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情世故一本通
3137400000085

第85章 纵横职场,事业需要精心经营(7)

因此,当你和同级发生争执时,当你对同级所做的事情看不顺眼,准备提出批评时,一定要想想,是争我是你非重要?还是照顾对方的情面,维护人际关系重要?这就是要不要认真的分界线,也就是应当如何表达分歧的清醒剂。就那位想不通的王副经理来说,这并非是不要是非观念,也不是有了意见不能提,而是在分是非、提意见时,要学会自觉地采取平等交流、互留面子的态度。这样做的效果不仅不会损害人际关系,而且会有利于教育、影响对方,对双方都有好处。

投桃报李,争取双赢局面

与同级相处,大体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模式:一、我输你赢,即我不好,你好;二、我赢你输,即我好,你不好;三、双方皆输,即我不好,你也不好;四、双方皆赢,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即希望我好你也好,如果办不到,那就放弃。追逐双赢,是同级相处最圆满的结局。

虽然,除了双方皆赢,其他几种模式都不好,或不够好,但也不宜作绝对的否定。某些特定情况需要选择我赢你输,或我输你赢以及其他模式。如参加某些人才选拔的活动,就要我赢你输。如果大家都不想争第一,那竞争还有什么意义?但这种争夺仅仅是在分数和名次上的,并不是整个人的谁输谁赢。这在商战中并不少见,但这仅仅是处理问题的策略而已,也不是根本上的我输你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最佳选择只有一个双方皆赢,其他的选择都行不通,至少是效果不太好。

与同级相处不容易,若想做到双方皆赢更不容易。但除了敌对性的冲突外,我们若想与同级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只能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选择双方皆赢。因为只有这样的选择才合乎人性、合乎规律、合乎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合乎市场经济所决定的现代社会关系法则。

市场经济不是有竞争性吗?竞争怎么可能双方皆赢呢?不错,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确实存在优胜劣汰、冷酷无情的一面,但生活的本质、人际关系的本质并不是竞争的,而是以相互依存为根本的。在事业上的成功,都是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和坚持双方皆赢的方针的结果。损人利己者虽然一时得逞,但只能是一时,从长远来看,他因小失大,还是要失败的。

在现代社会中,比较典型的主导意识与策略大体有两种,一是“鹬蚌相争”,一是“吴越同舟”。“鹬蚌相争”的特征是竞争的双方你争我斗,互不相让,非要分个高低胜负不可,最终造成两败俱伤、“渔人得利”的结果。这种“鹬蚌相争”的事情在同级之间也不少见,不论是我赢你输,还是双方皆输,对于处理相互关系,树立各自的信誉和形象都是很不利的。

“吴越同舟”是一种竞争双方的合作,既是对手又是朋友的最佳选择,也是一种最明智的竞争策略,而且也体现了公共关系的意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与同级友好相处、公平竞争,避免因伤害对方而招致对方的暗算;另一方面,这种真诚友善、团结合作的态度还可以优化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争取到更多外部公众的认可。你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满足他人的需要。与同级相处,要坚持双赢原则,我好,你好,才能大家都好。

要想在工作中真正与同级达成双赢,我们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与同级分享成功的机遇

有些人总担心机遇错过了不会再有,对自己能否还能够争取到下一次机会颇有疑虑,因此,机会来了,便想不失时机地抓住,非要与同级争个高低上下不可。其实,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这些人的潜意识中,总有一种感到自己不如对方和恐怕不如对方的消极心态,而这正是阻碍他们选择双赢目标的内在危险。

人与人相比,确实千差万别,因而人们常说:“人比人,气死人”。为什么要生气?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有差别,而实质上则是因为不自信,或者说不够自信。在你的同级中,会有人收入比你多,资格比你老,或者后台比你硬。不自信的人不能充分肯定自己的实力与价值,自然会在这些不可避免的人际差别之前失去心理平衡。这种人总为自己不如某个同级而烦躁不安,嫉妒怨恨,当然就不会贯彻双方皆赢的原则,而只能选择我赢你输或我输你赢的不良模式。

这种消极心态对于自由平等意识和良好的人格具有极大的腐蚀和破坏作用,自然会使有些人在与同级相处时抱有偏执态度。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消除这种心理呢?唯一的“药方”即是自信自爱、心态积极。若指望你与同级之间差别很少甚至没有差别,这是必然落空的想法。无论现实环境变化多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并拥有他人不可能拥有的东西。只有你敬重自己,别人才会同样敬重你。这是一个自强和行动的时代,而不是抱怨和失落的时代。没有这种积极的心态与行动,也就不可能在人际交往与关系上自觉地选择与贯彻双方皆赢。一个人不能主宰自己、赢得自己的人,哪里还有心思和兴趣去追求双方皆赢呢?

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常常阻碍某些人自由平等地与同级相处,那就是怎样看待机会,有没有不虞匮乏的心态。不虞匮乏,也就是不愁机会稀少。人要发展当然需要机会,而在机会的问题前,我们常常感到僧多粥少。但如果我们认为机会很多,人人都有份,不愁自己没有机会,不就可以选择和实现双赢了吗?

有些人,在职务升迁、加薪时,总是像抢“馅饼”一样奋勇向前,唯恐落后。他们的观念是:一方得益,必然导致另一方相应受损。只有争取我赢你输,而不能考虑双方皆赢。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态。在心态积极的人看来,现实当中存在许多机会、许多好处。这种人因为不愁没有机会,便愿意与他人分享机会、收益、荣誉、地位和权力,甚至有可能为别人提供各种有利的可能和选择,如果自己处境不利,也能去寻找和创造机会。他们能抛弃那种认为一方得益必然引起另一方相应受损失的观念。

实际上,一个人或一项事业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非要造成别人的失败不可,因为真正的成功是战胜自己,而不是战胜别人。真正的成功意味着一个人在与他人的相互影响方面取得了成功,使每一个相关的人共同获益。

如果你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如果你深信在你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机遇等着你,那么,你不妨将某次机遇让给其他同级,助他成功。这不会对你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相反,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因为你得到了“人和”。

2真诚为同级叫好

在与同级相处时,我们有充分理由选择并坚持双方皆赢的原则,但实际上,许多人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对于比较亲密的同级哥们儿,本来有这样的愿望,但实际上也做得不够好。难道这个要求太理想了吗?不,这是切实可行的利己与利他的协调统一。那为什么要真正做到很难呢?因为最佳选择必须要有最佳心态。有许多心态不积极、不开放,活得太累、太烦,连为别人高兴一下都不容易,怎么能选择贯彻双方皆赢的原则呢?

也许有人会问:“我为同级高兴一下有什么用?”不错,你为同级高兴一下,欢呼一声,鼓几下掌,没人会给你发奖金,你自己的烦恼也不会因此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提出这样疑问的人,大概没有尝试过心态积极的好处和甜头。那么,请问你听一支优美的乐曲,或者和哥们儿随意地闲聊一会儿,或者读了一本使你感兴趣的书……这类平常的小事有什么用?孤立地看这些事情,谁也说不清有什么用,但从这些小事上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态度、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言谈举止,却具有决定你命运的作用,也代表了你的交际能力与水平。

选择和实行双赢原则,必须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人格魅力。当你的同级取得成绩或得到提升时,你不妨在他面前表示一下你的喜悦,真诚地为他叫声“好”,相信不论是对方还是你自己,都会受益匪浅。

3投桃报李,两厢情愿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天色已晚,但还没有寻找到旅店。他正着急,刚好碰到一个老农。他在马上喊:“喂,老头儿,这儿有旅店吗?还有多远?”老农说了声:“无礼!”“五里?”他以为不远,便猛加几鞭,朝前跑去。他跑出十几里,也不见人烟,越想越不对头。他猛然醒悟过来,拨转马头又往回赶。他见那位老农还在路边,急忙下马,诚恳道歉:“老伯,请您原谅,我刚才太没礼貌了。请您告诉我,这儿有旅店吗?”老农笑了:“年轻人,知错改错就好,我也不该让你白跑路。找旅店的路口你已经错过了,如不嫌弃,今晚就到我家住吧。”年轻人听后,满心欢喜和感激。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有着深刻的道理。

这就是投桃报李、相互友好、达成双赢。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由人际交流产生的,它是人际交流的一种效应,因而,它也就必然随着人与人的相互刺激与交流的变化而变化。

从客观上讲,真正的感情只有在“两厢情愿”“投桃报李”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增进,因为感情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效应,自古以来的“士为知己者死”的说法,不就是“投桃报李”的效应吗?

而与同级的关系,也是需要遵循“投桃报李”的原则的。

当年,某学院博士马某,在寻求体现自身价值的职业时四处碰壁。最后,他不抱多大希望地来到某公司求职,没想到技术部经理毫不犹豫地接收了他。问及待遇时,马某说:“在大学里我是讲师,在这里没法太低。另外,我有失眠的毛病,请考虑为我解决一个单间。”技术部经理都应允下来,并逐一落实。后来,马某凭自己的才能与实力,被公司任命为被某部经理,并与技术部经理一起搞一项技术改造。这时,另一公司的老板找到马某,说如果马某能到他那里去,年薪20万元,还给他配备高级轿车。同时,他还告诉马某,如果一时拿不定主意,日后只要打个电话,随时可以去施展才华。马某没有答应那位老板的请求,因为他觉得自己一旦离开,技术部经理必然难以独立完成技改项目,他不愿让这位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同事过于难堪。

是什么东西把马某的心留住了呢?主要的不是物质刺激的力量,而是他在公司里体验到的相知的感情。你对别人“投之以桃”,别人也会对你“报之以李”。双赢的结果,往往就是这样得到的。

互相配合,不要忽视对方的存在

同级之间只有相互配合、平等合作,发挥各自所长,才能将工作搞好。替别人做决定时,忽视对方的存在,不是信任与否的问题,而是相互尊重的问题。如果你一向大包大揽,那么,就要注意努力与同级共同决策,尽量让他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1别自作多情

有的同级手中有一定的权力,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具有决策权和自主行动权。这是上级赋予他们的权力,也是他们的职位所要求的。

有些人喜欢向同级问这问那,如“总经理对你说了什么?”“你是不是准备接受他的条件?”“你的计划做出来了吗?”“你有什么新的打算?”等等。殊不知,有些事情同级是不能或不便对别人讲的,即使你们关系不错。虽然你们同在一个公司或企业,但你们各有各的责任,各有各的工作范围。上级在向你们布置任务时,有时是同时布置,有时则分头布置。之所以要分头布置,就是因为有些事情不便让第三人知道,即使是同一单位的人也不例外。这些事情需要保密,只能由某一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或某一个人负责。对于这样的事情,私下里打听或刺探是不应该的,也是很不明智的。

如果同级觉得有必要将某项决定或某件事情告诉你,他自然会告诉你,而无须你去打听和盘问。打听和盘问表明你不信任同级,而且也是侵犯同级的工作“领地”,没有谁愿意别人做自己的“检察官”。相反,领导应该尊重同级的自主权和保密权,以平等的姿态,多为同级想想。

与同级相处时,要注意避免因为自己的好恶和一厢情愿而侵犯对方的权利。当然,如果对方的行为对你确实造成了伤害,则另当别论。比如说,你的同级屡次明显地逃避责任或忽视你们之间的协定,那么,表明立场进行干预就完全必要。但是,同级之间更应当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和鼓励。

2别把同级当傻瓜

尊重是互相的。古语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自己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要使同级尊重自己,就必须首先尊重同级的人格,尊重同级的工作和劳动,尊重同级的作用。自己目中无人,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自然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但是,有些人总喜欢单方面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不去尊重别人,唯我独尊,以为自己什么都行,别人什么都不行,把自己当成“诸葛亮”,把别人视为“阿斗”,随意指使别人,随意贬损别人。这样的人,等待他的只能是众叛亲离。须知,同级之间不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地位上也是完全平等的,只有互相尊重,才能一起合作共事。

当然,同级之间在出身、社会关系、资历、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人背景深、后台硬;有的人出身贫寒,既无背景,也无后台;有的资历深、经验丰富;有的阅历浅、缺乏经验;有的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有的比较平庸,建树不大。不容否认,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确实容易助长条件优越者的自傲心理和条件不好的人的自卑心理,从而给互相尊重、平等合作造成心理障碍。因此,要实现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就必须消除这种心理障碍,特别是自傲的心理。

为此,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和正确地评价别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别人超过自己的地方,有意识地放大别人的优点。要善于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严于解剖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以自己的缺点警示自己,从而克服自傲心理、培养平等观念。

不同的行为会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和感情体验,如能克服自傲心理、树立平等合作的观念,尊重同级,对方就会做出积极的行为反应,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那样,你就不愁别人不尊重你了。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平等合作。

3不要过多的炫耀自己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仇人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让朋友表现得比自己优越,这是一种策略,自不必说;不要表现得比朋友优越,则是一种态度、一种涵养、一种平等待人的处世方法。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处理同级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