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情世故一本通
3137400000079

第79章 纵横职场,事业需要精心经营(1)

事业、家庭、朋友,在这人生三要素中,事业成功是一个成功人生的重要标志。要想纵横职场,你必须要懂得人情世故,这就需要你能够与领导、同事和下属相处融洽。

(第一节)掌握分寸,待上有术路更宽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上司,你惹不起,同样又躲不开,于是,怎样与上司相处就成了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作为下属,既不能功高盖主,被人猜忌;又要适当表现,给自己留下升迁的机会。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在对待上司时,既要谦恭有礼,懂得以退为进;又要不卑不亢,避免曲意逢迎;还要在上司需要帮助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要掌握好这个度,还真需要懂些人情世故。

深入了解,摸清上司的底牌

古代兵书《孙子·用间》说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作为下属,不知道上司的喜怒哀乐,怎么能与其相处好呢?与上司相处,第一要务就是要想办法摸清他的底牌,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初次结识自己的领导,每个人都会忐忑不安,心里免不了犯嘀咕:“领导是个什么样的人?是红脸还是白脸?”要知道,当你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去见那位即将成为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你的前程、影响你的命运、制约你的行为的人的时候,也就是你了解领导的开始。

人与人的第一次见面,一般会在对方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要改变这种印象往往不太容易。由于形象给人的感官刺激最直接也最强烈,再加上初次见面大都抱有一定的好奇心,因而,第一印象的形成会产生持久的首因效应,影响着日后的进一步交往。

当你的领导以一副精明能干的形象出现在你面前时,西装革履、气宇轩昂、谈吐优雅、观念新潮,你是否会感到他会对你的事业产生一种激励之情,是否有一股与之共同搏击奋进的激情涌遍你全身?如果你的领导属于保守型,衣着简朴、沉着稳健、平易近人、思想正统,你是否有与慈爱长者接触的感觉?也许你会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信赖、敬重的感觉。

或许,你会发现你的领导与你理想中的形象相去甚远:或是太土气,精神风貌与时代不合拍,与身份不相符;或是太洋气,举手投足“洋泾浜”,让人可望而不可即;或是太傲气,让人不敢仰视,敬而远之;或是太随便,缺乏威严,让人敬畏不起来。然而,不管怎样,你随意挑选领导的可能性不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管你个人好恶如何,你都必须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其实,第一印象并不完全客观,任何人都比你初次感觉到的更为复杂。所以,要真正认识一个人,不是通过一两次交往就能完成的,不要让第一印象限制了你对领导的深入了解。

随着工作中的进一步接触,领导的形象逐渐在你的心目中丰满、完整起来,你对领导的认识也更具立体感。历史学家认为,认识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探知他的过去。一般说来,你应当知晓:领导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受到什么程度的文化教育、学的什么专业?毕业于哪所学校?曾在哪些部门工作过?具有什么才干?有过哪些工作业绩?他与同级的关系好吗?他最欣赏什么样的下属?他在用人方面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他是否敬业?生活作风严肃吗?廉洁自律吗?等等。这都是作为一名下属应当了解的。

比如,走进总裁办公室,当你第一次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工作时,发现他边听边离开座位,走到窗前向外凝神眺望。这时,你的心里会感到颇不痛快,觉得受到了怠慢与轻视。尤其是从侧面看去,总经理仿佛全神贯注于窗外的景色,似乎忘记了你的存在。你该怎么办?是停下汇报,等待总经理重新回到座位上,还是继续汇报下去?此时的你,切不可感情用事,须耐心等待。事后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总经理果然转过头来,提示你继续谈下去。

其实,这丝毫没什么神秘之处,你完全可以从同事那里得知,这是总经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只有在与外面景色的交融中,他才能够平心静气地理清思路,对问题深入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

领导是组织中的核心人物,作为下级,应主动去适应他,这样,才能够形成有机的配合力量。习惯的形成往往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人生百态,每个人的习惯都是其中一景。如果你的习惯与领导大相径庭,那最好是自己主动调适,而不能让领导去适应你。

有趣的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不会做下级的人,对上级那些既无伤大雅、又与他人无关的一些行为方式大光其火,横加非议,理由就是看不惯。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这个世界就是那么精彩,而又那么无奈,它不会按照任何人的喜恶去塑造芸芸众生。与领导相处,要学会宽容,以达观的态度面对他,你会发现,你所敬重的领导,不一定都具有让你喜欢的行为方式。而且,让自己适应领导要比让你的领导适应自己容易得多。如果每个做下属的人都这样去想、这样去做,那将会减少很多与领导之间无谓的是非摩擦。因此,用有效的手段得知领导一些不为人知的秘闻,了解领导的工作习惯,使自己尽快适应,这对你大有好处。

某秘书小姐刚刚上任几天,就明白了她的前几任纷纷离去的原因,老板对下属太严厉苛刻,吹毛求疵,似乎对一切都不满意:“电话记录不完整”“材料报表不规范”等等。整天生活在一连串的埋怨、指责之中,几天下来,搞得秘书筋疲力尽、心烦意乱。用她的话说是,老板有点“黑”。

有的领导,虽然有点“黑”,但还算厚道,难得糊涂、大智若愚,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精神放松,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有较为自由的行动空间和回旋余地;有的领导处处追求绝对完美,事事要求绝对正确,凡事都想胜人一筹、高人一等,结果搞得自己和下属都心力交瘁。跟着这样的领导干活,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整日忙得天昏地暗,结果还是“受气的媳妇——一无是处”。

遇到后者该怎么办?如果你觉得难以忍受而又无法摆脱,那么,就要设法改变自己去适应他。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态度。这样的领导大多心地并不坏,不要因为工作习惯不合你的心意就对他反感,甚至不自觉地与他对着干。如果这样,那只能使你们之间的关系恶化,使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其次,要分析他这样做的出发点,看他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他动机良好,是为了将工作搞得更好,而不是故意摆架子、寻谁的霉头,那么,你就应该予以理解,变得心平气和一点;第三,要以平静、安详的表情面对待他的浮躁和“吹毛求疵”,以友善的态度主动帮助他分担责任,减轻他的负担和压力,他会因为受你的感染而逐渐变得平和;第四,要尽量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圆满周到、无懈可击,并适时地虚心向他请教,态度要虔诚、恭敬,要装得愚蠢一点,以便将他衬托得更高明,这样,他会因自尊心得到满足而缓和自己的情绪。

那么,怎样去了解你的领导呢?一是从同事那里了解领导的情况,不过,应局限于易于公开了解的内容,如年龄、学历、才干、经历等。另外,认识外单位的知情人也是信息来源。当然,初期的行为不可过分,这不仅会引起同事的警觉与反感,而且传到领导那里就更不妥当了。

另外,还有一种了解领导的方法,那就是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戴尔·卡耐基曾说:“你知道一个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吗?不是行政才能,不是杰出的智力,不是热情,不是勇气,不是幽默感。尽管它们每一项都必不可少,但依我看,最重要的应该是交朋友的能力。说得更简练些,就是看到人们最好的一面的能力。”常言道:“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如果你的领导结交的都是高素质的朋友,那么,这位领导的品位肯定很高。对于下级来说,就是值得信赖的人,可以与之建立超出上下级隶属关系的友谊,可以将他视为事业上可靠的良师益友。

从领导对待落难朋友的态度也能看出其是否可交。亚科卡在其传记中记述了他被福特解雇时的心情:“被解雇后,我非常难过。我盼望有人打电话给我,跟我说:‘让我们一起去喝杯咖啡吧!我对发生的事情感到非常难过。’但是,我在公司的大多数朋友都抛弃了我。这是我一生当中遭受到的最大的打击。”人倒霉时,就会产生悲凉伤感之情,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来自亲人、朋友的理解、同情和友爱。如果这种时候抛弃落难的朋友,而这位朋友又不是因为原则性问题而遭难的,那么,这样的人是绝不可以与之深交的。尤其是领导,本可以利用自己的能量帮助下级澄清问题、恢复名誉、落实政策,但却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是最让人心寒的。

同时,你还可以从领导的个人爱好中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某公司的刘经理,工作出色,尤其擅长对外谈判。一日,他随老板外出洽谈业务。在几个小时的旅途中,远离公司大楼的老总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开朗、随和、健谈、幽默,与办公室里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高深莫测的形象判若两人。他与刘经理谈文学、谈艺术、谈人生百态、谈历史风云变幻……刘经理发现,他们两人的知识领域很接近,有很多共同语言,思想很容易沟通,而且在许多问题上都能达成共识。原来,生活中的老板竟然是一个血肉丰满、平易近人、知识渊博、爱好广泛的人。刘经理对自己的老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愈发敬重这位领导了,同时,也从如何贴近领导、迎合领导上面找到了突破口。

最后,了解领导对自己的期待、看领导是否重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有的领导可能会明确告诉你,他很着重你,并告知他对你的期望目标,而有的领导可能就比较含蓄谨慎,只是暗示你说:“好好干,会有前途的”“好好干,我是不会埋没人才的”“我不会亏待你的”。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领导对你形成某种期待,只要他确实很器重你,他就会为你创造相应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并推动你的成长、进步。了解这些,你跟领导相处起来就会更容易一些,你按照领导对你的期望提出要求,也会较容易地得到满足。一旦领导对你寄予厚望,你就有了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就可以为自己的前途好好设计一下了。

顾及尊严,上下一定要分明

领导之所以是领导,就因为他的地位比你高、权力比你大。较高的地位和较大的权力决定了他必须享有较多的尊严。当这种尊严被破坏时,他会觉得自己的身份感丧失了。

人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被剥夺身份的滋味儿很不好受,人会本能地产生厌恶、反抗的情绪。作为一位领导者,当他带着这样的心情站在你面前时,你就惨了!

因此,在与领导者相处时,你必须随时做到上下分明。

但是,有的人就有一种蹬鼻子上脸的毛病。一旦跟自己的领导熟悉之后,就会有“这么做也没有关系”的上下不分的心态,这样很容易让领导认为“这家伙是个不值得信任的人”。一旦被烙上这个烙印,将会是个人信用的最大损失。

上下分明的首要之务就是认清上下关系。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上下差别要体现在日常的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当中:在走廊上与上司擦肩而过时,稍停一下和上司打个招呼;在上楼梯的时候遇见上司从上面下来,在下面的台阶上暂停等候,等和上司打过招呼之后再继续上楼。

上下关系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言词的使用。但现在的年轻人常会像对待朋友一样地对待自己的上司。

“喂!李经理,总裁有事找你!”这种口气是很不合适的。

“李经理,总裁请你过去一下。”这才像个样子。记住,“喂”这一类轻佻的招呼不可以对上司使用。

此外,回答领导的问话时一定要简单明了。换言之,不可以语意含混地回答“喔”或“嗯”,即使是挨批也不可愤愤不平的顶嘴。对自己的上司,你不可能事事据理力争。对于自己的老板的某些指示、某些命令,由于主观理解上的偏差而得不到很好的实施,而你却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在这种情况下,上司、长辈、老板、领导对你批评和指责是很正常的,这时,不要急于辩解,不要认为自己无比委屈,其实,错误就在你的身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尊老、尊上服从的习惯,许多人都是在忍让和服从了多少年以后,由小媳妇熬成公婆的。在这之前,他们不知道忍了多少回,从这方面一想,你就容易忍耐了。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张华的经历。

张华所在的公司规模不大,由于勤奋与努力,领导对他委以重任。可谁知,一件小事就让这一切前功尽弃了。

有一次,第二天要开会,头天晚上张华熬夜赶写重要报告。第二天开会前15分钟,他才赶到写字楼,开会时笔记本电脑又出了毛病。最终,电脑被修复了,报告也效果良好,不过,比原定时间晚了一个多小时。

会后,领导批评了他,还扣除了他当月的奖金。当时,张华感到非常“委屈”,心想:通宵达旦将报告做得这么完善,结果却是这样。他不顾同事阻拦,到领导面前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机器的故障和晚到的理由都只是碰巧。”面无表情的领导只说了一句:“这种理由不能称其为理由,我只看结果。”由于和领导的关系越闹越僵,张华主动离了职。

几年后,他遇见了过去的同事,她说:“其实,你很适合那个岗位,只不过当时有些冲动,不知退让一步,领导也不过想要你一个妥协的态度而已。”听了这番话,张华伫立着半天无语……

由上可知,在工作中要学会忍耐,但同时,也要注意言词的运用。那些被公认为懂得约束自己的上班族,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就是言词运用恰当。

对上司或长辈要以“经理”“主任”来称呼,即使是没有头衔的人也要称呼“先生”,不可以说“你……”

近来,许多中学生都习惯对老师说:“你……”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老师的学生,一旦踏进社会,就会用这种态度对待上司或长辈。这样的年轻人除了在言语上不懂得礼貌,就是做事的态度也是傲慢无礼。

在欧美的社会,有些公司一律不用职称,全部直接呼对方名字:“Mr Smith”“Miss White”等等,但这并不适用于东方社会。尤其是我们素有“礼仪之邦”的美名,就更应该分清楚上下关系。

有的时候,上司会走到你的桌子前面和你说话,这时,你必须马上站起来答话。只是有时候也会碰到时间不对,例如你正埋头努力地算账,完全没有发现上司过来,等到听到声音的时候,上司已经站在自己的面前开始问话:

“某公司的应收账款有多少?”

刚好,这时候摊开在你桌子上的正是应收账簿,于是,你就坐着指着账簿回答:

“从上个月底到现在,一共是多少多少万元。”

这种情况看起好像没有什么不妥,但其实这是不对的。当你发现上司出现在你面前时,你必须立刻站起来,站着翻阅账簿答话。

假如你必须拿出其他的记录或是使用电子计算机而非坐下来不可时,你也必须先向上司说一声:“对不起!”如果你是坐在电脑或打字机前面,而上司是从你的后方走来,这种情况则另当别论。这时候,如果你就这样站起来,上司面对的是你的后背,无论你以什么方式站起来,都会使上司看不见你的工作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坐着答话也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