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情世故一本通
3137400000056

第56章 人脉是金,办事求人要靠关系(5)

最后,还要指出,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在人际关系的实践中去寻找,逃避人际关系而想得到别人的友谊只能是缘木求鱼,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目的。我相信,受人欢迎有时胜过腰缠万金。

人际关系是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对大公司的职业人士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如今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来到社会错综复杂的大环境里,更应在人际关系中调整好自己的坐标。

对上司——先尊重、后磨合:任何一个上司(包括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管理代表),干到这个职位上,至少有某些过人之处。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待人处世方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精彩的过去和骄人的业绩。但每一个上司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在工作中唯上司之命是听并无必要,但也应记住,给上司提意见只是本职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尽力完善、改进、迈向新的台阶才是最终目的。要让上司心悦诚服地接纳你的观点,应在尊重的氛围里有礼、有节、有分寸地磨合。不过,在提出质疑和意见前,一定要拿出详细的、足以说服对方的资料、计划。

对同事——多理解、慎支持:在办公室里上班,与同事相处得久了,对彼此之间的兴趣爱好、生活状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同事,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人家为自己尽忠效力。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人家想想,理解一下人家的处境,千万别情绪化,把人家的隐私抖了出来。任何背后议论和指桑骂槐,最终都会在贬低对方的过程中破坏自己的大度形象,而受到旁人的抵触。同时,我们对工作要拥有挚诚的热情,对同事则必须选择慎重地支持。支持意味着接纳人家的观点和思想,而一味地支持只能导致盲从,也会滋生拉帮结派的嫌疑,影响公司决策层的信任。

对朋友——善交际、勤联络: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铁饭碗不复存在,一个人很少有可能在同一个单位终其一生。所以,多交一些朋友很有必要,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嘛。因此,空闲的时候给朋友挂个电话、写封信、发个电子邮件,哪怕只是片言只字,朋友也会心存感激,这比邀上大伙吃一顿更有意义。

对下属——多帮助、细聆听:在工作生活方面,只有职位上的差异,人格上却都是平等的。在员工及下属面前,我们只是一个领班而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荣耀和得意之处。帮助下属,其实是帮助自己,因为员工们的积极性发挥得越好,工作就会完成得越出色,也让你自己获得更多的尊重,树立开明的形象。

而聆听更能体会到下属的心境和了解工作中的情况,为准确反馈信息、调整管理方式提供了翔实的依据。美国一家著名公司负责人曾表示:“当管理者与下属发生争执,而领导不耐心聆听疏导,以至于大部分下属不听指挥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换掉部门管理者。”

向竞争对手——露齿一笑: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处处都有竞争对手。许多人对竞争者四处设防,更有甚者,还会在背后冷不防地“插上一刀、踩上一脚”。这种极端的做法,只会拉大彼此间的隔阂,制造紧张气氛,对工作无疑是有百害而无一益。其实,在一个整体里,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任何人都有可爱的闪光之处。当你超越对手时,没必要蔑视人家,别人也在寻求上进;当人家在你上面时,你也不必存心添乱找碴,因为工作是大家团结一致努力的结果,“一个都不能少”。无论对手如何使你难堪,千万别跟他较劲,轻轻地露齿微笑,先静下心干好手中的工作吧!说不定当他仍在原地怨气时,你已完成出色的业绩。露齿一笑,既有大度开明的宽容风范,又有一个豁达的好心情,还有必要担心败北吗?说不定对手早已在心里向你投降了。

2多建立有用处的关系

现今是市场经济社会,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压力感。试想,如果你正处于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的状态或者正处于事业发展的紧要关头,你只能“有事”才“有人”,如果把友谊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是解决不了生计问题,不利于事业发展的。

“有事”当然包含许多内容。“有事”时才“有人”是当前普遍的现象。“求人”办事也就是“有人”。为求发展、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能办事时甜言蜜语,否则也是办不成事的。如果“有事”时又“无人”,那只能说明你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处世办事的能力,缺乏维系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条件。你不通过“有事有人,无事无人”地办成几件漂亮的事情,那你的“友谊”只能是虚设。

没有用处的人,你给他帮忙,只能让他空添内疚。多帮有用处的人,并不意味着不帮好朋友,两者并不矛盾。话又说回来,为人要知恩图报,别人帮了你,而你不思回报,岂非“不够朋友”吗?按中国的传统心态来看,社交不应该有目标,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谁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对象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这就被认为“太势利”。

根据现代社会的交际观念,社交有三个基本目标。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我们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来看待。为了相求相助而社交,这不是“势利”,这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社会性行为。

我们不妨设想,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又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你会与他交朋友吗?恐怕不会。可见,人际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建立“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来说明。首先,要认清目标,接着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后与之联系,建立关系。也就是说,要与目的上有相同需求的人建立关系。有人单靠直觉建立“关系”,有人则要努力不懈,才能拓展一点“关系”。前者往往难以预料结果如何,后者比较清楚拉拢关系的“天时地利”。

善于拓展“关系”的人,是标准的社交高手,不管是在宴会、洽谈公事或私人聚会上,总是会掌握时机。对这些“沟通大师”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历险记,在会议室、酒吧、街角、餐厅,甚至在澡堂里,处处都可以“增广见闻”,因此,随时竖起耳朵,收听精彩的内幕消息或飞短流长。只要你多走动,定会必有收获。最会拉关系的人,不但口吐莲花、左右逢源,而且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们就是天生的侦探或是记者,不然,也应颁给他们“社会学”荣誉博士。

总而言之,人总是在心里想着身边的“关系”有无用处,看看是否能从双方的需要上做些文章,以使关系套牢。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善于结交,拓展你的人脉版图

吴榳华曾担任上海香港商会理事兼公共事务副会长、香港体育会会长、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上海利苑金阁餐饮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威顺康乐体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

吴榳华是1993年来上海的。他在来上海的第1年是担任一家珠宝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在上海筹建业务,开设零售店。这份工作是他香港的朋友推荐的。

利用在同一个商厦办公的便利,吴榳华逐渐认识了他来上海的第一批朋友。这些朋友中,做各种生意的都有,其中有很多都是在上海的香港人。在这些香港朋友的介绍下,吴榳华加入了上海香港商会。后来香港商会一位任副会长的朋友由于工作调离上海,推荐吴榳华做了香港商会的副会长。而利用香港商会这个平台,吴榳华又认识了一大批在上海工作的香港成功人士。

之后不久,吴榳华辞去了珠宝公司的职务,因为一家美资烟草公司请他担任上海的首席代表。当时,吴榳华手下只有2个人,推广、调研、制定策略,他都要亲自行动,最后终于把市场从起初的一小块拓展到了江苏、浙江等整个华东地区。

直到集团被收购,公司将他派驻其他地区,他才猛然发现,他已经离不开上海了。他的绝大部分朋友都在上海,他觉得离开上海,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人脉就浪费了。于是,他决定离开烟草公司。2000年,在朋友的引荐下,他担任了一家外资咨询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手下有100多名员工,但是几个月后,他又辞职了。

由于自小就喜欢体育运动,吴榳华参加过许多体育培训班,还拿到过风帆教练资格证,并开班教过人。另外,受父亲的影响(吴榳华的父亲曾经是香港东方体育会的会长、东方足球队的领队),在香港商会的时候,吴榳华还组织过足球队等体育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商会成员的感情。这期间,吴榳华有了创办一个体育会的想法。

吴榳华说:“那个时候,我来上海也有五六年了,对上海也比较熟悉,知道来上海的香港人都很忙碌,又没有合适的团队一起做运动、休闲。”于是,1997年,吴榳华创办了香港体育会,并担任会长。这是一个自发的群体性体育组织,最初才20多个成员。为了能够做运动、进行休闲活动,大家经常凑在一起。渐渐地,大家在玩的同时成为了好朋友,有些自然就成了生意上的伙伴。结果,朋友介绍朋友,这个圈子越来越大。而作为会长的吴榳华,更是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经营这项“工程”,这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朋友。

“我们不光是在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在玩的过程中也促成了信息的交流。”吴榳华说,“这几年来,我们已经发展到了200多个会员。几乎每个会员的名字我都叫得出。”即使在大家都很忙的情况下,吴榳华组织大家活动的时候,每次也都有五六十人参加。

为了“寓商机于休闲”,吴榳华成立了上海威顺康乐体育咨询有限公司。在吴榳华的名片背面,印着公司的经营范围:会所项目前期策划咨询及管理;餐饮项目策划咨询管理;会员卡销售策划咨询管理;康乐体育相关项目之投资咨询及策划管理……

吴榳华曾经说过:“其实,通过我手上的人脉关系,做什么事情都会比较轻松。然而,我认识这些朋友以来,我从来没有以什么商业或者生意上的目的去找过朋友,都是朋友主动帮助我的。朋友有什么生意,会马上想到我并且通知我。”

就拿利苑金阁来说,就是一个朋友看到吴榳华拥有如此广阔的人脉,力邀他加盟投资成为董事的。“开餐厅,人脉是最重要的。我的一些朋友有什么聚会或者公司聚餐,就会马上想到去吴榳华的那家餐厅。”吴榳华的一个朋友说道。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犹如鸟之羽翼、车之四轮,能够助你轻松飞上高空,快速驶向成功的顶点。

吴榳华的成功,就得益于他高品质的人脉关系网。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都是靠“人脉网”网住的。

普通人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必须在平时重视人脉的积累,并且需要重点强调“高品质”3个字。虽然说任何人都有可能帮你的忙,但是不同的人能给你的帮助也是不同的。“人脉网”的高品质就体现在网中的人大部分是能人,也是能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乐于助人的人。也就是说,在“人脉网”中,“贵人”的含金量越高,对你就越有利。

一天,有一大群人围在一起议论一个名叫约翰的人。

“约翰的朋友真多啊!看,出入他家里的那些人都那么气派!”

“那是因为他事业有了起色,生意上的朋友当然会敬重他了。”

“是啊!工人们都对他很忠心,还有他那些朋友和他就像亲兄弟一般。”

“依我看,他这个人真不错,每次碰到他,他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每天都会给约翰家送牛奶的工人也微笑着说道。

这时,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向他嘲讽道:“你再喜欢约翰,他也不会邀你到他家喝香槟酒的!我看你还不如他家的那条尖鼻子狗呢!”

乞丐捋了捋蓬乱的头发,冷笑着继续说:“他人缘好,会交朋友?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他的朋友也不过都是这个小镇上的人。我每天都在镇上,他还不认识我呢!要比朋友,他比我可差远了。我认识伦敦的好多人,约翰他有吗?”

停了一下,这个脏乱的乞丐又接着说道:“在伦敦时,只要是有点善心的人都会主动靠近我。说到气派的朋友,伦敦市长够体面了吧!我每天都和他打交道,以至他穿什么颜色的袜子我都一清二楚。还有……”

可是,没人理会他,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又在胡言乱语了,他以前只是一个跪在伦敦市街边上乞讨的人,现在整天游荡在小镇上。

为了不犯故事中那个乞丐的错误,我们必须在自己“人脉关系网”的质量上下工夫,这就需要我们遵循80/20法则。此法则最初是犹太人经商的智慧经验,意思是,关键的少数往往是决定全局成败的主要因素。

人脉网的关键在于高品质,要多结交一些成功人士、有能力的人、在某一方面强于自己的人。并且你必须保证这些人愿意在关键时刻帮助你,否则,即使他们的能力再强,也与你的发展无关。结交那些不能帮助自己的朋友,是徒劳无功的。

生活中,我们谁都缺不了贵人。多交一个贵人就多一条路,在你困难的时候,往往是你的贵人帮助了你。离开了贵人,你往往就会陷入无助之中。贵人,是你人生中一笔巨大的基金,是关键时刻可以靠一把的人脉大树。

刘师傅从洛钢下岗1年多了,但如今他又上班了。令他想不到的是,这次居然是工作主动找他的,当然,这得益于几年前刘师傅结识的一位朋友。

5年前,刘师傅为了给儿子筹集上大学的学费,决定将自己的房子出租。在出租房子时,刘师傅认识了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的陈女士。在会谈中,双方商谈得十分愉快。后来,刘师傅把家搬到了别的地方,与陈女士的公司离得远了,双方联系得也少了。

不久后,刘师傅工作的厂子破产,个人承包之后,刘师傅被迫下岗了,赋闲在家。一次,刘师傅去河西办事,又遇到了陈女士,于是双方聊了起来。在得知刘师傅下岗在家待业后,陈女士说,自己的公司正在扩大,需要一个办理产权手续的员工,不知道刘师傅是否愿意屈就。刘师傅想:自己和人家只是为了出租房子打过几次交道,双方又有好长时间未曾谋面,认为这不过是一句客套话。因此,他并未往心里去,只是口头应承着说回家考虑一下。

可哪里知道,刘师傅刚办完事回到家,陈女士就打电话问他是否下个星期就能上班。陈女士说,办房产手续对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岗位,交给陌生人不放心,刘师傅是个热心肠,又是熟人,如果方便的话,可以马上上班。就这样,过了1周,刘师傅就到陈女士的公司上班了。如今,陈女士的公司又扩大了,刘师傅成了河西分部的经理。

对此,刘师傅深有感触地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呀。”

扩大交际网的前提是培养、提升自己的气质,改善自己的交际。如果你希望拓展人脉圈,那么,照着以下建议去做,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乐于结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