五年多,德国更需七年之久。

因此,作为领导,应该做到“将能而君不御”,即分配下属任务后,就必须同时给他们相应的权力,没有权力,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且,在授权后,不要牵制他们,要使他们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使企业兴旺发达起来。

2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作为上级领导,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得管。正确的做法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要做到权限与权能相适应,权力与责任密切结合,奖惩要兑现。

什么都干的领导是什么都干不好的。应该记住,当你发现自己忙不过来时,你就要考虑自己是否干了些应该由下属干的事情,是否无意中“夺”了下属的饭碗,你就要考虑是否该向下放权了。

放权的技巧是要多发问,少命令。

发问的方式可以使下属感到你对他是尊敬的,你把他放在与你平等的位置与他协商问题,这会使下属觉得他是在为公司的工作而努力,而不是在为某一个人卖命。

身为领导,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事情是超过自己的权限的,而且对有些业务也不完全熟悉或完全不熟悉。对于这样的事情,领导不该去管,既是管不好的事情,那还是不管为妙。聪明点的领导是不会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的。

一个领导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大事和小事,但作为领导,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事事插手,到处揽权。领导要全力以赴抓大事。所谓大事,也就是那些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对于大事,领导不但要抓,而且要抓准、抓好,一抓到底,绝不能半途而废。一般说来,大事只占百分之二十。你以百分之百的精力,处理百分之二十的事情,当然会感到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了。

作为上级领导,无论是刚刚上任,还是做了很长时间,一定会面对许多需要处理的事情,但千万不要认为,将自己搞得狼狈不堪,以便给下级留下一个勤奋工作的好印象就是最佳选择。

真正聪明的领导善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厚积而薄发,不失为上策。

3不要让权力失控

对于领导而言,所谓权力的失控有两重含义:一是权力授出后,上级对下级没有约束力、控制权了;二是下级在拥有权力以后,翅膀硬了,不把上级放在眼里,不听命于上级,甚至出现了侵犯上级职权的现象——越权。下级越权主要有以下现象:

第一,先斩后奏,把本不该自己决定的事决定了,然后汇报,迫上司就范,认为反正是木已成舟。

第二,斩也不奏,封锁消息,自己说了算。

第三,片面反映情况,设好圈套让领导钻,出了问题,责任由上级承担。这是一种巧妙的越权术,当然也是一种心术不正的越权术。

第四,向上级的上级禀报请示,或向多个上司请示,即多头请示。利用其他上级了解下层情况周期长及获取信息的迟滞性,取得间接上司的支持,以“尚方宝剑”迫使直接上司就范。

越权就是架空上级,那些本属上级领导的职权范围的权责,下级设法以某种手段行使了,而下级又不具备上级领导的职务,因此,他不能负责。所以,越权的危害是非常明显的。

越权既损害了直接上级领导的威信,又容易使工作脱离既定轨道,产生失误。

如果不对越权现象加以控制,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那么,成功的领导是如何防止授权的失控、失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