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情世故一本通
3137400000014

第14章 豁达一点,为人处世不要太计较(7)

唐代宗时,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受到唐代宗的敬重,代宗遂将升平公主许配与其子郭暧为妻。这小两口都自恃有老子做后台,互不服软。有一次发生口角,郭暧愤愤不平地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就仗着你老子是皇上!实话告诉你吧,你父亲的江山是我老子打败了安禄山才保全的,我老子因为瞧不起皇帝的宝座,才没当这个皇帝。”这下可闯了弥天大祸,升平公主抓住话柄就直奔皇宫去告御状。唐代宗一听,不动声色地对女儿劝慰了一番,并声称女婿说的都是实情,不要动辄就扣“谋反”的帽子。郭子仪知道这件事后很害怕,就把儿子绑到皇帝面前去请罪,唐代宗不仅没治罪,反而和颜悦色地劝道:“小两口吵嘴,话说得过分点,我们当老人的不要认真。”就这样,眼见的一场大祸瞬间化作芥蒂小事。唐代宗这时所表现出的就是“无心人”的大智若愚的态度。倘若唐代宗句句当真,就会招致很多麻烦,不知有多少家庭受到株连。那样的话,他的皇位恐怕也会因此产生动摇。

有些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若你非要硬去较真,就会惹来麻烦。相反,你若“装着糊涂”,表现出“大智若愚”的态度,也许会有满意的结果。

3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是“无心人”的一种精到的做人之道,是人生的应变之术。它是在自己处于不利的环境下,为了保全自己以图东山再起的一种以柔克刚的处世谋略。

三国时,刘备在沛城被吕布打败后,失去了栖身之地,只好投曹操麾下。后来,曹操移师许昌,也带着刘备,目的是要控制刘备。刘备既不甘居于人下,又怕曹操谋害自己,因此,装出胸无大志、无所用心的样子,还在住处后院开了一块地种菜,亲自浇灌。一天,曹操请刘备小酌,煮酒论英雄。酒至半酣,曹操说:“古今天下,英雄唯有使君与吾耳。”刘备以为曹操看出了自己的心思,心里一惊,手中的匙箸掉在地上。正巧霹雳雷声,大雨骤至,刘备随机应变,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听后说:“雷乃天地阴阳击搏之声,何为惊怕?”刘备接着道:“我从小害怕雷声,一听见雷声只恨无处躲藏。”曹操听罢,一声冷笑,认为刘备是个无胆、无识、无用之人。从此,放松了对刘备的戒备。刘备用韬光养晦之计,隐藏锋芒,才得以从曹操的忌恨中平安脱身,日后方才造就“三国鼎立”之势。

韬光养晦的目的在于避免“有心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急于求成、锋芒毕露、硬拼蛮干的处世态度,有利于培养自己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和诸多事务的能力和技巧,从而使自己戒骄戒躁、踏踏实实地步入人生旅途。

别太计较,学会“睁一眼,闭一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将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他们有些让你感到满意,但有些会让你感到不那么如意、不那么理想,甚至产生极度的厌恶,这就是社会现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面对复杂的社会,我们如果能学一点简单的为人处世技巧,用“睁一眼,闭一眼”去看待周围的人、周围的事,久而久之,你就会感到做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就会品尝到生活的乐趣。

我们这里所说的“睁一眼,闭一眼”,是指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意思是说,对某些现象睁着眼看到眼里,记在心里,而对某些现象则闭着眼,假装看不见,马虎、不认真。不过这里说的“睁一眼,闭一眼”,并不是说我们应该不辨是非,什么人都去结交。比如结交品德低下、无情无义、极端自私的人是祸,是一种灾难,更是一种悲哀;而结交与人为善的人、刚正不阿的人、光明磊落的人,和他们做朋友是福,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难得的收获和享受。不过,想一想“水清则无鱼”的道理后,我们可以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既然生活不能至清至净,那么,我们碰上了一些不如意、不愉快,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你只需驾驶好自己的小船,欢欢快快地走自己应该走的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睁眼”看世界,对任何事物都尽收眼底;同时又要“闭眼”,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的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睁一眼,闭一眼”是为人处世中一种广泛运用的做人方式。比如批评别人,就要“睁一眼,闭一眼”,做到大事明了,小事糊涂。

唐代名相魏征为人清廉,刚直不阿,凡朝中大小之事有不妥当之处,同僚大臣有不守法的人,他必定想方设法予以纠正。即使是皇帝有过失,他也敢于犯颜直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此,朝廷上下对他既尊敬又害怕。

唐太宗刚即位时,有一天对群臣说:“现在是大乱之后立国,人心不安定。恐怕百姓不容易教化呀!”魏征说道:“此话不对。国家太平无事时间长了,百姓一定会骄横,难以教化。而历经战争之苦的百姓,一旦有了安定太平的生活,必然会珍惜,也就容易教化。这就好像是饥饿的人什么都能吃下,干渴的人什么都敢喝一样。”李世民听他犯颜直谏,很为震惊,不敢轻视他的话。

一次,有人给李世民送了一只名贵的鸟,李世民很高兴,就托在臂上逗着玩。一见魏征进来,害怕他看见,赶紧揣到怀里,其实魏征已经看见了,他故意佯装没看见,奏事慢条斯理,有意拖延时间。结果等他走了,鸟也闷死在了太宗怀里。有人问魏徵:“身为一国之尊的皇上,玩一只鸟算不了什么,而你却欲置它于死地,这未免太过分了。”魏征说道:“玩物丧志,这是古人的教训,是不务正业的恶少所为。天下刚刚太平,百废待兴,身为国君,怎能贪图安逸享乐呢?”那人又问:“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当面直说,却故意拖延时间?”魏征说:“劝谏要得体,不能太频繁,否则皇上就会怠慢。况且像这等小事,说得多了,将来有了大事,也不会被采纳。今天以不言为劝谏,明言直谏是要等到将来的国家大事上用呢。”

人无完人,且睁一眼,闭一眼,择善而从,不善则包容或弃之,如此而已。道家讲世间万物由阴阳二极而成,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然是矛盾,就有好有坏,有善有恶,有优有劣,有苦有甜,不同的判断体现不同的价值观,矛盾双方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人们向往完美,有完美便有不完美,因为有了不完美才会向往完美。但是,向往追求的事物未必都能实现,或许正因为遥不可及才更有诱惑力,人还是要在现实中生活的。于是,只好将眼睛一睁一闭,反而更加心明眼亮。在此,还以交朋友为例讲述这用眼之道。一个人要赢得友谊,就要多看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比如某人事业心强,工作成绩突出,但生活处世能力差,那么就择其长处学习,这样,你会和对方和睦相处。相反,你睁开两只眼看对方,要求对方什么都好,什么都顺你的眼,那么,最终是你失去友谊,吓跑了朋友。

做人还是简单一些好,不要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闭一只眼看朋友,就是一种宽容的处世之道。千万不可斤斤计较,看到某个朋友的缺陷就不愿与对方相处。比如你的朋友曾有过什么不足,或者存在着某些致命的弱点,那么,在你与他相处的过程中,不妨回避对方的缺陷,忘记他的不足,尊重他的人格,寄希望于他能有美好的未来,那么,你交朋友的视野就会更为宽广,你的受益会更加丰富多彩。又比如说,某人曾经冒犯过你,或做了对不起你的事,如果他已经认错了,你不妨闭一只眼,让昨天的误会与冲突随着岁月而流逝。这不是无缘无故的宽恕和放纵,而是一种风度,同时,让对方被你的胸襟和大度所折服。

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总得从挫折中经受考验、从幼稚中走向成熟、从认识弱点走向克服弱点,那么,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别人的过去洞察得一清二楚,你只要认为对方是一个真诚的人,或是对你很真诚的人,即使他有某些与你格格不入的东西,你也不必大加追究。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如果你睁大眼睛看对方,总可以发现对方有许多弱点或缺点。拿尺子去量人,尺寸总会有差距。睁一只眼,即是多看对方的长处,闭一只眼,即是少看对方的弱点,唯有如此,才能永远保持处世的乐趣。如果你睁大双眼,想将世界和世人看个透,那么,结果劳累的就不只是眼睛了。

人总得在一堆目光下活着,有的人总是将世界看得过于复杂,忙于看人家的眼色,并且依顺他人的眼色去从事,或是兴奋或是惊讶,老是怯怯地悬着心,这样活得多紧张啊!所以,请用你的慧眼去择善,就像猫头鹰一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一只眼为的是洞察周围,将良辰美景尽收眼底,闭一只眼是将乌烟瘴气巧妙的忽略掉。唯有如此,你才能永远保持处世的乐趣。

得理饶人,给自己留条退路

很多人一旦陷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另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一旦得“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能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这却也是下次争斗的前奏。“战败”的对方失去了面子和利益,他当然要“讨”回来。

娟娟小姐是一家杂志社的摄影师,由于她曾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所以做事总会有些洋派,在这个作风一贯保守的杂志社里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可是,总编辑又拿她没有办法,因为她是这个杂志社老板朋友的女儿。所以,即使她经常因为自己个性散漫而做错事情,总编辑也只能是看在眼里气在心里,表面上还不能说什么,对这位娟娟小姐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有一天,为了一些照片,总编辑和娟娟小姐的冲突终于发生了。于是,众人见战火引燃,便纷纷过来围观。这时,娟娟小姐还要力争,但众人却你一言我一语地加入了这场争吵。无奈,娟娟小姐一人难敌众口,只好掩面而逃。之后,众人又不约而同地联合起来打击她,挑她照片的毛病,批评她偶尔的迟到早退。

后来,她辞职了。可是,不久后,总编辑也被辞掉了。

“得理不饶人”是你的权利,但“得理且饶人”又何妨,对方“无理”,已经自知理亏,而你在理已明之下,放他一条生路,他就会对你心存感激,来日自当图报,即使不报,他也不太可能再度与你为敌。因为这是人性。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比较勤劳,每天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则很懒惰,对种瓜的事很少过问,因此瓜秧长得又瘦又弱,与对面的瓜田简直不能相比。

可是,楚国的亭卒却又死要面子,觉得别人种的西瓜超过了自己种的,于是便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心。他们在一个风高月黑之夜,偷偷地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非常气愤,便将此事报告给了县令,并请求县令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县令听了以后,对梁亭的人说:“楚亭的人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我们也十分怨恨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可是,若我们再反过来扯断他们的瓜秧,别人本来已经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了,他们就不会再来扯断我们的瓜秧了。但是,你们这样做,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了县令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

再说楚亭这边,他们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但他们也发现,这些瓜秧原来是有人专门浇了水才长得如此好的。而且,他们从脚印观察,发现这些事原来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来做的。于是,楚亭的亭卒便把梁亭的人来浇水的事报告给楚国的县令。县令听后,感到非常惭愧又非常敬佩,于是把这事又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于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从此便成了和睦相处的友邻。

“得理且饶人”就是给对方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他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样,等到对方得理时,同样也就会给你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如果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这很有可能会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也就会出现“不择手段”的可能,就好比把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将会咬坏你家中的器物一样。而如果你放它一条生路,它当然知道逃命要紧,所以便不会再对你造成什么伤害。